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博物看中国传统知识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洋燚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39,共7页
从博物的观点看比从科学的观点看,更能看清并尊重中国传统知识的事实和价值,而且在“中国”问题上,博物视角能更好地整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博物视角为理解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博物学是面向“物”的... 从博物的观点看比从科学的观点看,更能看清并尊重中国传统知识的事实和价值,而且在“中国”问题上,博物视角能更好地整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博物视角为理解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博物学是面向“物”的学问,博物的形而上学是围绕“物”展开的,由物物之比建立的“物体系”本质上是一种隐喻,它不承诺世界“是”那样,而是指出世界“像”那样,隐喻更是一种默会知识或非编码知识,领悟并使用隐喻更需要的是悟性而非理性,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一大障碍,使得传统知识虽起点甚高但后劲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中国传统知识 范畴 阴阳五行
原文传递
说“达”——以魏晋士风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7
2
作者 牟发松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0-46,共7页
魏晋之际兴起的恣情任性、不拘礼俗的士风 ,时人及后世多名之以“达”。实际上儒家和道家 ,对“达”及“达人”有不同的理解。竹林名士基于道家思想的“达” ,重在真率、淳至、因仍自然 ,是“玄心”的自然流露 ,才情的自然表现 ,同时也... 魏晋之际兴起的恣情任性、不拘礼俗的士风 ,时人及后世多名之以“达”。实际上儒家和道家 ,对“达”及“达人”有不同的理解。竹林名士基于道家思想的“达” ,重在真率、淳至、因仍自然 ,是“玄心”的自然流露 ,才情的自然表现 ,同时也是特定社会政治背景的产物 ,至两晋之际 ,“达”的内涵及其表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魏晋放达士风的基本方面 ,仍构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生境界中高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放达士风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人生境界 道家思想 竹林名士 任放
下载PDF
杨绛的“争”
3
作者 赵宽宏 《初中生辅导》 2024年第1期28-29,共2页
(1)应该说,“不争”是杨绛先生一辈子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但是,在敌人面前,杨绛是“争”的。她的“争”,是由民族仇家国恨所激发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骨气的表现。当然,她的“争”也是讲究策略的,有时机智,有时横眉。(2)先看她的机... (1)应该说,“不争”是杨绛先生一辈子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但是,在敌人面前,杨绛是“争”的。她的“争”,是由民族仇家国恨所激发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骨气的表现。当然,她的“争”也是讲究策略的,有时机智,有时横眉。(2)先看她的机智——(3)1945年的一天上午,杨绛在家听见有人敲门,她开门一看,是两个日本人,只好把他们让进来,同时说给他们泡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先生 讲究策略 为人处世 有骨气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机智
原文传递
大学校园文化新质对大学生人格塑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余艳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3-105,共3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大众化、市场意识、个体意识及虚拟等新内容。它们共同作用,对大学生人格塑形带来了积极或消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大众化、市场意识、个体意识及虚拟等新内容。它们共同作用,对大学生人格塑形带来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于消极影响,我们应引导当代大学生继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人格追求,建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意识的健全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 人格塑形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中国传统知识系统的转型与文献分类法的演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曦临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晚清"西学东渐"后的传统学术转型,导致传统四部分类不再适应时代需要与发展,促使新型的图书分类法层出不穷。近代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和演化,在顺应和强化西方学术体系在中国的移植转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传统知识系统和现代知识系... 晚清"西学东渐"后的传统学术转型,导致传统四部分类不再适应时代需要与发展,促使新型的图书分类法层出不穷。近代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和演化,在顺应和强化西方学术体系在中国的移植转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传统知识系统和现代知识系统的冲突及其本土化问题,此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知识系统 知识分类 文献分类法 知识系统转型
原文传递
史学田野考察的功能定位思考
6
作者 蓝勇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4,共7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诉求,但由于不同时代和个人条件的限制,但在现实环境下,即使学者有这种理想,也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而不可实现。就历史学的研究来看,我们偶然发现,回溯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的史学家中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诉求,但由于不同时代和个人条件的限制,但在现实环境下,即使学者有这种理想,也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而不可实现。就历史学的研究来看,我们偶然发现,回溯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的史学家中真正专门将野外考察作为传统史学研究的标配手段者并不多见,在我们眼中也好像只有司马迁为撰《史记》而四处求访,从二十多岁开始就游历天下,北至中原,东至江浙,南至荆楚南岭,西南至云贵巴蜀,搜集遗闻,网罗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考察 定位思考 田野考察 《史记》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理想诉求 传统史学 读万卷书
