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剪纸之美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英(文/图) 李正火(文/图) 《少儿美术》 2024年第2期17-19,共3页
剪纸是根植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上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唐朝无数大诗人沿着上虞母亲河曹娥江追寻中国山水诗鼻祖上虞谢安的侄孙谢灵运,在曹娥江两岸留下了无数诗篇。现代又有很多文化学者和故乡... 剪纸是根植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上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唐朝无数大诗人沿着上虞母亲河曹娥江追寻中国山水诗鼻祖上虞谢安的侄孙谢灵运,在曹娥江两岸留下了无数诗篇。现代又有很多文化学者和故乡乡贤创作了不少反映时代新貌的诗歌,用现代剪纸的表现手法将描写家乡的多首诗歌呈现出来,对引导学生提炼诗中图像,体会诗中意境,表现家乡的美丽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曹娥江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虞 中国山水诗 剪纸 文化底蕴 母亲河
原文传递
中国山水诗对外译介效果研究
2
作者 黄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中国山水诗是始于谢灵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文章以中国山水诗的英文翻译和对外译介效果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山水诗代表诗人作品英文翻译历史,并从海外馆藏、亚马逊销量、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评价分析山水诗人英译诗歌集的译介效果... 中国山水诗是始于谢灵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文章以中国山水诗的英文翻译和对外译介效果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山水诗代表诗人作品英文翻译历史,并从海外馆藏、亚马逊销量、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评价分析山水诗人英译诗歌集的译介效果。研究发现:中国山水诗在海外的关注呈上升趋势,在美国馆藏最多,其中王维诗歌的馆藏量、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评价最多,关注度最高;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在不同程度上关注山水诗哲学思想和译文质量,并愿意推荐书籍;辛顿在山水诗翻译领域积累了丰厚资本。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传播途径和译介受众角度提出山水诗译介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国山水诗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诗 译介效果 王维 谢灵运 孟浩然
下载PDF
中国画论关照下的王维山水诗英译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曦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中国山水诗歌是诗画同源、诗画融合的绝佳诠释。在中国山水诗的英译中,进行意境的移植或重构,使译作保留原诗的画面美是翻译的关键。本文对王维山水诗的不同英译本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中国画论可以为中国山水诗的翻译提供崭新的视角,... 中国山水诗歌是诗画同源、诗画融合的绝佳诠释。在中国山水诗的英译中,进行意境的移植或重构,使译作保留原诗的画面美是翻译的关键。本文对王维山水诗的不同英译本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中国画论可以为中国山水诗的翻译提供崭新的视角,借鉴中国画论中的意境营造和"留白"、"散点透视"等构图技巧,可以使译文保留原诗的朦胧美感和句法特点,通过意象排列、并置等手段加强诗歌画面感,再现原诗中诗画融合的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诗 中国画论 意境 留白 散点透视
原文传递
激情与畅想
4
作者 赵雁君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浙江东南部,浦阳江流域以东、括苍山脉以北至东海一带,统称“浙东”。在历史上,“浙东”地区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佛教中国化时期的中心地,道教文化的发源地,士族文化的荟萃地以及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千百年来,这片山水、文化重地,也... 浙江东南部,浦阳江流域以东、括苍山脉以北至东海一带,统称“浙东”。在历史上,“浙东”地区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佛教中国化时期的中心地,道教文化的发源地,士族文化的荟萃地以及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千百年来,这片山水、文化重地,也是历代中国人诗性心灵的栖息地,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艺术 括苍山 道教文化 佛教中国 浙东 士族文化 中国山水诗
原文传递
温州:中国山水诗发祥地
5
作者 南航 《温州人》 2022年第4期76-80,共5页
温州,素称“东南山水窟”。说山,那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山峦,为人们构筑了诗意的宜居;道水,那长年流淌不息的江海河溪,构成了丰衣足食的鱼米之乡。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人们热爱着脚下的山山水水,甚至将生命与山水融合在了一起。远在千年前... 温州,素称“东南山水窟”。说山,那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山峦,为人们构筑了诗意的宜居;道水,那长年流淌不息的江海河溪,构成了丰衣足食的鱼米之乡。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人们热爱着脚下的山山水水,甚至将生命与山水融合在了一起。远在千年前,这里雄奇秀丽的风景和山水就陶醉了一位迢迢而至的诗人,他以其慧眼发现山水的诗意,将诗与远方完美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祥地 中国山水诗 情画意 温州 雄奇
