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78
1
作者 贺卫方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6-129,共14页
本文认为,虽然本世纪以来,中国建立了近代型的司法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系统性的合理体制尚未形成,实践中的种种弊病长期得不到克服。文章讨论了其中两方面的问题:1.法院超越司法权限、过于主动地行使权力。对此,作者论述... 本文认为,虽然本世纪以来,中国建立了近代型的司法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系统性的合理体制尚未形成,实践中的种种弊病长期得不到克服。文章讨论了其中两方面的问题:1.法院超越司法权限、过于主动地行使权力。对此,作者论述了怎样的特征使得法院成为法院,即法院在功能和行使职权方式等方面具有哪些特殊性。2.司法管理官僚化的倾向。作者阐述了法官以及作为一种特殊机构的法院,在管理上需要建立怎样的制度,提出了司法职业非官僚化管理的观点。文章的重点是对于作者所理解的管理模式和基本观念从应然层面上进行论述,同时把这种模式和观念与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和实践加以比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审法院 司法制度 下级法院 当事人 上级法院 中国司法 管理制度 法官 审判委员会 司法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挑战与改革 被引量:53
2
作者 肖扬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去年10月,肖扬院长成功访美,促进了中国司法与世界司法的交流,宣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推动了中外司法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本文即选自肖扬院长当时在耶鲁大学的演讲。有着300多年悠久历史的耶鲁大学全球闻名,培养了一大批... 去年10月,肖扬院长成功访美,促进了中国司法与世界司法的交流,宣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推动了中外司法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本文即选自肖扬院长当时在耶鲁大学的演讲。有着300多年悠久历史的耶鲁大学全球闻名,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法学家。不仅有5位美国总统毕业于耶鲁大学,而且中国的第一个留美学者容闳也是在耶鲁大学拿到的学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经济学家马寅初……在中国向美国派谴留学生的150年里,耶鲁大学也为中国培养了许多杰出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耶鲁大学 改革 司法领域 美国总统 留美学者 中国铁路 经济学家 300 政治家 科学家 艺术家 法学家 詹天佑 留学生 马寅初 院长 肖扬 交流 培养 访美 中外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的功能形态:能动司法还是积极司法? 被引量:58
3
作者 张志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41,共5页
"能动司法"是当下中国司法实务界为因应形势需要而提出的响亮口号。"能动司法"作为一个外来词较之其在中国的运用状况,具有明显不同的语境和语义。中国司法强调的"能动司法",立足于司法职能的实现而非扩... "能动司法"是当下中国司法实务界为因应形势需要而提出的响亮口号。"能动司法"作为一个外来词较之其在中国的运用状况,具有明显不同的语境和语义。中国司法强调的"能动司法",立足于司法职能的实现而非扩张,也不具有"司法克制"的反向常态制约,因而就中国司法的一般功能形态而言,更准确恰当的表述应该是"积极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 功能形态 能动司法 积极司法
原文传递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中国司法——诉讼社会的中国法院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文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共6页
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 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诉讼社会在表征法律与社会现代性的同时,也存在司法机制扭曲、司法尊严和权威严重削弱、司法地方化倾向加剧、司法行政化日益严重、司法公信力缺失等现代性问题。随着中国司法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这些问题必将在司法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得到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 诉讼社会 现代性 后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司法的规律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苏力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司法 中国现代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司法工作 国内外 司法 现代化
原文传递
司法文件的中国特色与实践考察 被引量:22
6
作者 郭松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0-192,共23页
司法文件是中国司法的独特现象,它的长期存续有着内在的原因与外在的支持,并随着中国的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法治转轨而经历了动态的演变。各种类型的司法文件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文件体系,发挥着契合于中国特定政治与司法环境的... 司法文件是中国司法的独特现象,它的长期存续有着内在的原因与外在的支持,并随着中国的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法治转轨而经历了动态的演变。各种类型的司法文件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文件体系,发挥着契合于中国特定政治与司法环境的独特功能。尽管司法文件输出了较强的治理绩效,从多个方面提升了中国司法体系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但它在运行中也表现出了一系列内在矛盾、冲突与紧张,聚集着制约司法现代化展开的负面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司法体系的运行与发展仍离不开司法文件,尽管其作用可能会下降。因此,当前的问题可能不是要抛弃或摆脱司法文件,而是怎样发挥其正面效应而抑制其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主体性而非"他者化"的视角,从事实层面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司法文件的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文件 治理技术 中国司法 内在逻辑
原文传递
宽严相济 逐步实现刑罚轻刑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家琛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共2页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及四川省政法系统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深入探讨了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刑事政策的问题。现将会上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社会构建 和谐 轻刑化 刑事司法工作 死刑复核权 刑罚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司法 司法思想