原文传递
水之道: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质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姜鹏飞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7-20,共4页
中国社会凭借其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孕育出了伟大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秉承"水"的特质,完成人格构建的基础。水之有源,他们修已敬身;水之循道,他们恪守本性;水蚀顽石,他们刚健进取;水之就下,他们无为不争。研究探讨... 中国社会凭借其优越的自然人文条件,孕育出了伟大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秉承"水"的特质,完成人格构建的基础。水之有源,他们修已敬身;水之循道,他们恪守本性;水蚀顽石,他们刚健进取;水之就下,他们无为不争。研究探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对于"水"的悟解,为塑造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价值和人格操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特质构建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试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依附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士民 《创新》 2015年第2期82-86,127,共5页
要对当今的中国知识分子有所认识,就必须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进行回顾。中国几千年的皇权专制传统,给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是,既主动追求一种对政治的依附,同时又坚守着一种"兼济天下"的传统价值理想。随着科举制的成熟... 要对当今的中国知识分子有所认识,就必须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进行回顾。中国几千年的皇权专制传统,给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是,既主动追求一种对政治的依附,同时又坚守着一种"兼济天下"的传统价值理想。随着科举制的成熟和完善,"志于道"的理想最终被"学而优则仕"的现实利益所掩盖,成为服务于君王的工具。今天,虽然市场经济已经重新形塑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知识分子对于政治权力的依附心理仍然根深蒂固,成为公共层面的中国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最大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政治依附性 政治化 价值共识
下载PDF
当代散文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被引量:1
9
作者 余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2-55,共4页
就文学创作范畴而言,中国无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散文国度,在长期的散文文本创作实践中也逐步形成和成熟了属于自身民族的创作方法和美学观念,中国当代散文的创作在内容与形式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传统方法和美学观念... 就文学创作范畴而言,中国无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散文国度,在长期的散文文本创作实践中也逐步形成和成熟了属于自身民族的创作方法和美学观念,中国当代散文的创作在内容与形式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传统方法和美学观念的深刻影响。散文是最具作者精神主体性的文体,当代散文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一脉相承的人格追求、寄情山水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散文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使命感 人格追求
下载PDF
经济 儒商的精神与境界
10
作者 葛荣晋 《少儿国学》 2019年第11期44-45,共2页
经济是'经世济民'的略语,意指治理世事,救助百姓。'经世'即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使之有条理;'济民'即帮助百姓,使之远离困境。'经济'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治学立世的目标和准则之所在,体现了他们学以致用... 经济是'经世济民'的略语,意指治理世事,救助百姓。'经世'即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使之有条理;'济民'即帮助百姓,使之远离困境。'经济'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治学立世的目标和准则之所在,体现了他们学以致用,奉献国家,造福百姓的务实精神。近代以来,'经济'专指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务实精神 经世济民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论语·颜渊》 人生境界 现代儒商
原文传递
久违了的好戏——话剧《遥远的乡土》观后手记
11
作者 肖晓 《影剧新作》 2017年第4期9-11,共3页
经过三年的期待,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终于从冬日的暖阳里缓缓走来。江西戏剧人走过冷暖自知的三个春去秋来,历经呕心沥血的三载花开花落,渴望迎来一段新的美的历程,期盼又一次精彩的绽放。既是'运动员'又是'啦啦队'的我怀... 经过三年的期待,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终于从冬日的暖阳里缓缓走来。江西戏剧人走过冷暖自知的三个春去秋来,历经呕心沥血的三载花开花落,渴望迎来一段新的美的历程,期盼又一次精彩的绽放。既是'运动员'又是'啦啦队'的我怀着非常期待、激动和忐忑的心情来到南昌,有幸成为第六届江西艺术节舞台艺术观摩研讨培训班(第二期)的学员,虽然错过了前期的精彩,但却有缘遇上了一台久违了的好戏——话剧《遥远的乡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品质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内心独白 太夫人 艺术节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12
