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现实理据、内在逻辑与当代启示——以“摸着石头过河”为考察视角
1
作者 孙开 赵祝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思路的经验积淀。基于顶层设计的现实理据,结合“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与顶层设计的内在逻辑,指出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当代启示。既要立足... 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思路的经验积淀。基于顶层设计的现实理据,结合“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与顶层设计的内在逻辑,指出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当代启示。既要立足基本国情进行系统谋划,把准关键领域、解决重点问题,总结经验借鉴、不断为民谋利,同时也要将人民至上价值目标作为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方案、规则的重点,不断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依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能增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摸着石头过河” 顶层设计 历史回溯 当代启示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
2
作者 文正邦 文培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是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景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3-61,共9页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坚持正确方向,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机构的活力,有利于调动人民...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坚持正确方向,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机构的活力,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合理调整国家权力结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强化权力制约监督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面子”文化、舆论监督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冷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中国集权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同一性以及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影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应遵循限权而非分权的... 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中国集权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同一性以及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影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应遵循限权而非分权的改革思路,在具体途径选择上应注重发挥中国传统"面子"文化中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社会规范功能,同时发挥媒体监督供给相关信息的作用,为"面子"文化社会规范功能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文化 舆论监督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中国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沪宁 《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影响的伟大改革。这场改革有力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体制,改革正在使中国社会从政治动员型向经济动员型、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1978年12月2...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影响的伟大改革。这场改革有力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体制,改革正在使中国社会从政治动员型向经济动员型、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1978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定了新时期的总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产品经济 经济分析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结构 政治 经济改革 高度集中 相适应
原文传递
十六大以来中国“政改”走势
6
作者 林双川 《人民政坛》 2005年第3期4-7,36,共5页
政治体制改革堪称一个比较敏感的热点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各方关注、评论与解读。中共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基本思路与进展动向尤其引人关注。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共十六大 胡锦涛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党内民主 中央领导集体 政改 经济体制改革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司法体制改革
下载PDF
现行宪法体现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和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奕 许崇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62,共5页
现行宪法的产生确认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自现行宪法颁布施行以来,不断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求宪法相应地进行修改。现行宪法先后经过四次局部修正,其中有三次修正直接关系政治体制改革,即总结了政治体制改... 现行宪法的产生确认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自现行宪法颁布施行以来,不断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求宪法相应地进行修改。现行宪法先后经过四次局部修正,其中有三次修正直接关系政治体制改革,即总结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得与宪法的基本精神相背离。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宪法的修改必须谨慎,过于频繁的修宪有损于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但基于宪法的适应性要求,宪法的修改也必须及时。只有如此,才能使现行宪法的文本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行宪法 宪法修改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述评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立华 陶维兵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60,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政改"研究的相关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政改"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政改"的必要性、"政改"的选项、"政改"的路径"、政改"的挑战"、政改"的前景等五个方面。国内外主流观点充分肯定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成就,积极评价中国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慎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他们认为,虽然中国"政改"可能面临旧有体制惯性、认识上的误区、经济增长的困境、维护稳定的难题等一系列阻力和挑战,但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及发展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理论研究 述评 二十年
下载PDF
论邓小平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
作者 宋才发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5期1-5,共5页
中共中央已经明确宣布,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集中讨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党在今天提出并逐步展开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指导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 中共中央已经明确宣布,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集中讨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党在今天提出并逐步展开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指导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其直接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科学构想。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就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作了许多精辟的阐述和论证,从总的方面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本文将结合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的初步认识。对邓小平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进行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同志 科学构想 经济体制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国政治体制 行政 人民民主专政 增订本
下载PDF
从人治走向法治——2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轨迹
10
作者 杨建平 《瞭望》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9期6-8,共3页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写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之中。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将起始于20年前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邓小平...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写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之中。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将起始于20年前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邓小平吹响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作为中国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依法治国 民主政治 法治国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五大报告 社会主义法制 领导制度 十四大报告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20年——两次“蜕皮”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萧斌 《学习与实践》 1998年第7期28-29,共2页
政治体制改革本来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有所回避的话题。现在拿某些生物的“蜕皮现象”同其相喻,似乎有点不恭,缺乏严肃性。但是,蜕皮不是坏事,而是从量的普遍积累到部分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新陈代谢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依此而论,20年... 政治体制改革本来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有所回避的话题。现在拿某些生物的“蜕皮现象”同其相喻,似乎有点不恭,缺乏严肃性。但是,蜕皮不是坏事,而是从量的普遍积累到部分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新陈代谢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依此而论,20年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的确是一个“蜕皮”过程,至少有过两次。政治体制一般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方式。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蜕皮 邓小平 市场经济要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运行方式 机构改革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耀桐 《党政干部参考》 2010年第12期10-11,共2页
