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5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及平台选型 被引量:93
1
作者 谢彬 张爱霞 段梦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介绍了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状况,对国外典型的深海油田开发工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国内海洋工程资源现状、技术与装备状况以及南海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适宜中国南海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国际上所应用的不同... 介绍了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状况,对国外典型的深海油田开发工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国内海洋工程资源现状、技术与装备状况以及南海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适宜中国南海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国际上所应用的不同种类的深水钻井及采油平台,分析了各类平台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状况,提出了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平台结构选型的方案,并探讨了我国深水平台技术研究的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深水油气开发 工程模式 钻井船 张力腿平台 半潜式平台
下载PDF
全球深水油气重大新发现及启示 被引量:96
2
作者 张功成 屈红军 +4 位作者 张凤廉 陈硕 杨海长 赵钊 赵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55,共35页
2010年以来,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突破,成为常规油气发现最重要的接替领域。其中新盆地群的突破和已突破油气盆地群的新发现是两大重要方向。2010年以来全球深水油气重大新发现包括:中美洲东部大陆边缘的圭亚那盆... 2010年以来,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突破,成为常规油气发现最重要的接替领域。其中新盆地群的突破和已突破油气盆地群的新发现是两大重要方向。2010年以来全球深水油气重大新发现包括:中美洲东部大陆边缘的圭亚那盆地,东非大陆边缘深水区的鲁伍马盆地、坦桑尼亚盆地,特提斯盆地群的地中海东段,加拿大东部大陆边缘深水区。2011—2016年,全球深水区已证实有油气田的9个盆地群的重大新发现包括:西非陆缘深水区中段北段、巴西大坎波斯盆地、墨西哥湾盆地深水区、挪威西部陆缘深水区、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深水区、中国南海深水区、东南亚深水区、孟加拉湾深水区和环北极深水盆地群。这些新发现证实富油气盆地都具有形成有机质丰度高的世界级优质烃源岩的古环境,存在物性好、产能高的优质储层。新盆地突破的成功在于勇于向新区、禁区探索;成熟盆地取得持续发现的经验在于向新层系突破,特别是向盐下突破。由此可见,全球深水油气依然是未来世界常规油气勘探的主体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油气新发现 巴西 西非 圭亚那 东非 东地中海 中国南海 盆地群
原文传递
Opening and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onstrained by studies on volcanic rocks:Preliminary results and a research design 被引量:52
3
作者 XU YiGang WEI JingXian +2 位作者 QIU HuaNing ZHANG HuiHuang HUANG XiaoL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4期3150-3164,共15页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seamounts,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SCS and related deep processes. Cenozoic volcanism in the SCS and its surroundings compr...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seamounts,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SCS and related deep processes. Cenozoic volcanism in the SCS and its surroundings comprises three stages relative to the spreading of the SCS:prespreading (>32 Ma), syn-spreading (32-16 Ma), and post-spreading (<16 Ma). The pre-spreading magmatism predominantly occur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CS and in South China coastal areas and shows a bi-modal affinity. The syn-spreading magmatic activity was very limit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SCS, but may be concentrated in the SCS. However, seafloor samples of this stage are not available yet because of overlying thick sedimentary deposits. Post-spreading magmatism is widesprea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west sub-basins of the SCS, Hainan Island, Leizhou Peninsula, Thailand, and Vietnam. These are mainly alkali basalts with subordinate tholeiites, and display OIB-typ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Dupal isotope anomaly and presence of high-magnesian olivine phenocrysts suggests their possible derivation from the Hainan mantle plum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enozoic volcanism in the SCS and its surroundings may be accounted for either by plate stress re-organization before and after SCS spreading, or by ridge suction of plume flow during opening of the SCS. If the latter is the case, the volcanic rocks within the SCS basin may not be typical mid-ocean ridge basalts (MORB). It remains puz-zling, however, th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SCS basin does not have features typical of a volcanic rifted margin. Clear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tle plume and SCS opening needs further evaluati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 between deep processes and opening of the SCS not only requires enhanced studies on igneous petrogene-sis, but also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systematic sampling of seafloor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火山岩 DUPAL同位素异常 开幕式 进化 设计 海底山脉 岩浆活动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basins 被引量:50
