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功能与嬗变——一个系统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08
1
作者 青觉 赵超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种意识形成后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发挥特定的功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无形的力量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和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可塑性和变动性,深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强弱有明显的变化。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和主要过程,可以为下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 系统论 民族团结教育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 被引量:161
2
作者 高承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30,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共有身份——"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思想,其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和弘扬中华文化等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共有身份——"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思想,其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和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共享繁荣发展的经济体和嵌入式社会结构、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身份 中华文化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团结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被引量:126
3
作者 郝亚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3,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功能目标、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根本目标,表明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尊重与遵循,彰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整体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功能目标、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立为根本目标,表明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尊重与遵循,彰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功能定位,设定了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促进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路径选择。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助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助于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从而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构建的中心,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工作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
原文传递
民族互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23
4
作者 郝亚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2,共5页
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间关系密切,通常前者被认为是后者的实践形式。但从逻辑和功能上来看,两者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空间基础,... 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间关系密切,通常前者被认为是后者的实践形式。但从逻辑和功能上来看,两者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空间基础,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则催生了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其在形成后又成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构基础。在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个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被引量:118
5
作者 严庆 平维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8,共5页
"大一统"具有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等多维意涵,其中的政治思想维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相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态和"文化心理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以来的"... "大一统"具有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等多维意涵,其中的政治思想维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相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态和"文化心理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观",再到当下予以弘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一以贯之着"大一统"的脉动。"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09
6
作者 《中国民族》 2021年第8期4-7,共4页
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 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民族事务治理 党的民族工作 全面贯彻 解决民族问题 风险隐患
原文传递
情感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 被引量:92
7
作者 刘吉昌 曾醒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6,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情感认同作为一种最真实而又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心理认知,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心理特质的彰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在共同体意识语境下看,情感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情感认同作为一种最真实而又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心理认知,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心理特质的彰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在共同体意识语境下看,情感认同是心理学视角的共同体意识表达。情感认同是各民族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是激发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呵护着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灵家园,强化着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担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结点。因此,在现实层面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强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核心要素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推进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析 被引量:87
8
作者 包银山 王奇昌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当前民族工作的重心,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重大。民族地区高校是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传播民族团结知识,创新民族团结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当前民族工作的重心,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重大。民族地区高校是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传播民族团结知识,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手段和方法,全面推进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地区高校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别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讲清讲透为何、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组织领导、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民族学生嵌入式交往的校园环境等路径,有效铸牢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教育
原文传递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被引量:81
9
作者 尤权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2-49,共8页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民族工作新形势,系统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总结提出...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民族工作新形势,系统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总结提出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民族工作 根本遵循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百年历程 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 学习贯彻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80
10
作者 王易 陈玲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3,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安全稳定的威胁和破坏,民族地区本身还存在着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安全稳定的威胁和破坏,民族地区本身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消极思想残余,加之地域差异性与文化多元性的客观影响,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通过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力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等路径来应对现实困境,从而实现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 被引量:80
11
作者 宫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5,共5页
建立在共享共荣经济基础上的文化认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和根本的意义。文化路径着重体现在整合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三个方面。整合文化资源旨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积极推... 建立在共享共荣经济基础上的文化认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和根本的意义。文化路径着重体现在整合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三个方面。整合文化资源旨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合理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成分。塑造中华文化认同需要立足中国社会各民族、地域、群体等具体客观实际,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应注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彰显文化作为共有精神家园载体的人文关怀功能,保持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文化路径
下载PDF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79
12
