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四十年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跃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7,共8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事业在经典中寻找方向,在传统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积累经验,在回归中实现超越。从宏观发展趋势看,这种研究呈现回归经典的历史趋势、中华文学的观念建构、文献整理的时代特色和理论研究的强势回归等特...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事业在经典中寻找方向,在传统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积累经验,在回归中实现超越。从宏观发展趋势看,这种研究呈现回归经典的历史趋势、中华文学的观念建构、文献整理的时代特色和理论研究的强势回归等特征。回归经典,就是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上来,回归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上来;"中华文学"是一个建立在大中华文学史观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既是现实的实践问题,也是深邃的理论问题;四十多年来,以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为龙头,大型的文学总集、工具书及资料汇编得到系统整理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全面的资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可以说,文献整理、史料研究工作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好历史时期;实事求是,对具体材料作具体分析,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也是未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理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回归经典 中华文学 文献整理 回归理论
原文传递
以读促思浸润古诗文 思以通达激活诗家语——“读思达”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春霞 《天津教育》 2022年第35期93-95,共3页
古诗文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瑰宝,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而热爱古诗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样的精华文化呢?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法更有成效呢?余文森教授主张的“读思达”教学法,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思想,将更多的注... 古诗文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瑰宝,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而热爱古诗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样的精华文化呢?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法更有成效呢?余文森教授主张的“读思达”教学法,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思想,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思考、表达的关键点。看似简单的三个方面,实则蕴含深刻的内涵。小学生正处于求知若渴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有很强的好奇心,也是各种学习习惯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读思达”教学法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 传统教学思想 小学语文 中华文学 引领学生 求知若渴 教学法 习惯和能力
下载PDF
民族文学视域中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杰宏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29,共5页
在今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论述,以及对“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刻认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明是由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缔造... 在今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论述,以及对“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刻认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明是由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的。其中,中华文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从民族文学视角来阐释中华文明的五个特性,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文学 突出特性 文学视域 文学视角 现代文明 深刻认识 五个特性
原文传递
《水浒传》中林冲的人物行为和性格分析
4
作者 陈勇国 《科学大众(科学中考)》 2024年第6期49-50,共2页
在浩渺的中华文学长河当中,《水浒传》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作品。在该作品当中,众多经典的人物跃然纸上,而林冲这一角色格外引人注目,其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成为研究的焦点。通过挖掘林冲的人物性格和... 在浩渺的中华文学长河当中,《水浒传》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作品。在该作品当中,众多经典的人物跃然纸上,而林冲这一角色格外引人注目,其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成为研究的焦点。通过挖掘林冲的人物性格和人物行为,可更好地理解这一角色的人生哲学和内心世界,对水浒传这部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水浒传》 中华文学 性格分析 林冲 人物性格 人生哲学 内心世界
下载PDF
五招拿下文言虚词
5
作者 陆希致 《教学考试》 2024年第11期21-24,共4页
