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觉醒的迷失——中国传统理性精神的觉醒过度与中国文化的“主静”
被引量:
1
1
作者
袁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中国传统理性精神觉醒于先秦 ,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显现动力不足。其重要原因是其觉醒过度。从中国理性的觉醒看 ,它走过了与西方———雅典理性觉醒不同道路 ,即审丑觉醒。它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疏离 ,理性意志弱化和消...
中国传统理性精神觉醒于先秦 ,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显现动力不足。其重要原因是其觉醒过度。从中国理性的觉醒看 ,它走过了与西方———雅典理性觉醒不同道路 ,即审丑觉醒。它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疏离 ,理性意志弱化和消解、信仰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
理性
觉醒过度
中国
文化
“主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事求是与中国理性思维的发展
2
作者
程伟礼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14,共6页
“实事求是”在当代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妇孺皆知、受到普遍信任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概念。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以中国传统语言规范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智慧和哲理,而且是因为它在长期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显示了巨大的逻辑力...
“实事求是”在当代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妇孺皆知、受到普遍信任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概念。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以中国传统语言规范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智慧和哲理,而且是因为它在长期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显示了巨大的逻辑力量,从而体现着不断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中汲取营养的中国理性思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理性
主义
理性
思维
实事求是
当代
中国
逻辑力量
中国
传统
理性
普遍信任
实践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济人”理性假设的误区及其修正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亚明
胡敏燕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73,共5页
"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前提是理性假设。这一源于西方文化背景的理性观存在着致命的缺陷:片面性与极端化,因为它割裂了真正人类理性的完整性与辩证法因素,强调个体理性,忽视与之相关的社会理性;钟情于自利理性,迷信通过对自利的...
"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前提是理性假设。这一源于西方文化背景的理性观存在着致命的缺陷:片面性与极端化,因为它割裂了真正人类理性的完整性与辩证法因素,强调个体理性,忽视与之相关的社会理性;钟情于自利理性,迷信通过对自利的追求,能促进公共利益、自动实现社会理性;只关注经济理性,忘记了人的终极目标——价值理性的追求;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笼罩下,强化人与自然的分离,造成人类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对立。中国传统的辩证理性观,如"天人合一"、"社会和合"、"义利合一"等,可以为深陷困境的"经济人"假设解套,使之从片面的理性困惑中解脱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
理性
人性
利益最大化
工具
理性
中国
传统
理性
观
原文传递
邓小平对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洪卫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其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这种实践理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邓小平正是通过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实...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其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这种实践理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邓小平正是通过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实践理性,冲破了"两个凡是"等"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通过提出"不搞争论"、"摸着石头过河"、"猫论"、"三个有利于"等实践观点,以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重大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同时克服了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历史局限,对其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
传统
实践
理性
继承和发展
实事求是
实践观点
国情世情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历史发展与局限
被引量:
1
5
作者
于洪卫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8,共5页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其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这种实践理性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与发展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其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这种实践理性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与发展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要克服其历史局限,就应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新的实践的需要,对其进行扬弃和发展,使其实现历史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
实践
理性
基本特点
历史发展
价值
历史局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觉醒的迷失——中国传统理性精神的觉醒过度与中国文化的“主静”
被引量:
1
1
作者
袁阳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文摘
中国传统理性精神觉醒于先秦 ,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显现动力不足。其重要原因是其觉醒过度。从中国理性的觉醒看 ,它走过了与西方———雅典理性觉醒不同道路 ,即审丑觉醒。它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疏离 ,理性意志弱化和消解、信仰匮乏。
关键词
中国
传统
理性
觉醒过度
中国
文化
“主静”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事求是与中国理性思维的发展
2
作者
程伟礼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14,共6页
文摘
“实事求是”在当代中国几乎成为一个妇孺皆知、受到普遍信任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概念。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以中国传统语言规范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智慧和哲理,而且是因为它在长期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显示了巨大的逻辑力量,从而体现着不断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中汲取营养的中国理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理性
主义
理性
思维
实事求是
当代
中国
逻辑力量
中国
传统
理性
普遍信任
实践活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济人”理性假设的误区及其修正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亚明
胡敏燕
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
国学研究所
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73,共5页
文摘
"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前提是理性假设。这一源于西方文化背景的理性观存在着致命的缺陷:片面性与极端化,因为它割裂了真正人类理性的完整性与辩证法因素,强调个体理性,忽视与之相关的社会理性;钟情于自利理性,迷信通过对自利的追求,能促进公共利益、自动实现社会理性;只关注经济理性,忘记了人的终极目标——价值理性的追求;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笼罩下,强化人与自然的分离,造成人类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对立。中国传统的辩证理性观,如"天人合一"、"社会和合"、"义利合一"等,可以为深陷困境的"经济人"假设解套,使之从片面的理性困惑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
“经济人”
理性
人性
利益最大化
工具
理性
中国
传统
理性
观
分类号
F0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邓小平对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于洪卫
机构
重庆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文摘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其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这种实践理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邓小平正是通过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实践理性,冲破了"两个凡是"等"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通过提出"不搞争论"、"摸着石头过河"、"猫论"、"三个有利于"等实践观点,以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重大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同时克服了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历史局限,对其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
传统
实践
理性
继承和发展
实事求是
实践观点
国情世情
分类号
A849.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历史发展与局限
被引量:
1
5
作者
于洪卫
机构
重庆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8,共5页
文摘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其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这种实践理性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与发展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要克服其历史局限,就应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新的实践的需要,对其进行扬弃和发展,使其实现历史性超越。
关键词
中国
传统
实践
理性
基本特点
历史发展
价值
历史局限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觉醒的迷失——中国传统理性精神的觉醒过度与中国文化的“主静”
袁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实事求是与中国理性思维的发展
程伟礼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济人”理性假设的误区及其修正
刘亚明
胡敏燕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原文传递
4
邓小平对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继承和发展
于洪卫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原文传递
5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历史发展与局限
于洪卫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