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 被引量:65
1
作者 刘晓丽 方创琳 王发曾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9-420,共12页
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目前,中原城市群发展形势良好,被认为是我国将形成的十大城市群之一。本文运用分形、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城市网络、城市空间相互... 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目前,中原城市群发展形势良好,被认为是我国将形成的十大城市群之一。本文运用分形、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城市网络、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城镇的空间组合状况进行分析;构建促进中原城市群9城市协调组合发展的空间整合机制;依据中原城市群自身发展特色,对其空间整合模式进行选择,并由此提出其空间整合的总体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整合 中原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探讨 被引量:57
2
作者 杨迅周 杨延哲 刘爱荣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5期33-37,共5页
城市群空间整合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是促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举措和内容。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构想是:重点发展"两核两线一弧众三角",同时重组县级市和... 城市群空间整合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是促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举措和内容。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构想是:重点发展"两核两线一弧众三角",同时重组县级市和小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后,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的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整合 中原
下载PDF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被引量:61
3
作者 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赞同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认为8世纪中叶的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安史之乱 唐代 中原 大一统 兴衰 农耕 保证 扩大 条件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分析及环境变化 被引量:40
4
作者 孙雄伟 夏正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4,共6页
对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进行的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表明 ,该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蒿属 (Artemisia)最为丰富 ,其次为禾本科 (Gramineae)和藜科(Chinopodiaceae)。乔木花粉含量较少 ,以松属 (Pinus)为主... 对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进行的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表明 ,该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蒿属 (Artemisia)最为丰富 ,其次为禾本科 (Gramineae)和藜科(Chinopodiaceae)。乔木花粉含量较少 ,以松属 (Pinus)为主。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 ,将剖面划分为 5个孢粉组合带。早期 (72 35~ 7380aBP)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缺少乔木花粉。随着全新世大暖期的到来 ,在Ⅱ孢粉带上乔木花粉大量出现 ,种类丰富。尤其 5 6 2 5~ 6 12 0aBP期间出现了很多喜暖树种 ,是中全新世以来气候最好的时期。在 4 5 80~ 5 6 2 5aBP期间 ,乔木花粉急剧减少 ,表明气候发生恶化。随着气候的逐渐好转 ,乔木花粉在Ⅳ孢粉带 (30 90~ 4 5 80aBP)上重新出现 ,但喜暖树种较少。 30 90aBP以后出现较多的禾本科花粉 ,可能和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中全新世 孢粉分析
下载PDF
天水出土的兽面铜牌饰及有关问题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天恩 《中原文物》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甘肃天水市出土的一件绿松石镶嵌的兽面纹青铜牌饰,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铜牌饰的形制、风格、纹饰等均非常相似,结合甘肃东部其他与二里头陶器相似器物的分析,夏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可能已存在着文化交流、传播等... 甘肃天水市出土的一件绿松石镶嵌的兽面纹青铜牌饰,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铜牌饰的形制、风格、纹饰等均非常相似,结合甘肃东部其他与二里头陶器相似器物的分析,夏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可能已存在着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的联系。天水地区可能是连接中原与四川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三星堆等地也有铜牌饰及其他二里头文化因素,其与距离较近的陇右地区早有沟通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二里头文化 青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 器物 中原 三星堆 存在 文化交流 可能性
