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8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被引量:1409
1
作者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21,共19页
本文是费教授在1988年召开的国际最著名的学术讲演活动之一——“泰纳讲演”(Tanner Lecture)会上,作为主讲人所作的演说稿。费教授结合自己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工作,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各方面对中华民族... 本文是费教授在1988年召开的国际最著名的学术讲演活动之一——“泰纳讲演”(Tanner Lecture)会上,作为主讲人所作的演说稿。费教授结合自己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工作,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各方面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做了综合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拓了新的视野,得到了世界著名的社会学、人类学学者的高度评价。本刊特予登载,以饔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族 中原地区 华民族多元一体 汉人 民族格局 春秋战国时代 匈奴人 重要地位 汉民族
原文传递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被引量:260
2
作者 严文明 《文物》 1987年第3期38-50,共13页
现代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并结合着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既有主体、又有众多兄弟,既是统一的、又保持各民族特色的社会格局,乃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它的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这一历史根基的探索和认识... 现代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并结合着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既有主体、又有众多兄弟,既是统一的、又保持各民族特色的社会格局,乃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它的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这一历史根基的探索和认识,是近年来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统一性 多样性 文化影响 文化区 中原地区 新石器时代早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自然地理条件 遗址
原文传递
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被引量:149
3
作者 谭其骧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1年第1期37-45,共9页
这是谭其骧先生在1981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曾得到与会者的极大重视和高度评价。本刊将讲话发表于此。题目为作者所加,内容作者做了一些修改。
关键词 王朝 少数民族 中原地区 准噶尔 历史时期 国历代 民族英雄 国范围 史地研究 国边疆
原文传递
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1963—1965) 被引量:122
4
作者 李征 《文物》 1973年第10期7-27,82,共22页
196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配合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工程,对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两地区的一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发掘从1963年12月开始,至1965年结束。这次发掘,出土了很多历史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 196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配合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工程,对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两地区的一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发掘从1963年12月开始,至1965年结束。这次发掘,出土了很多历史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中外友好往来的历史,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现将主要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我国古代 高昌 中原地区 吐鲁番 墓葬 文书 友好往来 发掘 唐代
原文传递
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 被引量:105
5
作者 齐文涛 《文物》 1972年第5期3-18,66+70-73,共21页
近几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东各地陆续出土了不少商周青铜器。现择要介绍如后,并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 商周青铜器 山东 出土 铭文 图版 概述 春秋时代 中原地区 云纹 周王朝
原文传递
北魏洛阳城和北邙陵墓——鲜卑遗迹辑录之三 被引量:98
6
作者 宿白 《文物》 1978年第7期42-52,100,共12页
公元五世纪末,拓跋统治集团为了进一步与汉族地主阶级相勾结,以保持其对黄河南北广大领域的继续统治,决定自平城南迁洛阳。洛阳自古以来即是汉文化的中心地区。迁都洛阳,必然引起北方鲜卑各族和中原地区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间的迅速融合... 公元五世纪末,拓跋统治集团为了进一步与汉族地主阶级相勾结,以保持其对黄河南北广大领域的继续统治,决定自平城南迁洛阳。洛阳自古以来即是汉文化的中心地区。迁都洛阳,必然引起北方鲜卑各族和中原地区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间的迅速融合;也必然加速北魏政权的彻底封建化。《洛阳伽蓝记》卷二记永安二年(529年),南朝梁人陈庆之自洛阳归来后,"钦重北人,特异于常",并说:"自晋宋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洛阳伽蓝记 中原地区 拓跋 墓志 遗迹 各民族 统治集团 鲜卑 陵墓
原文传递
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 被引量:96
7
作者 赵辉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7,共7页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逐鹿中原”,意思是说,谁占据了中原谁就能统治中国。这个成语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既是一个政治活动的核心地区,同时也是文化核心地区的历史趋势。作为一种趋势,它有时强劲突显,有时...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逐鹿中原”,意思是说,谁占据了中原谁就能统治中国。这个成语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既是一个政治活动的核心地区,同时也是文化核心地区的历史趋势。作为一种趋势,它有时强劲突显,有时也软弱黯然。但在周、秦、汉、唐、宋、明、清这几个最强盛的历史朝代里,这个趋势表现得尤为醒目。因此,它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主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国历史 统治 朝代 政治活动 意思 软弱 主流 表现
