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意义—感通”的教化哲学——儒家教育思想要义新释
被引量:
14
1
作者
于述胜
向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共7页
能够全面展现儒家教育思想要义的,不是《学记》,而是《大学》与《中庸》。以《学记》为中国第一本教育专著,来自于中国现代教育学的"知识—技术"视野。儒家教育哲学之根本在于教化。"意义"与"感通",是构...
能够全面展现儒家教育思想要义的,不是《学记》,而是《大学》与《中庸》。以《学记》为中国第一本教育专著,来自于中国现代教育学的"知识—技术"视野。儒家教育哲学之根本在于教化。"意义"与"感通",是构成这一教化哲学的两个基本方面。"意义"为其学术宗旨,"感应"为其意义生成机制,"感通"乃"感应"之充分而顺畅实现。"意义"与"感通"会归于内尽其性、外与物谐的中和之境。在字面上,"感(应)通"虽可理解为互动互通、相互作用乃至于"刺激—反应"等,但后者并不足以尽其神韵。"感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气"(从而也是以"情")为根基的一体联动。它体现了儒学的独特教化精神:讲究情理,强调从情感的投入入手,让一己的整个生命融入世界,在生命与生命的整体互动中生成人生之意义、传达人生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感通”
教化哲学
中和
之
境
儒家教育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二王”行草笔法入楷则——吴玉如《张伯苓碑》浅析
2
作者
孟雷
李云光
《书法》
2023年第4期110-112,共3页
本文以吴玉如所书《张伯苓碑》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吴玉如的书法美学观念、学习魏碑的历程、笔法及结体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吴玉如魏碑书法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其书作《张伯苓碑》达到的美与善、文与质相统一的“中和”之境。
关键词
张伯苓碑
“二王”行草笔法入楷则
中和
之
境
原文传递
题名
“意义—感通”的教化哲学——儒家教育思想要义新释
被引量:
14
1
作者
于述胜
向辉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类重点课题"先秦儒家‘意义-感通’的教化哲学研究"(15AZX009)成果之一
文摘
能够全面展现儒家教育思想要义的,不是《学记》,而是《大学》与《中庸》。以《学记》为中国第一本教育专著,来自于中国现代教育学的"知识—技术"视野。儒家教育哲学之根本在于教化。"意义"与"感通",是构成这一教化哲学的两个基本方面。"意义"为其学术宗旨,"感应"为其意义生成机制,"感通"乃"感应"之充分而顺畅实现。"意义"与"感通"会归于内尽其性、外与物谐的中和之境。在字面上,"感(应)通"虽可理解为互动互通、相互作用乃至于"刺激—反应"等,但后者并不足以尽其神韵。"感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气"(从而也是以"情")为根基的一体联动。它体现了儒学的独特教化精神:讲究情理,强调从情感的投入入手,让一己的整个生命融入世界,在生命与生命的整体互动中生成人生之意义、传达人生之意义。
关键词
“意义”
“感通”
教化哲学
中和
之
境
儒家教育思想
Keywords
meaning of life
holistic interaction
edificatory philosophy
equilibrium and grand harmony
Confucian educational thoughts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二王”行草笔法入楷则——吴玉如《张伯苓碑》浅析
2
作者
孟雷
李云光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23年第4期110-112,共3页
文摘
本文以吴玉如所书《张伯苓碑》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吴玉如的书法美学观念、学习魏碑的历程、笔法及结体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吴玉如魏碑书法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其书作《张伯苓碑》达到的美与善、文与质相统一的“中和”之境。
关键词
张伯苓碑
“二王”行草笔法入楷则
中和
之
境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意义—感通”的教化哲学——儒家教育思想要义新释
于述胜
向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化“二王”行草笔法入楷则——吴玉如《张伯苓碑》浅析
孟雷
李云光
《书法》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