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云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0-376,共7页
关键词 附加式 双音词 形容词 附加成分 构词方式 古诗 虚语素 复音词 陶渊明 双音节动词
原文传递
简述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新词及其分类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云路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简述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新词及其分类王云路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汉语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以时间而言,前后不过六、七百年;以数量而言,总数不过八千馀首,但却有极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本... 简述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新词及其分类王云路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汉语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以时间而言,前后不过六、七百年;以数量而言,总数不过八千馀首,但却有极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本文依据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诗 谢灵运 古诗 叠音词 文人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齐诗》 陶渊明 形容词 构形成分
下载PDF
中古诗歌误字略说——兼谈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校勘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云路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3-77,共5页
中古诗歌误字略说——兼谈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校勘王云路因为年代久远,辗转抄刻,古代典籍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些失误大体可分为字误、脱文、衍文(错简四类。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字数、行数、韵脚等方面都有一... 中古诗歌误字略说——兼谈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校勘王云路因为年代久远,辗转抄刻,古代典籍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些失误大体可分为字误、脱文、衍文(错简四类。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字数、行数、韵脚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所以脱文、衍文和错简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古诗 逯钦立 “■” 误字 六朝诗 《诗纪》 习语 兰亭诗 《齐诗》
下载PDF
“言意之辨”·“清谈”·“隐秀”──论“清谈”在中古诗歌语言转型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沂南 林道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1-13,共3页
“清谈”上承“言意之辨”,下启“隐秀”论,是“中古诗歌谣言转型”中关键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清谈”不仅为语言论及诗歌谣言论提供适宜的生长、发展空间,而且它在日常话语实践中提出的许多观点,推进了诗论家对诗歌语言特性的认识。
关键词 言意之辨 语言转型 古诗 《世说新语》 语言 语言风格 文学语言 “隐秀”论 《文心雕龙》 玄言诗
下载PDF
八病四问 被引量:1
5
作者 跃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关于四声八病的发明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历来是研究中古诗歌,特别是研究齐梁诗歌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严羽认为:“四声设于用顒,八病严于沈约”(《沧浪诗话·诗体》自注)。四声之目始自周顒,详见拙文《“四声”之目是谁最早... 关于四声八病的发明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历来是研究中古诗歌,特别是研究齐梁诗歌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严羽认为:“四声设于用顒,八病严于沈约”(《沧浪诗话·诗体》自注)。四声之目始自周顒,详见拙文《“四声”之目是谁最早提出的》(载《中州学刊》1986年4期),自无问题,可不赘述。但“八病严于沈约”的说法却颇多疑窦。这特别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关于八病的具体解说,如果从《文镜秘府论》的记载算起,至今业已一千多年,其间诸说纷纭,迄无定论,就象中古诗歌研究中的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病 沈约 四声 古诗 五言诗 齐梁诗 哥德巴赫猜想 蜂腰 突出表现 谢灵运传论
下载PDF
中古诗歌语言源流演变述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云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71-76,共6页
中古诗歌语言源流演变述略王云路我们称汉魏两晋南北朝隋时期的文献语言为中古汉语.与之相应的这一时期诗歌也就称为中古诗歌。中古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语言也是上接古代汉... 中古诗歌语言源流演变述略王云路我们称汉魏两晋南北朝隋时期的文献语言为中古汉语.与之相应的这一时期诗歌也就称为中古诗歌。中古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语言也是上接古代汉语.下启近代汉语.具有极高的研究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文人诗 源流演变 六朝诗 陶渊明 乐府诗 语言运用 咏怀诗 《诗经》 愿言
下载PDF
中古汉译佛经偈颂诗学价值述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尚勇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7,共9页
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诗体,中古汉译佛经偈颂的诗学价值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和描述。佛经偈颂本皆由歌唱而造就。萧子良的呗赞活动在佛偈歌唱性经由印度向中土的传承过程中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标志了中国佛教音乐发展的新纪元,也标志了佛... 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诗体,中古汉译佛经偈颂的诗学价值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和描述。佛经偈颂本皆由歌唱而造就。萧子良的呗赞活动在佛偈歌唱性经由印度向中土的传承过程中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标志了中国佛教音乐发展的新纪元,也标志了佛教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影响的真正开始。中古译偈的体式选择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土诗歌文化的影响,这决定了中古译偈所赋有的诗学价值和诗歌史意义。译偈的程式特征,部分表现在汉武帝时代郊庙歌辞的改制及张衡《四愁诗》、陆机《百年歌》的创作中,而在中古僧侣的文学活动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伴随佛教进一步本土化,中国文人与佛教僧侣的交往逐渐密切,他们对佛教偈颂的文体特征也逐渐形成更为深刻的体认。作为中唐诗歌新变中"尚奇"和"尚俗"两派的代表人物,韩愈和元稹、白居易不约而同地部分吸纳了佛教偈颂的文体特征,说明在佛教普及情势下汉译偈颂对丰富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偈颂 诗学价值 古诗