4
作者 ZHU WeiLin ZHONG Kai +2 位作者 LI YouChuan XU Qiang FANG DianY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4期3121-3129,共9页
Although the huge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basins has been proven by a series of discoveries that followed th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of well LW 3-1-1, recent drilling and other studies ha... Although the huge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basins has been proven by a series of discoveries that followed th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of well LW 3-1-1, recent drilling and other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uniqueness and complicated nature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of the deepwater basins there. Based on a review of previous work and the latest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studi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critical control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he deepwater basin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 terrestrial-marine transitional coal-bearing source rock is proposed to be the primary source rock for the deepwater basins. A marine source rock, which was first identified as contributing t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this region, probabl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ep-and ultra-deep water basins south to the Pearl River Mouth and Qingdongnan basins. The shelf margin 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the Baiyun Sag, sourced from the Pearl River, are currently primary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deepwater part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hereas the western Red River delta-ic-submarine fan depositional systems, initially proven by drilling, are the possible major exploration reservoirs in the Qing-dongnan deepwater areas. Current deepwater exploration targets at the large-sized structural traps and deep and ultra-deep areas in the south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and Qingdongnan basins will be the future exploration focus. Deepwater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relevant fundamental studies, supporting and promoting each other,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energy supply of China, the basic regional studi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eepwater industries, and will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勘探潜力 中国南海 油气成藏 三角洲沉积体系 珠江口盆地 煤系烃源岩 勘探目标
原文传递
中国南海南沙海区沉积物中细菌16S rDNA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戴欣 周惠 +4 位作者 陈月琴 蔡创华 周毅频 周世宁 屈良鹄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9-484,共6页
通过构建并分析中国南海南沙海区沉积物中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细菌16S rRNA基因主要来自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的δ-,γ-,α-亚族和浮霉状菌目(Planctomycetales)等类群,所获的16S rRNA基因... 通过构建并分析中国南海南沙海区沉积物中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细菌16S rRNA基因主要来自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的δ-,γ-,α-亚族和浮霉状菌目(Planctomycetales)等类群,所获的16S rRNA基因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细菌16S rDNA序列差异较大,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国南沙海区沉积物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并潜藏着特有的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南沙海区 沉积物 细菌多样性 16SRRNA基因
下载PDF
