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7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被引量:202
1
作者 傅衣凌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年第3期1-7,共7页
由于历史学家的学术使命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从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到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问题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寻求解决历史遗留给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沉重包袱的钥匙,在很大... 由于历史学家的学术使命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从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到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问题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寻求解决历史遗留给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沉重包袱的钥匙,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中国史学工作者的学术价值追求,许多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有意或无意地试图解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以及受该结构制约、规定的社会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 马克思主义史学 近代资产阶级 中国史学 历史研究 中国封建社会 历史学家 学术 忧患意识 价值追求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被引量:73
2
作者 谭其骧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13,共10页
大约在本世纪一十年代中期五四运动前夕起,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关于中西文化(或作东西文化)比较的论争,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阐述其特点,并评议其高下优劣。这场论争名为中西或东西文化的比较,实质上并没有比较中西... 大约在本世纪一十年代中期五四运动前夕起,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关于中西文化(或作东西文化)比较的论争,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阐述其特点,并评议其高下优劣。这场论争名为中西或东西文化的比较,实质上并没有比较中西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只是比较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也就是说,主要不是中西或东西的对比,而是封建社会文化与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王朝 中国封建社会 儒学 儒家思想 中国文化 儒家学说 思想文化 汉武帝 汉族文化 理学
下载PDF
论儒教的形成 被引量:64
3
作者 任继愈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1期61-74,共14页
本文论述了儒家逐渐演化为儒教的过程:从汉代董仲舒开始至宋明理学的建立,经历了千余年的时间,面形成"不具宗教之名而有宗教之实的儒教"。作者在论证了儒教的形成之后,指出:不可把春秋时期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和尔后被... 本文论述了儒家逐渐演化为儒教的过程:从汉代董仲舒开始至宋明理学的建立,经历了千余年的时间,面形成"不具宗教之名而有宗教之实的儒教"。作者在论证了儒教的形成之后,指出:不可把春秋时期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和尔后被儒教奉为教主的孔子混为一谈。说孔子必须打倒是不对的。说儒教应该废除则是应该的;因为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灾难、是桎梏、是毒瘤,它是封建宗法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使中国人民长期愚昧落后、思想僵化的总根源,也是阻碍我国现代化的极大的思想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儒家 宗教 孔子 封建宗法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 宋明理学 中国人民 精神支柱 董仲舒
原文传递
“科举学”刍议 被引量:46
4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89-95,共7页
具有十足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社会历史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发生过关系,几乎每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都经历过科举生涯,各代名臣主要是... 具有十足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社会历史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发生过关系,几乎每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都经历过科举生涯,各代名臣主要是通过科举阶梯而登上历史舞台的。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化乃至社会风俗都不得不牵涉到科举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 科举学 中国历史 中国封建社会 进士科 社会风俗 官僚政治 存在时间 政治家
下载PDF
有关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字 被引量:40
5
作者 宁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76-89,共14页
我在一九七九年写的《汉代农业生产漫谈》一文(见该年四月十日《光明日报》),由于篇幅所限,有些地方未能多作论析。本文拟就有关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字的估计作一些具体说明,作为上篇文章的一个补充。由于史料有阙,诠释多歧,这里所估... 我在一九七九年写的《汉代农业生产漫谈》一文(见该年四月十日《光明日报》),由于篇幅所限,有些地方未能多作论析。本文拟就有关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字的估计作一些具体说明,作为上篇文章的一个补充。由于史料有阙,诠释多歧,这里所估计的是否大体符合汉代历史实际,谨提出来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汉简 食货志 云梦秦简 后汉书 一夫百亩 自耕农 历史实际 中国封建社会 度量衡 汉武帝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与特征 被引量:32
6
作者 徐大同 高建 《天津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3-8,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和深入,批判地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是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再认识过程中所作的初步探索,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关键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宗法关系 中国政治文化 专制王权 中国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度 小农经济 中国古代政治 所有权 长期存在
原文传递
明代宗族制的体现形式及其基层政权作用——论封建所有制是宗法宗族制发展变化的最终根源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文治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8年第1期54-72,共19页
一、前言在封建社会时期,宗族制和宗法制是两个不同概念。宗法制原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以大宗小宗为准则、按尊卑长幼关系制定的封建伦理体制。自宗子之制废。
关键词 宗法宗族制 封建伦理 明代宗族 族田 义庄 宗族组织 土地关系 明清之际 中国封建社会 等级关系
原文传递
論乡族势力对于中国封建經济的干涉——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的一个探索 被引量:31
8
作者 傅衣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3期83-97,共15页
解放以前,我为着探索中國封建經济問題,曾搜集一些有关史料,發現中國封建經济的發展規律,內容極其丰富,与歐洲歷史相比較,有其相同之处,而又具有濃厚的中國特点。其中,如鄉族势力在中國封建社会經济里所引起的作用,便是一个耐人尋味而... 解放以前,我为着探索中國封建經济問題,曾搜集一些有关史料,發現中國封建經济的發展規律,內容極其丰富,与歐洲歷史相比較,有其相同之处,而又具有濃厚的中國特点。其中,如鄉族势力在中國封建社会經济里所引起的作用,便是一个耐人尋味而值得研究的問題。1946年我曾就上述題目,撰寫乙文,略抒已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 干涉 迟滞 乡族势力 地主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政权 政治权力 主义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和忠君观念 被引量:22
