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华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斌彬 《大学教育》 2021年第7期27-29,41,共4页
高校中文类专业肩负着萃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应将双创教育、文化传承教育融入中文类专业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育,开展富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并制定师生激励措施,保障教... 高校中文类专业肩负着萃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应将双创教育、文化传承教育融入中文类专业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育,开展富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并制定师生激励措施,保障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文章以华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为例探讨了高校中文类专业实践教育改革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专业 中华文化传承 创新创业 实践教育改革
下载PDF
“红色经典”诗性隐喻的原型意象与中华文化传承
2
作者 李茂民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191,共10页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红色经典”具有颤动心灵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自其独特的太阳/光明、中心/边缘的诗性隐喻。这种诗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本建构要素,隐喻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像太阳的升起那样不可阻挡。...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红色经典”具有颤动心灵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来自其独特的太阳/光明、中心/边缘的诗性隐喻。这种诗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本建构要素,隐喻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像太阳的升起那样不可阻挡。这种诗性隐喻来自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意象,并通过民间民俗文化小传统传承下来。通过这种诗性隐喻,“红色经典”接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讲好了中国红色革命故事,传承了红色基因,赓续了红色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诗性隐喻 原型意象 中华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21世纪以来印尼华人社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点、成效与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肖琴 潘玥 《八桂侨刊》 2020年第4期30-39,93,共11页
中华文化作为印尼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人社团、华文报社和华文教育三大载体的推动下,印尼华人在传承传统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与印尼主流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印尼华人社区的中华文化传承丰富了华人社区内的文化生活,促进了... 中华文化作为印尼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人社团、华文报社和华文教育三大载体的推动下,印尼华人在传承传统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与印尼主流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印尼华人社区的中华文化传承丰富了华人社区内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印尼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为中印尼文化产业合作提供了契机,但各代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存在差异,部分文化传承活动也遭遇抵触。对此,三大载体应注重中华文化传承的内容与方式,各代华人应促进华人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的平衡。同时,中国方面应在与印尼文化交流与合作时尊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性,鼓励印尼华人积极融入印尼主流社会,避免陷入“文化渗透”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人社区 中华文化传承 特点 成效 建议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为何如此注重传承中华文化——基于对25位校长和行政主任的访谈 被引量:2
4
作者 熊万曦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172,共7页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在1961年创建之初确立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办学使命。针对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案例研究法,以身份认同为理论视角,通过对25位校长和行政主任的访谈,旨在了解华文独立中学传承中华文化的现状...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在1961年创建之初确立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办学使命。针对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采用质性研究的案例研究法,以身份认同为理论视角,通过对25位校长和行政主任的访谈,旨在了解华文独立中学传承中华文化的现状及原因。研究发现,传承中华文化在当下依旧是华文独立中学的使命自觉,但存在代际和区域差异。民族尊严的自觉维护、文化寻根的心理需求、学校办学的特色彰显、华教先辈的榜样引领是华文独立中学注重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原因。海外的华文学校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师生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不同国家的华人在传承中华文化时有各自的心理需求,对这些心理需求的准确分析是更好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传承 华文独立中学 马来西亚 华文教育
原文传递
央视公益广告中文化传承的多模态隐转喻解构——以《中华传统文化“手”篇》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邹俊飞 何文娟 《传媒论坛》 2020年第21期1-2,4,共3页
央视公益广告《中华传统文化"手"篇》借助"手"符号建构多模态主题隐喻:传承中华文化是动手实践,并通过借喻用不同的手的图像指代文化传承人。多模态隐喻的源域主要由包含手部动作的图像模态构成,而目的域由语言模... 央视公益广告《中华传统文化"手"篇》借助"手"符号建构多模态主题隐喻:传承中华文化是动手实践,并通过借喻用不同的手的图像指代文化传承人。多模态隐喻的源域主要由包含手部动作的图像模态构成,而目的域由语言模态和音乐模态构成。图像、语言和音乐等不同模态协同互补,共同构建主题意义。广告中大量应用手符号来构建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既体现了广告的独特创意,也有效地传播了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转喻 电视公益广告 中华文化传承
下载PDF
文化认同与传承视角下的澳门新教材《中国语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晖 《教育导刊》 2022年第2期11-16,共6页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语文教育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回归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作为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承担着落实文化认同与传承的责任。由粤港澳教育人士合作编写的《中国语文》作为澳...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语文教育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回归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作为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承担着落实文化认同与传承的责任。由粤港澳教育人士合作编写的《中国语文》作为澳门第一套自主编写的语文教材,以澳门课程文件为依据,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突显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传承,关注澳门本地特点,兼容多元文化。澳门新教材《中国语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初中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认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传承 澳门语文教材 《中国语文》
下载PDF
浅析中华文化传承视角下当代公祭性纪念性建筑设计
7
作者 陈子坚 郑思路 郭嘉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8期38-40,共3页
随着我国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越来越重视,公祭活动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举办的种类和数量也日益增多。公祭性纪念性建筑作为公祭活动进行的场所,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从中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 随着我国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越来越重视,公祭活动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举办的种类和数量也日益增多。公祭性纪念性建筑作为公祭活动进行的场所,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从中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当代公祭性纪念性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入手;其次,结合理论与案例调研进行分析并提出公祭性纪念性建筑相关设计原则,最后从公祭性需求与纪念性需求的角度总结当代公祭性纪念性建筑设计策略,旨在为公祭性纪念性建筑设计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传承 公祭 公祭仪式 纪念性建筑