原文传递
当代诗人群像
6
《诗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0-31,共2页
袁忠岳,浙江省定海人,1936年9月15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此后以另册的身份在中学、中专任教20余年,1986年调入山东师范大学,1997年从该校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任上退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 袁忠岳,浙江省定海人,1936年9月15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此后以另册的身份在中学、中专任教20余年,1986年调入山东师范大学,1997年从该校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任上退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山东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发表各类诗歌评论赏析文章二百余篇,有个人论著《缪斯之恋》、《诗学心程》,二人合著《唐人咏怀绝句精品赏析》,曾为七八种古今诗歌赏析专集撰文,参与编写的著作还有《上园谈诗》、《诗歌美学辞典》、《中国山水诗论稿》、《孔孚山水诗研究论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歌鉴赏 中国山水诗 评家 歌评论 歌美学辞典 刊》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文学史
原文传递
聚力打造文化永嘉新高地
7
作者 王彩莲 《政策瞭望》 2021年第10期35-37,共3页
永嘉是一个千年古县,山水交融、人文荟萃,悠悠三百里楠溪江曾留下过谢灵运、李白、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足迹和诗篇,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同时,永嘉又是一方红色热土,一个革命老根据地县,曾经诞生了浙江本土建立的唯一一... 永嘉是一个千年古县,山水交融、人文荟萃,悠悠三百里楠溪江曾留下过谢灵运、李白、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足迹和诗篇,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同时,永嘉又是一方红色热土,一个革命老根据地县,曾经诞生了浙江本土建立的唯一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近年来,永嘉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守正创新、破立并举、担当作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在红色文化挖掘上取得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革命老根据地 苏东坡 人文荟萃 永嘉 楠溪江 守正创新 中国山水诗
原文传递
论中国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8
作者 黄萍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2年第11期121-122,共2页
要讨论中国山水诗的产生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山水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般认为,成熟的山水诗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山水景物成为诗歌描写的主体;第二,作品景物是人的审美对象,与人有一种亲和关系;第三,山水景物成为主体... 要讨论中国山水诗的产生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山水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般认为,成熟的山水诗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山水景物成为诗歌描写的主体;第二,作品景物是人的审美对象,与人有一种亲和关系;第三,山水景物成为主体人格与心境表征.显然,这三方面既说明了山水诗的特征,又科学地揭示了山水诗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诗 山水景物 行旅 玄言 谢眺 答许询 玄学 山林
下载PDF
耕读永嘉 诗画楠溪
9
作者 林小露 《中华书画家》 2014年第7期132-135,共4页
公元前129年,汉惠帝封有功于国的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即后世"东瓯国",东瓯国至东晋,设永嘉郡,永嘉始得名。永嘉,取"水长而美"之意,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关键词 中国山水诗
原文传递
中西抒情诗的汇通——中国山水诗和西方自然抒情诗的“共相”
10
作者 尹燕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中西方抒情诗特别是中国山水诗,与西方自然抒情诗存在着异同。只有从各自的文化出发来寻求"共相",做到"同异全识",才能建立真正的比较文学学科与多元文化空间的世界文学。
关键词 中国山水诗 西方自然抒情 以物观物 以人观物 零位情节 零位性格
下载PDF
上虞的“秘境” 骑行路线推荐——让谢灵运纵情于此的覆卮山
11
作者 老A 《中国自行车》 2021年第3期84-85,共2页
覆卮山,位于绍兴市上虞区南部,因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东晋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覆”为倾倒之意,“卮”为酒杯。让大诗人纵情于此的山水,自然美不胜收。覆卮山属四明山支脉,与网红骑行路线四明山相比,覆卮山更显... 覆卮山,位于绍兴市上虞区南部,因中国山水诗开山鼻祖东晋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覆”为倾倒之意,“卮”为酒杯。让大诗人纵情于此的山水,自然美不胜收。覆卮山属四明山支脉,与网红骑行路线四明山相比,覆卮山更显得悠然而恬静,不太为绍兴以外的骑友关注。但其实这里有几条“秘境”路线非常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四明山 开山鼻祖 秘境 中国山水诗 骑行 绍兴市