作者 岑红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4年第1期291-310,共20页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样态独特的公共性的群体。其公共性的产生机制是学统、道统、政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实施者和官僚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其拥有体制内的公共领域、富有使命感的批判性、蕴含&#...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样态独特的公共性的群体。其公共性的产生机制是学统、道统、政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实施者和官僚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其拥有体制内的公共领域、富有使命感的批判性、蕴含'超世'意味的公共精神及履职尽责式的公共性体现。这种公共性不但刻画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内蕴特征,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它掣肘着中国民众宗教信仰的选择、信仰方式和习惯,它也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及超长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学统 道统 政统
原文传递
西南联大张奚若等十教授为国共商谈致蒋、毛电文(1945年10月1日)
13
《同舟共进》 2000年第10期43-44,共2页
上书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表达政见的一种方式,在现代传播媒介未出现以前,这种方式的主要对象是帝王,这是一种原始的参政方式。就这种方式的技术层面而言,它是很古老的,也可以说是落后的,但这种方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著名的公车上书... 上书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表达政见的一种方式,在现代传播媒介未出现以前,这种方式的主要对象是帝王,这是一种原始的参政方式。就这种方式的技术层面而言,它是很古老的,也可以说是落后的,但这种方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著名的公车上书。但离开形式,就上书的激情和勇气而言,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好传统。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上书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上书的对象已不仅仅是帝王,而是公众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上书,一般说都要进入媒介,这样就使传统的上书成为一种公共舆论了。旧大学里的教授们很喜欢使用这种方式,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许多上书也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西南联大时期,公开上书是教授们的家常便饭,凡见不公,就要用上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教授们习惯了这种表达方式,听的人也习惯了。教授们上书的逻辑是做不做由你,而说不说在我,我们是不能不说话的。我很喜欢上书这种文体,因为它有固定的指向和非常实在的内容,一般也都写得文采飞扬,因为这类文字都是众人商量,然后推一位文章高手来完成的。今天的教授已不大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意见,所以看看过去教授写的这种文体,也许能唤起我们早已麻木了的心灵。下面这篇以张奚若为首的西南联大十教授为国共商谈致蒋、毛的电文,不但体现了当时教授的现代思想,而且也是一篇好文章。这篇电文出自朱自清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奚若 西南联大 西南联合大学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电文
下载PDF
翻译类课程中国文化融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14
作者 翁晓琴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0期42-45,共4页
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实施的大背景下,国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此一来,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翻译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就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文章以高校翻译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作... 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实施的大背景下,国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此一来,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翻译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就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文章以高校翻译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对策。首先,文章就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研究。随后,根据目前翻译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合的具体状况,分别从翻译技巧相互转化、综合考虑文化差异影响以及美化翻译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翻译教学的注意事项。在文章的最后,就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翻译教学提出了以传统文化翻译为基础的教材开发、翻译方式的合理选择和教学模式积极转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融合
下载PDF
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15
作者 李楠 《邢台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0-121,共2页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除了用于交流外,其本身就带有传播文化的使命。作为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我们要了解英语教学和学习不仅限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更重要的是学习并传播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中国文...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除了用于交流外,其本身就带有传播文化的使命。作为英语教师和学习者,我们要了解英语教学和学习不仅限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更重要的是学习并传播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大有传播出去的必要,我们要首当其冲,承担起这个责任。以此为主要目标,考察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现状并研究如何更好的做到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外语学习者 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