我国开展政治体制改革30多年来,人们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曾经不断地提出了"突破口"的问题。笔者经过初步的检索资料,发现先后提出的就有,要把"干部制度改革"、"党政分开"、"人大制度改革&... 我国开展政治体制改革30多年来,人们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曾经不断地提出了"突破口"的问题。笔者经过初步的检索资料,发现先后提出的就有,要把"干部制度改革"、"党政分开"、"人大制度改革"、"选举制度改革"、"实行党内民主"、"保障人民权利"、"扩大政治参与"等等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不同提法。应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突破口 干部制度改革 行政层级 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 党内民主 司法体制改革 党政关系 苏联模式
原文传递
2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放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1999年第1期16-20,共5页
2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逐步转轨到市场经济,经济年增长率达到9.8%,人民生活状况大有改善,这是举世公认、交口称赞的。可是有人认为,中国只是单一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依旧原封不动,... 2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逐步转轨到市场经济,经济年增长率达到9.8%,人民生活状况大有改善,这是举世公认、交口称赞的。可是有人认为,中国只是单一地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依旧原封不动,踏步不的;即使有所变化,也只有量的变化,并无质的变化。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偏颇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变化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毛泽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经济体制改革 各民主党派 基本路线 职务终身制 刘少奇
下载PDF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干部制度改革
14
作者 田森 《管理世界》 1987年第1期200-205,220,共7页
八六年十月四日,当代社会学丛书编辑委员会和现代人丛书编辑委员会同现代人报一起,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政治体制改革学术讨论会,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与会。先后发雷的有田森、杨献珍、雷洁琼、吴象、梁漱溟、诸葛仁、马沛文、高... 八六年十月四日,当代社会学丛书编辑委员会和现代人丛书编辑委员会同现代人报一起,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政治体制改革学术讨论会,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与会。先后发雷的有田森、杨献珍、雷洁琼、吴象、梁漱溟、诸葛仁、马沛文、高放、严家其、于浩成、潘培新、赵范等。国际友人柯鲁克也讲了话,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会议由田森教授主持。这里我们征得丛书编委会的同意,选登吴象、田森、严家其的三篇发雷,以饗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杨献珍 斯大林 社会主义国家 现代化思想 社会主义法制 毛泽东同志 为人民服务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干部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政治稳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仝志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5-19,共5页
政治稳定是现代政治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是指国家政治生活的有序性和国家政权的连续性。前者指国内不发生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政治骚乱,后者指政权性质不发生变化和政治生活秩序没有被打乱。 当代中国,对政治体系不合理部分的变革表... 政治稳定是现代政治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是指国家政治生活的有序性和国家政权的连续性。前者指国内不发生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政治骚乱,后者指政权性质不发生变化和政治生活秩序没有被打乱。 当代中国,对政治体系不合理部分的变革表现为政治体制改革。它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元文化产生,公民独立人格意识增强,参与欲望不断提高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稳定 政治制度化 政治参与 利益表达 政治文化 政治体系 国家政治生活 民主化 社会政治
下载PDF
论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路径与法律文化氛围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正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4-79,4,共6页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路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内在必然联系是: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为主要任务,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推进"...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路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内在必然联系是: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为主要任务,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推进"善政"体系建设,强调积极而稳妥地推进这两项工作。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相呼应,即确立和发展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权受制于法、权力制衡、慎用权力、敬畏用权的习俗和观念;确立和发展一把手身先垂范带头接受监督,以及对腐败零容忍的舆论导向和观念;确立和发展主权在民,人民群众应积极主动创造和争取幸福和正义、真正当家做主的习俗、观念和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民主与法治 法律文化
下载PDF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
17
作者 曹思源 《同舟共进》 2001年第5期17-23,共7页
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武装斗争,夺取了政权,使饱受凌辱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实现了和平与独立。此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变革。在经济建设方面,先是尊重私有经济,提倡合作、互助,后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沿着斯大林模式... 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武装斗争,夺取了政权,使饱受凌辱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实现了和平与独立。此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变革。在经济建设方面,先是尊重私有经济,提倡合作、互助,后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沿着斯大林模式的国家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越走越远,以致于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邓小平主导,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改革的成就举世瞩目,衣食住行的变化人人可察。但是,到了今天,经济体制的深化举步维艰,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运转难以为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建设 议会民主 邓小平 毛泽东 政治改革 经济改革 国家社会主义 改革问题
下载PDF
政治现代化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夏 《政治学研究》 1986年第6期1-5,共5页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范畴,在实际生活中它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现代化意味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这种过渡是一场以技术经济变革为主体的全面的社会变革。人们是按照改造自然的技术和经济需...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范畴,在实际生活中它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现代化意味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这种过渡是一场以技术经济变革为主体的全面的社会变革。人们是按照改造自然的技术和经济需要来调整其社会关系的,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代化 政治发展战略 经济的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活动 政治模式 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生活 社会发展 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
19
作者 韩康 周为民 卢中原 《改革与战略》 1986年第6期37-42,共6页
一、选择的依据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正在不断遇到来自传统政治体制方面的阻碍。许多迹象表明,没有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展开的经济改革有可能陷入僵局,甚至复归故辙。国际经验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发展到一定程... 一、选择的依据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正在不断遇到来自传统政治体制方面的阻碍。许多迹象表明,没有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展开的经济改革有可能陷入僵局,甚至复归故辙。国际经验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使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更加突出,如果失去政治体制改革的支撑和推动,经济改革就会呈现旷日持久、难以奏效的局面。一旦出现重大政治变动,改革的成果还可以丧失殆尽。 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哪里发端?可以有多种选择:明确党政分工;精简行政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权力机构 经济改革 执政党 高度集中 双重领导 管理机构 中国共产党 改革发展 行政机构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青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20
作者 青鸣 《政治学研究》 1986年第5期58-60,15,共4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社会科学论坛和《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共同发起的、以青年理论工作者为主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讨论会,于1986年5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共八十多人,著名学者李慎之、...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社会科学论坛和《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共同发起的、以青年理论工作者为主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讨论会,于1986年5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共八十多人,著名学者李慎之、许崇德、龚祥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王焕宇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探讨了以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发展 政治学研究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现代化 政治文化 制约机制 青年 学术讨论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