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思想史中“身体观”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44
1
作者 黄俊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5-66,共12页
本文在评介日本中国“身体观”研究著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身体观研究的三个新视野:作为思维方法的“身体”、作为精神修养呈现的“身体”与作为展现场所的“身体”,并指出中国文化中身体之“内外交辉”的特质。
关键词 “身体观” 中国思想 体验之学
下载PDF
关于中西诗学的对话──弗朗索瓦·于连访谈录 被引量:53
2
作者 秦海鹰 《中国比较文学》 1996年第2期77-87,共11页
关键词 中西诗学比较 中国思想 中国诗学 “神” 现代汉语 比较研究 形而上学 中国传统 西方思想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曾繁仁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8-96,共9页
文艺美学学科产生在新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土壤之上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运用比较综合的方法 ,吸取古今中外各个学科的长处 ,力求做到哲学与美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中国与外国、古代与当代、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统一。这一学科的发... 文艺美学学科产生在新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土壤之上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运用比较综合的方法 ,吸取古今中外各个学科的长处 ,力求做到哲学与美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中国与外国、古代与当代、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统一。这一学科的发展是挣脱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旧的认识论束缚的需要 ,也是我国新时期学术研究中冲破旧的僵化理论紧箍的重要成果 ;是中国美学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与现实艺术发展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当代 自身 二元对立 现实 新时期 传统 长处 中国思想 中国美学
原文传递
天下体系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汀阳 《文化纵横》 2010年第3期34-41,共8页
用"天下"观念克服国际无政府状态国际社会至今一直是无政府状态,或者说是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不过霍布斯对自然状态中人人互相为敌的想象太过夸张了,既不真实也不合理。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也有一个自然状态理论,可能比霍布斯... 用"天下"观念克服国际无政府状态国际社会至今一直是无政府状态,或者说是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不过霍布斯对自然状态中人人互相为敌的想象太过夸张了,既不真实也不合理。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也有一个自然状态理论,可能比霍布斯的设想更真实。荀子相信,出于生存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秩序 政治理论 体系 政治思想 西方 霍布斯 世界观 政治问题 中国思想 制度
原文传递
传统政治思维的阴阳组合结构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泽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6,共4页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学术 中国思想 组合结构 政治思维 互动研究 阴阳 思想史研究
下载PDF
老子与孔子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鼓应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30-40,共11页
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伦理学家。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不仅可以看出彼此观念的异同,也可以认识老学先于孔学的顺序,以纠正一般哲学史上孔先老后的错误倒置。黑格尔认为孔子的教训是一种道德哲学,他说:“孔子只是... 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伦理学家。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不仅可以看出彼此观念的异同,也可以认识老学先于孔学的顺序,以纠正一般哲学史上孔先老后的错误倒置。黑格尔认为孔子的教训是一种道德哲学,他说:“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他还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础。但中国人尚另有一特异的宗派,这派叫做道家。”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道家 老子 中国思想 孟子 论语 学派 儒家 宗法制度 自主性
原文传递
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 被引量:18
7
作者 丁耘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204,共24页
在现代中国思想中,"哲学"及植根于它的整个学科体系以一种几乎无远不届的力量影响着中国人对自己传统的体会与解释。如想避免对传统思想做出素朴与简单的最后解释,那么在理解传统之前,反思据以理解的整个框架与境阈,应当是比... 在现代中国思想中,"哲学"及植根于它的整个学科体系以一种几乎无远不届的力量影响着中国人对自己传统的体会与解释。如想避免对传统思想做出素朴与简单的最后解释,那么在理解传统之前,反思据以理解的整个框架与境阈,应当是比较审慎稳妥的做法。在不可避免地把"中国思想"问题化之前,也应尝试着将"哲学"问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哲学思潮不断的历史流变中,找到那个通常据以判决中国思想的哲学观,并将之变成追问的对象。牟宗三直接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重新解释中国古典思想的努力不可谓成功。所谓哲学之第一开端是在存在—本体问题的引导下建立先于生、同于生的体系。在中国思想遭遇海德格尔并藉之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及整个西方古典思想之后,从中国思想由以兴起的整全原初经验重新审视、权衡哲学开端的机缘已经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 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 牟宗三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从中国绘画看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元江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86,共10页
