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 被引量:277
1
作者 秦亚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着意义深远的调整 ,包括对国家身份的再定义 ,对战略文化的再建构 ,对安全利益的再思考 ,表现出负责任的体系内大国、合作型战略文化和重视相互安全等重要特征。这些调整反映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思维 ,推进...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着意义深远的调整 ,包括对国家身份的再定义 ,对战略文化的再建构 ,对安全利益的再思考 ,表现出负责任的体系内大国、合作型战略文化和重视相互安全等重要特征。这些调整反映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思维 ,推进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 ,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合作关系。本文从国际政治社会理论角度就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提出三个假设 ,并对其做出初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国家身份 战略文化 安全利益
原文传递
“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被引量:219
2
作者 金玲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9,共12页
“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前者以共同发展为根本属性,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务实合作为导向;后者本质上是一项政治与安全战略,美国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开始了与苏联的冷战进程。此外,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 “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前者以共同发展为根本属性,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务实合作为导向;后者本质上是一项政治与安全战略,美国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开始了与苏联的冷战进程。此外,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更加复杂的政治和安全环境,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对于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类比的提法,需要理性、区别对待,不宜将二者直接对立,因为从经济发展的逻辑看,二者的确存在共性,马歇尔计划也可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马歇尔计划 中国外交
下载PDF
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 被引量:122
3
作者 门洪华 刘笑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95,157-158,共31页
伙伴关系是国际行为体间基于共同利益、通过共同行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国际合作关系。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拓展国际影响的需要,中国构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双边关系改善带动全球战略拓展的伙伴关系战... 伙伴关系是国际行为体间基于共同利益、通过共同行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国际合作关系。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拓展国际影响的需要,中国构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双边关系改善带动全球战略拓展的伙伴关系战略。自1993年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的伙伴关系战略历经探索和实践,合作的全面性与战略性不断深化。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在全球、地区、双边和国家层面上均取得积极成效,既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但中国的伙伴关系战略仍有亟待完善之处,存在着地位不清晰、成效不确定和层次不分明等问题。据此,作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优化中国伙伴关系战略,将伙伴关系战略打造成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支撑,建立伙伴关系战略与自由贸易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二十国集团战略等的联动机制,完善中国伙伴关系战略的合作深化机制与矛盾解决机制,推动伙伴关系战略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国际战略 伙伴关系 战略评估
原文传递
为中国正名:中国的非洲战略与国家形象 被引量:86
4
作者 李安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5,共10页
国家形象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的非洲战略日趋成熟并引起世人关注,不断扩展的中非关系屡遭西方大国及媒体的误读、曲解以至攻击,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受到损害。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努力。值得警醒的是,宣传是中国... 国家形象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的非洲战略日趋成熟并引起世人关注,不断扩展的中非关系屡遭西方大国及媒体的误读、曲解以至攻击,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受到损害。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努力。值得警醒的是,宣传是中国非洲战略的弱项。作者认为,中国的非洲战略虽有阶段性,但其延续性十分明显,针对西方指责给中国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应有一个国家形象塑造的全方位策略:行动上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宣传上应注意内容、途径和宣传者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非洲 中国非洲战略 国家形象 中国崛起
原文传递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92
5
作者 张志洲 《红旗文稿》 CSSCI 2012年第13期4-7,1,共4页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关于不同具体问题的话语表述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话语权 话语体系 和平发展道路 学术 国际政治 中国国际战略 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 被引量:62
6
作者 唐小松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6,共5页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信息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对他国民众进行说明、说服工作,旨在创造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传统外交的重要补充,公共外交的价值日益为世界所认同。中国真正开展公共外交的...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信息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对他国民众进行说明、说服工作,旨在创造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传统外交的重要补充,公共外交的价值日益为世界所认同。中国真正开展公共外交的时间并不长,建国初仅限于单一的宣传,冷战后开始建设自己的公共外交体系,总体来说取得过一定绩效,但仍有缺失,主要表现为重硬权力轻软权力、政策姿态内向、目的意识不强等。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做出新的尝试,包括改变思路,构建个性公共外交机制;有的放矢地改变“观念市场”;确立“精英效果理论”;转守势为攻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公共外交 软权力 精英效果理论
下载PDF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塑造与提升路径——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为例 被引量:82
7
作者 孙吉胜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43,156,共26页
国际话语权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话语权的自然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塑造和提升需要多维设计和努力。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当前中国形成了对自身国际话语权处于弱势的认知,这... 国际话语权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话语权的自然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塑造和提升需要多维设计和努力。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当前中国形成了对自身国际话语权处于弱势的认知,这影响了中国追求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重视国际话语权,在外交实践方面通过不同路径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如提高话语存在、改变语言风格、扩大制度性权力、创新外交实践等。未来中国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还需要更多实质性努力,如加强整体战略布局、提升各领域制度性话语权、完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外交主导话语向世界话语转变、建立国际话语权提升措施评估机制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继续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在国际层面减少不必要的质疑、担忧、疑虑甚至摩擦,为未来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获得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中国外交 制度性权力 全球治理 外交实践
