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史观的20世纪偏误及其探源——基于清代经济史研究的考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龙登高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0-156,共7页
如果今天有学者提出废除汉字,那一定被指斥为荒唐。然而,20世纪前期,钱玄同、鲁迅、蔡元培、陈独秀、傅斯年、胡适、郭沫若、吴玉章等各派学术领袖在废除汉字的诉求上却惊人的一致,并付之行动。这并非是孤立的现象,打倒孔家店,更是从五... 如果今天有学者提出废除汉字,那一定被指斥为荒唐。然而,20世纪前期,钱玄同、鲁迅、蔡元培、陈独秀、傅斯年、胡适、郭沫若、吴玉章等各派学术领袖在废除汉字的诉求上却惊人的一致,并付之行动。这并非是孤立的现象,打倒孔家店,更是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汉字 经济史研究 中国史 钱玄同 打倒孔家店 蔡元培 五四运动 傅斯年
原文传递
台湾“台湾史”研究谱系及其史观嬗变述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萌 刘相平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85,共12页
2014年2月10日,台湾当局公布新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及社会领域课程纲要,简称"103课纲",在台湾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实质是"中国史观"和"台湾中心史观"两种不同史观之争。台湾史学界最初由"中国史观&qu... 2014年2月10日,台湾当局公布新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及社会领域课程纲要,简称"103课纲",在台湾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实质是"中国史观"和"台湾中心史观"两种不同史观之争。台湾史学界最初由"中国史观"主导,随后逐渐被挑战和"边缘化",最后"台湾中心史观"盛行,导致"台湾史"研究界的普遍"本土化",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社会原因,而"台湾史"研究谱系的"继承与断裂"则直接影响到"史观"的变化,也对高中历史课纲的修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历史课纲 “台湾史”研究谱系 中国史 “台湾中心史
下载PDF
从中原到边疆:对典范中国史的反思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明珂 《文化纵横》 2015年第4期30-41,共12页
近代以来,传统中国遭遇西欧崛起的强烈冲击,不得不改弦更张,大事革新,应付时代变局。但如钱穆所言,“革新固当知旧。不识病象,何施刀药”,故而从官方的“笔杆子”到民间的研究者,都在通过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叙事,来重新书... 近代以来,传统中国遭遇西欧崛起的强烈冲击,不得不改弦更张,大事革新,应付时代变局。但如钱穆所言,“革新固当知旧。不识病象,何施刀药”,故而从官方的“笔杆子”到民间的研究者,都在通过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叙事,来重新书写中国历史,意图在“新中国”的旗帜下,动员民众、革新社会、竞逐富强,进而引发了一场围绕“史观解释权”的争夺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 反思 边疆 中原 近代以来 传统中国 中国历史 研究者
原文传递
美国学界的“非西方中心”史观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君静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81,共8页
萨义德的《东方学》揭示了西方的东方学中长期存在的“帝国主义真相”,这就是通过对中国“特殊性”的考察来证实西方的“普遍性”和“中心位置”。以后,在美国的中国史研究领域相继出现了被柯文称之为“中国中心观”的研究取向。本文认... 萨义德的《东方学》揭示了西方的东方学中长期存在的“帝国主义真相”,这就是通过对中国“特殊性”的考察来证实西方的“普遍性”和“中心位置”。以后,在美国的中国史研究领域相继出现了被柯文称之为“中国中心观”的研究取向。本文认为,尽管有的学者受国际反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鼓舞,试图建立一个非西方中心的历史研究模式,但他们在力图把西方经验局限于“地方性”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共同规律。因此,要真正摆脱“西方中心论”和各种形式的“地方中心主义”,必须克服各种偏见,培养一种“非中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美国 中国史
原文传递
马克斯·韦伯眼中的孔子:韦伯中国史观中的精神与自然力 被引量:6
5
作者 亚克西姆.纳得考 史红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提要]作为德国社会学古典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斯·韦伯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具有历史亲和力”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他终其一生都在以摒弃西方人传统偏见的态度去探究非西方的文化。韦伯在中国宗教(尤其是儒教... [提要]作为德国社会学古典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斯·韦伯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具有历史亲和力”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他终其一生都在以摒弃西方人传统偏见的态度去探究非西方的文化。韦伯在中国宗教(尤其是儒教和道教)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以对孔子和儒者的仰止之心指出儒教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冷静的理性主义,深刻剖析了宗教是中国未能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决定性因素。韦伯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阐释了自然环境状况也是中国未能发展成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另一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资本主义 马克斯·韦伯 中国史 自然力
原文传递
“汉与非汉”二元划分的概念陷阱和逻辑悖论 被引量:4
6
作者 祁美琴 马晓丹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非汉"日益成为讨论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边疆民族历史时频繁使用的概念,但其内涵及具体指代存在模糊性,导致在普遍意义上找寻与"汉民族(Chinese nation)"的差异成为研究指向。笼统使用"非汉"是危险的,... "非汉"日益成为讨论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边疆民族历史时频繁使用的概念,但其内涵及具体指代存在模糊性,导致在普遍意义上找寻与"汉民族(Chinese nation)"的差异成为研究指向。笼统使用"非汉"是危险的,它是新清史以及西方话语权影响中国学界的体现。由此引申的"汉与非汉"二元划分,实质上是强调南北对立、边缘与中心对立甚至汉族中国论等研究思路和取向的变相登台。尤其汉族中国论不仅是对历史的背叛,更对现实中国造成危害。"汉与非汉"二元分法是概念陷阱和逻辑悖论,引发的问题务须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汉” 新清史 中国史 逻辑悖论
下载PDF
论柯文的中国史观及其史学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君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3,共6页