作者 刘吉昌 金炳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33,共6页
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并发展着的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形势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中国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精神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进路 被引量:78
13
作者 周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16,共12页
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族聚合体,也是全体国民构成的国民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议程,仅从加强民族团结的路径来推进是不够的,还须从增强国民意识的路径来推进。要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 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族聚合体,也是全体国民构成的国民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议程,仅从加强民族团结的路径来推进是不够的,还须从增强国民意识的路径来推进。要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这样的双重进路及其实现方式各自有独特的功能和局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议程要达到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相互补充、相互规制中达到相辅相成。双重进路及其实现方式,如果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就更能看清其必然性和可能性;再施之中华文化的滋养及党和国家政策的推动,就将释放所蕴涵的强大功能,最终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策议程 双重进路 民族团结 国民意识
下载PDF
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74
14
作者 孔亭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0,共8页
"中华民族"是现代民族概念和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是现代中国的国家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发展与深化,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一体性特征,彰显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 "中华民族"是现代民族概念和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是现代中国的国家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发展与深化,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一体性特征,彰显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是有机统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观认知,是人们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态度、评价和认同。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逻辑,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下载PDF
双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70
15
作者 纳日碧力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在于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在于从民族共有、文化互联、命运相同中发现提炼和铸造重叠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建设。共同体意识不能靠少数民族单向铸牢,而是要...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在于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在于从民族共有、文化互联、命运相同中发现提炼和铸造重叠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建设。共同体意识不能靠少数民族单向铸牢,而是要靠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双向铸牢,不仅少数民族要认同多数民族,多数民族更要认同少数民族,共同认同新时代中华民族,彼此差异互补、互联互融、求同存异,形成富有活力、持续创新从而可持续的民族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双向认同 铸牢 新时代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探析 被引量:68
16
作者 闫丽娟 李智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7,共9页
发端自"天下观",再造于"民族主义",充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经历"自在"到"自觉"过程相随,中国民族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起多次涟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qu... 发端自"天下观",再造于"民族主义",充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经历"自在"到"自觉"过程相随,中国民族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起多次涟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种民族思想的影响。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分析,"天下观"赋予了多元共生的文化思想,"民族主义"带来了"国族一体"的政治理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确立了"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合力造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多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下观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现实挑战及铸牢路径 被引量:67
17
作者 董慧 王晓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30,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重要根基和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反映,其本质是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社会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是其重要的核心要义。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重要根基和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反映,其本质是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社会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是其重要的核心要义。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挑战:国际局势风云多变、多元价值交锋博弈,国内各民族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治理水平参差不齐等。为此,我们需要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共建,夯实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增进政治认同;强化文化情感归属,系牢精神纽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强化命运意识,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治认同 文化认同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社会认同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被引量:65
18
作者 郝亚明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9-26,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认同意识,因此从心理学社会认同视角对其探析有助于理论构建与实践推进。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内外群体划分为基点,强调培育一种涵盖所有次群体的上位认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认同意识,因此从心理学社会认同视角对其探析有助于理论构建与实践推进。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以内外群体划分为基点,强调培育一种涵盖所有次群体的上位认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支撑。相互群际差异模型则认为认同威胁是造成群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主张在尊重次群体认同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其与上位认同的嵌套关系,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的探讨富有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认同 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 相互群际差异模型
原文传递
从文化族类观到国家民族观的嬗变——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 被引量:65
19
作者 平维彬 严庆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从朴素的"类族辨物"观念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中国民族观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蜕变。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连续统"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 从朴素的"类族辨物"观念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中国民族观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蜕变。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连续统"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历史叙事",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挟带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本文基于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探寻古代文化族类观向现代国家民族观的演变历程,并试图从传统的儒家族类观、近代以来西方民族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三个方面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族类观 国家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五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64
20
作者 纳日碧力戈 陶染春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5-18,共1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五通"--心通、情通、语通、文通、政通。民心相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本,感物入心、及物归心、物感物觉是民心相通的根据。情感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各民族情感交融有助于铸牢中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五通"--心通、情通、语通、文通、政通。民心相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本,感物入心、及物归心、物感物觉是民心相通的根据。情感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各民族情感交融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心相通离不开语言互通,少数民族在学好自己母语的同时,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做到"两全其美",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条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生的地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来自"满天星斗"的文明源流,辨析和研究这种包容、交融、互联的复杂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处理好民族事务,解决好民族问题,政治道路、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是关键,新中国创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确保"政通族和"的重中之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政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通”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万象一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