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恩溥的经历与《中国人的特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翁伟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35,共7页
明恩溥通过《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归纳了26个中国人的特性,其中绝大部分是负面的。虽然明恩溥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追求公允,而且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的他也确实观察到许多真实现象,但是作为外国传教士,明恩溥对中国的观察主要局限于中国农村...
明恩溥通过《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归纳了26个中国人的特性,其中绝大部分是负面的。虽然明恩溥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追求公允,而且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的他也确实观察到许多真实现象,但是作为外国传教士,明恩溥对中国的观察主要局限于中国农村的部分底层百姓,并只能看到中国人的一个侧面。由于中国人带来的各种障碍使他在华教务发展不顺,导致他更多关注中国人的负面信息;他也无法真正把握中国文化,对于看到的各种现象只能凭借西方文化的标准进行衡量,由自身的感受出发对中国人进行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形象
明恩溥
个人经历
个人情感
中国人
的
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惯习之域解析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中国观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赛茵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167,共11页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生活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写下了多部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人的特性》一书。该书的广泛传播不仅促成了西方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形成,更对国人认识自身的民族性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引介布迪厄&q...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生活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写下了多部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人的特性》一书。该书的广泛传播不仅促成了西方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形成,更对国人认识自身的民族性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引介布迪厄"惯习之域"这一概念,以此入手分析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特性》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观,讨论这些观点的局限性和成因,以及在国内的接受和对鲁迅的影响。本文认为,明恩溥的中国观受其宗教身份影响巨大,也受限于他在中国的生活环境和接触人群,但他的观点在现代中国得到诸如鲁迅等人的重视和传播,对当时有关国民性的讨论和反思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习之域
明恩溥
《
中国人
的
特性
》
鲁迅
国民性
原文传递
洁净的危险——论19世纪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中的中国人特性书写
3
作者
段宇晖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156,共16页
传播基督教福音的使命感和征服异教国度的雄心使美国传教士更执着于单向度的观看,中国形象在他们的叙述中被"他者化",沦为了二元思维模式中"他者的景观"。19世纪来华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作品中的相关记述显示,从身...
传播基督教福音的使命感和征服异教国度的雄心使美国传教士更执着于单向度的观看,中国形象在他们的叙述中被"他者化",沦为了二元思维模式中"他者的景观"。19世纪来华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作品中的相关记述显示,从身体到灵魂,基督教话语中的洁净隐喻被纳入到对异教徒的形象塑造中,由此来证明中国人道德水准低下,而且已成为其悲惨生活的根源;中国人只有在基督教文化的干预下洗心革面、重塑灵魂方能得救。传教士对中国人负面人格的呈现,目的在于为批判异教徒的精神信仰树立标靶。但是这种形象塑造背后的动力机制却导致了传教士主观诉求与客观现实的历史性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中国人
的
特性
书信传记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恩溥的经历与《中国人的特性》
被引量:
2
1
作者
翁伟志
机构
闽江学院历史系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的大黄贸易与中外关系>(项目编号:07CZS020)的相关成果之一
文摘
明恩溥通过《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归纳了26个中国人的特性,其中绝大部分是负面的。虽然明恩溥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追求公允,而且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的他也确实观察到许多真实现象,但是作为外国传教士,明恩溥对中国的观察主要局限于中国农村的部分底层百姓,并只能看到中国人的一个侧面。由于中国人带来的各种障碍使他在华教务发展不顺,导致他更多关注中国人的负面信息;他也无法真正把握中国文化,对于看到的各种现象只能凭借西方文化的标准进行衡量,由自身的感受出发对中国人进行丑化。
关键词
中国人
形象
明恩溥
个人经历
个人情感
中国人
的
特性
Keywords
the images of Chinese
Arthur H. Smith
personal experience
personal impressi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K825.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惯习之域解析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中国观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赛茵
机构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167,共11页
文摘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生活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写下了多部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人的特性》一书。该书的广泛传播不仅促成了西方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形成,更对国人认识自身的民族性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引介布迪厄"惯习之域"这一概念,以此入手分析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特性》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观,讨论这些观点的局限性和成因,以及在国内的接受和对鲁迅的影响。本文认为,明恩溥的中国观受其宗教身份影响巨大,也受限于他在中国的生活环境和接触人群,但他的观点在现代中国得到诸如鲁迅等人的重视和传播,对当时有关国民性的讨论和反思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惯习之域
明恩溥
《
中国人
的
特性
》
鲁迅
国民性
Keywords
habitus
Arthur Sm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u Xun
national character
分类号
I2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洁净的危险——论19世纪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中的中国人特性书写
3
作者
段宇晖
机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156,共16页
文摘
传播基督教福音的使命感和征服异教国度的雄心使美国传教士更执着于单向度的观看,中国形象在他们的叙述中被"他者化",沦为了二元思维模式中"他者的景观"。19世纪来华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作品中的相关记述显示,从身体到灵魂,基督教话语中的洁净隐喻被纳入到对异教徒的形象塑造中,由此来证明中国人道德水准低下,而且已成为其悲惨生活的根源;中国人只有在基督教文化的干预下洗心革面、重塑灵魂方能得救。传教士对中国人负面人格的呈现,目的在于为批判异教徒的精神信仰树立标靶。但是这种形象塑造背后的动力机制却导致了传教士主观诉求与客观现实的历史性偏离。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中国人
的
特性
书信传记
Keywords
American missionarie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tters and journals
分类号
B97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恩溥的经历与《中国人的特性》
翁伟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惯习之域解析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中的中国观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孙赛茵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原文传递
3
洁净的危险——论19世纪美国传教士书信传记中的中国人特性书写
段宇晖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