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家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9,共12页
文章就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从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杜会,认为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而没有辛亥革命又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政治的变革。进而证明在近代... 文章就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从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杜会,认为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而没有辛亥革命又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政治的变革。进而证明在近代中国旧有革命化,才能近代化”论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国教育近代化 政治 社会
下载PDF
壬戌学制与近代中国人才培养 被引量:7
2
作者 韩立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6-170,共5页
壬戌学制不仅是中国学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学习和借鉴了美国学制的某些做法,同时紧紧与中国的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对中国的教... 壬戌学制不仅是中国学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学习和借鉴了美国学制的某些做法,同时紧紧与中国的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类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受教育程度,为我国近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戌学制 人才培养 中国教育近代化
下载PDF
中国学制近代化论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林祥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8-50,共3页
中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近代三部学制的交替出现,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列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同时又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实际进程先后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因而,认真研究中国近代学制产... 中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近代三部学制的交替出现,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列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同时又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实际进程先后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因而,认真研究中国近代学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中国学制近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学习和了解西方教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戌学制 近代化 中国 近代学制 中国教育近代化 新式学堂 中国近代教育 西方教育制度 丑学 外国传教士
下载PDF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观念”变革:严复的探究与推进
4
作者 沙邱怀 杨卫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4-19,F0003,共7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严复依托源于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和经验科学方法论,立足中西文化宏观比较,揭橥“力、智、德”并重、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倡导“西学格致”、变化士民“心习”;突破“中体西用”、实现中西汇通等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严复依托源于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和经验科学方法论,立足中西文化宏观比较,揭橥“力、智、德”并重、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倡导“西学格致”、变化士民“心习”;突破“中体西用”、实现中西汇通等应对思量,赋予“教育救国”理念深层蕴涵,彰显教育变迁的时代气息,助推中国教育近代化迈向“观念”变革的新阶段。尽管他的探究似有避重就轻之嫌,但瑕不掩瑜。其中,“三育”模式奠定的人的质量规格的近代化因子;注重科学方法训练与科学精神陶冶;不论新旧、不问中西,汲取精华冶为一炉等主张,对于当今教育改革仍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三育”救国 中西汇通 中国教育近代化 “观念”变革
下载PDF
知识普及与模式建构:中国近代高等卫生教育人才的培养及其影响
5
作者 朱鲜峰 王有春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1-48,共8页
中国近代高等卫生教育人才的培养始于1931年中央大学卫生教育专修科的设立。在借鉴国外卫生教育人才培养经验与继承本国传统卫生思想的基础上,中国近代高等卫生教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其特点可概括为“高深与浅易的交融... 中国近代高等卫生教育人才的培养始于1931年中央大学卫生教育专修科的设立。在借鉴国外卫生教育人才培养经验与继承本国传统卫生思想的基础上,中国近代高等卫生教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其特点可概括为“高深与浅易的交融”“英美与德日的交融”和“异域与本土的交融”。高等卫生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活跃在卫生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中国现代卫生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促进了卫生知识的普及与现代卫生观念的传播,而且推动了我国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卫生教育 高等教育 公共卫生教育 中国教育近代化
下载PDF
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丽 罗明 《西部教育发展研究》 2012年第2期76-80,共5页
中国教育近代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是研究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总结分析近年来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的成果,了解其现状、特点、局限性和发展趋势,对今天的教育研究创新具有重... 中国教育近代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是研究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总结分析近年来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的成果,了解其现状、特点、局限性和发展趋势,对今天的教育研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中国教育近代化
下载PDF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认知逻辑基础——重评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及1866-1867年关于添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既有研究往往注重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冲击之外部影响,而对中国教育自身的演变过程关注不够。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为研究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自身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以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及1866—186...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既有研究往往注重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冲击之外部影响,而对中国教育自身的演变过程关注不够。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为研究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自身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以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及1866—1867年关于添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为例,重新分析京师同文馆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内部关系,可以发现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可学习性、中国有学习西方教育模式的强烈功利性动机以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自身分裂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三个必要条件,而这也正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认知逻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近代化 科学教育体制 京师同文馆 认知学习理论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保信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9-15,共7页