古代诗文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考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学的源头,不可不学。又因为我们与古代诗文客观存在着“时代的隔阅”,所以更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通古今”。为此,我们开设“古诗文大讲堂”栏目... 古代诗文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考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学的源头,不可不学。又因为我们与古代诗文客观存在着“时代的隔阅”,所以更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通古今”。为此,我们开设“古诗文大讲堂”栏目,以期学生能从中收获系统且高效的古代诗文阅读方法及解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虚词 高考分数 古诗文 古代诗文 中华文学 贯通古今 解题策略 五招
原文传递
理逻辑之路,探解题之道——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试题备考策略
6
作者 李军 《教学考试》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古代诗文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考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学的源头,不可不学。又因为我们与古代诗文客观存在着“时代的隔阅”,所以更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通古今”。为此,我们开设“古诗文大讲堂”栏目... 古代诗文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考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学的源头,不可不学。又因为我们与古代诗文客观存在着“时代的隔阅”,所以更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通古今”。为此,我们开设“古诗文大讲堂”栏目,以期学生能从中收获系统且高效的古代诗文阅读方法及解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分数 备考策略 古诗文 古代诗文 中华文学 贯通古今 解题策略 大讲堂
原文传递
2024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7
作者 亓庆国 《教学考试》 2024年第41期20-24,共5页
古代诗文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考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学的源头,不可不学。又因为我们与古代诗文客观存在着“时代的隔阅”,所以更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通古今”。为此,我们开设“古诗文大讲堂”栏目... 古代诗文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考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学的源头,不可不学。又因为我们与古代诗文客观存在着“时代的隔阅”,所以更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通古今”。为此,我们开设“古诗文大讲堂”栏目,以期学生能从中收获系统且高效的古代诗文阅读方法及解题策略。本期选取《2024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一文,结合2024年高考全国三套卷真题,分析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考查方向,明确备考指向,探究古代诗歌阅读的答题策略,对学生在一轮复习阶段的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备考提供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考策略 高考分数 复习备考 一轮复习 中华文学 古诗文 古代诗文 答题策略
原文传递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复习方法的新探索——以新高考和联考文言文翻译题为例
8
作者 徐成选 《教学考试》 2024年第31期20-25,共6页
古代诗文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考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学的源头,不可不学。又因为我们与古代诗文客观存在着“时代的隔阅”,所以更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通古今”。为此,我们开设“古诗文大讲堂”栏目... 古代诗文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考分数上,更重要的是,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学的源头,不可不学。又因为我们与古代诗文客观存在着“时代的隔阅”,所以更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通古今”。为此,我们开设“古诗文大讲堂”栏目,以期学生能从中收获系统且高效的古代诗文阅读方法及解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分数 古诗文 古代诗文 中华文学 联考 复习方法 贯通古今 解题策略
原文传递
观念转变与“中华文学”的建构 被引量:4
9
作者 朱万曙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共2页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对象和重心都在“汉民族文学”,很少自觉地将视野延伸到中国各个民族文学的范围。因此,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虽然越来越深入,总体格局却不够阔大。我们应该反躬自问:当我们在研究古代文学的时候,是否将...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对象和重心都在“汉民族文学”,很少自觉地将视野延伸到中国各个民族文学的范围。因此,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虽然越来越深入,总体格局却不够阔大。我们应该反躬自问:当我们在研究古代文学的时候,是否将各民族文学都纳入了研究视野之中?我们的潜在意识中,是否认为其他民族的文学远远不如汉民族文学那么精彩、那么优秀?这一点,特别明显地反映在各种文学史的教材中。我们的教材,即使是认真编撰的教材,也基本上是汉民族的文学史,对于其他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介绍得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学 观念转变 中国古代文学 民族文学 古代文学研究 作品介绍 文学 教材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夏文学内涵及价值探论
10
作者 郭艳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3,共7页
