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0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 被引量:218
1
作者 王汉生 刘世定 +1 位作者 孙立平 项飚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9,共12页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居区———“浙江村”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指出: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的流动,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居区———“浙江村”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指出: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的流动,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经营者的流动。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并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业———社区型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村 个体工商户 农村人口 经营者 中国农民 进入方式 外来人口 农村劳动力 北京市场 温州人
原文传递
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 被引量:203
2
作者 周晓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0-73,共14页
在近年来的社会学研究中,农村人口的流动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主题之一。但是,以往的研究常常考虑的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注意到了农民走出土地的社会成因和内在动机,但却极少有人分析... 在近年来的社会学研究中,农村人口的流动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主题之一。但是,以往的研究常常考虑的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注意到了农民走出土地的社会成因和内在动机,但却极少有人分析流动及由此而来的城市体验对流动者本人———农民的精神世界或个人现代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浙江村”和与其密切相关的温州乐清市虹桥镇农民流动历史的考察,探讨了流动与城市体验对温州农民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村 个人现代性 中国农民 城市体验 农村社区 传统农民 虹桥 乐清县 社会心理 精神世界
原文传递
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严重伦理危机的讨论 被引量:233
3
作者 贺雪峰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3期51-58,共8页
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伦理性危机,其原因是构成中国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本体性价值出现了危机。中国农民本体性价值的核心是传宗接代,现代性因素的进入,致使传宗接代的本体性价值开始理性化,从而导致传统的构成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价... 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伦理性危机,其原因是构成中国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本体性价值出现了危机。中国农民本体性价值的核心是传宗接代,现代性因素的进入,致使传宗接代的本体性价值开始理性化,从而导致传统的构成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价值发生动摇。本文试图通过将农民价值划分为不同类型,并讨论不同类型价值的关系,来理解当前中国农村出现的严重伦理性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 中国农村 价值观 伦理危机 安身立命 传宗接代 本体性 价值发生
原文传递
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被引量:114
4
作者 刘翠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83,共17页
中国农民应该获得社会保障的保护。这是因为 ,获得社会保障是宪法赋予农民的一项权利 ;农民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过重大的牺牲和贡献 ;农民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过重大的贡献。然而 ,我国农民的社... 中国农民应该获得社会保障的保护。这是因为 ,获得社会保障是宪法赋予农民的一项权利 ;农民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过重大的牺牲和贡献 ;农民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过重大的贡献。然而 ,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令人堪忧 ,必须尽快予以改变。改变的办法是建立具有真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 社会保障问题 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 状况 贡献 宪法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民主革命时期
原文传递
有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6
5
作者 张晓山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是应对“入世”挑战、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是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紧密相关的渐进过程 ,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一蹴而就 ...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是应对“入世”挑战、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是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紧密相关的渐进过程 ,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一蹴而就 ,应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同时保持合作社质的规定性 ,并淡化与削弱部门及行政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中国农业 部门 发展 中国农民 渐进过程 “三农”问题 合作性 走向世界 “入世”
下载PDF
重新认识农民问题——十年来中国农民的变化 被引量:87
6
作者 陆学艺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14,共14页
“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这句话有几位政治家、思想家讲过。实践证明,他们是对的。那么现在还适用不适用?我认为,现在还适用。因为直到现在,11亿中国人口中,农业人口还占79%,另外的21%非农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 “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这句话有几位政治家、思想家讲过。实践证明,他们是对的。那么现在还适用不适用?我认为,现在还适用。因为直到现在,11亿中国人口中,农业人口还占79%,另外的21%非农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职员和干部,他们有的本人就是从农村来的,有的父辈还是农民,所以都同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问题 中国农民 新认识 非农业人口 现在还 中国人口 政治家 中国社会 思想家 农村
原文传递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上) 被引量:94
7
