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建构的当代反思(专题讨论)——论中国哲学的建构问题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明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55,64,共4页
李明辉认为,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作为思想传统的中国哲学”,但中国哲学作为学科,则是中国人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根据西方哲学模式建构起来的。换个角度,如果将哲学界定为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艺术”,那么应当肯定,中国文化中... 李明辉认为,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作为思想传统的中国哲学”,但中国哲学作为学科,则是中国人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根据西方哲学模式建构起来的。换个角度,如果将哲学界定为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艺术”,那么应当肯定,中国文化中有着长远而丰富的哲学传统。高瑞泉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将现代性视为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内在向度,并从社会存在、时代精神、社会心理等层面,分别以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现代新儒家为例,观察了中国哲学如何在现代性之“动力”特性下驱动着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向。景海峰收缩“中国哲学合法性”讨论的问题域,发现其同现代学术的制度化安排以及学科的规训化方式密切相关。作为追求现代性的学术体系,中国哲学的形态深受社会科学制度化的影响;对于中国哲学的当代反思,除了方法的检讨、思想的过滤和体系的省察之外,制度建构和体制保障方面的问题也应在清理之列。郭齐勇认为,关于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论,一是要关注理解的历史性与诠释的相应性,二是要兼顾中国哲学学科的主体性与中西哲学的对话性,三是要注重中国哲学的特殊性与丰富性。应当超越西方一般知识论的框架、结构、范畴的束缚,自觉发掘中华民族原创性的智慧与古已有之的治学方法,发掘反归约主义、扬弃线性推理的“中国理性”、“中国认识论”的特色,予以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建构 中国哲学形态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 现代性
原文传递
《诗》学在中国哲学建构中的回归与复位——以马一浮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虎群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6,共9页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学术面临全面转型。在新的知识分类和学科规制中,《诗》学被摒出哲学门外、划归文学门类,独马一浮明确地把《诗》学置于六艺之学最为本始、最为枢要的位置,认为“诗”是六艺之本、六艺之总、六艺之先,并第一次系统性...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学术面临全面转型。在新的知识分类和学科规制中,《诗》学被摒出哲学门外、划归文学门类,独马一浮明确地把《诗》学置于六艺之学最为本始、最为枢要的位置,认为“诗”是六艺之本、六艺之总、六艺之先,并第一次系统性提出“诗教主仁”“以诗说理(以诗说法)”“以感为体”等命题,阐发了《诗》学的本体、功用和从体起用的内在原理,揭示了《诗》学在中国哲学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和地位,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马一浮 六艺 中国哲学建构
原文传递
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哲学观的逻辑脉络
3
作者 李淑敏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4,共6页
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嬗变。从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哲学观的发展历程既与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逻辑脉络可循。大体而言... 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嬗变。从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哲学观的发展历程既与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逻辑脉络可循。大体而言,其逻辑脉络及其影响下的中国哲学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结为情感依恋(认同)与整理"国故"——理性反思与文化调和——实践自觉与理论创新这一路线。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对该逻辑脉络只是一种宏观描述,各阶段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中国哲学观及其中国哲学研究大多兼具上述特征,但在每一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及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中国哲学 逻辑脉络 中国哲学建构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
4
作者 余亚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9,共5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走出"两军对战"的模式,实事求是地研究中、西哲学,这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得以发展的前提;第二,对构建中国哲学学科方法的反思,力图摆...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走出"两军对战"的模式,实事求是地研究中、西哲学,这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得以发展的前提;第二,对构建中国哲学学科方法的反思,力图摆脱西方传统哲学的模式来构建中国哲学学科;第三,对中西哲学异质性的自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哲学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中西哲学比较 中国哲学建构
下载PDF
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互补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海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9,共8页
