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星亮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5,共22页
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是中国戏剧理论追求和确立"现代性"的建构历程。"人的戏剧"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核心理念;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理性意识、现实批判精神、真实性原则和戏剧艺术自觉,是中国戏剧理论现... 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是中国戏剧理论追求和确立"现代性"的建构历程。"人的戏剧"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核心理念;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理性意识、现实批判精神、真实性原则和戏剧艺术自觉,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主要维度;民族戏曲的独特审美创造,和话剧、歌剧进入中国之后的独特发展,体现出戏剧理论的多元现代化和"中国戏剧之现代性";以"中国经验"为导向,既有西学东渐的世界视野,又有旧学新知的民族传统,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基本原则。进入新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发展应继续"走向现代",在古今中外戏剧和戏剧理论的交流与融会中,完善和深化其现代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戏剧理论 现代建构
原文传递
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缘起、特征与使命——以新世纪以来戏剧理论研究界三篇“导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华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共14页
“现代建构”作为中国戏剧理论阐释框架的一种,主要缘起于20世纪中国戏剧艺术的本体困境、戏剧发展格局的失衡及由此带来的戏剧理论建构的焦虑。其特征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时间意识、整合性阐释和生成性建构等方面,其使命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现代建构”作为中国戏剧理论阐释框架的一种,主要缘起于20世纪中国戏剧艺术的本体困境、戏剧发展格局的失衡及由此带来的戏剧理论建构的焦虑。其特征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时间意识、整合性阐释和生成性建构等方面,其使命和挑战主要体现在探索中国戏剧理论研究发展方向、开拓戏剧理论研究的意义空间和促进戏剧艺术的本体回归等方面。这些同时也决定了“现代建构”这一学术命题的价值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理论 现代建构 缘起 特征 使命
原文传递
陈瘦竹对中国戏剧理论的贡献
3
作者 吴卫民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1,共8页
陈瘦竹先生对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与批评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守正的学术形象、深邃的学术亮光、可靠的学术构架、厚实的学术砖石、壮大的学术队伍等五个方面,这些卓越贡献是有开拓性、奠基性、建设性的,不仅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深入性,而... 陈瘦竹先生对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与批评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守正的学术形象、深邃的学术亮光、可靠的学术构架、厚实的学术砖石、壮大的学术队伍等五个方面,这些卓越贡献是有开拓性、奠基性、建设性的,不仅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深入性,而且具有学术指向的延展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理论 陈瘦竹 贡献
原文传递
文献意识·现代观念·理论建构——评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在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视野下,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程。《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在文献意识、现代观念和理论建构三个方面的深度探索与积极...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在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视野下,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程。《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在文献意识、现代观念和理论建构三个方面的深度探索与积极实践,为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研究做出了典范性的启示与独创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 文献意识 现代观念 理论建构
原文传递
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树立新的界碑——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5
作者 何客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92-93,共2页
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弱化与弱化的理论"现象是戏剧研究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以敏锐的学术观察、自觉的学术意识和专业的学术探索,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 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弱化与弱化的理论"现象是戏剧研究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以敏锐的学术观察、自觉的学术意识和专业的学术探索,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程,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研究树立了新的界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理论 现代化
下载PDF
李调元对巴蜀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维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李调元 巴蜀文化 《雨村诗话》 《四库全书》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川西北 四川 《曲话》 艺术实践 社会风情