作者 秦晖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4-23,共10页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传统中国的小共同体性更弱,但这非因个性发达、而是因大共同体性亢进所致...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传统中国的小共同体性更弱,但这非因个性发达、而是因大共同体性亢进所致。它与法家或“儒表法里”的传统相连,形成一系列“伪现代化”现象。小共同体本位的西方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起步时曾经过“公民与王权的联盟”之阶段,而中国的现代化则可能要以“公民与小共同体的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共同体本位 大共同体本位 传统中国 中国农民 租佃关系 集体化 村社 农民战争 国家权力 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 被引量:80
8
作者 穆光宗 陈俊杰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33,共9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民生育决策背后的需求动机问题。作为一种社会人口学的解析,作者尝试着提出了一个有关生育需求层次结构的理论假说,认为在中国农民实际的生育行为背后隐伏着一个复杂的生育需求体系或者说结构。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包含...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民生育决策背后的需求动机问题。作为一种社会人口学的解析,作者尝试着提出了一个有关生育需求层次结构的理论假说,认为在中国农民实际的生育行为背后隐伏着一个复杂的生育需求体系或者说结构。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包含着二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是生育的动机问题,即为什么“生”;第二层面则是具体的生育偏好问题,即“生”什么,如何“生”以及“生”多少这三个相关的问题。作者强调指出:在家本位文化背景下的生育决策中,生育是一种不可完全由经济学的成本—效用理论来解释的强烈冲动,在经济上似乎并不合算的“生育”在传统文化层面上找到了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在三种生育偏好中存在着一种由文化自觉编排好的内在逻辑,即性别偏好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时间偏好,最后才是数量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 生育需求 生育决策 “生活世界” 层次结构 生育动机 计划生育 生育观念 乡土社会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被引量:48
9
作者 徐勇 徐增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1-10,共10页
在本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知识界和政府十分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成为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热点。文章认为,在20 世纪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次高潮,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农村 中国农民
下载PDF
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 被引量:79
10
作者 费孝通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13,共11页
本文对作者一生关于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研究及战略设想进行了总结。作者经过长期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工业下乡,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农副工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是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又存在着... 本文对作者一生关于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研究及战略设想进行了总结。作者经过长期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工业下乡,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农副工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是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又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从模式比较分析中,作者提出要使整个中国富强起来,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作者注意到了全国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模式研究进入到区域发展研究,提出了使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设想。作者还提出,应将社会发展研究从生态秩序层次提高到心态秩序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城乡发展 发展研究 发展模式 研究课题 协调发展 乡镇工业 农村发展 城乡一体化 中国农民
原文传递
中国农民素质评价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59
11
作者 辛贤 毛学峰 罗万纯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9,55,共7页
本文在构建农民素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三个维度,对中国农民素质进行了科学、客观、完整的分析和评价,重点进行了区域差异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素质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在构建农民素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三个维度,对中国农民素质进行了科学、客观、完整的分析和评价,重点进行了区域差异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素质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地区间农民素质发展呈现较强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也同样体现在地区内农民素质各个方面发展不协调上。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素质 评价指标 区域差异 素质评价体系 中国农民 农业现代化进程 非均衡性 身体素质 科技素质 教育素质
原文传递
对农业的促进或冲击:中国农民外出务工的村级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黄平 E.克莱尔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3-84,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四省八村的调查,认为土地的缺乏是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一个充分甚至必要的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是外出务工的必要条件;是农业收入的相对低下,使农民日益倾向于非农职业,自愿放弃农业、外出务工以... 本文通过对四省八村的调查,认为土地的缺乏是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一个充分甚至必要的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是外出务工的必要条件;是农业收入的相对低下,使农民日益倾向于非农职业,自愿放弃农业、外出务工以挣得高于农业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务工 非农职业 农业劳动力 外出打工 农业收入 农业生产 移民 中国农民 现金收入 农村劳动力
原文传递
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51
13
作者 万能 原新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73,共9页
