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被引量:201
1
作者 习近平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9,共6页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
关键词 四大文明古国 中华文明 考古学 发展历程 相互交流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原文传递
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被引量:157
2
作者 吴文祥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51,共9页
4 0 0 0aB .P .前后降温事件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新世人类演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也是导致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等地区世界古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中国 ,该降温事件导致了中原周围地区五大新石器文化的衰落和终结 。
关键词 降温事件 中华文明 全新世 人类深化 人类文明 古埃及 新石器文化
下载PDF
登封王城岗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14
3
作者 赵志军 方燕明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9,I0015-I0016,共14页
王城岗遗址包含有自龙山晚期至春秋时期基本连续的文化堆积,应用浮选法从中发现了丰富的古代植物遗存,包括有粟、黍、稻谷、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品种。本文通过对浮选结果的量化分析,认识和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深入探... 王城岗遗址包含有自龙山晚期至春秋时期基本连续的文化堆积,应用浮选法从中发现了丰富的古代植物遗存,包括有粟、黍、稻谷、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品种。本文通过对浮选结果的量化分析,认识和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深入探讨古代农业发展与华夏文明起源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资料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城岗遗址 浮选结果 古代农业 中华文明
原文传递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下) 被引量:110
4
作者 费孝通 《群言》 2005年第2期13-16,共4页
中华文明的启迪作为非西方文明主要代表之一的中国,长期以来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压,为了民族生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终于捍卫了自己的主权和独立。长期的遭受屈辱,不断的奋起抗争,如今昂首屹立在世界上的经历,对中华... 中华文明的启迪作为非西方文明主要代表之一的中国,长期以来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压,为了民族生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终于捍卫了自己的主权和独立。长期的遭受屈辱,不断的奋起抗争,如今昂首屹立在世界上的经历,对中华民族面对全球化时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世界文明 全球化 人类文明 不同文化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文化自觉 族群 中国人民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 被引量:100
5
作者 陈星灿 刘莉 +2 位作者 李润权 华翰维 艾琳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218,共58页
一、前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最近几十年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更引起国际学术界对这个课题的广泛关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复杂社会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许多地区发展起来的,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在约公元前2000年... 一、前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最近几十年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更引起国际学术界对这个课题的广泛关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复杂社会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许多地区发展起来的,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在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衰落了。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河地区 中华文明 社会复杂化进程 聚落形态 考古研究 巩义市 伊洛河盆地 人口 社会政治整合 手工业 古环境 古生态 坞罗河流域 干沟河流域 地质考古学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90
6
作者 习近平 《求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共5页
今天进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安排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分析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 今天进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安排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分析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各族人民 集体学习 中华文明 璀璨夺目 重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和综合创新 被引量:60
7
作者 张岱年 王东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13,62,共7页
本文认为,纵观整个20世纪,在“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三种主张,即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归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论;从40年代毛泽东提出古今中外法和新民主主义论,到80年代邓小平提出... 本文认为,纵观整个20世纪,在“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三种主张,即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归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论;从40年代毛泽东提出古今中外法和新民主主义论,到80年代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的文化大旗,代表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思想主潮;中国文化在21世纪,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为主题,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十大创新,从而创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的价值观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创造大器晚成、现代复兴的中华文明新形态,以熔铸21世纪的新型世界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华文明 现代复兴 中国文化 现代化模式 新型文明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世界历史 综合创新论
原文传递
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0
8
作者 方修琦 葛全胜 郑景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5-94,共10页
近年来自然环境演变研究和中华文明演变研究的大量科学积累显示 ,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与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之间存在着多样而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出以下认识 :(1)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结构” ,其连续... 近年来自然环境演变研究和中华文明演变研究的大量科学积累显示 ,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与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之间存在着多样而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出以下认识 :(1)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结构” ,其连续性得益于与巨大的生存空间相联系的多样的环境类型与环境演变的区域差异。 (2 )尽管并非所有的暖期中华文明都繁盛 ,但中华文明繁盛的时期往往是各种时间尺度上的暖期。 (3)环境极端恶化事件对中华文明产生严重冲击 ,同时也促使文明发生重大变革 ,中华民族在对不利环境影响的适应过程中不断开拓创造、不断积累经验 ,从而促进社会的更大进步。进一步开展有关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应以重大环境演变事件的识别为基础 ,以环境变化引起的资源变化为切入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中华文明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一路一带”推动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的再传播 被引量:46
9
作者 崔莉萍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101,共6页
中国对于"一路一带"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复兴与计划,客观上形成中华文明对欧亚大陆的第二轮全球传播。本文在论述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形成的国际背景与古今丝路回顾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一路一带"与... 中国对于"一路一带"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复兴与计划,客观上形成中华文明对欧亚大陆的第二轮全球传播。本文在论述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形成的国际背景与古今丝路回顾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一路一带"与中华文明的复兴与二次传播:从陆地文明的回归、跨文化传播形态、中华文明再传播的内容变化、中华文明在全球传播中增进中华民族认同等四个角度展开,指出通过高铁等技术支撑的"一路一带"沿线或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与沟通,促进世界多维文明的交融共生,推动中华文明在世界再传播,保持中华文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路一带 中华文明 跨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刍议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传播 被引量:44
10
作者 朱伟利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孕育形成的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黄河文化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视角,有着丰富而多样的内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对于黄河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对弘扬和传播黄河文化有着重...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孕育形成的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黄河文化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视角,有着丰富而多样的内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对于黄河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对弘扬和传播黄河文化有着重大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的传播可从黄河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多途径的深层内涵发掘、多样化信息传播平台建设、借助文化旅游产业四个方面来加快黄河文化传播速度,提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黄河文化 内涵 中华文明 传播
下载PDF
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 被引量:43
11
作者 安作璋 王克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3,共11页
