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看中西戏剧审美观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于红岩 张永席 刘亚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50-252,共3页
本文通过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中西方两部名剧论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悲喜剧概念,分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西方戏剧悲、喜剧经渭分明,推崇悲剧,轻视喜剧。悲剧的效果是怜悯与恐惧,恐惧中有亢奋,怜悯中有崇敬... 本文通过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中西方两部名剧论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悲喜剧概念,分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西方戏剧悲、喜剧经渭分明,推崇悲剧,轻视喜剧。悲剧的效果是怜悯与恐惧,恐惧中有亢奋,怜悯中有崇敬。中国戏剧则是寓悲于喜,授喜于悲,亦悲亦喜,悲喜混杂。因为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追求是和谐、平衡、匀称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西方悲剧 中国喜剧 审美情趣
下载PDF
勤研汉学拂旧尘,风吹笑林传新声——雷勤风的中国文化译介历程
2
作者 朱伟芳 《东方翻译》 2021年第4期73-78,共6页
雷勤风是美国汉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2017年曾荣获"列文森奖"。雷勤风的主要研究和翻译活动均围绕中国的"笑文化"展开,他通过挖掘和还原中国人民的风趣和幽默,以期消除长久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人沉默呆板的偏见... 雷勤风是美国汉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2017年曾荣获"列文森奖"。雷勤风的主要研究和翻译活动均围绕中国的"笑文化"展开,他通过挖掘和还原中国人民的风趣和幽默,以期消除长久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人沉默呆板的偏见与刻板印象。他在汉学研究与翻译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从无声电影时代的中国喜剧片入手,对中国早期华语电影的艺术价值进行翻译和研究,为中国近代电影艺术研究拓展了视野;二是为中国书写新笑史,深入挖掘中国人的幽默演变历程,为西方了解中国文学与文化提供了新路径;三是在研究"笑文化"的过程中,陆续向西方译介了如明代文学作品《骗经》、滑稽怪才徐卓呆和幽默大师钱锺书的文学作品等,为我国近现代文学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勤风 汉学译介 中国电影 中国喜剧 中国幽默
原文传递
中国悲喜剧意识中的民族性特点
3
作者 曹现沈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13,共4页
中国悲剧不能太深、喜剧不能太浅的观念以及中国悲剧分类上的特点与喜剧的民间性特点,使我国戏剧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直接体现了在这种观念之下的深层民族性特点。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民族文化、民族性的思考尤显重要。
关键词 中国悲剧 中国喜剧 民族性 中庸之道 保守性格
下载PDF
西方文化对早期中国喜剧创作的影响与贡献——以王文显的《委曲求全》为例
4
作者 周昱含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第14期110-111,共2页
作为一部中国早期的喜剧作品,《委曲求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西方世态喜剧(Comedy Of Manners)的影响:要准确把握世态喜剧的实质,必须对Manners一词有全面的考察和理解。Manners的内涵是丰富的,包括言谈举止、仪表气质,以及在特定生... 作为一部中国早期的喜剧作品,《委曲求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西方世态喜剧(Comedy Of Manners)的影响:要准确把握世态喜剧的实质,必须对Manners一词有全面的考察和理解。Manners的内涵是丰富的,包括言谈举止、仪表气质,以及在特定生活方式的影响和熏陶下形成的某种特色、风度和习惯,总之,是远比它的字面意义要多得多的东西。用汉语"世态喜剧"一词采指称这类作品,是较切合其本意的。世态者,世俗之常态也。所谓世俗,是指一定时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曲求全 西方文化 中国喜剧 影响
下载PDF
中国喜剧的共性和反思——以赵本山和开心麻花作品为例
5
作者 陆航 卢武 郝文琪 《新闻传播》 2021年第4期86-87,共2页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赵本山及其作品以鬼畜视频《念诗之王》的形式再次火爆在公众视野,并以一句"改革春风吹满地"激起了国人的共同记忆。一方面,获得十余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的"赵氏喜剧"获得新生与火爆,而另...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赵本山及其作品以鬼畜视频《念诗之王》的形式再次火爆在公众视野,并以一句"改革春风吹满地"激起了国人的共同记忆。一方面,获得十余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的"赵氏喜剧"获得新生与火爆,而另一方面市场常青树开心麻花团队制作的《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出现口碑下滑,甚至票房遇冷的情况。本文将两个团队的喜剧经典作品从剧本特色,台词设置,表演风格以及作品主题进行对比,探讨分析其共性和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 赵本山 开心麻花 影视台词