不同哲学体系虽内涵各有不同,但都包含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个核心要素,此二要素是哲学建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既内在相通又互补支撑,它们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辩证思维的哲学方法,马克思主... 不同哲学体系虽内涵各有不同,但都包含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个核心要素,此二要素是哲学建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既内在相通又互补支撑,它们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辩证思维的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对社会发展规律与合理方向的探索,中国哲学强调人的自我提升并建立合理的人伦规范。此二者在当代中国哲学建构中将发生内在融合。当代中国哲学可能表现为"以人为本的实践哲学",并至少在人与自身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同文化的关系等四个视域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建构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下载PDF
探讨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6
作者 柳明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2期62-64,共3页
哲学体系的构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哲学体系虽然内涵不同,但是都包含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这两个核心要素,它们是构建哲学的基础。当代中国哲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两个方面,这两者... 哲学体系的构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哲学体系虽然内涵不同,但是都包含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这两个核心要素,它们是构建哲学的基础。当代中国哲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两个方面,这两者不仅互补而且相通,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辩证思维的哲学方法。当代中国哲学体系的构建对于国家发展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需要对其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都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确定出正确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建构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中国哲学再建构的当代路径——由《仁学本体论》展开的对话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立华 赵金刚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5,共7页
三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梳理"与"重建"是其重要的致思理路。作为民族哲学的儒学应积极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引发的调整与挑战,构建出新的辩证吸收西方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哲学,并从儒家立场对... 三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梳理"与"重建"是其重要的致思理路。作为民族哲学的儒学应积极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引发的调整与挑战,构建出新的辩证吸收西方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哲学,并从儒家立场对世界和人类的普遍性问题给予解答。《仁学本体论》以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为核心,从"仁本体"的角度历史性地吸收了儒家哲学的优秀内容,从新的视角创造性地理清了中华民族哲学传统与文化积淀的脉络;同时,在"中国文化主体"的前提下,再定义了"自由、平等、公正"等西方价值,提出"仁统四德"、"以仁为体,以和为用"等哲学观点,尝试解决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价值问题,从哲学上揭示了中国文化面对现代世界的价值之所在。更重要的是,由是书引发的"中国哲学再建构"问题,必将是今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建构 仁学本体论 当代路径
原文传递
诸子学与论理学:中国哲学建构的基石与尺度 被引量:6
8
作者 梅约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7,共6页
清末学术界对诸子思想的重估,使诸子学在清末成为真正独立的学术存在。诸子学被认为与西学相通,是承接近代西学的一座桥梁;西学中源说亦提高了诸子学的地位。诸子学的复兴,与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日本... 清末学术界对诸子思想的重估,使诸子学在清末成为真正独立的学术存在。诸子学被认为与西学相通,是承接近代西学的一座桥梁;西学中源说亦提高了诸子学的地位。诸子学的复兴,与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日本的学术资源的双重价值,也促进了中国哲学作为学科的建构。日本学者对中国学术缺乏“系统”、“组织”、“体系”的评论,和对论理学(即逻辑学)作为哲学不可或缺特征之一的推崇,深刻地影响了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章太炎、胡适等一代学者,使他们脱离无批判地吸收外来知识资源的被动状态,开始用新的知识典范来定下中国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建构 诸子学 论理学 日本学术资源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哲学的叙述脉络与融通取向 被引量:2
9
作者 景海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当代中国哲学是由传统的中国哲学、东传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共同构成的,在学科形态上亦划分为中哲、西哲和马哲等三大领域。这三种形式的哲学在近百年的传衍、流变和转折过程之中,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叙述... 当代中国哲学是由传统的中国哲学、东传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共同构成的,在学科形态上亦划分为中哲、西哲和马哲等三大领域。这三种形式的哲学在近百年的传衍、流变和转折过程之中,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叙述脉络和话语模式,因而各自间也壁关重重、差异甚大,甚至存在着自说自话、"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在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大国地位的日渐显豁,当代中国文化之身份的明晰性也更加引人关注,一个统一的中国哲学的确立成为时代的呼唤。如何打破中、西、马之间的壁垒,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哲学特有的普遍精神而又蕴含了百年中国之独特经验的新哲学体系,就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急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哲东渐 中国哲学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中西马融合 社会生活实践