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地质 被引量:49
6
作者 张功成 米立军 +4 位作者 屈红军 张厚和 谢晓军 胡圣标 张义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1-14,共14页
中国海域深水区(水深大于300 m)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南海经历古南海、新南海两大边缘海构造旋回,形成中央洋壳、大陆坡和大陆架。各大陆边缘具有"西、北张;东、南压;南沙漂移"特征。深水区沉积盆地呈环型沿陆坡和南... 中国海域深水区(水深大于300 m)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南海经历古南海、新南海两大边缘海构造旋回,形成中央洋壳、大陆坡和大陆架。各大陆边缘具有"西、北张;东、南压;南沙漂移"特征。深水区沉积盆地呈环型沿陆坡和南沙地块分布,东部深水区盆地不甚发育。南海西、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盆地经历了古近纪的裂谷作用和新近纪的拗陷及新构造作用。南沙地块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挤压阶段。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渐新世以来长期处于挤压状态。南海东部大陆边缘晚中新世末以来处于挤压造岛阶段,导致南海封闭和俯冲带盆地发育。南海深水区盆地烃源岩发育层系多,包括白垩系、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其中白垩系—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南沙地块,渐新统—中新统烃源岩分布在大陆坡,呈现中央时代老、周缘时代新的格局。烃源岩类型主要是海陆过渡相煤层、碳质泥岩、暗色泥岩和海相泥岩,主要盆地现今为热盆—超热盆,历史热流值更高,十分有利于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南海深水区主要生烃凹陷呈"C"型沿北部大陆边缘—西部大陆边缘—南部大陆边缘和南沙地块分布,发育10多个面积大、基底顶面埋藏深度大、地层厚度大、资源潜力大的凹陷,其中部分凹陷已被证实为富生烃凹陷。南海深水区储集体主要有大型深水扇体系、生物礁、三角洲相砂岩等。深水区盖层优良,多为厚层泥岩。圈闭类型有大型构造圈闭、生物礁、大型地层岩性圈闭。深水区油气大多为晚期生排烃,晚期聚集、近源成藏,普遍具有"下生、中储、上盖"的优越成藏组合。深水区油气勘探策略是尽快优选最有利的生烃凹陷及其最优的区带和目标,尽快发现一批骨干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边缘海构造旋回 沉积盆地 生烃凹陷 储层 勘探领域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研究——中国南海HD152测线应用实例 被引量:48
7
作者 刘学伟 李敏锋 +4 位作者 张聿文 张光学 吴能友 黄永样 王宏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的高速地质体是水合物带的特征, 水合物带泊松比降低, 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易于识别水合物带下是否存在游离气。基于上述水合物的识别模式, 以中国南海HD152测线为实例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地震数据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泊松比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沉积成藏条件初探及其分布 被引量:42
8
作者 于兴河 张志杰 +2 位作者 苏新 陈芳 李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11-315,共5页
中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 ,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根据沉积条件 (沉积速率、沉积相和含砂率等 )分析 ,综合多方面的地质条件 ,认为气水合物存在于水深30 0~ 35 0 0m的区域 ;陆坡和靠近沉积中心的高沉... 中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 ,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根据沉积条件 (沉积速率、沉积相和含砂率等 )分析 ,综合多方面的地质条件 ,认为气水合物存在于水深30 0~ 35 0 0m的区域 ;陆坡和靠近沉积中心的高沉积速率的厚层沉积为天然气水合物聚集的有利部位 ,与BSR分布的吻合率在 6 0 %~ 80 %之间 ;等深流、重力流沉积和各类扇体 (如三角洲、扇三角洲、低位扇等 )的前缘为水合物沉积的有利相带 ,与BSR分布的吻合率在 5 0 %~ 75 %之间 ;赋存气水合物的沉积物的含砂率通常在 35 %~ 70 %之间。依据多方面资料的研究 ,在南海海域划分出 1 1个有利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远景区块 ,面积共 1 2 .5 (± 1 .5 )× 1 0 4km2 ,约占整个南海总面积的 3.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条件 远景区块
下载PDF
Coral reefs in the South China Sea:Their response to and records on past environmental changes 被引量:45
9
作者 YU KeF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1217-1229,共13页
This paper reviews both the recent and longer-term (Holocene) ecological history of coral reef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1) Local ecological monitoring since the 1960s shows that the coral reefs in the Sou... This paper reviews both the recent and longer-term (Holocene) ecological history of coral reef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1) Local ecological monitoring since the 1960s shows that the coral reef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ave declined dramatically, reflecting the rapid decrease of living coral cover and the great loss of symbiotic zooxanthellae. Collectively, this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annual CaCO3 production. Heav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global warming are recognized as major triggers of the observed coral reef degradation.