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西南少数民族 被引量:7
1
作者 杨义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1,共17页
用大眼光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学与文化,就必然要求文学文化观念的深刻革新。在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还原中华民族文学文化发展的基本原理,就必须树立中华民族文学版图的完整性、原本性、多样性、生命性和原创性五种意识。研... 用大眼光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学与文化,就必然要求文学文化观念的深刻革新。在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还原中华民族文学文化发展的基本原理,就必须树立中华民族文学版图的完整性、原本性、多样性、生命性和原创性五种意识。研究中华民族文学文化而无力整合少数民族资源,乃是知识结构的不可不弥补的缺陷。中华文明的发展,存在"太极推移"的推动力,存在着"江河源"文明和巴蜀、太湖流域两个"太极眼"。西南少数民族存在着"剪刀形"的迁徙路线,而以滇黔地区为"剪刀轴",其文学、文化形态也折射着这种剪刀式的文化效应。中原文明领先发展所产生的凝聚力、辐射力,加上少数民族的"边缘的活力",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把握这种"内聚外活"的文化力学结构,才能梳理清楚中华文明及其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学 动力系统 太极推移 太极眼 剪刀效应 边缘活力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动力系统与“边缘活力”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义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8-22,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里少数民族文明跟汉族文明之间,存在着共生性、互化性和内在的有机性,共同构成一个互动互化的动力学的系统。中原文明领先发展,它所产生的凝聚力、辐射力,加上少数民族的"边缘的活力"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使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里少数民族文明跟汉族文明之间,存在着共生性、互化性和内在的有机性,共同构成一个互动互化的动力学的系统。中原文明领先发展,它所产生的凝聚力、辐射力,加上少数民族的"边缘的活力"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把握这种"内聚外活"的文化力学结构,才能梳理出中华文明及其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学 发展 动力系统 边缘活力
下载PDF
叶梅:讲好中华民族文学故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峰 《中国民族》 2023年第12期104-105,共2页
当代作家叶梅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来,通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始终耕耘在民族文学这方沃土,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阿拉伯、俄等多种文字,... 当代作家叶梅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来,通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始终耕耘在民族文学这方沃土,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阿拉伯、俄等多种文字,将中华民族文学故事传播至世界各地。作为中华民族文学故事的优秀讲述者,成就叶梅的是才华,是热爱,更是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一片赤子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梅 当代作家 报告文学 中华民族文学 故事传播 赤子之心 徐迟 冰心散文
原文传递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再思《黑暗传》论争
4
作者 宋旭红 田诗琪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97,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民族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认同则是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步骤。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强化文化认同和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民族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认同则是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步骤。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强化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此意义上重新思考某些文学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民间文学作品《黑暗传》的相关论争恰好提供了一个例子。首先,《黑暗传》文类归属问题的大背景是中国学界对源自西方之史诗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创新发展,而这个过程的完成极大地得益于我国民族文学史诗作品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同时反过来说,《黑暗传》的例子也说明,当我们对作品进行民族属性判定之时往往必然要触碰到交融共生、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色;而通过被纳入中华民族文学版图,我们的各民族文学就可以以更清晰有力的定位获得进入世界文学国际视野的通道。这一民族性与世界性双重视野良性互动的过程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学研究领域发挥主导性作用的体现,也是我们在文学领域继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黑暗传》 史诗 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文学
下载PDF
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及其趋向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万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8,共6页
从中、西文化的二元出发,形成和谐相生的"第三元"文化格局,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是考察这一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维。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深层次上呈现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海外华文作... 从中、西文化的二元出发,形成和谐相生的"第三元"文化格局,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是考察这一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维。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深层次上呈现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海外华文作家"新老"交接中的世代沟通,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引起的海外华文文学格局的深层次调整,汉语在文化流徙传播中的丰富发展,都反映出海外华文文学超越东、西二元而指向"第三元"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民族文学 第三元
下载PDF
史诗《江格尔》的跨媒介传播进路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杰 郭文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史诗江格尔作为中华民族文学共同体的一部分,经过说唱艺人为传播主体的口语传播过渡到手抄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其受众以几何倍数增长的历史进程,正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作为映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根脉,... 史诗江格尔作为中华民族文学共同体的一部分,经过说唱艺人为传播主体的口语传播过渡到手抄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其受众以几何倍数增长的历史进程,正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作为映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根脉,史诗江格尔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和对外文化交流具有独特意义。通过对《江格尔》历时性和共时性跨媒介叙事的梳理可以发现,《江格尔》跨媒介叙事的历史就是其不断扩大受众进而深深嵌入中华民族文学共同体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学 跨媒介叙事 史诗 江格尔 媒介变迁
下载PDF
《百年香港文学史》
7
作者 黄万华 于京一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第1期978-980,共3页