中国思想家和艺术家对“空”、“空虚”、“虚无”的理解是十分深刻的。老子对此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
关键词 中国绘画 戏曲艺术 艺术家 审美特征 中国思想 虚无 实体 空虚 形象 空间
原文传递
寻求“自我”之路——论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剑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本文通过对黑塞的小说《悉达多———一部印度作品》的详细分析和解读 ,并结合作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家自身思想发展的材料 ,找到了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 :通过对主人公悉达多身上的两个“自我”———理性的无限的“自我”和感性的有... 本文通过对黑塞的小说《悉达多———一部印度作品》的详细分析和解读 ,并结合作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家自身思想发展的材料 ,找到了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 :通过对主人公悉达多身上的两个“自我”———理性的无限的“自我”和感性的有限的“自我”———的描写 ,黑塞探讨了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永恒的人生境界的问题。读者从中既可以洞察作家对人性的热爱与敬畏 ,对人生和宇宙的充满睿智的理解 ,又能够感受到他对传统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呼唤和向往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作家 主人公 小说 睿智 自身 永恒 “自我” 中国思想 感受
原文传递
跨文化形象学:问题与方法的困境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跨文化形象学关注中国形象的跨文化流动结构以及其中展现的西方话语霸权,分析西方现代性在现代世界观念秩序中表现出的强大的"形塑力",其明确的问题意识指向中国文化自觉,试图从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中建构中国思想主体。这种... 跨文化形象学关注中国形象的跨文化流动结构以及其中展现的西方话语霸权,分析西方现代性在现代世界观念秩序中表现出的强大的"形塑力",其明确的问题意识指向中国文化自觉,试图从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中建构中国思想主体。这种在中国/西方、自我/他者二元对立框架内提出的问题与思考的方法,是未经反思的。就问题而言,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未必能够建构中国思想主体,中国不是缺乏思想的主体意识,而是缺乏思想的能力,甚至建构中国思想主体的问题都是意识形态性的;就方法而言,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的"后学"方法,在西方思想体系中是合理的,移植到中国语境中,意义可能相反。我们的反思有必要回溯30年中国思想历程,追问思想的主体究竟应该是"人"还是"国家",究竟应该是知识哲学与道德哲学问题,还应该是政治哲学甚至意识形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形象学 文化自觉 思想主体 中国思想
下载PDF
“科学主义”与社会理论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汪晖 《天涯》 1998年第6期132-160,共29页
作为思想史命题的“科学主义” 科学概念的广泛运用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晚清以降的中国思想氛围中,科学不仅是解放的象征和召唤,而且也为各类社会文化事务提供客观根据。它不仅证明了新文化人物所期望的变革的必要... 作为思想史命题的“科学主义” 科学概念的广泛运用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晚清以降的中国思想氛围中,科学不仅是解放的象征和召唤,而且也为各类社会文化事务提供客观根据。它不仅证明了新文化人物所期望的变革的必要性,而且也提供了这种变革的目标和模式,成为一种替代性的公理世界观。例如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胡适把科学等同于方法论,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当他把这种方法运用于政治、道德和人文学术时,其中已经蕴含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框架。陈独秀、胡适、吴稚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哈耶克 社会理论 二元论 资本主义 “社会” 市场社会 解释模式 中国思想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十八世纪中国哲学对欧洲哲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謙之 《哲学研究》 1957年第4期50-59,共10页
一十八世纪欧洲是封建主义崩溃和资本主义生长的时代,这时代的特征,是反对封建的特权者,反对封建的社会制度,反对僧侣,反对上帝。反映在意识形态上面,则在积极方面,主张理性,主张自然法,主张资产阶级的自由权利,并且拥护自然神教或无神论,
关键词 中国思想 耶稣会士 基督教 非宗教 中国哲学 无神论 上帝 自然神 中国宗教 宗教文化
原文传递
杜威对胡适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7-124,共8页
胡适曾多次强调杜威思想对他的全面影响 ,但不少学者觉得此言不那么能尽信。对胡适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杜威的实验主义 ,学界迄今仍存争议。综观胡适一生 ,他不但在哲学方法上把握了杜威思想的基本精神 ,更像杜威一样希望... 胡适曾多次强调杜威思想对他的全面影响 ,但不少学者觉得此言不那么能尽信。对胡适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杜威的实验主义 ,学界迄今仍存争议。综观胡适一生 ,他不但在哲学方法上把握了杜威思想的基本精神 ,更像杜威一样希望把哲学从“哲学家的问题”中解放出来 ,使它变作“一般人的问题” ;其主张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改造社会” ,尤其是杜威思路的亲切体会和运用。不过 ,胡适也把他通过严复接受的天演学说的竞争性和破坏性融铸进了他的“杜威方法” ,使其更加激进 ,故其所谓的“杜威方法”恐怕是个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杜威 实验主义 自由主义 近代 中国思想
下载PDF
儒学未来发展之展望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景林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1,共5页
关键词 儒学 展望 文化意识 中国思想 “五四” 激进主义 文化主流 物极必反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连生 梁海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2期15-18,共4页