下载PDF
论后现代视域下的悲喜融合
6
作者 张宁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3-96,共4页
悲喜融合是美学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由早期的完全对立到19世纪、20世纪的悲喜转换,它一直在不断发展。进入后现代领域,在后现代解构一切的价值评判下,悲与喜已突破了各自界限和概念进行融合互化。黑色幽默作为后现代悲与喜融合的代表可... 悲喜融合是美学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由早期的完全对立到19世纪、20世纪的悲喜转换,它一直在不断发展。进入后现代领域,在后现代解构一切的价值评判下,悲与喜已突破了各自界限和概念进行融合互化。黑色幽默作为后现代悲与喜融合的代表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这种质变融合的形式内涵,而后现代的环境也为这种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背景。同时,需要注意到这种融合在中国呈现出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喜融合 后现代 黑色幽默 中国喜剧
下载PDF
于狂欢中解放天性——评电影《羞羞的铁拳》
7
作者 黄露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2期105-105,133,共2页
作为21世纪中国喜剧类型片本土创作,《羞羞的铁拳》创造了票房奇迹,深度模式削平,距离感消失,密集笑点和恰当娱乐性使它俘获了众多观众。本文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理论基础试析电影在情节模式、独特的笑文化、全民娱乐性三方面体现。
关键词 巴赫金狂欢理论 情节模式 表演 全民性 中国喜剧
下载PDF
快感的生产: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的“互文性”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箭箭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4-150,共7页
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喜剧电影以其对“快感”的源源不断的生产而备受关注。媒介化时代,大众文化生产愈发凸显后现代文化的诸多特征,并呈现出新的面貌。我们对中国喜剧电影的考察不应仅停留在创作技术层面,而应深入文化肌理,与... 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喜剧电影以其对“快感”的源源不断的生产而备受关注。媒介化时代,大众文化生产愈发凸显后现代文化的诸多特征,并呈现出新的面貌。我们对中国喜剧电影的考察不应仅停留在创作技术层面,而应深入文化肌理,与变化着的社会同频共振,把握时代的情感结构。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生产的“互文性”机制体现为多个维度,比如跨媒介性、文化实践性、社会映射性,等等。对这些互文形式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生产的复杂机制,进而打开喜剧电影的美学与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感 大众文化 后现代文化 中国喜剧电影 互文性
原文传递
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审美范式管窥——影片《咱们的牛百岁》、《京都球侠》和《顽主》比较阅读 被引量:2
9
作者 卢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0-43,共4页
《咱们的牛百岁》、《京都球侠》和《顽主》可算是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的代表作,比较阅读三个电影文本,可以从中分析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的审美范式及其变化,探讨喜剧电影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思考中国喜剧电影未来艺术空间... 《咱们的牛百岁》、《京都球侠》和《顽主》可算是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的代表作,比较阅读三个电影文本,可以从中分析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的审美范式及其变化,探讨喜剧电影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思考中国喜剧电影未来艺术空间的建构和文化脉络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电影文化 审美范式
下载PDF
中国喜剧电影审美流变70年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作为最具娱乐世俗性的电影类型,喜剧电影的题材、人物、情节、动作、神态等均具备一定的审美内涵。喜剧电影是对世俗价值的反映,有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有戏动人的喜剧电影更为大众所接受。中国喜剧电影近7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 作为最具娱乐世俗性的电影类型,喜剧电影的题材、人物、情节、动作、神态等均具备一定的审美内涵。喜剧电影是对世俗价值的反映,有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有戏动人的喜剧电影更为大众所接受。中国喜剧电影近7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审美流变特征,产生了叙事话语、喜剧风格与审美体验三重意义上的流变,高峰与低谷交替进行。喜剧电影有益于熏陶中华民族之乐观品性,加之我国喜剧人才储备雄厚、喜剧叙事资源丰富,应该生产出更多适应大众与时代需求的喜剧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审美流变 叙事话语 喜剧风格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浅谈滑稽戏与中国喜剧电影的艺术交融