原文传递
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7
8
作者 叶自成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0,共6页
面对国际形势的新的挑战 ,中国必须实行大国外交战略。这一战略要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总目标服务 ,它的主要内容应以大国关系为主体 ,把中国与大国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上 ,协调好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推进世界的多... 面对国际形势的新的挑战 ,中国必须实行大国外交战略。这一战略要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总目标服务 ,它的主要内容应以大国关系为主体 ,把中国与大国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上 ,协调好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推进世界的多极化、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方面承担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以大国方式考虑和处理台湾问题 ,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体系的建设上 ,中国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外交战略 中美关系 大国关系 独立自主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53
9
作者 孙吉胜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共31页
文化一直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会对一国的外交目标、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直接影响。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外交民族特色也存在差异。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多具备了体现自身文化传统的战略空间与条件,中国外交的文化自觉和文... 文化一直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会对一国的外交目标、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直接影响。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外交民族特色也存在差异。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多具备了体现自身文化传统的战略空间与条件,中国外交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构建和完善外交话语体系的任务。在崛起过程中,人们通常用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的诸多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导致很多误解和误读。而本文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入手,对中国的道路观、国家观、秩序观、交往观和价值观进行系统梳理,诠释它们与中国外交实践之间的必然联系和逻辑关联,是完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重要路径,也是把中国知识拓展为世界知识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国外交 话语 十八大 文化自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义利观
原文传递
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 被引量:48
10
作者 王军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9,共8页
网络民族主义是互联网兴起后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体现,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现象,它越来越引人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网络民族主义的主体构成、意识感和语言行为,并从政治参与和市民社会的角度透视了它与政府和中... 网络民族主义是互联网兴起后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体现,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现象,它越来越引人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网络民族主义的主体构成、意识感和语言行为,并从政治参与和市民社会的角度透视了它与政府和中国外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与构建原则 被引量:51
11
作者 王寅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32,共11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道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两大支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维护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道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两大支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维护中国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承聚同化异、平等对话、合作共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外交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污名与污名化 被引量:51
12
作者 曾向红 李琳琳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111,共34页
国家之间的污名现象由来已久,然而污名尚未得到充分的概念化和理论化。在国际关系中,污名是指国家间围绕权力博弈进行政治互动时所使用的贬抑性、侮辱性指称。污名化除了表示某种“污名”的语义泛化之外,实质上是一种竞争和排斥所驱使... 国家之间的污名现象由来已久,然而污名尚未得到充分的概念化和理论化。在国际关系中,污名是指国家间围绕权力博弈进行政治互动时所使用的贬抑性、侮辱性指称。污名化除了表示某种“污名”的语义泛化之外,实质上是一种竞争和排斥所驱使的话语建构。污名化通常表现为污名主体(施污国)向污名客体(受污国)的身份、特征或行为施加贬抑性、侮辱性指称,并成功实现对污名客体歧视或贬损的动态过程,具体体现为污名萌生、污名发展和污名扩散三个阶段。污名一旦形成,会对污名客体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可为施污国针对受污国采取排斥性或攻击性的政策赋予理由,因此污名化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政治策略。对国际关系中污名的概念及其生成机理进行学理化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国际关系理论,而且也是新时代中国塑造国际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名 污名化 话语政治 澳大利亚 中国外交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平衡 被引量:37
13
作者 王逸舟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9年第6期18-27,共10页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有三项基本的利益与需求。这三项基本利益及需求是:第一,发展利益及需求,即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目标,争取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1];第二,主权利益及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有三项基本的利益与需求。这三项基本利益及需求是:第一,发展利益及需求,即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目标,争取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1];第二,主权利益及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实现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面向21世纪 国际关系 科索沃危机 联合国安理会 主权 新型安全观 邓小平 国际政治 外交战略
下载PDF
中国周边外交的政策调整与新理念 被引量:47
14
作者 陈琪 管传靖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6,共23页