下载PDF
北大学派关于当代中国哲学建构
10
作者 李晓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4-21,共8页
胡适援西入中是与新文化运动破旧立新相关联的。胡适认为实验主义是现代思维方式 ,是任何民族进入现代所必须具有的 ,最能体现当代科学精神 ,最值得引进。贺麟为了“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要用西方正宗的哲学发挥中国正宗的哲学。张世英... 胡适援西入中是与新文化运动破旧立新相关联的。胡适认为实验主义是现代思维方式 ,是任何民族进入现代所必须具有的 ,最能体现当代科学精神 ,最值得引进。贺麟为了“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要用西方正宗的哲学发挥中国正宗的哲学。张世英着重从中西古今比较入手 ,梳理出中西哲学各自发展的线索及双方的结合点 ,旨在提供一种哲学发展新方向的选择。赵敦华致力于超越后现代性 ,指出后现代哲学集中了现代西方哲学内部一切怀疑、自我否定的因素 ;它标志着现代西方哲学的终点 ,但却未能超越西方哲学的传统和现实 ;提出“大哲学”是走出危机之路。“大哲学”不仅是西方哲学的出路 ,也是中国哲学的出路。 2 0世纪的北大几代学人引西入中 ,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推动了近代中国哲学发展 ,卓有成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西入中 中西哲学交融 中国哲学建构
原文传递
古代哲学传统的诠释与现代中国哲学的建构——从胡适的“半部”中国哲学史谈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卫平 《探索与争鸣》 2006年第2期45-48,共4页
以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不同诠释为契入点,揭示了现代中国哲学理论的建构要以哲学史和哲学的统一为学术基础。
关键词 胡适 冯友兰 古代哲学传统 现代中国哲学建构
原文传递
论形而上学的理想性与现实性问题——兼论当代形而上学的可能样态
12
作者 陆杰荣 杨文博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形而上学本身有着上行的理想性与下沉的现实性,并在其二者的张力中实现自身。理想性崇尚抽象概念,而现实性更依赖直观。因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张力在理论构造中便表现为概念与直观的纠缠。理想性与现实性、概念与直观这二者角力的结果就... 形而上学本身有着上行的理想性与下沉的现实性,并在其二者的张力中实现自身。理想性崇尚抽象概念,而现实性更依赖直观。因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张力在理论构造中便表现为概念与直观的纠缠。理想性与现实性、概念与直观这二者角力的结果就呈现为形而上学实际的呈现样态。当今形而上学所处的时代现实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一种“现实的”“直观的”下沉姿态,而这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相互呼应。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就是对当代形而上学所作的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理想性与现实性 概念与直观 哲学家精神 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建构
下载PDF
SPECIAL ISSUE: DIALOGUE, INTERACTION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SPECIALIST FORUM O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Issues of the age and possible responses in configur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13
作者 Wu Genyou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Efforts are need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in configur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providing various value goals for various social groups; re-constructing the value objective for the Chinese; and pro... Efforts are need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in configur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providing various value goals for various social groups; re-constructing the value objective for the Chinese; and providing new human nature foundation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ethical conduct and legal system.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 must break disciplinary segmentation and take the reality of Chinese society and its trends of development as their common platform of thinking. By using their respective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hey should endeavor to build up a social philosophy thatmay satisfy the needs of Chinese people and China's development, and is able to provide guides to their life and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igur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diverse value objectives valueorder human nature foundation
原文传递
评《毛泽东的超越──毛泽东哲学与中西哲学融合》
14
作者 叶舟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8-78,共1页
评《毛泽东的超越──毛泽东哲学与中西哲学融合》叶舟中西文化和哲学的比较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论者大多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或提出复兴传统、弘扬儒学之说;或提出走西方之路、实行全盘西... 评《毛泽东的超越──毛泽东哲学与中西哲学融合》叶舟中西文化和哲学的比较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论者大多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或提出复兴传统、弘扬儒学之说;或提出走西方之路、实行全盘西化;或提出中西交融、西体中用、中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 中西哲学比较 马克思主义哲学 比较研究 中国哲学建构 毛泽东哲学思想 内在精神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体西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