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modern coral reefs in the SCS are a source of at- mospheric CO2 in summer. (2) Coral reefs of the SC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reveal longer-term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including Holocene high-resolu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abrupt climate events, millennial-scale E1 Nifio varia- tions, millennial- and centennial-scale sea level oscillations, strong and cyclic storm activities, East Asian monsoon intensities, variation in seawater pH, and recent seawater pollution. (3) Coral reefs of the southern SCS have experienced repeated epi- sodes of bleaching over the last 200 years due to high SST and intense E1 Nino events; coral reefs of the northern SCS suffered high levels of mortality during several abrupt winter cold-water bleaching events during the middle Holocene warm period. On average, recovery after the middle Holocene cold-bleaching took 20-30 years; recovery following other middle Holocene en- vironmental stresses took approximately 10-20 years. Such findings hav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ecological pressures faced by the coral reefs in the SCS, the histories of Holocene climate/environment changes, and the long-term models of coral reef responses to various past environment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reefs ECOLOGY environment climate Hoiocene South China Sea
原文传递
Magnetic recording of the Cenozoic oceanic crustal accre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被引量:43
10
作者 LI ChunFeng SONG TaoR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4期3165-3181,共17页
我们考察并且讨论一些在华南海(SCS ) 在磁性的数据上做的最近的科学调查结果。磁性的异例在中生代和新生代上忍受极其富有的信息构造进化。从磁性的异例计算的分析信号振幅很精确揭示的 3D 二上的中生代沉积序列的寡妇分布结合大陆人... 我们考察并且讨论一些在华南海(SCS ) 在磁性的数据上做的最近的科学调查结果。磁性的异例在中生代和新生代上忍受极其富有的信息构造进化。从磁性的异例计算的分析信号振幅很精确揭示的 3D 二上的中生代沉积序列的寡妇分布结合大陆人边缘,和他们也在在 SCS 海洋的外壳以内描绘以后阶段的 magmatism 和构造转变和带状配列被发现很有效。通过综合分析磁性,严肃和思考地震数据,我们在华南海大陆人边缘附近定义大陆海洋边界(圆块) ,并且发现圆块与一个转变地区与一致很好从对否定免费空气的严肃异例主要积极。COB 的这精确构画出为更好跟踪海洋的外壳导致的磁性的异例是批评的。几何上复杂的圆块和内部磁性的带状配列要求一个阵发性的洞模型,以及一个变换差错的介绍(这里作为 Zhongnan 差错制造了)在东方和西南亚盆之间在东方和西南亚盆以内,磁性的异例旁边地是相当连续的,在这些亚盆以内显示大变换差错的不存在。我们提高浅玄武岩的层经由一个通带过滤器引起的磁性的异例,并且认识到北大陆人边缘附近的多半最旧的磁性的异例根据磁性的时间规模 CK95 是 C12。在南部的大陆人边缘附近,磁性的异例是不太可认识的,异例 C12 看起来失踪。这些差别证明关于散布中心的寡妇的一种不均匀的开始式样,和北部分看起来比到南方有稍微更快传播的率。磁性的异例 C8 (M1 和 M2, 26 妈) 在海洋的盆以内代表重要磁性的边界,并且可能与在散布率和 magmatic 紧张的变化有关。为一条以前建议的山脉的磁性的证据在异例 C7 不是清楚的以后,跳。西南亚盆的年龄还得进一步被检验,最有利地与深拖引磁性的调查并且海洋钻。我们的磁性光谱最浅的居里削尖的学习表演在西南的亚盆的东方部分附近被定位,而在东方亚盆居里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地壳增生 新生代 盆地演化 卫星磁异常 磁记录 大陆边缘 海洋地壳
原文传递
构造控制型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及其特征 被引量:42
11
作者 张光学 祝有海 +3 位作者 梁金强 吴时国 杨木壮 沙志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5-612,共8页
构造环境是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增生楔、断裂体系、褶皱、(泥)底辟、滑塌等特殊构造体是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地质载体。通过对这些特殊构造体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的研究,结合流体活动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总... 构造环境是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增生楔、断裂体系、褶皱、(泥)底辟、滑塌等特殊构造体是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地质载体。通过对这些特殊构造体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的研究,结合流体活动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总结出陆缘地区有增生楔型、盆缘斜坡型、埋藏背斜型、断褶型、滑塌型及底辟型等六类构造控制型水合物矿藏。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印澳板块的交汇处,早期为活动陆缘,晚期演化为被动陆缘,其构造活动具有早期张裂、后期挤压的特点,这既不同于被动陆缘,也有别于活动陆缘,可视为“复合型”大陆边缘,兼具了“被动陆缘沉积速率高、活动陆缘构造活跃”的优点,从而形成了“增生楔型、断褶型、底辟型、滑塌型、盆缘斜坡型”等多种构造控制型水合物矿藏,是“复合型”大陆边缘水合物成藏地质模式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流体活动 大陆边缘 构造控制 成藏机制 中国南海
下载PDF
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及其在我国南海的适应性探讨 被引量:41
12
作者 刘杰鸣 王世圣 +2 位作者 冯玮 喻西崇 芦文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6期413-418,共6页
在对国外已投产的几十个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实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设施的特点、作用以及适用范围,探讨并归纳出典型的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针对我国南海深水环境和潜在深水含油气构造特点,讨论了适合我国南海深水条件的工程... 在对国外已投产的几十个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实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设施的特点、作用以及适用范围,探讨并归纳出典型的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针对我国南海深水环境和潜在深水含油气构造特点,讨论了适合我国南海深水条件的工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油气开发 工程模式 适应性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储层的稳定性 被引量:36