中国旧教育的变革,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废八股、改科举、兴学校开始的。变法运动的失败,使发展资产阶级教育的主张成为泡影。因此,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严格意义讲,是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的。 辛亥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在办“新政”... 中国旧教育的变革,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废八股、改科举、兴学校开始的。变法运动的失败,使发展资产阶级教育的主张成为泡影。因此,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严格意义讲,是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的。 辛亥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在办“新政”过程中对封建旧学制作了一些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近代化 辛亥革命时期 封建教育制度 教育宗旨 资产阶级革命派 蔡元培 军国民教育 社会教育 孙中山 民国教育
下载PDF
解魅时代神话,照亮沉默之海——《民国社会教育研究》书评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霞 《现代教育论丛》 2020年第6期87-92,共6页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华民国教育史的研究,唤醒了人们对这一时期教育活动的集体经验和记忆。为了更好的契合当代性的精神,研究者多以通史研究为主,将民国时期的教育定位为中国教育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属性,努力寻找和建构“新式的”、“...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华民国教育史的研究,唤醒了人们对这一时期教育活动的集体经验和记忆。为了更好的契合当代性的精神,研究者多以通史研究为主,将民国时期的教育定位为中国教育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属性,努力寻找和建构“新式的”、“先进的”教育特点,构建了制度史、思想史、实践与管理等不同类型的研究体系。然而,此类的著述方式仍难免有“挂一漏万”的遗憾,尤其是对民国时期教育进程中那些重要的、尚未引起关注的历史事实缺乏关注。因此,基于一定视角的专题史研究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实现历史的点面结合,把握历史的流变,发现历史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面结合 教育 书评 专题史 教育定位 社会教育研究 中华民国 中国教育近代化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改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建强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84-89,共6页
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滞重沉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从兼领、过渡到独立、专司,其演变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围绕旧机构的存废和新机构的设立,守旧和革新双方以及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矛盾重重、斗争激烈,使改革表现出复杂... 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滞重沉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从兼领、过渡到独立、专司,其演变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围绕旧机构的存废和新机构的设立,守旧和革新双方以及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矛盾重重、斗争激烈,使改革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但时势所趋,守旧最终让步革新。伴随新旧机构的转变,特别是学部等新机构设立,其职能和举措在很多方面是礼部等旧机构所不具备和未能实施的,体现出改革的近代化特点。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改革对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大有助益,使中国教育近代化迈出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清末新政 机构改革 教育行政 中国教育近代化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11
作者 郭建国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5年第2期92-94,106,共4页
本节课是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4年历史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工作室研修成果。郭老师在教材内容基础上,以近代教育变革为主要知识线索,设计了以漫画导入、引发讨论、升华感悟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等教... 本节课是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4年历史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工作室研修成果。郭老师在教材内容基础上,以近代教育变革为主要知识线索,设计了以漫画导入、引发讨论、升华感悟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等教育家及其思想,进一步理解他们'教育救国'的伟大情况,最后理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教育 蔡元培 知识线索 舒新城 中国教育近代化 教育变革 历史学科 陶行知 教育救国 引导学生 晓庄师范学校 京师大学堂 教育
原文传递
《历史档案》二○○九年要目索引
12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136,F0003,共2页
关键词 乾隆朝 中国教育近代化 光绪年间 历史档案 史料学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文化视域中的高等教育变革——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模式再认识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亚群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中西文化失衡的产物,它经历清末的"探索期"和民国前期的"成型期",在学科、学制和学位制度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西方文化取向。这些变革既是传统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蜕变,由此产...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中西文化失衡的产物,它经历清末的"探索期"和民国前期的"成型期",在学科、学制和学位制度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西方文化取向。这些变革既是传统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蜕变,由此产生的文化裂痕至今难以弥合。当今国内高校"国学热"的兴起,是对长期以来片面强调专才培养,忽视通识教育传统的一种矫正与文化回归。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曲折历程表明:文化创新是高等教育变革的原动力,国际文化交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 模式 再认识
下载PDF
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散论——《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评介
14
作者 吴洪成 姜柏强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3-87,共5页
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端于清末维新变法时期,在清末民初的学制体系中占据一定的法律地位,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形成了以大学教育为中心,高等专门职业教育及不同形式培训机构为辅助的教育组织体系,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科技的传播以及农... 近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端于清末维新变法时期,在清末民初的学制体系中占据一定的法律地位,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形成了以大学教育为中心,高等专门职业教育及不同形式培训机构为辅助的教育组织体系,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科技的传播以及农村经济的改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时赟教授的学术著作在选题、设计、立意、结构、内容、观点及方法方面均有新意,对当今的"三农"事业发展有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高等农业教育 新学制 教会大学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