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进程,西夏文学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与历史镜像,不仅是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意识不断强化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及文学价值。对... 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进程,西夏文学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与历史镜像,不仅是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意识不断强化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及文学价值。对西夏文学的研究,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基本立场,以多民族文学互动交融为研究视角,深入发掘西夏文学与主流文学的交融方式,从而为揭示中华文学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机制与互融模式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文学 西夏文学
下载PDF
中华文学:满天星斗、百川归海的历史品格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国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讲话中谈到“中华文化”“中华文学”。我认为,“此中有真意”,却绝不可以“欲辩已忘言”。这并非简单的概念,而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一文学建设发展大格局的核心理念,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战略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讲话中谈到“中华文化”“中华文学”。我认为,“此中有真意”,却绝不可以“欲辩已忘言”。这并非简单的概念,而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一文学建设发展大格局的核心理念,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战略意义。践行这一理念,不仅意味着要从文艺美学思想深处,展开根本性的理论反思与创变,而且需要对学科构建、学术研究布局,进行系统、具体的再思考,做出新的定位、新的规划、新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学 历史品格 社会主义文化 文艺美学思想 中华文化 文学建设 学术研究 习近平
原文传递
“诗词热”现状下的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
12
作者 马芳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3年第3期38-40,共3页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文学当中一种独特且属于瑰宝级的文学载体,其独特的行文形式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是其他文学载体所不具备的。我国语文学科教育对于古诗词向来极为重视。根据教育部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编统计,古诗...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文学当中一种独特且属于瑰宝级的文学载体,其独特的行文形式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是其他文学载体所不具备的。我国语文学科教育对于古诗词向来极为重视。根据教育部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编统计,古诗词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原有的55篇增加到124篇,增幅达到80%,由此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古诗词朗读教学的研究,积极提升教学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 中华文学 古诗词 提升教学 文学载体 部编版
下载PDF
红楼梦之世情百态
13
《国家人文历史》 2023年第4期6-7,共2页
自问世以来,魅力巨大的《红楼梦》就成为中华文学中最闪耀的恒星之一,无数人竞相谈论红楼研究红楼,以至于后世流传着一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柱然。”《红楼梦》何以有如此魔力?除了文字精妙细腻、组织架构让人叹服之外... 自问世以来,魅力巨大的《红楼梦》就成为中华文学中最闪耀的恒星之一,无数人竞相谈论红楼研究红楼,以至于后世流传着一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柱然。”《红楼梦》何以有如此魔力?除了文字精妙细腻、组织架构让人叹服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结合自己家族真实经历及所见所闻,将其提炼,化用,加工为小说情节,打造出一个虚构的红楼世界却又无比细腻地还原出真实的人世间。虽然曹雪芹再三强调“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然而透过书中四大家族的故事,人们却能隐隐看到曹李等家族兴衰,体会帝制时代晚期的未世之气:通过书中所述官职司法、科举等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情节 《红楼梦》 中华文学 红楼梦 帝制时代 化用 四大家族 曹雪芹
原文传递
甘把心血酒千峰——戚继光诗歌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品格
14
作者 李仲 董伟 《雷锋》 2023年第14期74-75,共2页
总有一些人不会被光阴遗忘,警如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8)。翻开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戚继光灭倭寇镇胡虏,创造了众多战争传奇。走入中华文学的殿堂,戚继光挥毫写下的军旅诗篇,彰显了民族精神的凛然风骨,打动着每一位阅读者。
关键词 家国情怀 胡虏 中华文学 精神品格 戚继光 风骨 民族英雄
原文传递
沉潜岁月,滋味人生——陈建功散文随笔集《岁月拾荒》及其他
15
作者 杨东篱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164,共7页
陈建功曾是当代颇有影响的小说家,长篇小说《皇城根》(合作)、中篇小说《鬈毛》《找乐》《放生》《前科》、短篇小说《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等作品,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也曾多次获得全国性重要奖项并译介到海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 陈建功曾是当代颇有影响的小说家,长篇小说《皇城根》(合作)、中篇小说《鬈毛》《找乐》《放生》《前科》、短篇小说《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等作品,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也曾多次获得全国性重要奖项并译介到海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华文学通史·当代卷》称他“那刻画人物的艺术雕刀,常能有力地突入性格的深处,开掘出性格的、社会的、人生的底蕴。它的叙事手腕,融合了古典小说特别是宋元话本的优秀传统和五四以来新格式的短篇小说的意识经验,显示了高强的艺术控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建功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华文学 刻画人物 沉潜 译介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试论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西合璧的文艺批评体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维樑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9期21-33,共13页