13
作者 万义钊 吴能友 +4 位作者 胡高伟 辛欣 金光荣 刘昌岭 陈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储层稳定性是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开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确保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为了分析降压法开采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过程中储层的稳定性,根据该海域水合物的钻探资料,建立三维水合物降... 储层稳定性是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开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确保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为了分析降压法开采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过程中储层的稳定性,根据该海域水合物的钻探资料,建立三维水合物降压开采地质模型,采用非结构网格对模型进行离散;在综合考虑水合物开采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过程和沉积物变形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热—流—固—化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基于非结构网格技术,采用有限单元方法对模型求解,获得水合物降压开采条件下的储层孔隙压力、温度、水合物饱和度和应力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分析研究了该海域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储层沉降、应力分布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储层渗透率越大、井底降压幅度越大,沉降量越大,沉降速度越快;(2)开采过程中储层孔隙压力减小会导致有效应力增加,且近井处剪应力增加较明显,易发生剪切破坏;(3)储层有效应力的增加导致了储层沉降,沉降主要发生在开采的早期,开采60 d,储层最大沉降为32 mm,海底面最大沉降为14 mm。结论认为,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渗透率低,储层压力降低的影响范围有限,在60 d的开采时间内,储层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降压开采 有效应力 储层稳定性 多场耦合数值模拟
下载PDF
The propaga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in the southwestern subbasin,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34
14
作者 LI JiaBiao DING WeiWei +2 位作者 WU ZiYin ZHANG Jie DONG ChongZh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4期3182-3191,共10页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ropagation,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Subbasin (SWSB), South China Sea (SCS), has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high resolutio...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ropagation,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Subbasin (SWSB), South China Sea (SCS), has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high resolution multi-beam swatch bathymetry and multi-channel seismic profiles, combined with magnetic anomaly analysis. Spreading propagates from NE to SW and shows a transition from steady seafloor spreading, to initial seafloor spreading, and to continental rifting in the southwest end. The spreading in SWSB (SCS) is tectonic dominated, with a series of phenomena of inhomogeneous tectonics and sedi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海底扩张 南海海盆 中国南海 传播 构造演化 动态模型 地震剖面
原文传递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防砂充填层砾石尺寸设计方法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李彦龙 胡高伟 +4 位作者 刘昌岭 吴能友 陈强 刘乐乐 李承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1-966,共6页
针对水合物储集层流体抽取法开采过程中面临的出砂问题,提出了针对黏土质粉砂型水合物储集层的"防粗疏细"式防砂充填层砾石尺寸设计方法,并以中国南海神狐海域X站位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以X站位为例,分析了水合物储集层地层... 针对水合物储集层流体抽取法开采过程中面临的出砂问题,提出了针对黏土质粉砂型水合物储集层的"防粗疏细"式防砂充填层砾石尺寸设计方法,并以中国南海神狐海域X站位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以X站位为例,分析了水合物储集层地层砂基本特性,对地层砂粗、细组分进行划分,并分别计算了疏通细组分和阻挡粗组分所需的防砂充填层砾石尺寸范围,通过求解两者的交集来确定最佳砾石尺寸。研究表明,X站位水合物储集层为分选性、均匀性极差且黏土含量较高的粉砂质储集层,上、下部储集层防砂充填层最佳砾石尺寸设计结果分别为143~215μm和240~360μm。在现场施工无法严格满足分层防砂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兼顾上、下部储集层,在满足充填强度的前提下,推荐X站位防砂充填层砾石尺寸为215~36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试采 出砂管理 防砂充填砾石 中国南海 神狐海域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30
16