全文增补中
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鲜卑遗迹辑录之一 被引量:90
8
作者 宿白 《文物》 1977年第5期42-54,共13页
中华民族是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中原地区主要是汉族相互融合。这些已经和中原地区民族相互融合的少数民族,有不少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记录,... 中华民族是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中原地区主要是汉族相互融合。这些已经和中原地区民族相互融合的少数民族,有不少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记录,因此,他们的历史,除了参考其他民族的记录,特别是汉族的文字记录外,主要还需要依据考古发掘和调查的各种遗迹来探索。鲜卑是我国古代东北的一支东胡系的少数民族。公元一世纪末,我国北方匈奴民族的统治集团南北分裂,鲜卑乘势南下,"转移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鲜卑 拓跋鲜卑 中原地区 少数民族 遗迹 随葬品 汉族 匈奴 相互融合 吐谷浑
原文传递
北方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被引量:80
9
作者 张小舟 《考古学报》 1987年第1期19-44,共26页
一、绪论 (一)时间和地域魏晋十六国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前后二百余年各种战争贯穿其间。东汉末年爆发黄巾大起义后,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发展,各地牧守间征战不已。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迁献帝于长安,焚洛阳,东汉政权名存... 一、绪论 (一)时间和地域魏晋十六国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前后二百余年各种战争贯穿其间。东汉末年爆发黄巾大起义后,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发展,各地牧守间征战不已。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迁献帝于长安,焚洛阳,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了混战、分裂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形制 魏晋十六国时期 东北地区 随葬品 随葬器物 北方地区 中原地区 西北地区 长方形 壁画
原文传递
我国甘蓝产销变化与育种对策 被引量:65
10
作者 方智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共2页
甘蓝育种应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确立一些新的育种目标:适于高海拔、高纬度栽培的耐裂球、耐贮运、抗病(特别是抗枯萎病、黑腐病)、优质的中早熟圆球类型或中熟扁球类型甘蓝品种;适于中原地区露地越冬栽培的耐寒性强的扁球或近圆球类型甘... 甘蓝育种应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确立一些新的育种目标:适于高海拔、高纬度栽培的耐裂球、耐贮运、抗病(特别是抗枯萎病、黑腐病)、优质的中早熟圆球类型或中熟扁球类型甘蓝品种;适于中原地区露地越冬栽培的耐寒性强的扁球或近圆球类型甘蓝品种;适于东部地区秋冬栽培鲜食或脱水加工用的叶球深绿色、绿叶层次多的扁球或近圆球类型甘蓝品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对策 甘蓝 露地越冬栽培 产销 育种目标 市场需求 抗枯萎病 中原地区
下载PDF
新疆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60
11
作者 王炳华 《农业考古》 1983年第1期102-117,2,共17页
古代新疆地区,早从原始社会阶段开始,就存在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对古代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汉代以来的我国汉文史籍中曾有一些零散的记录,但都比较简单,且多所缺略。通过考古资料,可以大大补充这一缺失。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吐鲁番盆地 农业考古 农业生产 吐鲁番地区 出土 汉代 尼雅遗址 始社会 中原地区
下载PDF
巴蜀文化初论 被引量:58
12
作者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2期21-44,共24页
一、古代四川经济文化的基本情况二、蜀的历史三、巴地所在及其历史四、船棺葬与巴族关系五、巴族与錞于铜鼓的关系六。
关键词 巴蜀文化 象形文字 四川 中原地区 巴族 船棺葬 铜鼓 十三年 古代 大学学报
下载PDF
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清理简报 被引量:53
13
《文物》 1972年第1期8-29,共22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火焰山人民公社的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大兴水利。与此同时,他们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生产建设中发现古代墓葬。
关键词 吐鲁番 出土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世纪初 墓葬 高昌王国 劳动人民 中原地区 东罗马 墓群
原文传递
东夷文化的探索 被引量:53
14
作者 严文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1-12,共12页
《文物》自1950年创刊以来,随着新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十九个年头,现在奉献给读者的已经是第四百期。按照传统,我们用编发论文专辑的方式,来纪念前进道路上一整段里程的结束和新的里程的开始。为《文物》第四百期撰写论文... 《文物》自1950年创刊以来,随着新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十九个年头,现在奉献给读者的已经是第四百期。按照传统,我们用编发论文专辑的方式,来纪念前进道路上一整段里程的结束和新的里程的开始。为《文物》第四百期撰写论文的学者(以姓氏笔画为序)有:王素、田昌五、卢兆荫、孙机、严文明、张正明、张光直、汪宁生、李学勤、杨泓、杨新、吴荣曾、吴焯、吴震、陈文华、林甘泉、姜伯勤、徐苹芳、宿白、曹婉如、冀淑英。由于篇幅的限制,同时为了版面的整齐,论文在本期和随后几期连续刊出。我们谨向各位作者致谢。借此机会,也向文物考古界、学术界热情关心、支持《文物》的所有同志,表示由衷的感激之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文化 岳石文化 龙山文化 史前文化 东夷族 山东西部 陶器 仰韶文化 先商文化 中原地区
原文传递
中原地区几处仰韶文化时期考古遗址的人类食物状况分析 被引量:52
15
作者 张雪莲 仇士华 +6 位作者 钟建 赵新平 孙福喜 程林泉 郭永淇 李新伟 马萧林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7,共11页