原文传递
论嵩山文化圈 被引量:38
6
作者 周昆叔 张松林 +9 位作者 张震宇 杨瑞霞 蔡全法 宋国定 宋豫秦 莫多闻 王辉 鲁鹏 郝利民 王超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0,F002-F003,共11页
嵩山及其周围的山、水、土、生 (生物 )、气 (气候 ) 和位 (地理位置 ) 诸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促使形成中原古文化, 嵩山在中原古文化形成中起到发动机与孵化器的作用, 故提出嵩山文化圈的概念。嵩山文化圈是全国古文化的核心, 也是嵩山... 嵩山及其周围的山、水、土、生 (生物 )、气 (气候 ) 和位 (地理位置 ) 诸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促使形成中原古文化, 嵩山在中原古文化形成中起到发动机与孵化器的作用, 故提出嵩山文化圈的概念。嵩山文化圈是全国古文化的核心, 也是嵩山地区与周边地区文化不断交流的结果。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统”和“多元一体”的特质, 其要旨之一是有嵩山文化圈所起的核心作用。嵩山文化圈形成机制乃环境接壤的边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圈 中原 嵩山 古文化 地理位置 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文化 特质 核心
原文传递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西亚的古代交通——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2
7
作者 霍巍 《中国藏学》 CSSCI 1995年第4期48-63,F002,共17页
唐朝贞观初年.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诸部.定都逻些(今拉萨)之后,吐蕃王朝正式成立并且迅速地走向强大。公元79世纪,吐蕃一方面向东发展,与中原的唐王朝发生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凭借征服象雄后的有利态蛰,以象雄旧地为基地,向西... 唐朝贞观初年.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诸部.定都逻些(今拉萨)之后,吐蕃王朝正式成立并且迅速地走向强大。公元79世纪,吐蕃一方面向东发展,与中原的唐王朝发生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凭借征服象雄后的有利态蛰,以象雄旧地为基地,向西、向南发展其势力,先后与勃律、迦湿弥罗、吐火罗、于阗等中亚各地以及天竺、泥婆罗等南亚各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接触与交往,发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由此形成与这些国家或地区主要的一些交通路线。这些路线的开通.为佛教文化在吐蕃时期大规模地传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一批重要的考古材料,对此再作一些分析讨论,以就教于识者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王朝 考古 交通路线 中原 新发现 于阗 征服 发展 地区 西部
下载PDF
敦煌曹氏族属与曹氏归义军政权 被引量:27
8
作者 冯培红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86,共14页
曹氏在汉宋之际的敦煌是著名的姓氏 ,对两汉与五代、宋朝敦煌地方政治影响极大。敦煌曹氏的渊源有二 ,来自中原内地与来自中亚粟特。本文对汉代以来胡汉两支曹氏的渊源和势力发展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推考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族属郡望 ... 曹氏在汉宋之际的敦煌是著名的姓氏 ,对两汉与五代、宋朝敦煌地方政治影响极大。敦煌曹氏的渊源有二 ,来自中原内地与来自中亚粟特。本文对汉代以来胡汉两支曹氏的渊源和势力发展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推考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族属郡望 ,最终认定曹议金家族是中亚粟特曹氏的后裔 ,五代初年夺取归义军节度使后冒充谯郡曹氏 ,藉以抬高门第 ;曹氏归义军政权实际上是以粟特人为主建立的政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义军 族属 敦煌 藏经洞 粟特人 五代 中原 政权 地方政治 中亚
原文传递
论史前及夏时期的朱砂葬——兼论帝尧与丹朱传说 被引量:28
9
作者 方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72,166,共17页
我国史前先民对于朱砂的使用可追溯至距今6500年左右的仰韶时代早期。大约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时代中期开始,朱砂以人骨涂朱、随葬品涂朱和撒入墓圹填土等方式被使用在贵族丧葬仪式中。以朱砂铺设墓底作为贵族葬仪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是在... 我国史前先民对于朱砂的使用可追溯至距今6500年左右的仰韶时代早期。大约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时代中期开始,朱砂以人骨涂朱、随葬品涂朱和撒入墓圹填土等方式被使用在贵族丧葬仪式中。以朱砂铺设墓底作为贵族葬仪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是在龙山时代的陶寺文化中确立的,并为此后的二里头文化或夏时期文化所继承,成为商周墓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寺文化族属为陶唐氏帝尧集团,文献传说中帝尧与丹朱既是父子、又充满矛盾乃至战争的奇特关系,反映了陶寺文化创造者与盛产朱砂的长江中游以及江汉地区史前先民既联合又斗争的史实。对于中原地区而言,朱砂因其资源的稀有,以及为了获得此种原料所付出的代价,成为陶寺及二里头社会精英所着意控制的对象。在早期国家王朝社会内部,祭司阶层通过宣扬朱砂在葬仪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这一战略资源的垄断及再分配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威望。祭司及统治者通过在葬仪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而增强仪式的复杂性及专业性,从而有利于维系政权的延续与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 夏代 朱砂葬 中原 江汉地区 帝尧 丹朱 祭司 早期国家