作者 梁金强 张光学 +4 位作者 陆敬安 苏丕波 沙志彬 龚跃华 苏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南海东北部陆坡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成藏条件,其水合物资源的成因模式明显不同于2007年在神狐海域钻探发现的分散型水合物成矿区。为探讨前者的成藏特征与成因模式,利用钻探区的地震、测井、现场钻探取心及测试分析... 南海东北部陆坡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成藏条件,其水合物资源的成因模式明显不同于2007年在神狐海域钻探发现的分散型水合物成矿区。为探讨前者的成藏特征与成因模式,利用钻探区的地震、测井、现场钻探取心及测试分析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以期加深对南海东北部陆坡水合物富集规律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在纵向上,该区发育浅、中、深3套水合物层,构成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成藏系统,区内存在扩散型、渗漏型和复合型3种成因模式的水合物矿藏;(2)扩散型水合物呈层状分布在稳定域底部,其底界与海底反射界面(BSR)分布吻合;(3)渗漏型水合物呈块状、脉状等形式充填在沉积物裂隙或裂缝中,在稳定域不同部位形成多个矿体;(4)复合型水合物矿藏兼具扩散型和渗漏型水合物的成藏特征,在稳定域底部发育扩散型水合物矿层,而在稳定域上部发育渗漏型水合物体,共同构成复式成藏系统。结论认为:南海东北部陆坡是目前中国水合物资源最为丰富、成藏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成矿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中国南海 东北部陆坡 稳定域 成藏模式 富集特征 BSR 扩散型 渗漏型 复合型
下载PDF
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27
17
作者 苏佳纯 曾恒一 +2 位作者 肖钢 王建丰 姜家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98,共15页
对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重点对比了不同类型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的特点和技术指标,分析了海洋温差能发电的核心技术、装置成本以及研究方向。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目前尚处于商业化开发前期阶段。我国南海温差能资源丰... 对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重点对比了不同类型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的特点和技术指标,分析了海洋温差能发电的核心技术、装置成本以及研究方向。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目前尚处于商业化开发前期阶段。我国南海温差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建议尽快建立南海海洋温差能示范基地,以加快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差能 发电 核心技术 研究现状 中国南海 发展前景
下载PDF
FLNG研究现状及在中国南海深远海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6
18
作者 谢彬 喻西崇 +1 位作者 韩旭亮 李焱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FLNG是一种用于深水气田的新型开发模式。本文详细阐述了FLNG应用背景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剖析了FLNG装置的相关技术特点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中国南海深远海气田开发过程中FLNG装置的应用前景。研... 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FLNG是一种用于深水气田的新型开发模式。本文详细阐述了FLNG应用背景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剖析了FLNG装置的相关技术特点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中国南海深远海气田开发过程中FLNG装置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对我国FLNG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论认为,只有形成FLNG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本土化,形成不同规模FLNG装置系列化设计能力,打破国外关键技术和设备的专利垄断,带动国内深水工程技术和设备产业发展,才能实现FLNG装置在中国南海深远海气田开发中的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NG 深水气田开发 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 中国南海 应用前景
下载PDF
中国南海不同板块边缘沉积盆地构造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文勇 李东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9,共11页
基于科学考察区域联测剖面资料,结合南海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对南海主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区域联测剖面穿越的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地构造背景、重磁场特征、盆地基底、断裂... 基于科学考察区域联测剖面资料,结合南海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对南海主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区域联测剖面穿越的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地构造背景、重磁场特征、盆地基底、断裂性质、构造线方向以及火成岩发育等方面。南海断裂的发育与盆地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南海北部主要表现为NE向张性断裂控制的沉积盆地;西部主要表现为NW向和近SN向走滑断裂控制的沉积盆地;南部比较复杂,张性、压性、剪性断裂都有发育,但以NE向的南沙海槽逆冲断裂及其控制的南沙海槽盆地最具代表性;东部主要指南海中央海盆,断裂和海底火山共同控制了该区上新世—第四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板块边缘性质 沉积盆地 构造特征
下载PDF
大批海上灾害伤病员的医疗救护 被引量:25
20
作者 谢培增 汪先兵 +7 位作者 白晓 宋飞 陈大军 刘剑 林煜 沙建平 朱红胜 朱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 本组937例伤病员中,存活872例(93%),死亡65例(7%);伤后1 h以内死亡16例(25%),24 h以内死亡43例(66%);死于创伤合并症61例(94%),溺水3例(4.5%),中毒1例(1.5%).结论 在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海上救护中,除掌握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的特点、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程序、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救治方法与措施外,还要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采取稳妥的后送措施.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护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灾害 大批伤病员 海上环境 海上医疗队 海上医疗救护 中国南海 卫勤保障 应急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