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吴德星
兰健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系
-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7-672,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编:2005CB422300)资助
-
文摘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海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经济贡献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对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了解有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创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对该海域的深入研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拟对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这样一个层化结构多变、多种运动形态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中的物理环境的演变及其环境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揭示海洋环境演变规律,为国防安全、渔业生产等提供科学支持;同时对该项目研究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
海洋环境
生物资源
科学意义
科学问题
-
Keywords
The Eastern marginal seas of China
Ocean environment
Science importanc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
分类号
P733
[天文地球—物理海洋学]
-
-
题名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周茜茜
陈长平
梁君荣
高亚辉
-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2,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128
41476116)
国家重点研究基础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428704)
-
文摘
为揭示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规律,根据2006年6–7月、2007年1–2月、2007年11月和2009年4–5月在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域(25.00°–39.00°N,118.00°–129.00°E)进行的综合采样调查,对调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网孔直径77μm)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70属257种(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是主要功能群,其次是甲藻,主要的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囊状海链藻(T.scrotiformis)、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菱形海线藻(T.nitzschioides)、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旋链角毛藻(C.curviset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2×104–31,350.21×104cells/m3,最低值出现在冬季黄海海域,最高值出现在春季长江口邻近海域。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趋势,浮游植物各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等值线均呈现西北–东南走向。
-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细胞密度
多样性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
-
Keywords
phytoplankton, cell density, diversity, eastern marginal China seas
-
分类号
Q948.8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