下载PDF
中原邙山黄土及最近200ka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吴锡浩 蒋复初 +2 位作者 肖华国 薛滨 孙东怀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9年第1期75-81,共7页
位于黄土高原隆升区与华北平原沉降区过渡带上的中原邙山黄土 ,是风尘源区就在黄河下游冲积扇扇顶部位的近源砂黄土 ,它记录了最近 2 0 0ka构造与气候耦合效应的信息 .在风尘堆积过程中 ,于倒数第二冰期末 ,约 0 .1 5MaBP ,发生了以沉... 位于黄土高原隆升区与华北平原沉降区过渡带上的中原邙山黄土 ,是风尘源区就在黄河下游冲积扇扇顶部位的近源砂黄土 ,它记录了最近 2 0 0ka构造与气候耦合效应的信息 .在风尘堆积过程中 ,于倒数第二冰期末 ,约 0 .1 5MaBP ,发生了以沉积速率突然加快为标志的环境突变事件 ,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给风尘沉积带来了丰富的物源 ,形成厚 1 5 .7m的S1古土壤和 77.3m的L1黄土 .邙山黄土 古土壤序列不仅详细地记录了东亚季风在这一特定地区的气候响应 ,而且清楚地反映了构造作用下黄河干流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引起的环境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邙山黄土 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 环境效应
原文传递
论中原武术文化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陆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4-160,共7页
武术是一种纯粹的民间文化形态,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中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盛行尚武之风,又是古代行气术的重要发源地,为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中国武术准备了合适的土壤。少林武术源于嵩山少林寺,少林拳系涵盖... 武术是一种纯粹的民间文化形态,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中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盛行尚武之风,又是古代行气术的重要发源地,为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中国武术准备了合适的土壤。少林武术源于嵩山少林寺,少林拳系涵盖了北方的大部分拳种,并对其他诸大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太极拳源于博爱千载寺,为唐村李氏和陈家沟陈氏所共创,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处世之道,使中国武术步入更高的文化境界。形意拳源于山西,传入河南后发展为河南派形意,并衍化出洛阳、南阳两支。苌家拳源于汜水,为苌乃周所创。拳派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竞争,特别是地域文化之间的竞争,太极拳以其文化上的优势而后来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武术 文化
下载PDF
中原制造——关于北方动物纹金属牌饰 被引量:24
12
作者 罗丰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63,96,共9页
关键词 动物纹样 北方地区 制造地点 金属 中原 青铜文化 草原地区 题材
原文传递
上古地理意识中的“中原”与“四海”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子今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5-11,共7页
上古社会意识中,中国、中土、中原是被视作天下的中心,世界的中心。人们表记中原文化辐射渐弱或未及的远方的地理符号,有所谓"四海"。"海"之字义,起初与"晦"有某种关联,体现了中原人对未知世界的特殊心... 上古社会意识中,中国、中土、中原是被视作天下的中心,世界的中心。人们表记中原文化辐射渐弱或未及的远方的地理符号,有所谓"四海"。"海"之字义,起初与"晦"有某种关联,体现了中原人对未知世界的特殊心理。对于"中原"与"四海"、"天下"与"四海",以及"海内"与"海外"诸意识的学术考察,有益于深化对中国早期海洋观和海洋探索理念,以及海洋开发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中原 四海
下载PDF
“生器”的概念与实践 被引量:19
14
作者 巫鸿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6,共10页
关键词 概念 实践 丧礼 死者 随葬品 思想家 中原 战国
原文传递
夷夏互化融合说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震中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57,207,共27页
黄河中游与下游、中原与海岱地区的早期文明是在交互作用中演进的,其族共同体既有独立发展的一面,也有互化融合的一面,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正是因四夷在中原的汇聚、相互融会而形成的。从五帝时代到夏商周三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东夷与华... 黄河中游与下游、中原与海岱地区的早期文明是在交互作用中演进的,其族共同体既有独立发展的一面,也有互化融合的一面,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正是因四夷在中原的汇聚、相互融会而形成的。从五帝时代到夏商周三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东夷与华夏的关系既有由一方迁徙到另一方而呈现出“嵌入式”的融合,也有经过战争冲撞或兼并而发生的融合。无论哪种方式的融合,都不是单向同化而每每是相互展开的。夷夏互化融合的最终结果,是华夏民族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海岱东夷则越来越少,到秦汉时期海岱东夷已消失,完全融入华夏民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岱 中原 互化融合 复合制王朝国家