11
作者 高静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滑稽戏这种独特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江浙沪等吴语地区,它综合了独角戏、小热昏、民间小调等多种民间说唱艺术发展而成,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艺术,用喜剧形式乐演人生,在艺术百花园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滑稽戏的发展历程中,创作者们不断创作... 滑稽戏这种独特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江浙沪等吴语地区,它综合了独角戏、小热昏、民间小调等多种民间说唱艺术发展而成,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艺术,用喜剧形式乐演人生,在艺术百花园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滑稽戏的发展历程中,创作者们不断创作出了多部思想性深刻、艺术性完整的优秀传统保留剧目,并被拍摄成电影搬上银幕。近年来,滑稽戏电影作品在不断地尝试创新,努力前进。本文探讨了滑稽戏电影中保留的滑稽戏舞台表演中原汁原味的本质艺术特点,并叙述了滑稽戏以更高水准完美地在电影荧幕中呈现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稽戏 中国喜剧电影 历史渊源
下载PDF
中国喜剧电影的狂欢化叙事及其意义悖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文婷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5-37,共3页
中国喜剧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作为重要的艺术表征,不仅局限于狂欢行动、狂欢语境的建构上,更多还体现在人物形象、视觉表达和叙事结构的狂欢化呈现上,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喜剧电影狂欢化叙事流... 中国喜剧电影的狂欢化叙事作为重要的艺术表征,不仅局限于狂欢行动、狂欢语境的建构上,更多还体现在人物形象、视觉表达和叙事结构的狂欢化呈现上,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喜剧电影狂欢化叙事流于表层甚至无用,出现了具有意义悖论的文本内容。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喜剧电影狂欢化叙事及其意义悖论进行系统审视,寻找症结所在,以明确未来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狂欢化叙事 艺术表征 意义悖论
下载PDF
网络传播时代中国喜剧电影创作的“类型泛化”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关峥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15期132-133,共2页
类型电影的讨论由来已久,伴随着电影技术与时代美学的移变,电影的类型化生产历经了类型的模式化、反类型化以及类型泛化的基本发展阶段,而就中国电影而言,这一特点在喜剧电影中表现得格外突出。在当前的网络传播时代背景之下,本文主要... 类型电影的讨论由来已久,伴随着电影技术与时代美学的移变,电影的类型化生产历经了类型的模式化、反类型化以及类型泛化的基本发展阶段,而就中国电影而言,这一特点在喜剧电影中表现得格外突出。在当前的网络传播时代背景之下,本文主要从喜剧电影的文本创设、美学哲思与文化症候三个维度阐析其"类型泛化"的具体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类型电影 类型泛化
下载PDF
显潜发展的中国喜剧电影脉络(1922—1959)
14
作者 蔡东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0-88,共9页
喜剧效果有着显潜之分,判别依据有深层次对立结构、夸张手法、超脱精神与禁忌反叛四个方面。用显潜概括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脉络,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喜剧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高歌猛进,反而在特殊时间潜藏;二是中国喜剧电影以或隐或显的姿态... 喜剧效果有着显潜之分,判别依据有深层次对立结构、夸张手法、超脱精神与禁忌反叛四个方面。用显潜概括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脉络,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喜剧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高歌猛进,反而在特殊时间潜藏;二是中国喜剧电影以或隐或显的姿态引导笑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只能掩面而笑,在20世纪50年代笑又被置于台前所强调。笑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总被赋予各种或隐或显、或复杂或纯粹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喜剧 显性发展 潜性发展 喜剧结构
下载PDF
《乌鸦与麻雀》与赵丹所穿的美式夹克
15
