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阿育吠陀药典》所载药物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上) 被引量:11
1
作者 贾敏如 王张 +1 位作者 邝婷婷 张艺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28-31,共4页
印度政府(1990~2008年)出版的《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共分两部,第一部7卷,收载单味药540味;第二部2卷,收载成方制剂101个。本文重点简介两部分内容,一是该药典编写内容的体例和特点,整个药典... 印度政府(1990~2008年)出版的《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共分两部,第一部7卷,收载单味药540味;第二部2卷,收载成方制剂101个。本文重点简介两部分内容,一是该药典编写内容的体例和特点,整个药典(API)7卷在内的全部单味药的要求和分析;二是对前5卷418味单味药(因我们只有第6和7卷药物品种的名录,未得到全书,故暂不分析)与我国有分布和药用的相应传统药物进行主治(疗效)项的比较,同时指出这些药物在我国的分布地域。结果表明,第1~5卷所载的418味单味药中有299味在我国有分布(含引种或栽培)和药用,包括国际著名的传统药,如番泻叶、檀香、降香、沉香、苏木、诃子和蛇根木等,约占该药典单味药总数(前5卷)的71.5%,其中在《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正文收载的单味药有56味,另有11味收载于附录;归纳了API所载单味药6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的特点,这对我国传统药的发掘、研究、开发和进出口贸易均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育吠陀 印度阿育吠陀 中国传统药物 比较
下载PDF
附子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关节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波 何友武 +1 位作者 赵璐 季卫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1期40-4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附子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关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IA组、地塞米松组、附子汤组。其中3组通过尾根部皮下注射混合乳剂诱导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附子汤组给予7 mL/kg附子汤,... 目的探讨附子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关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IA组、地塞米松组、附子汤组。其中3组通过尾根部皮下注射混合乳剂诱导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附子汤组给予7 mL/kg附子汤,地塞米松组给予0.025 mg/kg地塞米松。对照组和CIA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监测指标:大鼠体重、右后足厚度和关节炎指数、器官指数(心、肝、脾、肺、肾和胸腺)、TNF-α、IL-1β和IL-6的血清浓度,同时检查滑膜组织病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的大鼠肝、肾指数显著上升(P<0.01)及脾、胸腺指数显著下降(P<0.01)。CIA组和附子汤组的肺、心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IA组、地塞米松组和附子汤组大鼠右后足厚度和关节炎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1),治疗后足爪厚度显著下降(P<0.01);CIA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经附子汤及地塞米松治疗,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滑膜、软骨和骨组织无病变。附子汤和地塞米松治疗后滑膜中病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附子汤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而保护关节,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附子汤 中国传统药物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公丁香提取物抑制CFTR氯离子通道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栾剑 张耀方 杨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87-390,共4页
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是一种上皮细胞顶膜中表达的氯离子通道,是近年来治疗分泌型腹泻的新热点.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自中国传统中药中筛选能够抑制CFTR氯离子通道的中药组分.结果显示,自500种中草药的40 000种中药组分中筛... 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是一种上皮细胞顶膜中表达的氯离子通道,是近年来治疗分泌型腹泻的新热点.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自中国传统中药中筛选能够抑制CFTR氯离子通道的中药组分.结果显示,自500种中草药的40 000种中药组分中筛选到公丁香.经细胞荧光实验和电压膜片钳实验验证公丁香最佳活性孔——E06对CFTR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103mg/L.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公丁香的抗泻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 分泌型腹泻 高通量筛选 中国传统药物 分子药物靶点 公丁香
下载PDF
马来西亚草药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兰太进 孔鹏云 +8 位作者 郭宏伟 运晨霞 侯小涛 郝二伟 杜正彩 冯秋瑜 张艺 Lim Yang Mooi 邓家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80-2492,共13页
从马来西亚当地草药专著中共收集到马来西亚草药568味,对其草药名称、拉丁学名、科属来源、功效、主治、药用部位及在中国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将其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进行比较研究。统计发现,马来西亚草药来源于147个科和445... 从马来西亚当地草药专著中共收集到马来西亚草药568味,对其草药名称、拉丁学名、科属来源、功效、主治、药用部位及在中国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将其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进行比较研究。统计发现,马来西亚草药来源于147个科和445个属,功效以"清热解毒(55.11%)、活血疗伤(23.42%)"等为主,用法多为"内服或外用"(75.18%),药用部位多为"全草"(45.25%),在我国各省份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广东(91.02%)、云南(88.38%)和广西(85.56%)。对比发现,有509味马来西亚草药在中国传统药物中有记载,其中95.48%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药用部位与功效相同或相似,但有4.52%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药用部位与功效完全不同。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传统医学对马来西亚传统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国草药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同时可能由于两国因地域和自然环境不同导致的疾病谱及药物有效成分差异,两国间部分草药亦存在显著差异。中、马两国草药的异同将为传统药物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同时也为增进两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草 中国传统药物 清热解毒 活血疗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