20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大陆悄然兴起了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作为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等)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起,后现代主义就犹如一阵狂飙,对现代社会、现代文化中的种种弊端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引起了人... 20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大陆悄然兴起了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作为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等)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起,后现代主义就犹如一阵狂飙,对现代社会、现代文化中的种种弊端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广泛渗透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诸多领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进入90年代,后现代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受到了热烈的关注,遗憾的是此景不长,不少人认为"同一性的失效"、"元话语的消失"、"多元主义"等这些后现代话语在中国找不到它们生存的语境,他们纯属舶来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深厚的历史根基,因此,中国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教育思想 后现代主义 高等教育 后现代思想 后现代社会 信息社会 晚期资本主义 中国思想 普遍
下载PDF
对象的解放与对现代的质询——关于《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一点再思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汪晖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2期73-87,共15页
本文是对作者的四卷本著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一书的总结。文章对书中涉及的帝国—国家、封建—郡县、礼乐—制度等二元对立范畴、历史中的"连续性与断裂"及"时势"概念、科学世界观和民族主义知识等问题进行了... 本文是对作者的四卷本著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一书的总结。文章对书中涉及的帝国—国家、封建—郡县、礼乐—制度等二元对立范畴、历史中的"连续性与断裂"及"时势"概念、科学世界观和民族主义知识等问题进行了细致阐释和反思。作者强调:在思想史研究中,需要将过去的思想世界从观察对象的位置上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思想的视野,用以观察和反思我们置身其间的现代世界和知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 解放 科学世界观 知识状况 思想史研究 二元对立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孔子思想问题的百家争鸣 被引量:6
17
作者 蔡尚思 《哲学研究》 1983年第2期72-75,共4页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是作为思想家的孔子。而问题比较复杂、迄今也难取得一致意见的,也可以说是对孔子思想的评价问题。一部中国思想发展史,与孔子思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近现代的历史来看,进步、中间、落后、倒退等类...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是作为思想家的孔子。而问题比较复杂、迄今也难取得一致意见的,也可以说是对孔子思想的评价问题。一部中国思想发展史,与孔子思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近现代的历史来看,进步、中间、落后、倒退等类型的思想家,无不同如何对待孔子学说这个问题有关。严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百家争鸣 章太炎 孔子学说 中国思想 思想 中国历史 发展史 评价问题 如何对待
原文传递
论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的中国思想来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雪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6,共11页
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文明之梳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文明是以何种方式达到"统摄"(das Umgreifende)的。而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达至终极真理的方式方面,给予了雅斯贝尔斯以极大... 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文明之梳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文明是以何种方式达到"统摄"(das Umgreifende)的。而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达至终极真理的方式方面,给予了雅斯贝尔斯以极大的启发。本文考察了中国资源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进而指出,如果没有中国思想参与的话,"轴心时代"这一概念会不会出现,都是值得考虑的。反过来,正是借助于作为存在哲学大师的雅斯贝尔斯的复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实际上,中国只是雅斯贝尔斯寻求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通过对世界不同文明发展进程的探寻,来思考和揭示人性存在的现状,进一步发现共同的起源和未来,从而为他的世界哲学理念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轴心时代 中国思想 孔子 老子
下载PDF
论酒的精神——从中国思想史出发 被引量:9
19
作者 贡华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3,共11页
在中国,酒及其精神从没有在历史中消失过。只不过对于不同时代的人来说,酒对人的意味总在不断变化。酒不断融合、突破各种界限,为人提供新的可能性与生机,将人带至新的生命境界。相应,莽动不已的酒所召唤的对酒的限定、裁节、管束、调适... 在中国,酒及其精神从没有在历史中消失过。只不过对于不同时代的人来说,酒对人的意味总在不断变化。酒不断融合、突破各种界限,为人提供新的可能性与生机,将人带至新的生命境界。相应,莽动不已的酒所召唤的对酒的限定、裁节、管束、调适,从礼到形名,到名法,到佛理与茶,到天理与茶,由外到内,由疏到密。酒常动,而礼、形名、名法、佛理、天理、茶常静,二者之间激荡、不谐、对抗。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或主动或被动,或自发或自觉裁节、平衡酒的升腾、突破、莽动之伟力的历史。由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不断被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的精神 中国思想
下载PDF
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关于《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晖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关键词 “现代” 中国思想 中国 国家问题 政治正当性 诠释 中国政治 现代语境 科学话语 二元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