柯文早期的中国史观曾受“传统与现代性”两极对立理论的影响。后来,他所倡导的“中国中心观”试图超越这一理论的局限,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以西方“现代性”为标准的衡量中国社会发展程度的研究模式。但柯文未能科学地把握“传统”与“现... 柯文早期的中国史观曾受“传统与现代性”两极对立理论的影响。后来,他所倡导的“中国中心观”试图超越这一理论的局限,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以西方“现代性”为标准的衡量中国社会发展程度的研究模式。但柯文未能科学地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其史学思想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对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文 中国史 两极理论 中国中心 传统性 现代性 历史相对主义
下载PDF
正本清源,建立合乎实际的中国历史观 被引量:2
8
作者 姜义华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68,共17页
怎样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来解释中国的历史进程,一百多年来,尽管中国历史学家做了许多努力,但是我们的许多观念、许多分析框架很多直接来自近代西方,而从西方舶来的过程中,有很多又是经过日本阐发,再从日本转运进来的,后来形成所谓的... 怎样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来解释中国的历史进程,一百多年来,尽管中国历史学家做了许多努力,但是我们的许多观念、许多分析框架很多直接来自近代西方,而从西方舶来的过程中,有很多又是经过日本阐发,再从日本转运进来的,后来形成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又主要是经过苏联、经过共产国际转舶来的。这些新的观念、新的分析框架,推动了中国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却又常常妨碍了对中国历史实际的真正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 西方中国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华文明
原文传递
侯外庐先生论中国历史的特殊道路 被引量:2
9
作者 方光华 《西部学刊》 2013年第1期87-91,共5页
侯外庐先生将中国历史视为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结合,他依据唯物史观对两者进行了通贯性的系统诠释,并以此揭示出了中国历史的独特发展道路,如中国文明起源的亚细亚道路、封建土地国有制、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浓厚宗教性、传统社会的"维... 侯外庐先生将中国历史视为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结合,他依据唯物史观对两者进行了通贯性的系统诠释,并以此揭示出了中国历史的独特发展道路,如中国文明起源的亚细亚道路、封建土地国有制、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浓厚宗教性、传统社会的"维新道路"及其对进步思想的束缚等。此外,他指出了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中国史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今天的文化自觉思潮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中国史 中国社会史 中国思想史
下载PDF
费正清的中国史观及其中国学研究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建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2-17,共6页
费正清是美国人审视中国的一扇窗口。基于基督教、马克斯·韦伯、汤因比、年鉴学派等思潮的共同影响,费正清在其研究中从文化的视角来对中国历史发展、西方的侵略,以及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费正清中国史观。其著作与理论... 费正清是美国人审视中国的一扇窗口。基于基督教、马克斯·韦伯、汤因比、年鉴学派等思潮的共同影响,费正清在其研究中从文化的视角来对中国历史发展、西方的侵略,以及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费正清中国史观。其著作与理论观点不仅向普通的美国人展示了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引领美国中国学研究模式的擅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正清 中国史 美国中国
下载PDF
费正清与柯文中国史观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亢飞 《北京党史》 2013年第6期40-42,共3页
费正清与柯文的中国史观都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不仅引领了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热潮,也为中国学者研究本国历史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对二者的史观评价亦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关键词 中国史 费正清 柯文 世界范围 美国学者 中国学者
原文传递
台湾对日史观因何错乱
12
作者 王建民 《世界知识》 2013年第18期45-47,共3页
最近,台湾岛内因"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否决民间出版教科书使用"日据"一词,引发激烈的"日据"与"日治"之争."日据"与"日治"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台湾岛内错乱的历史观、国家认同观、是非观与价值观.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势... 最近,台湾岛内因"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否决民间出版教科书使用"日据"一词,引发激烈的"日据"与"日治"之争."日据"与"日治"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台湾岛内错乱的历史观、国家认同观、是非观与价值观.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势力是坚决的"日治派",其坚持使用"日治"的核心是要在历史上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为"台独"制造历史依据,并影响年轻一代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其影响下,反映中国史观与历史正义的"日据派"越来越成为少数派,甚至执政的国民党也对日本曾经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表示肯定与赞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岛 历史 错乱 教科书使用 教科书审定 国家认同 制造历史 中国史
原文传递
吕思勉的中国史观
13
作者 李波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3,共6页
吕思勉当年在学界是以擅长“讲考据”而知名的,吕思勉:《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学习方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749页。其著述内容偏重对史事的考证,著述风格平实冷峻、周赡绵密。不过若综观吕氏国史论著,依然可以大略探... 吕思勉当年在学界是以擅长“讲考据”而知名的,吕思勉:《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学习方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749页。其著述内容偏重对史事的考证,著述风格平实冷峻、周赡绵密。不过若综观吕氏国史论著,依然可以大略探知他对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根本认识和总体看法。吕思勉的中国史观,既受到了近代学术思潮的影响,又融入了他个人的见解,以下即从以大同三世说为基础的历史进化观、以社会状况为重心的历史会通观、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的民族演进观等几个方面对之试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 吕思勉 中国历史发展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学习方法 学术思潮 社会状况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战后日本学术界的近现代中国史观