9
作者 宁可 蒋福亚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9-95,共17页
中国封建社会束缚人民的四大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中,最主要的是政权。秦汉以后,封建政权的形式是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皇权。“天地君亲师”,那个“奉天承运”,代表天来统治人间的“天子”,就是现实... 中国封建社会束缚人民的四大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中,最主要的是政权。秦汉以后,封建政权的形式是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皇权。“天地君亲师”,那个“奉天承运”,代表天来统治人间的“天子”,就是现实生活中唯一的最高的绝对权威。“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绝对皇权的思想支柱的忠君观念,也就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中占据了首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忠君观念 君臣关系 董仲舒 中国历史 宗法贵族 地主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 农民 封建伦理道德
原文传递
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世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5-14,共10页
本文对清前期的治边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清前期一些传统的治边思想发生了变化 ,主要表现在“明华夷之辨”的观念受到了批判 ;“以夷治夷”被“以汉化夷”所取代 ;“羁縻而治”的思想遭到了否定 ;从只求“夷汉相安”发展到了追求“长治... 本文对清前期的治边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清前期一些传统的治边思想发生了变化 ,主要表现在“明华夷之辨”的观念受到了批判 ;“以夷治夷”被“以汉化夷”所取代 ;“羁縻而治”的思想遭到了否定 ;从只求“夷汉相安”发展到了追求“长治久安” ;对边疆屏藩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等。这些变化是对传统治边实践的总结 ,并最终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完整的边疆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边思想 前期 边疆政策 统治 华夷之辨 汉化 中国封建社会 新变化 长治久安 传统
原文传递
我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侯外庐 《历史研究》 1984年第3期3-26,共24页
自三十年代开始,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社会史研究,二是思想史研究。我向来认为,社会史与思想史相互一贯,不可或缺,而"研究中国思想史,当要以中国社会史为基础"。当然,我研究社会史,并非仅仅为了研... 自三十年代开始,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社会史研究,二是思想史研究。我向来认为,社会史与思想史相互一贯,不可或缺,而"研究中国思想史,当要以中国社会史为基础"。当然,我研究社会史,并非仅仅为了研究思想史,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一点,我在1946年写《中国古代社会史论》自序时已曾说明。在这本回忆录中,虽然我对自己各个时期的史学研究有所叙述,但我感到仍有必要把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分成两个专题加以回顾。本文先谈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不过,谈这个问题,还得从社会史大论战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史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十年代 中国封建社会 思想史研究
原文传递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 被引量:23
12
作者 邓广铭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4-69,共6页
一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历史不能割断,论述宋代文化自然也须如此。单以隋唐为上限,宋代文化发展的基因之从这两代传承而来者就难以枚举。姑举几... 一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历史不能割断,论述宋代文化自然也须如此。单以隋唐为上限,宋代文化发展的基因之从这两代传承而来者就难以枚举。姑举几件重要性较大的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化 文化政策 北宋王朝 文化发展 科举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 历史时期 明清之际 文化专制主义 王安石
原文传递
试论明代的流民问题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洵 《社会科学辑刊》 1980年第3期70-82,共13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所谓原始积累以“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础。这种剥夺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顺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通过不同的阶段。只有在英国,它才具有典型的形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所谓原始积累以“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础。这种剥夺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顺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通过不同的阶段。只有在英国,它才具有典型的形式。”(《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发生在公元十五、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里的明代流民运动,实际上是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运动。研究这种剥夺的历史,对研究中国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民问题 十五世纪 明代流民 十七世纪 直接生产者 十六世纪 明朝政府 中国封建社会 手工业 贵族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被引量:27
14
作者 宁可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100,共12页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成于秦汉,取代了西周的奴隶制贵族政治一直延续到清,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其演化过程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以后的三...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成于秦汉,取代了西周的奴隶制贵族政治一直延续到清,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其演化过程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以后的三省六部制,总的趋势是日益强化,日益僵化,也显现了循环往复式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需要,到明清,它成了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而又无法与无力因时变更,终于被历史摈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下载PDF
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广达 《中国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37-51,共15页
本文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唐代发生的中外文化汇聚,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起了补阙的作用。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是以中国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西方的武力入侵为背景的。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民有鉴别地吸收了外来... 本文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唐代发生的中外文化汇聚,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起了补阙的作用。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是以中国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西方的武力入侵为背景的。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民有鉴别地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当然,这是一个机制相当复杂的过程。研究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外来文化中摄取营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唐代 中外文化 外来文化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 晚清 西方文化