原文传递
曹植与嵇康诗歌气格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虞德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8-23,共6页
文章对曹植、嵇康诗歌气格进行总体比较。由于魏晋时期社会思潮及政局的影响,士人们惶遽悲怆而又充满时代赋予的自由解放感,曹植与嵇康的相继出现,展示了这一时期"人类自我解放的历程";他们诗歌艺术层面的整合乖离和分镳合流... 文章对曹植、嵇康诗歌气格进行总体比较。由于魏晋时期社会思潮及政局的影响,士人们惶遽悲怆而又充满时代赋予的自由解放感,曹植与嵇康的相继出现,展示了这一时期"人类自我解放的历程";他们诗歌艺术层面的整合乖离和分镳合流,成为后人风骚各领的审美取向;他们既恪守传统又别肇异端的人文性格,代表魏晋中古士人奋力寻找和重建失落的精神家园的人生之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可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古诗 魏晋诗 气格 魏晋玄学 魏晋士人 艺术审美 人文性格 大时代 精神家园
下载PDF
曹植谢灵运诗歌薮脉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虞德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曹谢诗歌是汉魏、晋宋两大转折历史时代的产物,同时其主潮又促成了两大诗歌时代的转捩;曹谢对传统文化的整合趋鹜,形成各自既恪守传统又别肇异端的双重文化人格,由此铸成的诗歌意象则惊风白日,明月积雪,各具律动中古时代自由解放之哲学... 曹谢诗歌是汉魏、晋宋两大转折历史时代的产物,同时其主潮又促成了两大诗歌时代的转捩;曹谢对传统文化的整合趋鹜,形成各自既恪守传统又别肇异端的双重文化人格,由此铸成的诗歌意象则惊风白日,明月积雪,各具律动中古时代自由解放之哲学诗魂;曹谢诗歌飚流亦在内蕴外化、趋导复归、情韵思辨等序列剖面异同互见,形成横亘一代时空的审美超越:由此转捩—整合—超越构成的同而不同,不同而同的混沌之“圆”,呈示出魏晋中古诗歌的嬗衍流程与历史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诗 意象 曹植 古诗 魏晋玄学 大时代 双重文化人格 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 古时代
下载PDF
原始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评《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益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苏州大学中文系王钟陵教授以一部“展示四百年民族心灵”历程的《中国中古诗歌史》刚取得成功,这位在学科建设上锐意开拓的中年学者又将研究的方向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原始文化研究,短短几年铸就了另一部同样处于学科前列的60万言大... 苏州大学中文系王钟陵教授以一部“展示四百年民族心灵”历程的《中国中古诗歌史》刚取得成功,这位在学科建设上锐意开拓的中年学者又将研究的方向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原始文化研究,短短几年铸就了另一部同样处于学科前列的60万言大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重庆出版社1991年12月版)。1 这是一部纵揽古今、横贯中西、学科交错、恢宏博大的理论著作。作者为这部巨著确定的论旨是:“从思维及其发展的角度,亦即从深层心理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上,来探究中国前期文化特色产生的必然性,并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对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作出说明”(《序言》)。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探源工程。众所周知,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因素。每个民族(不管这个民族有没有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文化研究 神话思维 民族文化 文化人类学 古诗 原始人类 文明时代 原始神话 华文化 独特性
下载PDF
关于“重写文学史”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春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4-89,共6页
关于“重写文学史”王春庭(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近几年,“重写文学史”的呼声颇为高涨,据说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一个口号”①,一种“学术思潮”②。尽管一些新编的文学史著作已经陆续问世,但古典文学的研究者们还是不满足于现状,... 关于“重写文学史”王春庭(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近几年,“重写文学史”的呼声颇为高涨,据说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一个口号”①,一种“学术思潮”②。尽管一些新编的文学史著作已经陆续问世,但古典文学的研究者们还是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有更多的充满思辨色彩的、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古诗 文学史著 文化建构 作家作品 古典文学教学 文学发展 文学通史 文学史研究 古典文学研究
下载PDF
从以形译神到以神译形——以汪榕培中古诗歌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华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69-75,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形在其中,意在言外"的传统诗性,引无数中外译者竞相译。英译者汪榕培教授考辨他译,践行"非常译"的翻译追求,其译诗"形神兼备"之间,形态物化而出,神态造化而入,演绎着"情感与理智"... 中国古典诗歌"形在其中,意在言外"的传统诗性,引无数中外译者竞相译。英译者汪榕培教授考辨他译,践行"非常译"的翻译追求,其译诗"形神兼备"之间,形态物化而出,神态造化而入,演绎着"情感与理智"的审美取向与特质,成为本土中古诗歌英译颇具代表性的类型化译诗。这种类型化译诗对于贯通中英各自的文学资源,对于拓展中英彼此的文化渠道,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交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以形译神 以神译形
下载PDF