面对新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挑战,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周边外交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即是这一调整的集中体现。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为:周边外交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获得提升,处理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理念由... 面对新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挑战,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周边外交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即是这一调整的集中体现。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为:周边外交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获得提升,处理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理念由'互利'到强调'惠及',政策目标由维持周边稳定和密切经济合作提升为建设'命运共同体',总体上突出更加奋发有为地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工作。文章根据政策调整的主要方面,结合现实问题和有关周边外交政策的争论,重点分析了'亲、诚、容、惠'理念及其相应政策问题,认为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应偏向争端解决与区域合作等突出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周边外交 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47
15
作者 达巍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73,157-158,共15页
2013年以来,美国官方开始逐渐接受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因此,尽快提出符合中国利益、又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新型大国关系具体实践路径就成为中国学术界面临的重要任务。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美首脑会晤中提出的中美构建新型大... 2013年以来,美国官方开始逐渐接受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因此,尽快提出符合中国利益、又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新型大国关系具体实践路径就成为中国学术界面临的重要任务。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美首脑会晤中提出的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三个内涵,可以作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条路径的起点。"不对抗、不冲突"是低层目标,在这一层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有相当基础,提升关系的路径是维护和加强中美现存的战略性相互依存关系;"相互尊重"是中层目标,即中美两国彼此尊重对方的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实现路径是寻求双方都可接受的中间点,逐步推进,增加信心,但不奢求建立高水平信任;"合作共赢"是高层目标,应设定在中美合作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上,实现路径可以是两国共同维护、改革和建设国际制度。综合来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核心是"冷静管理双边、建设国际制度"。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从近中期看,需要依靠现实主义对中美双边关系的清醒认识、现实心态与精心管控;从中长期看,则需要两国超越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对外战略
原文传递
关于研究中国国际形象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1
16
作者 管文虎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条件下,国家的国际形象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与自然要素的综合认知与评价。某国的国际形象是其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条件下,国家的国际形象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与自然要素的综合认知与评价。某国的国际形象是其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明确区别和科学界定国际形象与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包括"我形象"(内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与"他形象"(外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即国际形象),两者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科学分析并深入探讨中国国际形象与国内公众心目中国家形象的差异,从中寻找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国形象 国际形象 国家形象
下载PDF
论“中国崛起”语境中的中非关系——兼评国外的三种观点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安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14,共8页
作者阐述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崛起”解读中存在的乐观论和悲观论,并分别从中非关系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以及中非合作的形式和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中非关系的历史、现状和特点。作者认为,首脑外交奠定了中非关系的基础,平等观念是中非关系... 作者阐述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崛起”解读中存在的乐观论和悲观论,并分别从中非关系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以及中非合作的形式和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中非关系的历史、现状和特点。作者认为,首脑外交奠定了中非关系的基础,平等观念是中非关系的灵魂,互利双赢是中非关系的实质,规范机制是中非关系持续发展的保证。作者还剖析了国际上的三种错误观点,指出了中非合作面临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中国外交 中非关系 中非合作论坛 首脑外交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 被引量:44
18
作者 陈须隆 《当代世界》 2016年第7期8-11,共4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它既是中国当代外交政策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通过结合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观等理论,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类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它既是中国当代外交政策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通过结合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观等理论,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外交思想 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 历史性飞跃 国际观 大国外交 中国外交 战略思想 国家安全观
下载PDF
城市外交:探寻全球都市的外交角色 被引量:44
19
作者 赵可金 陈维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77,共17页
全球化重构了世界政治经济地图,城市的外交角色被错综复杂的跨国流动和社会参与所激活,城市国际化和全球都市的兴起,使得城市外交越来越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外交形态。与中央政府主导的国家外交相比,城市外交的主体更加多样、目标更加灵... 全球化重构了世界政治经济地图,城市的外交角色被错综复杂的跨国流动和社会参与所激活,城市国际化和全球都市的兴起,使得城市外交越来越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外交形态。与中央政府主导的国家外交相比,城市外交的主体更加多样、目标更加灵活、手段更加丰富、游戏规则更加复杂,是一种新外交形态。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时期国家外交的某些不足,也对国家外交构成了竞争和挑战。由于城市外交对城市发展前途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在学界形成了自由派、传统派和折中派三种理论立场,对城市外交作出了理论回应。从城市都市化和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来看,国家常常不得不对城市外交采取宽松的政策,支持城市的国际化战略。同时,为了防止城市外交脱离国家外交的总体轨道,国家又必须通过革新制度、健全机制、完善规范等措施,不断增强驾驭城市外交的能力和水平,尽可能地将城市外交纳入总体外交的轨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外交 外交转型 中国外交 国际事务
原文传递
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困难与应对 被引量:44
20
作者 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7,共13页
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构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冲突、政局不稳、域外势力干预、中国对外交流传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 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构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冲突、政局不稳、域外势力干预、中国对外交流传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国应积极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探索官民并举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 中国外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