原文传递
指导性案例退出机制初探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海波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19年第4期180-191,共12页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的出台,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于2010年年末得以正式确立,这标志着中国司法界和理论界对于判例制度的摸索和研究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退出机制 案例指导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特色 判例制度 中国司法 理论界
原文传递
习惯的价值及其在中国司法中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作翔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共4页
编辑提示:和谐社会对司法的要求,是司法活动整合各种资源的价值基础。当人们把目光更多投向调解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司法经验和司法知识传统时,民俗习惯的司法运用也就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学术界对于民间法的研究可谓方兴未... 编辑提示:和谐社会对司法的要求,是司法活动整合各种资源的价值基础。当人们把目光更多投向调解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司法经验和司法知识传统时,民俗习惯的司法运用也就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学术界对于民间法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司法实践者也不再满足于在审判过程中对于民俗习惯遮遮掩掩的适用或以坚守法律规则为大旗否定其价值。本期特别策划围绕民俗习惯司法运用的价值和可能性以及难点问题作出实证基础上的分析,同时力图将视野拓展至更高的理论层次,约请专家精辟分析了习惯的价值和在中国司法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公序良俗这一司法原则分析了其对民俗习惯的衡量价值和标准所在。该策划对问题的揭示或许并不系统或完整,但确是进入这一新领域的开山之探测,希望引发读者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 价值 民俗习惯 司法运用 和谐社会 司法活动 知识传统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中的政党 被引量:14
10
作者 苏力 《法律和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256-284,共29页
一、问题的界定和意义《耶鲁法学杂志》2005年春季号刊登了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弗兰克·阿帕汉(Frank Upham)的一个长达44页的书评,评论我的《送法下乡》。在认真理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的同时,阿帕汉教授对他认为的书中存在的问题提... 一、问题的界定和意义《耶鲁法学杂志》2005年春季号刊登了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弗兰克·阿帕汉(Frank Upham)的一个长达44页的书评,评论我的《送法下乡》。在认真理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的同时,阿帕汉教授对他认为的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批评主要有两点:一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了单线进化版的现代化理论";但"最大的问题"则是在书中"看不见政治和政治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问题 中国司法 现代化理论 送法下乡 西方法治国家 基层司法 纽约大学 CONSTITUTION 审判委员会制度 基层法院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转型期的法院管理转型——兼对司法行政权与司法审判权在法院内部分离管理的论证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宏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6-72,共7页
关键词 管理转型 司法审判权 司法行政权 中国司法 转型期 法院
原文传递
现代司法的审级构造和我国法院层级结构改革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知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1,共9页
现代司法关于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组织安排表现为一种不同于行政系统垂直结构的审级构造模式,这种审级构造在制度原理和技术规范上可以概括为上下级法院之间相互独立、上下级法院之间实行职能分层、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具有终局性三方面的... 现代司法关于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组织安排表现为一种不同于行政系统垂直结构的审级构造模式,这种审级构造在制度原理和技术规范上可以概括为上下级法院之间相互独立、上下级法院之间实行职能分层、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具有终局性三方面的内容。中国司法改革应以现代司法的审级构造原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改变上下级法院之间行政化运作的非正式制度,通过合理的职能分层建立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双向制约机制,确立合理的终审审级制度以维护司法的终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司法 审级构造 中国司法 上下级法院关系
下载PDF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原因、机理与控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侯明明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2期53-73,共21页
司法的社会回应力之核心,在于确定司法正义输向社会的边界,而这个边界的确定又与司法自身的回应能力以及回应力度的理性判断密切相关。在中国司法与中国社会处于同时但不同步的"双转型"状态下,如果司法欲求与社会的融洽就不... 司法的社会回应力之核心,在于确定司法正义输向社会的边界,而这个边界的确定又与司法自身的回应能力以及回应力度的理性判断密切相关。在中国司法与中国社会处于同时但不同步的"双转型"状态下,如果司法欲求与社会的融洽就不得不考量自身对于社会的回应能力与回应力度。总体而言,司法回应社会的运作机理一方面体现在司法要对社会因变迁、转型而出现的新技术、新事物、新诉求有所回应;另一方面指向司法要对社会公众关于某种确定价值、权利追求或者不确定价值、权利议论给予法律确认、案例固化或者作出价值与制度的引领与规训。司法回应社会的实质体现在它本身所内含的社会问题司法化的过程,亦即通过司法场域的社会问题反映、集中与解决。在中国社会问题司法化的语境下,中国司法的社会回应力并非是无限度的,仍然面临着回应能力不足以及回应社会之力需要得到控制的共时性双重压力,所以,在逐步提高中国司法回应社会能力的同时,又必须受到司法的公共理性与司法场域的适度社会开放、回应型判决理由与判决的可接受性以及司法有限主义与复合型司法构造下的三重机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中国司法 社会回应力 回应型判决理由 司法有限主义
下载PDF
司法与民意:镜城突围 被引量:8
14