一、引言20世纪的中华文学学者,比较追赶潮流的,无不大用特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做研究。大家或对心理分析学心向往之,或对佛莱崇奉如对佛祖,或与结构主义结了不解之缘,或对女性主义顶礼如对圣母或圣女;到了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流行的... 一、引言20世纪的中华文学学者,比较追赶潮流的,无不大用特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做研究。大家或对心理分析学心向往之,或对佛莱崇奉如对佛祖,或与结构主义结了不解之缘,或对女性主义顶礼如对圣母或圣女;到了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流行的时候,中华学者便都成为'后学',见贤思齐唯恐不及。学术界'艰难文论'成为时尚,标'新'立'后'之风劲吹。[1]上述种种主义的提出者、发明者、叱咤风云者,都是洋人。中华学者在国际文学理论的舞台上,大抵是没有重要角色,声音非常微弱的。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中华文学 心向往之 丽辞 后殖民主义 文学批评 事义 六观 音乐性 《知音》
下载PDF
中国作家谈外国文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伟杰 《外国文学动态》 1997年第6期12-15,共4页
1997年9月25日,《世界文学》编辑部与中华文学基金会合作,以'我所喜爱的外国作家与作品'、'我不喜欢的外国作家与作品'、'世界文学作品对我创作的启示与影响'、'当代世界文学与当代中国文学'、'我... 1997年9月25日,《世界文学》编辑部与中华文学基金会合作,以'我所喜爱的外国作家与作品'、'我不喜欢的外国作家与作品'、'世界文学作品对我创作的启示与影响'、'当代世界文学与当代中国文学'、'我所希望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我读《世界文学》'、'我如何认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位置'等七个议题,邀请部分中国作家和翻译家举行座谈。作家王蒙、徐小斌、林白、刘恪、西川、陈树才、苇岸,翻译家吴元迈、高莽、李文俊、董乐山、童道明、郭宏安、黄梅、赵德明、刘文飞、陈众议,评论家王一川、程光炜、陈旭光,以及《世界文学》编辑部的同仁,《人民日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 郭宏安 徐小斌 中华文学 程光炜 刘恪 陈众 林白 王一川
原文传递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构的探源性、基础性之作——论刘大先的《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丽军 史胜英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6-171,共6页
少数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文学版图上的地位和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渐确立起学科的自足性、主体性地位.少数民族文学以独特新奇的地理空间为书写背景,以古奥神秘的宗教与传说为叙事题材,给读者以从未有过的“异质性”想象体验,为多... 少数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文学版图上的地位和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渐确立起学科的自足性、主体性地位.少数民族文学以独特新奇的地理空间为书写背景,以古奥神秘的宗教与传说为叙事题材,给读者以从未有过的“异质性”想象体验,为多元一体的大中华文学与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中国文学的历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一定意义上,少数民族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想象力、精神文化意蕴和原始生命力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性发展.从沈从文的湘西叙事、老舍的京味小说到霍达的穆斯林书写、阿来的藏地书写、萨娜的鄂温克族叙述等等,都丰富和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跨越前进,展现当代大中华文学的艺术风采和精神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 文学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审美想象力 中华文学 叙事题材 文化意蕴
原文传递
文学教育与民族凝聚力
19
作者 纳张元 《杉乡文学》 2012年第9期72-76,共5页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并不完整的文学史,它严格意义上只是一部中华汉民族文学史,而缺少了至关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学。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学史应该是多民族的文学史、多元一体的文学史。文学教育应该是在此基础上,在双向互动...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并不完整的文学史,它严格意义上只是一部中华汉民族文学史,而缺少了至关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学。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学史应该是多民族的文学史、多元一体的文学史。文学教育应该是在此基础上,在双向互动中来完成的,这不仅是对各少数民族身份和文化的尊重,更是在价值观层面的一种相互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多民族 文学史观 中国文学 文学教育 主流文学 唐代文学 少数民族作家 中华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空间维度与中华文学史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万曙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91,共8页
"空间维度"是指文学史研究中的物理空间或地理空间。从空间维度出发研究中国文学史,可以将视野延展到各民族文学,从而建立起"中华文学"的大格局;可以将同一时期或时间活动于不同空间的文学家和发生的文学活动予以... "空间维度"是指文学史研究中的物理空间或地理空间。从空间维度出发研究中国文学史,可以将视野延展到各民族文学,从而建立起"中华文学"的大格局;可以将同一时期或时间活动于不同空间的文学家和发生的文学活动予以平行观照;可以将考察诸多对文学史的发展有意义的个体化的文学空间;可以比较不同空间文学品质的差异,从而改变以往仅仅按照"时间维度"考察和叙述文学史的模式,挖掘出文学史发展的丰富性和其中的生命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维度 中华文学 各民族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