14
作者 王铁军 《日本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58-62,共5页
本文拟以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从事研究的学者、主要成就等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线索,试图厘清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主要趋向、主要学术成就以及研究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战后日本... 本文拟以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从事研究的学者、主要成就等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线索,试图厘清战后日本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主要趋向、主要学术成就以及研究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战后日本学术界对于近现代中国的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日本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史 日本学术界
下载PDF
内藤湖南的中国史观对我国学术建设的启示作用
15
作者 张思齐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64-71,共8页
内藤湖南曾明确地指示过《诗经》研究的努力方向。由他提出来的唐宋变革说业已成为宋研究的革命性原动力。在我国近年来国学有复苏之趋势。宫崎市定之学问已对中国当代的学术建设起到了触媒作用,中国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成... 内藤湖南曾明确地指示过《诗经》研究的努力方向。由他提出来的唐宋变革说业已成为宋研究的革命性原动力。在我国近年来国学有复苏之趋势。宫崎市定之学问已对中国当代的学术建设起到了触媒作用,中国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成果得益于其中国史观。由此上溯,其理论根基必及于内藤湖南的中国史观。对内藤湖南中国史观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学术之建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中叶的伟大复兴,亦有助于亚洲各国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藤湖南 中国史 中国学术 启示作用
下载PDF
刍议费正清的中国史研究
16
作者 朱安任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18期191-192,共2页
文章致力于探讨费正清在研究动因、中国史观、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外交关系史等方向和维度上的中国史研究特征,以期从更宏大的视野发现其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独特判断与重新审视。
关键词 费正清 中国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外交关系史
下载PDF
冯秉正《中国通史》及其中国史学观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天岳 贾浩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3期36-42,201,共8页
法国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冯秉正于18世纪前期编译的法文本《中国通史》,充分利用了《通鉴纲目》等满、汉文史料,是第一部由西方人借助中文文献写成的编年体中国通史。冯秉正还在书中对中国史学史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高度称赞了中国的连贯... 法国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冯秉正于18世纪前期编译的法文本《中国通史》,充分利用了《通鉴纲目》等满、汉文史料,是第一部由西方人借助中文文献写成的编年体中国通史。冯秉正还在书中对中国史学史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高度称赞了中国的连贯修史传统和史官的求真精神。本文在简要介绍《中国通史》编纂过程及其对海外汉学界影响的基础上,阐释了冯秉正力图向欧洲读者传达中国“信史”的著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秉正 中国通史》 中国史
下载PDF
汉族政权,还是内亚帝国?
18
《文化纵横》 CSSCI 2017年第1期16-16,共1页
“新清史”的争论在学界和思想界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近年来,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围绕满清政权性质的讨论更是在不同媒体平台上扩散,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实则是中国史观的危机,如何书写历史、认识历史成为一个紧... “新清史”的争论在学界和思想界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近年来,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围绕满清政权性质的讨论更是在不同媒体平台上扩散,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实则是中国史观的危机,如何书写历史、认识历史成为一个紧迫的时代命题。在新清史的论述中,明清两代的历史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差异性和断裂性,前者是一个典型的汉族政权;后者则是一个内亚帝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性质 汉族 帝国 认识历史 媒体平台 社会影响 中国史 思想界
原文传递
浅析费正清的中国史观
19
作者 李真 王俊涛 《魅力中国》 2011年第4期263-263,共1页
费正清的中国史观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传统中国为背景,深入而细致地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他在中西关系史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表明“文化之舟”早已驶入了国际关系的理论视线。
关键词 费正清 中国史 文明冲突论
下载PDF
重塑中国的内外史观
20
《文化纵横》 2015年第4期7-7,共1页
近代以来,史观重建始终伴随中国的兴衰沉浮。而今天中国史观重建面临的新局面,是其不再只是建立“想象的共同体”,不再是简单的从古老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而是如何因应一个“现实的共同体”。中国史观的重塑,不再只是意识形态或学院... 近代以来,史观重建始终伴随中国的兴衰沉浮。而今天中国史观重建面临的新局面,是其不再只是建立“想象的共同体”,不再是简单的从古老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而是如何因应一个“现实的共同体”。中国史观的重塑,不再只是意识形态或学院派的议题,相反,它所需要把握的,是一个正在同时经历深刻内部变迁和深度外部扩展的中国。不论是革命史观、儒家史观抑或自由主义史观,都需要面临如何在内和外两个维度重塑新的政治空间,同时又需要在古与今的历史坐标之下为其提供一种指向未来的意义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 想象的共同体 自由主义史 近代以来 现代国家 意识形态 政治空间 两个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