作者 刘思羽 《大众电影》 2021年第3期48-49,共2页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第十二展厅,陈列着一件黄褐色的夹克,衣服的边缘已有些磨花,泛黄的色泽带着古旧的气息——这就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先生在影片《乌鸦与麻雀》中饰演萧老板时穿过的美式夹克。影片《乌鸦与麻雀》于1950年上映,是...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第十二展厅,陈列着一件黄褐色的夹克,衣服的边缘已有些磨花,泛黄的色泽带着古旧的气息——这就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先生在影片《乌鸦与麻雀》中饰演萧老板时穿过的美式夹克。影片《乌鸦与麻雀》于1950年上映,是中国电影史上少有的拍摄过程横跨两个时代的影片。作为一部讽刺批判喜剧片,该片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中国喜剧电影的巅峰,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赵丹 拍摄过程 中国喜剧电影 中国电影博物馆 艺术成就 喜剧 美式
原文传递
外来文化影响下中国喜剧电影的阶段性嬗进
16
作者 景虹梅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4-50,共7页
从20世纪初到世纪末几近百年的历程,中国喜剧电影才似乎渐渐找到适宜的方向和样式,开始自觉而富于现代意识的自我探索。这期间,外国、特别是美国喜剧片的影响曾经是至深至大的,这种影响客观上既延宕了中国喜剧电影独立品格的形成,也在... 从20世纪初到世纪末几近百年的历程,中国喜剧电影才似乎渐渐找到适宜的方向和样式,开始自觉而富于现代意识的自我探索。这期间,外国、特别是美国喜剧片的影响曾经是至深至大的,这种影响客观上既延宕了中国喜剧电影独立品格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并丰富了某些时期中国电影的生态格局。在影响研究的视阈下观照百年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它与外国、尤其是美国喜剧电影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四个重要的历史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美国喜剧电影 影响研究
下载PDF
陈白尘与中国喜剧电影
17
作者 江萌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当下中国喜剧电影创作显露出喜剧精神的丧失。在中国喜剧电影发展史上也曾两次出现过类似的情形,第一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是五六十年代。在那两次喜剧电影转型的混乱期,陈白尘推出了《乌鸦与麻雀》、《阿Q正传》等喜剧电影作品... 当下中国喜剧电影创作显露出喜剧精神的丧失。在中国喜剧电影发展史上也曾两次出现过类似的情形,第一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是五六十年代。在那两次喜剧电影转型的混乱期,陈白尘推出了《乌鸦与麻雀》、《阿Q正传》等喜剧电影作品,促使中国喜剧电影建构起真正的喜剧精神而获得长足进步。陈白尘的喜剧电影创作,对于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尘 中国喜剧电影 喜剧精神
下载PDF
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与观众认知
18
作者 谢清莹 《西部广播电视》 2017年第4期83-83,89,共2页
电影认知学将"观众认知"这个理论融入进电影当中,认为"电影不存在于荧幕之上,只存在于观众的头脑里"。本文以中国喜剧电影为例,从观众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影的发展。旨在明确观众认知与中国喜剧电影发展的关系与影... 电影认知学将"观众认知"这个理论融入进电影当中,认为"电影不存在于荧幕之上,只存在于观众的头脑里"。本文以中国喜剧电影为例,从观众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影的发展。旨在明确观众认知与中国喜剧电影发展的关系与影响,探讨中国喜剧电影"烂片堆积"现象与观众认知水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众认知 中国喜剧电影 影响
下载PDF
中国喜剧小品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研究
19
作者 陈玉红 《外语教育》 2012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刻意曲解是中国喜剧小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小品艺术家通过语言手段制造幽默及讽刺,给人们提供娱乐并达到交际效果而选择的语言策略。本文针对从电视和互联网上收集的大量中国喜剧小品文本中的刻意曲解现象,以顺应理论作为... 刻意曲解是中国喜剧小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小品艺术家通过语言手段制造幽默及讽刺,给人们提供娱乐并达到交际效果而选择的语言策略。本文针对从电视和互联网上收集的大量中国喜剧小品文本中的刻意曲解现象,以顺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其形成的原因、主要运行机制及达到的语用效果进行语用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意曲解 中国喜剧小品 顺应理论 运行机制 语用效果
原文传递
论21世纪以来中国喜剧电影中“民间意识”的突显
20
作者 王颖怡 《新余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6-98,共3页
进入21世纪,中国喜剧电影飞速发展,显示出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征。"民间"成分在喜剧电影中逐渐增多,喜剧电影在题材的选择、喜剧效果的营造、小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日益突显其"民间意识"。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民间意识 解构 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