下载PDF
百年中国的两种文化选择及其答案——老舍《断魂枪》与赵德发《路遥何日还乡》比较研究
8
作者 张丽军 房千群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文明的变革往往伴随着新旧事物的更迭;器物层面受到冲击,精神层面的冲突对立随之而来。"大时代"中的人们主动或被动顺应时局发展,并做出相应的精神抉择。本文围绕老舍的《断魂枪》和赵德发的《路遥何日还乡》,分析大时代文化... 文明的变革往往伴随着新旧事物的更迭;器物层面受到冲击,精神层面的冲突对立随之而来。"大时代"中的人们主动或被动顺应时局发展,并做出相应的精神抉择。本文围绕老舍的《断魂枪》和赵德发的《路遥何日还乡》,分析大时代文化变革下人们如何实现精神"觉醒"、技艺传承以及所面临的技艺失传的危机和魂灵迷失之痛。《断魂枪》与《路遥何日还乡》不止是呈现断魂枪与墓碑碑刻的技艺传承问题,还有千百年来时代变迁所引发的精神传承与文化革新问题。一代代人正是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与裹挟下,逐流而行,深情回望与反思,以求文化自知、自省、自救、自强。这正是经典文学的魅力价值与学术研究的使命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赵德发 《断魂枪》 《路遥何日还乡》 中华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推进英语环境下的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承教育——《中国文化英语说》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点 《高教学刊》 2018年第22期68-70,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历史文化长河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的根基。自近代以来,外语工作者及外语学习者通过学习引进吸收西方国家相关文化科技领域先进理论为国家建设及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年历史文化长河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的根基。自近代以来,外语工作者及外语学习者通过学习引进吸收西方国家相关文化科技领域先进理论为国家建设及民族复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现行的大学生英语教育是在西方价值观及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的,缺乏中华文化理论体系的有效导入,推进英语环境下的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承教育迫在眉睫,文章以《中国文化英语说》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为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传承教育 中国文化英语说 在线开放课程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海南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志颖 马海燕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46-153,共8页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文化日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不断传承与保护。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介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现状,分析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文化日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不断传承与保护。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介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现状,分析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的价值优势,进而从高校图书馆业务功能层面上,指出了高校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高校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传承与保护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传承与创新——基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吉霞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79-182,共4页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回归了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框架的重建提供一种文化模式。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主要内容包含文明范式、文明冲突论、文明调和论,批评了把西方文明看做普世价值的观点,进而...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回归了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框架的重建提供一种文化模式。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主要内容包含文明范式、文明冲突论、文明调和论,批评了把西方文明看做普世价值的观点,进而指出在现代化过程中文明的本土化非常重要。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非常重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是中国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亨廷顿 文化冲突理论 文化重要性的回归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
原文传递
中华文化传承视角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12
作者 刘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67-69,共3页
医学院校逐渐明确了大学英语在中华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课程方向,其中,教师主要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而且要培育学生在课堂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学生熟知文化内容是有益的,比较符合医学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标准。同时,教师... 医学院校逐渐明确了大学英语在中华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课程方向,其中,教师主要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而且要培育学生在课堂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学生熟知文化内容是有益的,比较符合医学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标准。同时,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手段,以便于解决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医学院校中的意义,还可以深化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印象。就中华文化传承视角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大学英语课程 中华文化传承视角 文化交际能力
下载PDF
小学生优秀中华文化传承与德育创新实践研究
13
作者 潘桂轩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年第20期136-138,共3页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历史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财富,这些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和发扬的根基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在学校教育期间,各级各类院校都应当重视渗透传统文化,并与德育进行融合,有力彰显国家立德树...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历史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财富,这些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和发扬的根基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在学校教育期间,各级各类院校都应当重视渗透传统文化,并与德育进行融合,有力彰显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华文化传承工作,既是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德育教学理念。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小学生优秀中华文化传承与德育创新的具体措施,希望这一研究报告能够推动小学阶段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优秀中华文化传承 德育创新
下载PDF
新世纪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中华文化认同与传承研究——以获“骏马奖”的女作家作品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晓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3-167,共5页
新世纪以来,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品中,有30位不同少数民族女作家的作品获奖。不同民族文化孕育和生产的该民族女性文学,既流淌着本民族的传统和血缘特质,又与中华文化传统保持着内在的联系,成为本民族文化... 新世纪以来,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品中,有30位不同少数民族女作家的作品获奖。不同民族文化孕育和生产的该民族女性文学,既流淌着本民族的传统和血缘特质,又与中华文化传统保持着内在的联系,成为本民族文化传统和中华文化的体现者和传承者。少数民族女作家们通过创作为促进民族文化向心力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 中华文化认同与传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