下载PDF
秋风吹过永嘉
12
作者 钱红莉 《南方文学》 2019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一作为文雅异彩之地的永嘉,在整个文学史上就是一个诗性的所在。去永嘉的车上,一直在读《谢灵运集校注》。谢灵运是我最想见的人之一。越过一千六百余年光阴的阻隔,他在'永嘉山水系列'里处处留下踪迹,让此行的我逐一去辨认、探... 一作为文雅异彩之地的永嘉,在整个文学史上就是一个诗性的所在。去永嘉的车上,一直在读《谢灵运集校注》。谢灵运是我最想见的人之一。越过一千六百余年光阴的阻隔,他在'永嘉山水系列'里处处留下踪迹,让此行的我逐一去辨认、探寻。早晨五点半,拉开酒店窗帘,朝阳自瓯江上冉冉而升,浑黄的瓯江水映衬着天上玫瑰色云团,简直一幅幅夏加尔油画。“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谢灵运当年一定与我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中国山水诗 楠溪江 孟浩然 百丈瀑
原文传递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中国山水诗歌意象的认知功能解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缪海涛 陈龙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4,共5页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后被认知语言学家应用于语言结构的研究,并逐渐成为解读诗歌意境的一种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理论基于凸显原则而生,两者之间具有可转换性,实现不同的意象功能,而这也在中国传统山水诗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后被认知语言学家应用于语言结构的研究,并逐渐成为解读诗歌意境的一种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理论基于凸显原则而生,两者之间具有可转换性,实现不同的意象功能,而这也在中国传统山水诗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关注点不同,图形和背景也就不同。有时图形背景重重叠叠,富有层次;有时图形、背景相互渗透,不断替换;有时图形、背景虚化,若隐若现。图形和背景的转换给读者营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传递了中国山水诗歌特有的认知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转换性 中国山水诗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玉嘉 刘华文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6期61-69,共9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关于"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方式的区分为依据,以已有的对中国山水诗创作和翻译中的观物方式的认识为参照,以王维《鹿柴》的各种英译为实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不同的观物方式及其审...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关于"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方式的区分为依据,以已有的对中国山水诗创作和翻译中的观物方式的认识为参照,以王维《鹿柴》的各种英译为实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不同的观物方式及其审美效果予以探讨。认为,中国山水诗英译中,有些译者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物观物"的方式理解和转换原诗,使译诗保留甚至超越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拥有东方文化情怀的读者产生理想的审美效果;有些译者则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我观物"的方式翻译原诗,使译诗偏离甚至破坏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一般西方读者产生较好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翻译 中国山水诗英译 观物方式 以物观物 以我观物
下载PDF
基于山水诗画营造技法的乡村景观重构探索
15
作者 李易燃 卢丹梅 《山西建筑》 2022年第4期45-48,共4页
中国山水诗画源于自然,发于乡土,与中国乡村景观存在紧密的耦合性。以广东省河源市上坪镇中村村为实践地,提出三大设计思维的转变,并通过运用山水画营造技法指导中村村景观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桃源文化村,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与... 中国山水诗画源于自然,发于乡土,与中国乡村景观存在紧密的耦合性。以广东省河源市上坪镇中村村为实践地,提出三大设计思维的转变,并通过运用山水画营造技法指导中村村景观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桃源文化村,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复兴工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诗 营造技法 乡村景观空间重构
下载PDF
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美感意识之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2-76,共5页