黄万华2017年新著《百年香港文学史》是其关于整个汉语新文学史建构理念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部专著的文学史视野开阔,理念创新,见解新颖,从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勾勒香港文学传统的形成,没有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立足香港、面向全... 黄万华2017年新著《百年香港文学史》是其关于整个汉语新文学史建构理念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部专著的文学史视野开阔,理念创新,见解新颖,从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勾勒香港文学传统的形成,没有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立足香港、面向全局,突破“中国性”、凸显“中华性”,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文学史写作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视野 汉语新文学 理念创新 中华 中华民族文学 建构理念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民族文学史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俊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176,共8页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转型升级,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顺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话语主潮。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阈限、中华民族文学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国家政治、对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认知的纠偏...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转型升级,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顺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话语主潮。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阈限、中华民族文学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国家政治、对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认知的纠偏、回应重写文学史与经典入史及提升中华文学整体品质与彰显中华文学性格,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发生逻辑。采用世界眼光与多学科交叉视野、开展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对话与互动、践行丰富的文学实践与形成厚实的研究案例,成为建设中国式民族文学史观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 发生逻辑 建构路径
原文传递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反思 被引量:3
9
作者 曹顺庆 高小珺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119,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重写中国文学史"的口号提出后,关于文学史的重写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长期缺席的现状,理应追溯至历史源头重新反思。我们不仅需要明晰从古代民族史观到多元民族史观的转变... 自20世纪80年代"重写中国文学史"的口号提出后,关于文学史的重写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长期缺席的现状,理应追溯至历史源头重新反思。我们不仅需要明晰从古代民族史观到多元民族史观的转变,更需要还原历史风貌、重建多民族文学史观,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华民族文学中的重要构成,将其重新纳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视野并发扬光大。只有在新型文学史观的指导下,才有望迎来中国文学史的新生,拓展多元共生的民族格局与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对少数民族群体利益的维护、民族团结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未来的发展都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文学史观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文学
下载PDF
空间正义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价值向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举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3,共8页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空间正义,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中华民族文学史的述史观念不能只考量线性时间维度,也不宜仅仅徘徊于族属和地理空间层面的表象性强调,还须正视并重视新的述史可能性。概而言之,空间正义视域下中华...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空间正义,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中华民族文学史的述史观念不能只考量线性时间维度,也不宜仅仅徘徊于族属和地理空间层面的表象性强调,还须正视并重视新的述史可能性。概而言之,空间正义视域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新的述史可能主要指向三大向度:一是叙事视野公平,即要求述史者勇敢告别“虚构/非虚构”二元对立思维,尽力接近“文学性”的文学本原;二是媒介形态公正,在主流性纸质书面文学外,还要认同口传民间文学的体量,并适时接纳电子网络文学新形态;三是文本空间公允,亦即合理彰显中华民族文学入史的艺术形式标准,同时兼顾视像时代文学入史的语图互文效应。唯其如此,才能推进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中华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垦拓并优化中华民族文学史建构工程的广阔视界与科学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 空间正义 价值维度
下载PDF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养成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小雨 龚举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伴随着构建新中国文化共同体宏大战略的总体进程,中华民族文学史的已然生态和应然前景随之被摆上桌面。与此相关,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意味的述史方略,后发性的中华民族文学史观势必认同并尊重原生性文学创作、传播与接受的“民族”... 伴随着构建新中国文化共同体宏大战略的总体进程,中华民族文学史的已然生态和应然前景随之被摆上桌面。与此相关,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意味的述史方略,后发性的中华民族文学史观势必认同并尊重原生性文学创作、传播与接受的“民族”史实。具体而言,外生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情境和法理约定,内应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方法论的倡导以及“重写文学史”的拉动等,在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养成工程中协同发挥着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法与格局的综合激活效能。为维护中华民族文学史以及建基其上的文学史观的正态运行,确立并奉行选择配置、本体优先、经典入史、相对普适、持续改进等基本原则,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 养成机制 民族情境 唯物史观 新方法论 重写文学 述史原则
下载PDF
中华文学富矿的新开掘──评《中华民族文学关系史》(南方卷)
12
作者 梁庭望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学关系史》 社科院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刘亚虎 中华民族文学史》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 关系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族属空间正义的建构特征
13
作者 龚举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9-175,共7页
空间视阈下中华民族文学史观中的族属正义,是现代空间正义理论的重要论域之一。因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族属空间及其正义问题的文化认同属性,所以形成了建构上的多点布阵性、社会生产性和结构层级性。厘清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族属空间正义的建... 空间视阈下中华民族文学史观中的族属正义,是现代空间正义理论的重要论域之一。因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族属空间及其正义问题的文化认同属性,所以形成了建构上的多点布阵性、社会生产性和结构层级性。厘清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族属空间正义的建构性认知特征,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学生态的多样性,有益于民族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深化,有助于推进民族文学史学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 空间正义 族属空间 杂聚性 社会性 层级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