本文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机制和阶层分化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评析。中国农民尽管在职业、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差异,但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还处于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从长... 本文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机制和阶层分化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评析。中国农民尽管在职业、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差异,但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还处于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从长期来看,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改变中国既有社会结构的同时,也给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制度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农民 阶层分化
原文传递
试论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30
14
作者 徐炜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9-112,共4页
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有参加基层民主选举、参加村民会议、与人大代表打交道、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等多种。调查表明,农民利用这些形式参与政治活动,其状况堪忧。农民参政的被动性、参政能力低、参政环境差是目前农民政治... 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有参加基层民主选举、参加村民会议、与人大代表打交道、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等多种。调查表明,农民利用这些形式参与政治活动,其状况堪忧。农民参政的被动性、参政能力低、参政环境差是目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不发达和文化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 政治参与 参政能力 影响因素 经济 文化
下载PDF
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变化 被引量:29
15
作者 解振明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9,共7页
农村经济改革引起了中国农民生育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以浙江省部分农村为例,随着妇女地位,尤其是年轻妇女的经济地位的提高,改变了人们对男孩的偏好,认识到在农村生产、生活和家庭养老中,女孩也同男孩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 农村经济改革引起了中国农民生育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以浙江省部分农村为例,随着妇女地位,尤其是年轻妇女的经济地位的提高,改变了人们对男孩的偏好,认识到在农村生产、生活和家庭养老中,女孩也同男孩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的需求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并没随着发生根本的变化,生男孩仍然是农民精神上的最大满足,这是近年来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中国农民离“少生、晚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现代生育模式还有相当的距离,生育观念的现代化,既要求物质上的现代化,也要求精神上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 生育需求 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妇女 生育模式 生育观念 老年人 现实生活 精神需求 老年妇女
原文传递
论中国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年松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农民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 改革进程 政治发展 中国农民 政治决策 不平衡性 私营企业主阶层 政治素质 社会主义政治
下载PDF
互构与博弈——当代中国农村组织的研究与建构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远行 《开放时代》 CSSCI 2004年第6期89-100,共12页
农村组织研究的重点是从群体行动层次(即组织)积累资料,描述和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了解中国农民群体的内部凝聚力和国家体制力量的博弈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西方社会政治理论的借用,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农村组织... 农村组织研究的重点是从群体行动层次(即组织)积累资料,描述和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了解中国农民群体的内部凝聚力和国家体制力量的博弈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西方社会政治理论的借用,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农村组织的基本性质和目前中国农村所处的历史位置的定位,拟定农村组织研究和组织建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组织 博弈关系 中国农民 内部 中国农村 凝聚力 定位 建构 力量 基本性质
原文传递
中国农民素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顾巍 唐启国 郑利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23-26,共4页
从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 ,分析了农民素质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进步与技术推广、农业商品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等方面的影响 。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民 农民素质 农业商品化 整体推进 科技进步 对策 身体素质 智力素质 心理素质
全文增补中
静悄悄的革命从这里开始──寻访中国第一个村委会 被引量:21
19
作者 米有录 《乡镇论坛》 1998年第12期6-8,共3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委会 村规民约 中国农民 九亿农民 民主管理 第一次改革 自我管理 集中经营 自我教育
原文传递
从乡村社会变迁反观熟人社会的性质 被引量:28
20
作者 陈柏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102,共4页
熟人社会,是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描绘中国乡土社会人际关系的结构特征。光阴荏苒,四分之三个世纪过去了,“熟人社会”这一概念还能否为理解当下中国农村社会提供学术注解,继续闪耀其理论光... 熟人社会,是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描绘中国乡土社会人际关系的结构特征。光阴荏苒,四分之三个世纪过去了,“熟人社会”这一概念还能否为理解当下中国农村社会提供学术注解,继续闪耀其理论光芒,将是一个有待检证的理论命题和研究视域。本期刊发三篇有关熟人社会研究的笔谈文章,以期能重温这一经典概念的学术魅力并以中国农村社会的历时性发展检视、反思和重塑这一概念。陈柏峰从“熟悉”和“亲密”程度的降低、地方性共识的丧失、乡土逻辑的变异三个方面概要展示了当下中国乡村社会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及证据,并在此过程中对熟人社会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建构。王德福从人性的角度对熟人社会中“人”的内涵与意义、自我实现的方式与实践机制进行了深入阐释,为理解中国农民的心理和行为提供了另一逻辑起点,进而为社会变迁和变迁中人的体验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框架。赵晓峰通过对农民公私观念四重属性及彼此之间的关联机制的阐述,展现了乡土中国社会里的农民行为逻辑与熟人社会的秩序形成机制,并对村庄里的政治社会生态与政权建设的地方实践形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变迁 熟人社会 《乡土中国 行为逻辑 性质 反观 社会人际关系 中国农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