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化研究 |
胡星亮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2
|
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缘起、特征与使命——以新世纪以来戏剧理论研究界三篇“导论”为中心的考察 |
张华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3
|
陈瘦竹对中国戏剧理论的贡献 |
吴卫民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4
|
文献意识·现代观念·理论建构——评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
汪杨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5
|
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树立新的界碑——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
何客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6
|
李调元对巴蜀文化的贡献 |
蒋维明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3
|
|
7
|
借鉴·继承·融合·创造——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对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影响 |
杨迎平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8
|
奇:传统的失落与世俗的皈依——中国古典剧论札记 |
谭帆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9
|
中西戏剧本体诗化的比较透视 |
董小玉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0
|
印度戏剧的“陈之于目”和“供之于耳”的双美并重 |
姜景奎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11
|
中西戏剧体诗化的比较透视 |
董小玉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12
|
试论中国喜剧理论晚出的成因——兼谈中国传统喜剧观念及其影响 |
张健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2 |
0 |
|
13
|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 |
晋仲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4
|
从王骥德到李渔: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一条主线 |
王爱平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5
|
关于中国古典剧论的两点思考 |
谭帆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6
|
李渔戏剧理论的自觉意识 |
汪超宏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0 |
|
17
|
谭霈生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的贡献 |
汪余礼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8
|
中西方古典戏剧叙事学渊源探究 |
胡健生
|
《广东艺术》
|
2010 |
0 |
|
19
|
东西方古典戏剧理论着重点的差异 |
潘翠菁
吴文煇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20
|
戏剧中“突转”的运行轨迹——兼议“突转”的理论阐释 |
张玉雁
|
《大舞台》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