作者 滕彪 《同舟共进》 2008年第7期17-18,共2页
在当今的语境下,我们既缺乏司法的独立性,也缺乏真正反映民意的渠道。当不独立的司法遭遇不独立的民意,问题就复杂多了。如同置身曲径分叉的镜城,要在自我、影像、影像之影像的纠缠中突出重围。
关键词 中国司法 民意 不独立 群众路线 独立性 民众 影像 表达自由 新闻自由 司法独立
下载PDF
为什么要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少平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2-43,共2页
2014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两天后,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也正式挂牌。这不仅仅是新设两个中级人民法院,而且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批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将被载人中国司法制度建设史册。为什么要设立跨行政... 2014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两天后,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也正式挂牌。这不仅仅是新设两个中级人民法院,而且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批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将被载人中国司法制度建设史册。为什么要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级人民法院 行政区划 中国历史 制度建设 中国司法 上海市 北京市 挂牌
原文传递
法律范式转型与司法现代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德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5-151,共7页
资本主义社会先后出现过形式法和实质法两种法律范式,它们分别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法治国家、福利国家两个历史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风险社会的形成,程序法范式理论开始在西方理论界兴起。三种法律范式各自表现出差异性法律... 资本主义社会先后出现过形式法和实质法两种法律范式,它们分别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法治国家、福利国家两个历史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风险社会的形成,程序法范式理论开始在西方理论界兴起。三种法律范式各自表现出差异性法律性质,并决定了不同的司法现代化发展特征。中国法律发展状况区别于这三种法律范式而具有自身的目标和道路,中国司法现代化发展正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现代化 范式转型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化发展 法治国家 社会发展 福利国家 风险社会 现代社会 范式理论 法律性质 发展特征 发展状况 中国法律 中国司法 理论界 程序法 差异性
下载PDF
从依法审判到案结事了--审视当下中国实用主义司法哲学观 被引量:8
17
作者 岳彩领 杜月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司法是什么?司法以什么立场或路径来实现正义、获得合法性?这既是司法哲学的终极命题,也是指导法官司法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下中国,法官的司法哲学以两种路径展开,一是以技术理性为支撑、以形式逻辑为保证的依法审判。严格的依... 司法是什么?司法以什么立场或路径来实现正义、获得合法性?这既是司法哲学的终极命题,也是指导法官司法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下中国,法官的司法哲学以两种路径展开,一是以技术理性为支撑、以形式逻辑为保证的依法审判。严格的依法审判虽体现了现代法治的要求,但刚性特质有余而柔性操作不足,难以回应当下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社会的现实需求,从而遭遇了社会的认同危机;二是以案结事了为目标导向的实用主义路径。它在化解大量纠纷的同时,却不断消解司法的基本特质,从而导致法院权威的丧失和主体性地位的衰落。作者认为,司法保持被动性、中立性、程序性、独立性这些特质始终应当是司法功能发挥的前提,案结事了的司法目标应当以维护法律为基本底线,法官司法应当在依法审判与案结事了之间寻求理性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 形式主义 实用主义
下载PDF
能动司法——当代中国司法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兵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4-58,共5页
2010年5月5日.由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光明日报社、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报社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致信祝贺,最高人民法院... 2010年5月5日.由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光明日报社、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报社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致信祝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左世忠作了主题发言。现将四位大法官对能动司法的论述予以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司法 中国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法院院长 当代 高级人民法院 中国法学会
原文传递
《中国评论》与十九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司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秀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8-279,共12页
《中国评论》(1872—1901)是十九世纪末期来华外国人所创办的重要英文期刊,其内容绝大部分有关中国,蕴含丰富的中国社会信息。中国法律的实施、审判权归属、刑事诉讼各个阶段及监狱状况等都受到关注。与之前同类期刊如《中国丛报》(1832... 《中国评论》(1872—1901)是十九世纪末期来华外国人所创办的重要英文期刊,其内容绝大部分有关中国,蕴含丰富的中国社会信息。中国法律的实施、审判权归属、刑事诉讼各个阶段及监狱状况等都受到关注。与之前同类期刊如《中国丛报》(1832—1851)相比,《中国评论》的视角和观点已发生变化:对于中国刑事司法的关注度降低,广泛、公开地处决死刑犯的信息已是鲜见,对于非法刑讯的报道骤减,地方官审判不力、失职渎职等的描述也很少。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着手引入西方制度,中西关系暂时缓和,刊物所在地香港独特的地缘和文化环境,编作者众多且身份多元和办刊的开放性,是《中国评论》不再一概否定和抨击中国司法、而代之以既有抨击又肯定历史进步的评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评论》 十九世纪 中国司法 中国丛报》
原文传递
不懂法律也能当法官的时代结束了——中国司法考试制度的诞生
20
作者 李秀平 栗志毅 《法律与生活》 2001年第9期4-9,共6页
不精通医学的人不能做大夫不精通法律的人不能当法官。
关键词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统一司法考试制度 国家司法考试 中国司法 律师资格考试 法官 法学教育 检察官 司法 司法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