文章旨在探讨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中所体现出的美感意识上的差别及其成因。文中以王维和华兹华斯的诗为代表作比较并指出,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中采取的是一种"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作者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 文章旨在探讨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中所体现出的美感意识上的差别及其成因。文中以王维和华兹华斯的诗为代表作比较并指出,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中采取的是一种"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作者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去扰乱眼前景物内在生命的生长与变化的姿态,景物直现读者眼前;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则将美感的主位放在诗人的智心中,以智心的活动而不以山水景物自足的存在为依据。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审美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国诗歌创作因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和佛教"妙悟说"的影响,强调形象的直觉体验,接近了自然天然的美学理想。而英国浪漫主义作为当时理性思潮的反叛者的姿态出现,诗歌中时刻流露出对主客观之间的分裂竭力加以弥补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山水诗 英国浪漫主义自然 “道”的观念 智心的介入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审美意境的空间感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林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 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水诗是由意象的不同空间组合而产生意境的,所以意境在山水诗中表现为空间感。空间感是通过诗歌意象间的节奏、数量的组合以及动词的运用实现的。同时空间感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分为突破型和层次型。空间感产生于中国特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山水诗 意境 意象 空间感
下载PDF
中国古代山水诗英译时的“选择”与“适应”——生态翻译观下的中国山水诗意境再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晶晶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8-60,64,共4页
中国古诗词英译的核心在于原文美学信息的完美再现,目的语读者获得相似的审美享受。译者如何适应译语环境,有效再现源语意境,是译者的核心任务。生态翻译观视角下,译者在译语环境下重现源语的“自然”,使得这套“自然”系统能在译语环... 中国古诗词英译的核心在于原文美学信息的完美再现,目的语读者获得相似的审美享受。译者如何适应译语环境,有效再现源语意境,是译者的核心任务。生态翻译观视角下,译者在译语环境下重现源语的“自然”,使得这套“自然”系统能在译语环境中得以生存。译者在古代山水诗英译时怎样“选择”,才能“适应”译语环境,重现中国古代山水诗意境,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山水诗 英译 生态翻译观 选择 适应
下载PDF
禅宗与中国古典山水诗画的发展
19
作者 左剑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2-65,76,共5页
“老实说,人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一切存在物之为存在物,其价值是完全相等的。并没有理由把所有存在物之任何个别,包括人,拈出来给予特别崇高的位置。比起他的要征服自然的前辈来,海德格尔显然聪明了许多,他把人们从与自然相对立的陷... “老实说,人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一切存在物之为存在物,其价值是完全相等的。并没有理由把所有存在物之任何个别,包括人,拈出来给予特别崇高的位置。比起他的要征服自然的前辈来,海德格尔显然聪明了许多,他把人们从与自然相对立的陷阱中解救出来。然而,同庄禅“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观和理想人格本体相比,这位西方哲人未免太冷静,也太伤感了些。在这个宇宙和人的本体认识上,庄与禅是共通的,禅可以说是发展了的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山水诗 禅宗 本体 妙悟 存在物 张彦远 中国山水 水墨山水 意境说 “境”
下载PDF
禅与唐代山水诗
20
作者 肖建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73-77,共5页
唐代山水诗在唐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有一大批山水诗人外,其他许多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都写过部分山水诗。唐代山水诗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田园山水诗传统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空闲凄清、深沉冷寂的风格,这种风格一方面与唐代... 唐代山水诗在唐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有一大批山水诗人外,其他许多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都写过部分山水诗。唐代山水诗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田园山水诗传统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空闲凄清、深沉冷寂的风格,这种风格一方面与唐代某些文人避免政治,隐居山林及当时各种社会矛盾何关,另一方面,与唐代禅宗的盛行也有内在的思想联系。本文仅就后一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一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并未形成繁荣局面,其内容主要是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陶渊明和谢灵运是其主要代表。陶诗长于田园风光,沈德潜认为陶诗“清远闲放,是其本色”(《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唐代 陶渊明 禅宗思想 谢灵运 山水 审美境界 人与自然 中国古典山水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