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内涵、特征与衡量尺度
1
作者 马瑞雪 李建军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和鲜明特征的符号系统,是民族思想、文化艺术、审美情趣、民族情感和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作为认知、理解和传播中国丰富历史与... 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和鲜明特征的符号系统,是民族思想、文化艺术、审美情趣、民族情感和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作为认知、理解和传播中国丰富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具有独特性、民族性、持续性和世界性的特点,阐释其内涵、特征和衡量尺度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历史深度和多样性、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互鉴、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识别标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周边概念考释与核心概念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孟凡行 《贵州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34,共8页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基础理论特别是核心概念亟待展开深入研究。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最佳落点之一是视觉形象。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是由中华各民族在长期...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基础理论特别是核心概念亟待展开深入研究。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最佳落点之一是视觉形象。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是由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创、共享和共用的视觉形象构成的多元一体的视觉形象体系。这一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生产方式、生活样式、政治体制、组织模式、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等的理念在英雄人物、地理景观、建筑器物、仪式动作、服饰饮食和语言艺术等载体上的视觉化呈现,是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示意图”和身份标识系统。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体系存在各民族自享的视觉形象、多民族共享的视觉形象、五十六个民族共享的视觉形象三大层次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中华民族视觉符号两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形象 国家形象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现代社会生活场景中的传播及运用
3
作者 李寒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0147-0150,共4页
在现代社会生活场景中,“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传播及运用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广告、影视、公共艺术等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传播效果。研究发现,... 在现代社会生活场景中,“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传播及运用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广告、影视、公共艺术等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传播效果。研究发现,这些视觉形象在提升民族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研究也指出,当前视觉形象的传播存在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议在未来的创作中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性,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增强视觉表达的感染力和传播力。研究结果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对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文化传播 民族认同感
下载PDF
新疆题材之于中国近现代美术
4
作者 段牛斗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民族与国家建构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命题,边疆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涉及艺术、知识和国家的现代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学、社会学信息,因此,新疆主题的来源、路径和内涵值得继续发掘。本文围绕画家、作品和事件展开,包括相关的艺术门类... 民族与国家建构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命题,边疆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涉及艺术、知识和国家的现代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学、社会学信息,因此,新疆主题的来源、路径和内涵值得继续发掘。本文围绕画家、作品和事件展开,包括相关的艺术门类、文化现象及社会背景,旨在揭示图像之外的历史细节。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与少数民族题材艺术创作,在不同视角下,仍有更多细节和信息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边疆民族 中国近现代美术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民族视觉形象重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
作者 孟凡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3,共11页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中国乡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乡民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深层目标,主要依靠文化建设实现。环境改造和景观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乡民思想意识现代化的载体打造工程,也是民族视...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中国乡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乡民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深层目标,主要依靠文化建设实现。环境改造和景观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乡民思想意识现代化的载体打造工程,也是民族视觉形象重塑的过程。民族视觉形象重塑面临全球化挑战,双循环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全球景观趋同化影响,为民族视觉形象的自主转型创造了机遇。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具有体系性特征,乡村文化建设宜以构建文枢和梳理文脉为着力点,体系化呈现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视觉形象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大运河视觉形象的建构与当代阐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6,183,184,共11页
作为文化系统的大运河,是由多民族多地域所共同创造、所共有的——“我们”的大运河,具有“多元统一”的文化特点。“遗产化”重构了大运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构只能基于文化、审美的意义,由此造成了大运河文化形象的当代转... 作为文化系统的大运河,是由多民族多地域所共同创造、所共有的——“我们”的大运河,具有“多元统一”的文化特点。“遗产化”重构了大运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构只能基于文化、审美的意义,由此造成了大运河文化形象的当代转向问题,即其以文化遗产审美形象重回当下,成为构建文化认同的符号。在建构意义、实现说服、促进认同方面,视觉形象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为促进大运河在世界范围内的符号蜕变,要将“大运河”视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重塑运河之“大”,以意义阐释、象征生产、文化实践等持续提供意义系统,激活视觉形象,使得运河精神得以“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当代禅意空间中的运用传播研究——以无锡拈花湾为例
7
作者 成方中 许继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为探究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当代呈现与传播方式,本文以无锡拈花湾的禅意空间为例,对其中平面标识、建筑空间、动态场景等不同设计维度内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运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这一文化传播载体,探究中华民族视觉形... 为探究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当代呈现与传播方式,本文以无锡拈花湾的禅意空间为例,对其中平面标识、建筑空间、动态场景等不同设计维度内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运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这一文化传播载体,探究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禅文化的融合共通之处,提出“对自然物象的比附”“对人为事物的凝练”“对文化典故的抽象”以及“人、事、物合于一体”等当代禅意空间内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运用策略。然后,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场景营造、沉浸体验、数字科技、声光结合、文旅融合、IP助力等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禅意空间中的未来传播方向,为新时代文化背景和技术转型之下的新兴项目案例提供发展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中国禅文化 当代禅意空间 运用传播 拈花湾
下载PDF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视野下“百苗图”中贵州多民族服饰文化交融研究
8
作者 侯有德 蒋欢宜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4,共12页
民族服饰既是一种无字史书,也是一种视觉文本,是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图志,“百苗图”不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还呈现了晚清民国贵州多民族服饰文化交融的历史图景,对贵州多民族共享的服饰... 民族服饰既是一种无字史书,也是一种视觉文本,是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图志,“百苗图”不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还呈现了晚清民国贵州多民族服饰文化交融的历史图景,对贵州多民族共享的服饰元素、共有的织造技艺、共营的服饰交易有详细记录和生动图描。可见,历史上贵州各民族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和自享的视觉形象符号,也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形成了多民族共享的服饰文化和视觉形象符号,可为塑造中华民族的视觉形象提供丰富素材和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百苗图” 贵州 民族服饰 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