原文传递
法家的发生逻辑与理解方法 被引量:24
16
作者 韩东育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40,共9页
在先秦诸子中,法家的命运是最值得玩味的:虽然商鞅变法的成功与秦朝的建立已充分证明了运用法家思想治国的有效性,但后世之统治者却几乎无人愿意仿效这种成功的经验;虽然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君昏臣暴、滥用刑罚,但是这笔账却全部记到了法... 在先秦诸子中,法家的命运是最值得玩味的:虽然商鞅变法的成功与秦朝的建立已充分证明了运用法家思想治国的有效性,但后世之统治者却几乎无人愿意仿效这种成功的经验;虽然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君昏臣暴、滥用刑罚,但是这笔账却全部记到了法家的头上;虽然封建统治者采用"阳儒阴法"的治国策略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且法对维护社会秩序的实际作用要远远大于儒家提倡的德,但是人们却把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完全归功于儒家;而20世纪70年代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开展的评法批儒运动,更是使法家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时至今日,倡新儒家者有之,倡新道家者亦有之,法家却一直被冷落。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列国竞争、强者为王的年代,法家倡导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政策无疑是极为有效的;另一方面,法家提倡以法治国,主张依据人情之真实而设立治道,"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些也与现代社会倡导的法制精神有一致之处。当然,法家思想自有其因时代原因而造成的局限,他们所谓的法体现的是国君的意志,法对国君缺乏有效的制约作用,并由此产生了种种弊端;当大一统的帝国建立之后,法家思想作为一种统治思想没有因为失去了竞争对象而作出适当的调整,其高强度的扩张力转而成为严重伤害国内民众的暴力,等等,也是我们必须看到的。因此,应当以唯物史观的科学态度对待这一份历史遗产,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服务于现代社会。为了推动学界对法家思想的深入研究,本期编发韩东育、周炽成、宋洪兵三位先生关于法家思想研究的文章,以飨读者。关于法家思想,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诸如法家思想如何促成了秦国的强大、秦朝灭亡与法家思想的真实关系、法家思想对汉朝及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思想 封建统治者 解方 逻辑 中国封建社会 治国策略 先秦诸子 商鞅变法
原文传递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规律商兑之一 被引量:24
17
作者 侯外庐 《历史研究》 1954年第1期17-32,共16页
一中国封建社会史的重要问题,也如中国其他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问题一样,首先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即『(甲)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乙)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丙)完全以(甲)(乙)二项... 一中国封建社会史的重要问题,也如中国其他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问题一样,首先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即『(甲)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乙)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丙)完全以(甲)(乙)二项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所以,研究中国封建制度,并不是从超经济的强制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形式 土地所有者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劳役地租 豪强地主 均田 封建制度 屯田 皇族
原文传递
论存留养亲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希烈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3-138,共6页
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独有的、普遍适用于社会各阶层的一种特殊法律制度,它的实行主要就是为了维护和体现封建伦理道德。从存留养亲制度的实行情况来看,历代法典对存留养亲都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对存留养亲的犯人一般并不免除... 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独有的、普遍适用于社会各阶层的一种特殊法律制度,它的实行主要就是为了维护和体现封建伦理道德。从存留养亲制度的实行情况来看,历代法典对存留养亲都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对存留养亲的犯人一般并不免除其刑罚,司法实践中对存留养亲的适用也是严格把握控制,这使得存留养亲姑息、放纵罪犯的可能性被降至最低。而且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存留养亲制度的存在,使老、疾尊长得到奉养,维护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感化和改造罪犯,更有利于封建君主进行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 合理性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伦理道德 法律制度 司法实践 改造罪犯 封建君主 适用 可能性 维护 阶层 法典 刑罚 稳定
原文传递
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朱瑞熙 《历史研究》 1986年第2期127-143,共17页
人们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时,大都注目于历代商业的盛衰,极少去探讨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社会阶层即商人的社会地位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尽管对某些朝代商业的繁荣景象给予高度的评价... 人们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时,大都注目于历代商业的盛衰,极少去探讨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社会阶层即商人的社会地位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尽管对某些朝代商业的繁荣景象给予高度的评价.但对商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却往往忽略.这在一些通史著作或断代史专著中,有着明显的反映.其实,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商人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两宋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商人 社会地位 商人阶层 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 商业资本 商品经济 交子 中国封建社会 宋仁宗
原文传递
我是怎样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 被引量:20
20
作者 傅衣凌 《文史哲》 1983年第2期41-45,共5页
《文史哲》编辑部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个人的治学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经验。这实在很不敢当。虽然,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科研等部门工作,终觉得忙忙碌碌,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安心读书,学殖荒落,乏善足陈,但又不可重违... 《文史哲》编辑部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个人的治学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经验。这实在很不敢当。虽然,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科研等部门工作,终觉得忙忙碌碌,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安心读书,学殖荒落,乏善足陈,但又不可重违编者的雅嘱。所以,只好不怕丑陋,写出来,聊供参考。我出生于大动荡的一九一一年,这正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王朝的一年。可是,天下并没有就此太平下来,接着发生袁世凯帝制自为、护法战争、军阀混战。而日本又乘欧洲大战之机,加紧侵略我国,促使爆发了五四运动。这些事情连三接四而来,这不能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痕迹,其惟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经济史 文史哲 中国封建社会 契约文书 经济社区 残存物 王朝 史料 碑刻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