建立文学批评新模式的卓越实践——王钟陵教授学术成就评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黎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一 二十世纪,西方产生了众多的文学批评模式,诸如社会历史批评、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现象学批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话语理论、西马、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可谓流派纷呈,而中国由于社会历... 一 二十世纪,西方产生了众多的文学批评模式,诸如社会历史批评、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现象学批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话语理论、西马、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可谓流派纷呈,而中国由于社会历史方面的种种原因,在文学理论领域中,本世纪基本上处于移用西方理论的阶段,无论是进化论的,还是阶级论的。这一情况在本世纪末叶终于有了改变,王钟陵教授的三本大部头的专著(《中国中古诗歌史》、《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文学史新方法论》)发表后,在全国学术界“连续产生轰动效应”,正如著名学者陶尔夫所指出的,王钟陵教授的文学史研究创立了“自成一家的文化——心理批评模式”,“极大地拓宽了文学史研究的视野”。 王钟陵教授现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等30多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约80万字,著作160万字,还主编书籍约270万字。王钟陵先生的论文发表后又广为《新华文摘》、《文汇报》、《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十余种报刊或转载或摘介。王钟陵教授的著作已流布美国、俄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并获得海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刊出书评几十篇。他的神话思维的论文的英译已被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世界级博物馆)的学者收存为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批评模式 新历史主义 学术成就 古诗 文学观 新模式 文学理论 新方法论 古代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中古的诗意:魏晋南北朝诗歌漫谈
14
作者 钱志熙 《新华月报》 2023年第16期91-96,共6页
欣赏魏晋南北朝诗歌,或者说中古诗歌,要破除声律的概念。要欣赏其古朴、真质之美。诗歌的基本功能是抒情言志。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尤其是汉魏的诗歌,在这一点是表现得最充分的。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说汉乐府是“感于哀乐,缘事而... 欣赏魏晋南北朝诗歌,或者说中古诗歌,要破除声律的概念。要欣赏其古朴、真质之美。诗歌的基本功能是抒情言志。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尤其是汉魏的诗歌,在这一点是表现得最充分的。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说汉乐府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我们要把握这种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事而发 魏晋南北朝诗 抒情言志 汉乐府 《汉书·艺文志》 古诗 声律
原文传递
"诗歌"的史与诗歌的"史"——评《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
15
作者 莫真宝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46-247,共2页
近年来,在中古诗歌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有分量的著作,胡大雷教授的新著<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把中古诗歌的研究推向了新的境界.
关键词 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 “史” 文学史研究 研究 古诗 基本单位 有机结合 胡大雷 傅璇琮 连接 著作 境界 建安
下载PDF
文学史研究的重要突破——《中国中古诗歌史》
16
作者 张晶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18-220,共3页
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呼唤着突破。近年来,旧的研究方法不断暴露出种种局限,而新的文学观念、价值尺度、观照视角等,给中国文学史范围内的许多局部性研究,带来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富有开拓精神的文学史专著应运而生。年轻学者王钟陵撰写... 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呼唤着突破。近年来,旧的研究方法不断暴露出种种局限,而新的文学观念、价值尺度、观照视角等,给中国文学史范围内的许多局部性研究,带来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富有开拓精神的文学史专著应运而生。年轻学者王钟陵撰写的《中国中古诗歌史》,便是一部具有全新的理论框架,对文学史研究有着重要突破意义的专著。它突破了过去文学史研究的陈旧的框架,闯出了一条富于独特的研究个性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古诗 国文学史 文学观念 研究方法 逻辑结构 审美情趣 审美范畴 理论框架 作者
原文传递
中古诗歌松意象探微
17
作者 陆祖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9-31,共3页
"松"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在唐诗中有多重涵义:象征年老长寿,象征倔强、坚贞的品格,象征天长地久、坚贞不移的爱情与友情,象征超凡脱俗的隐士。
关键词 古诗 意象
下载PDF
喜看新桃换旧符——读《中国中古诗歌史》
18
作者 祝诚 李金坤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85-89,94,共6页
喜看新桃换旧符——读《中国中古诗歌史》祝诚李金坤王锺陵先生《中国中古诗歌史》问世7年来,深得海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的一致赞美。本文在诸多评价的基础上,则进一步从“方法新”、“见解新”、“体例新”和“语言新”四方面作... 喜看新桃换旧符——读《中国中古诗歌史》祝诚李金坤王锺陵先生《中国中古诗歌史》问世7年来,深得海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的一致赞美。本文在诸多评价的基础上,则进一步从“方法新”、“见解新”、“体例新”和“语言新”四方面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评析,充分肯定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文学史家 文学史著 陶渊明 四项原则 语言 国文学史 三个层次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新动向
19
作者 石川三佐男 赵凝 +1 位作者 王洪轩 河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26-134,共9页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州大学王锺陵教授以《中国中古诗歌史》、《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文学史新方法论》三部大作在曾被不少人认为保守僵化、理论改革几乎无望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本文在回顾文学史研究...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州大学王锺陵教授以《中国中古诗歌史》、《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文学史新方法论》三部大作在曾被不少人认为保守僵化、理论改革几乎无望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本文在回顾文学史研究的历程的同时,将介绍并论述文学史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国文学史》 新方法论 古诗 整体性原则 研究方法 国社会科学》 心理研究 文学史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以“演化”为骨架的诗人及诗风研究——评阮忠《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化》
20
作者 陈晓芸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诗人群体 古时期 诗风 演化 古代文学 发展 古诗 骨架 2004年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