在中华古代文明的多元文化中,黄河文化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黄河流域的地域性文化,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在明清以后逐渐融入统一的中华文明之中。由于其本身具有经济上的先进性... 在中华古代文明的多元文化中,黄河文化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黄河流域的地域性文化,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在明清以后逐渐融入统一的中华文明之中。由于其本身具有经济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正统性、学术上的包容性及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黄河文化长期居于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领导地位,成为当时多元文化的凝聚中心和中华古代文明当之无愧的代表,并且不断给予周围的多元文化以深刻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是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 齐文化 周文化 黄河文化 草原游牧文化 魏晋南北朝 鲁文化 少数民族 正统性
下载PDF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39
12
作者 习近平 《求知》 2023年第9期4-7,共4页
今天,我们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座谈会之前,我先后参观了新建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考古博物馆,很有收获。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 今天,我们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座谈会之前,我先后参观了新建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考古博物馆,很有收获。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次参观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版本馆,我更加深切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人类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一万年
下载PDF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被引量:42
13
作者 沈湘平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8,156,共11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这一新的"相结合"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根基,更加彰显党性和民族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鲜明标识"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这一新的"相结合"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根基,更加彰显党性和民族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鲜明标识"基本"与"优秀"的结合,深刻蕴含适应、鉴别、激活的含义,明确指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根本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为这一新"相结合"提供了理论的源头活水,百年党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史、结合实践史,新"相结合"的思想有一个孕育、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新"相结合"澄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有着内在关系,中华文明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本质性的品质;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构 被引量:42
14
作者 胡小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95,共5页
中华体育精神的提法源自体育激励民族奋起的浪潮,但很快归于沉寂,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口号式的宣传进行学理解读,缺乏东西方传统文明的支撑。基于此,提出以西方人文精神积淀的普世价值和中华文明传承的和谐发展思想为基石,重新构建中华... 中华体育精神的提法源自体育激励民族奋起的浪潮,但很快归于沉寂,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口号式的宣传进行学理解读,缺乏东西方传统文明的支撑。基于此,提出以西方人文精神积淀的普世价值和中华文明传承的和谐发展思想为基石,重新构建中华体育精神,纳入科学发展的实践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 普适价值 和谐发展思想
下载PDF
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 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 被引量:41
15
作者 吴勉华 黄亚博 +1 位作者 文庠 冯广清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9,共9页
201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对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中医药、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怎样发展中医药等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 201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对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中医药、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怎样发展中医药等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的学习思考,文章提出从以下6个方面去深刻领悟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观点:(1)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2)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3)中医药是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4)中医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贡献;(5)中医药是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领域;(6)中医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色优势。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新时代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实践中,要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全面统领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持续强化责任担当,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家相关中医药政策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医药事业 传承发展 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被引量:41
16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9年第31期6-10,共5页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学 中医药工作 中医药学 文明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 传承创新发展 中华文明 习近平同志
下载PDF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构与展望 被引量:39
17
作者 樊崇义 《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第6期189-202,共14页
一、筚路蓝缕: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从古到今:中华历史上法律援助制度的萌芽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充满智慧的法制文化,也出现了具有法律援助特征的法律服务。据学者考证,春秋时期郑国讼师邓析"与民之有讼者约,... 一、筚路蓝缕: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从古到今:中华历史上法律援助制度的萌芽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充满智慧的法制文化,也出现了具有法律援助特征的法律服务。据学者考证,春秋时期郑国讼师邓析"与民之有讼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裤",因其低廉的收费标准以及专为下层百姓服务的做法,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法律援助的最早实践。但这仅仅是古代知识分子基于道义而自发提供的一种原始的民间慈善行为,不具备任何制度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援助制度 中国 展望 古代知识分子 中华文明 法律服务 法制文化 春秋时期
原文传递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被引量:38
18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年第24期14-17,共4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民族情感 中华文明 印发 意见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 被引量:38
19
作者 马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我们研究和讨论中国历史,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性质与特征的思考,正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中国”,并在近代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中最终演化成为今天的“中国”。几千年来中原文化始终... 我们研究和讨论中国历史,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性质与特征的思考,正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中国”,并在近代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中最终演化成为今天的“中国”。几千年来中原文化始终是中华文明体系的主脉,它不仅包括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也包括中原周边曾被称为“夷狄”的各群体的传统文明,呈现出动态交融和周期扩展态势的“多元一体”结构性特征。中华文明体系最重要的基本特质是非无神论的世俗性,并由此产生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内部凝聚力、地区多样化和对外来文化的罕见包容度。在此基础上,发现中华文明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核心理念及其与西方民族主义思想传统之间有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世俗性 地区多样性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本定位、方法遵循、根本依托 被引量:32
20
作者 魏崇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4,共12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的“标识性概念”。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文本,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现的频次与位置,透析频次与位置反映...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的“标识性概念”。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文本,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现的频次与位置,透析频次与位置反映出来的逻辑关联及价值意蕴,构成了开拓中国共产党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研究的新视角。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中国现代与中国传统的比较是考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维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密切勾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发展的愿景展现。作为“两个结合”的典范,“六个必须坚持”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依托。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概念为方法,科学认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定位、方法遵循与根本依托是深刻把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两个结合 六个必须坚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