原文传递
关于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曹道衡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9,共10页
本文论及《洛阳伽蓝记》及其作者生平思想的六个问题,认为杨衒 之的祖籍为平川(今河北遵化),任奉朝请在永安二年,任抚军府司马在武定 五年八月前。杨衒之反对迁都邺城,认为迁洛后的北魏政权为中原正统,在思 想上他并不反佛,而... 本文论及《洛阳伽蓝记》及其作者生平思想的六个问题,认为杨衒 之的祖籍为平川(今河北遵化),任奉朝请在永安二年,任抚军府司马在武定 五年八月前。杨衒之反对迁都邺城,认为迁洛后的北魏政权为中原正统,在思 想上他并不反佛,而是反对王公贵族的奢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迁都 反对 祖籍 贵族 北魏政权 正统 作者生平 文论 《洛阳伽蓝记》
原文传递
适宜中原浅山丘陵地区的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震 王春弘 +3 位作者 魏银初 李方 何培新 刘伟 《食用菌》 2015年第4期39-41,共3页
河南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北纬32°,是世界食用菌黄金生产带。桐柏山余脉在该市西南部地区形成了浅山丘陵地形。该区域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河南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北纬32°,是世界食用菌黄金生产带。桐柏山余脉在该市西南部地区形成了浅山丘陵地形。该区域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独特的地形及气候,形成了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中原 驯化 南山1号 高产栽培
下载PDF
中原地区距今5000—4000年间古环境重建的软体动物化石证据 被引量:19
18
作者 梁亮 夏正楷 刘德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2-537,共6页
河南孟津邙山黄土台塬上发现的全新世湖沼沉积保存有丰富的古环境信息。根据其中所含水生、两栖与陆生软体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 ,作者着重讨论了距今 5 0 0 0— 4 0 0 0年间古代湖沼演化的历史 ,并进一步根据软体动物化石的古生态分析 ,... 河南孟津邙山黄土台塬上发现的全新世湖沼沉积保存有丰富的古环境信息。根据其中所含水生、两栖与陆生软体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 ,作者着重讨论了距今 5 0 0 0— 4 0 0 0年间古代湖沼演化的历史 ,并进一步根据软体动物化石的古生态分析 ,指出古代湖沼的演化与当时气候的变化一致。这一研究为探讨中原地区环境演变的历史及华夏文明起源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全新世 湖沼沉积 软体动物化石
下载PDF
中原古代文明与中医药文化 被引量:19
19
作者 许敬生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光辉灿烂的中原古代文明对中医药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南宋以前,在华夏文明发展的每个阶段,一直是核心区域;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原人杰地灵,圣人辈出;中原古都众多,历代入主中原的王朝对医药的重视,促使了中原中... 光辉灿烂的中原古代文明对中医药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南宋以前,在华夏文明发展的每个阶段,一直是核心区域;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原人杰地灵,圣人辈出;中原古都众多,历代入主中原的王朝对医药的重视,促使了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诸子百家以来,中原历代先贤的著作中,保留了大量的中医药文化内容;灿烂的中原古代文化造就了一大批著名医家;作为载体的文字的确立和规范,主要在中原形成,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原武术文化也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寻根溯源,中医药文化之根在中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古代文明 中医药 文化
下载PDF
奚琴、嵇琴、胡琴名实考论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葆嘉 岳峰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文引进历史语言学和文化学方法 ,并利用新发现的文献材料以阐明并推定如下结论 :1 唐宋“嵇、奚”同音 ,嵇琴即奚琴 ,“奚”为本字 ;隋唐陕甘晋边鄙的奚部史称“稽落” ,奚琴当经“稽”而讹“嵇”。 2 后汉魏晋北朝时期 ,“胡”逐... 本文引进历史语言学和文化学方法 ,并利用新发现的文献材料以阐明并推定如下结论 :1 唐宋“嵇、奚”同音 ,嵇琴即奚琴 ,“奚”为本字 ;隋唐陕甘晋边鄙的奚部史称“稽落” ,奚琴当经“稽”而讹“嵇”。 2 后汉魏晋北朝时期 ,“胡”逐步专指西域以及中亚部族 ,“奚”成为东胡鲜卑后裔的自称 ;3 隋唐“胡琴”的词义经过了初作“胡琵琶”别称而衍生“忽雷”另称 ,再泛指或虚指“胡人弦鸣乐器”。 4 奚琴的琴筒及琴杆的分离型组配 ,与中原古典弦鸣乐器的形制迥然不同 ,排除了奚琴类乐器是中原古典弦鸣乐器后裔的可能。 5 马尾胡琴由党项所制或传入 ;奚琴形制仿借和弦间轧法的形成 ,再以马尾胡琴的弓弦与之相配则成为汉地二弦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奚琴 胡琴 乐器 琵琶 和弦 马尾 形制 中原 后裔 隋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