本文应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对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即郑州西山、西安鱼化寨和灵宝西坡遗址出土人骨中碳、氮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遗址基本均是以C4类植物为主食。δ15N值显示人们食物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肉类。同时,对相关... 本文应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对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即郑州西山、西安鱼化寨和灵宝西坡遗址出土人骨中碳、氮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遗址基本均是以C4类植物为主食。δ15N值显示人们食物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肉类。同时,对相关区域的部分动物骨头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养动物的食性与人类食物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在C4类植物为人类主食区域中再次得到显示和证明。结合墓葬状况的分析表明,仰韶时期已经存在社会分层现象,在人们食物状况上也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中原地区 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物状况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和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刘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347,共5页
中原地区正处于经济崛起的腾飞初期,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以大工业、大市场建立发达的专业化协作体系则是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为此,必须构筑发达的交通... 中原地区正处于经济崛起的腾飞初期,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以大工业、大市场建立发达的专业化协作体系则是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为此,必须构筑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城市发展战略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比较优势分析 产业结构特征 交通运输网络 信息共享平台 城市发展战略 经济一体化 经济崛起 中原地区 带动战略 产业分工 协作体系 劳动市场 推动力 大工业 专业化 大市场 发达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北魏墓 被引量:45
17
作者 郭素新 《文物》 1977年第5期38-41,77+100,共6页
197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北魏墓一座,立即报告内蒙古博物馆,博物馆及时派人进行了清理。该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市区内,紧靠大学路路边,路北是内蒙古大学,其南四十公里为北魏盛乐故城(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图一)。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 北魏初期 内蒙古地区 博物馆 随葬品 国人民解放军 内蒙古大学 中原地区 施工过程 墓葬形制
原文传递
我国中原地区3500 aBP前后的异常洪水事件及其气候背景 被引量:43
18
作者 夏正楷 王赞红 赵青春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81-888,共8页
我国中原地区的新寨期(3550~3400aBP)属新石器文化晚期,是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夏文化)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对河南新寨遗址新寨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是一个异常洪水时期,洪涝灾害给当地的古代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 我国中原地区的新寨期(3550~3400aBP)属新石器文化晚期,是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夏文化)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对河南新寨遗址新寨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是一个异常洪水时期,洪涝灾害给当地的古代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孢粉分析和氧、碳同位素测定表明,相对于龙山期和二里头期干燥-半干燥的气候环境,新寨期气候明显变湿。气候的突然变湿与异常洪水事件同期出现,说明气候的转型可能是导致洪水频发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对中原地区3500aBP前后环境演变的认识,而且由于此时恰好处于华夏文明起源的前夜,因此也为探讨华夏文明起源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3500aBP 异常洪水事件 古气候 洪涝灾害 新寨时期 环境演变
原文传递
略论三十年来我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 被引量:46
19
作者 安志敏 《考古》 1979年第5期393-403,共11页
一、引言建国以来的新中国考古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是飞跃发展的三十年,是茁壮成长的三十年。特别是以田野发掘为基础的现代考古学,属于新兴的学科之一。解放以前的三十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建国三十年来,随... 一、引言建国以来的新中国考古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是飞跃发展的三十年,是茁壮成长的三十年。特别是以田野发掘为基础的现代考古学,属于新兴的学科之一。解放以前的三十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建国三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考古学也完全呈现了崭新的面貌,从调查发掘到科学研究,队伍之壮大,收获之丰富,成果之显著,在世界考古学史上罕与伦比。作为考古学一部分的新石器时代研究,自然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细石器 三十年 中原地区 公元前 黄河流域 陶器 考古学 红山文化
原文传递
试论仰韶时代东方与中原的关系 被引量:43
20
作者 栾丰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58,共14页
70多年以来,经过考古学界几代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我国各主要区系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得以基本确立。这些不同谱系的新石器文化,相互之间既存在着本质区别,同时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它们各自的社会发展变化进程中,表现出极其... 70多年以来,经过考古学界几代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我国各主要区系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得以基本确立。这些不同谱系的新石器文化,相互之间既存在着本质区别,同时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它们各自的社会发展变化进程中,表现出极其相似的阶段性。据此,在反复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一些学者的意见,可以将目前已发现的主要新石器文化划分为三个大的时代,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分别称之为裴李岗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坟口文化 中原地区 仰韶时代 仰韶文化早期 大河村 北辛文化 早期阶段 海岱地区 新石器文化 文化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