下载PDF
借鉴·继承·融合·创造——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对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迎平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19,共9页
作为世界三大戏剧理论的斯坦尼体系、布莱西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实际上有许多相融的地方。如对现实主义的共同追求,注重表演的真情实感,寓教于乐等等。这三大体系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焦菊隐融斯坦尼与梅兰芳体系于一... 作为世界三大戏剧理论的斯坦尼体系、布莱西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实际上有许多相融的地方。如对现实主义的共同追求,注重表演的真情实感,寓教于乐等等。这三大体系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焦菊隐融斯坦尼与梅兰芳体系于一身,创立中国自己的演剧学派,黄佐临则把布莱西特和梅兰芳结合,创造出既现代化又民族化的中国戏剧形式,徐晓钟融会三家,创造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艺术,从而使中国当代戏剧理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三大戏剧理论 斯坦尼拉夫斯基 布莱希特 梅兰芳 中国当代戏剧理论
下载PDF
奇:传统的失落与世俗的皈依——中国古典剧论札记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帆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在中国古典戏剧理论中,人们视戏剧的故事本体为“寓言”,因而在虚实关系上追求戏剧创作的“有意驾虚”,要求以“情感逻辑”来规范戏剧情节的内在发展,从而更真切地表现剧作者的内在情感和实现戏剧创作的功利目的。然而,戏剧艺术毕竟还... 在中国古典戏剧理论中,人们视戏剧的故事本体为“寓言”,因而在虚实关系上追求戏剧创作的“有意驾虚”,要求以“情感逻辑”来规范戏剧情节的内在发展,从而更真切地表现剧作者的内在情感和实现戏剧创作的功利目的。然而,戏剧艺术毕竟还要面对广大的观众,它不是一种纯个体的艺术活动,其艺术价值的最终实现还得依赖于广大观众的欣赏和认可。由此,怎样来提高戏剧情节的质量,使之更具有丰富的戏剧性,造成一种生动的、富于吸引力的艺术魅力,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剧论家和剧作家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所谓“奇”这一范畴正是古典剧论家们所竭力强调的一个戏剧情节的审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畴 戏剧情节 戏剧创作 审美形态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内在情感 艺术魅力 戏剧艺术 审美追求 艺术精神
原文传递
中西戏剧本体诗化的比较透视
9
作者 董小玉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8-95,共8页
中西戏剧本体诗化的比较透视董小玉西方古典戏剧以诗学为本体,诗学是西方戏剧美学的最高规范。西方戏剧主叙述写实,重情节,强调摹拟再现,注重表现人的行动、人的命运,可以说西方古典戏剧是叙述“客观”的“人”的史诗。中国古典戏... 中西戏剧本体诗化的比较透视董小玉西方古典戏剧以诗学为本体,诗学是西方戏剧美学的最高规范。西方戏剧主叙述写实,重情节,强调摹拟再现,注重表现人的行动、人的命运,可以说西方古典戏剧是叙述“客观”的“人”的史诗。中国古典戏曲以曲论戏,渊源仍然是诗。但中国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本体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中国古典戏曲 本体论 抒情诗 西方戏剧 亚里斯多德 中西古典戏剧 史诗 《诗学》
原文传递
印度戏剧的“陈之于目”和“供之于耳”的双美并重
10
作者 姜景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9-11,共3页
公元前后成书的印度现存最早、至今仍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中有这样的记述:在第七摩奴时期的三分时代,以因陀罗为首的众天神向创造之神大梵天请求道:“我们希望有一种既能看又能听的娱乐。首陀罗种姓不能听取... 公元前后成书的印度现存最早、至今仍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中有这样的记述:在第七摩奴时期的三分时代,以因陀罗为首的众天神向创造之神大梵天请求道:“我们希望有一种既能看又能听的娱乐。首陀罗种姓不能听取吠陀经典,因此,请创造另一种适合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审美理论 亚里士多德 潜在叙事 戏剧本体理论 戏剧叙事学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显在叙事
下载PDF
中西戏剧体诗化的比较透视
11
作者 董小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33-39,共7页
关键词 亚里斯多德 中西戏剧 戏剧艺术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戏剧本体 本体论 荷马史诗 西方戏剧 中西古典戏剧 悲剧
下载PDF
试论中国喜剧理论晚出的成因——兼谈中国传统喜剧观念及其影响
12
作者 张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93-97,103,共6页
“喜剧”,作为术语,是在近代被引入中国的;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则出现在中国现代史上;但作为文学艺术的实践,它在中国却有久远的历史。如果可以把古代那些善于在滑稽谈谐的表演中讽喻刺上的俳优的出现视为喜剧的源头或萌芽,那么。
关键词 喜剧观念 喜剧精神 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文化意识 思维方式 中国戏剧 文学艺术 中国现代史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
13
作者 晋仲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2-153,共2页
谭帆、陆玮的《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凡27万余字,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的特点一则在于能以宏观的眼光来审视古典戏剧理论,二则在于能深入体认古典戏剧的本有规律。古典戏剧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各门类之中晚起者,为... 谭帆、陆玮的《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凡27万余字,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的特点一则在于能以宏观的眼光来审视古典戏剧理论,二则在于能深入体认古典戏剧的本有规律。古典戏剧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各门类之中晚起者,为时较短,资料也相对少一些,表面看来,它似乎并非难啃之骨头,其实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理论 科学出版社 中国文艺理论 戏剧演出 中国社会 理论特色 中国戏剧 宏观 价值功能
下载PDF
从王骥德到李渔: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一条主线
14
作者 王爱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5-102,共8页
明的王骥德和清初的李渔继承了汤显祖、沈璟以来中国戏剧理论的优秀传统,既认真总结了以往的艺术经验,又针对当时戏剧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案,广泛涉及到戏剧的音乐、曲辞、宾白、结构、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和完... 明的王骥德和清初的李渔继承了汤显祖、沈璟以来中国戏剧理论的优秀传统,既认真总结了以往的艺术经验,又针对当时戏剧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案,广泛涉及到戏剧的音乐、曲辞、宾白、结构、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理论 汤显祖 沈璟 王骥德 李渔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典剧论的两点思考
15
作者 谭帆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13-219,共7页
本文拟以中国古典戏剧与古典剧论之关系为观照视角,把握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同时也对古典戏剧与剧论的一些总体特色作出文化上的审视。
关键词 戏剧艺术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 地方戏 传奇 元杂剧 理论批评 杂剧艺术 戏剧形态 中国戏剧
原文传递
李渔戏剧理论的自觉意识
16
作者 汪超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96-99,共4页
作者从清醒的文体意识和强烈的理论要求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戏剧理论的自觉意识。
关键词 戏剧 戏剧文本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下载PDF
谭霈生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的贡献
17
作者 汪余礼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6,共8页
谭霈生的戏剧理论体系,是以戏剧特性论为始基、以戏剧本体论为主轴、以戏剧功能论和戏剧转型论为两翼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一理论体系的贡献在于:1.揭示了戏剧艺术的根本特性与内在规律,引导了一大批剧作者回到戏剧创作的正轨上来;2.提出... 谭霈生的戏剧理论体系,是以戏剧特性论为始基、以戏剧本体论为主轴、以戏剧功能论和戏剧转型论为两翼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一理论体系的贡献在于:1.揭示了戏剧艺术的根本特性与内在规律,引导了一大批剧作者回到戏剧创作的正轨上来;2.提出了更切近现代戏剧本体的"情境论",进一步发展了现代戏剧理论,也奠定了中国当代戏剧理论的基础;3.主张戏剧应以人自身为目的,通过审美感通与人格重建,深化人的自我意识,培育人的素质能力,确立了戏剧自身的职责与功能;4.深刻反思了中国戏剧的传统与现状,指出中国戏剧目前正进入转型期——从问题剧转向社会剧、从教化戏剧转向审美戏剧,指明了中国当代戏剧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与前瞻性品格,对于21世纪中国戏剧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戏剧理论 谭霈生 戏剧特性论 戏剧本体论 戏剧功能论 戏剧转型论
原文传递
中西方古典戏剧叙事学渊源探究
18
作者 胡健生 《广东艺术》 2010年第3期8-11,共4页
有些学者指出:"叙事理论是中国古典戏剧理论中一脉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以戏剧的故事本体为研究和阐发对象。作为一种晚起艺术样式的中国戏剧,其故事本体的成熟形态和完整的剧本体制的形成是在宋元之际。
关键词 戏剧叙事学 戏剧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叙事理论 元杂剧 故事情节 中国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叙事性
全文增补中
东西方古典戏剧理论着重点的差异
19
作者 潘翠菁 吴文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2-87,共16页
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三大体系:欧美体系,印度体系,中国体系。要把握它,就要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戏剧理论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方的古典戏剧理论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各具特色。因此,本文拟就东西方古典戏剧理... 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三大体系:欧美体系,印度体系,中国体系。要把握它,就要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戏剧理论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方的古典戏剧理论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各具特色。因此,本文拟就东西方古典戏剧理论着重点的差异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戏剧 亚里斯多德 传奇 戏剧本体理论 印度 舞论 戏剧题材 怜悯与恐惧 诗学
下载PDF
戏剧中“突转”的运行轨迹——兼议“突转”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雁 《大舞台》 2005年第5期24-25,共2页
西方先哲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是在熟悉和研究业已出现的大量古希腊优秀悲喜剧的基础上,着重针对悲剧创作中的艺术成就与经验给予及时总结和高度概括的一部理论性巨著.它所总结和概括出的许多理论原则,对后世艺术实践(尤其是戏剧创... 西方先哲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是在熟悉和研究业已出现的大量古希腊优秀悲喜剧的基础上,着重针对悲剧创作中的艺术成就与经验给予及时总结和高度概括的一部理论性巨著.它所总结和概括出的许多理论原则,对后世艺术实践(尤其是戏剧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与持久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李渔 突转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悲喜剧 正剧 《闲情偶寄》 中国古典戏曲 运行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