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 被引量:161
1
作者 高承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30,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共有身份——"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思想,其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和弘扬中华文化等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共有身份——"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思想,其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和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共享繁荣发展的经济体和嵌入式社会结构、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身份 中华文化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团结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被引量:86
2
作者 刘锡诚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9,186,共11页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行动,其理论准备严重不足.表现在:我们的文化学研究起步较迟,不少人深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任何文化现象,不是科学地探究其合理性和规律性,而只习惯于简单地以进步或落后、有益或有害...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行动,其理论准备严重不足.表现在:我们的文化学研究起步较迟,不少人深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任何文化现象,不是科学地探究其合理性和规律性,而只习惯于简单地以进步或落后、有益或有害、好或坏等政治概念和二元对立的方法论给予判决,因而把民间文化,特别是其中属于民间信仰(如神鬼信仰、巫术迷信等蒙昧意识)范围的种种文化事象的消极影响看得很重,看作是人类理性思维和当前意识形态的对立物.(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它自身包含着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宇宙、自然、人事,都是无限的,是人的知识理性和科学无法穷其究竟的.巫术、宗教与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共同的构成因素,都是与人类共始终的.与把宗教看作是人类精神的鸦片一样,把巫术看作是精神领域里的封建毒素,同样是机械唯物论,而非历史唯物论.(三)要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在民间文化中蕴含着或洋溢着强烈的"生生不息"和"自强不息"的意识,而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表现于个体、家庭、家族、族群上,就是对生命意识的崇尚;表现于国家、民族,甚至个人的安身立命、建功立业上,就是对自强不息的崇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性质问题 政治意识形态 民族民间文化 中华文化 文化精神 自强不息 文化学研究 宗教与科学 机械唯物论 历史唯物论 理论准备 文化现象 人类历史 二元对立 政治概念 民间信仰 消极影响 文化事象 人类理性
原文传递
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研究 被引量:91
3
作者 张虹 于睿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CSSCI 2020年第3期42-48,91,共8页
本研究分析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的内容和方式。研究发现:1)大学英语教材呈现的中华文化内容主要涵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2)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以翻译和选词填空隐性呈现为主。基于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分析,本研究围绕大... 本研究分析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的内容和方式。研究发现:1)大学英语教材呈现的中华文化内容主要涵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2)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以翻译和选词填空隐性呈现为主。基于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分析,本研究围绕大学英语教材应呈现的中华文化的内容比例和形式等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大学英语教材 中华文化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 被引量:71
4
作者 王耀华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2,共5页
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王耀华一、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一)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如果说,教育的本质可以分为四级,即:育人性、社会性(阶级... 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王耀华一、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一)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如果说,教育的本质可以分为四级,即:育人性、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国际性的话,那么,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 “母语” 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文化 理论体系 音乐理论 专业音乐院校
原文传递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被引量:67
5
作者 习近平 《党建》 2013年第4期4-5,共2页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冈...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冈,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道路 中华民族 文明进步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理想信念 经历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66
6
作者 王文章 李荣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0,共6页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传承之本。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传统节日文化,可谓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最具民族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动展示了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这些节...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传承之本。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传统节日文化,可谓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最具民族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动展示了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这些节日久经沧桑,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不衰,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厚重而多彩的文化内涵,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缩影,是先人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二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三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写照,蕴涵着中华传统美德;四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凝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我们要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形成守护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文化内涵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中华文化作为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 被引量:49
7
作者 管建华 《人民音乐》 1996年第1期31-32,共2页
一位科学家在取得了关于人脑与母语关系的新发现后讲到:“我相信,是母语将人们接受、处理、感觉和理解声音的方式和外界环境区分开来,母语与脑内情感功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由此,我推测如下:孩提时他学会的语言与各种族集团的独特文... 一位科学家在取得了关于人脑与母语关系的新发现后讲到:“我相信,是母语将人们接受、处理、感觉和理解声音的方式和外界环境区分开来,母语与脑内情感功能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由此,我推测如下:孩提时他学会的语言与各种族集团的独特文化和思想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的各种体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里,也包含在音乐语言里,并经由代代相传,维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生命的延续。因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正是维系我们自身过去、现在及未来音乐文化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音乐 中华文化 中国音乐 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文化 音乐风格 音乐教学 课程建设 西方音乐 “母语”
原文传递
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7
8
作者 秦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3,共6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在国家安全、文化安全、民族认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华文化认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着力增强全世界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扩大中华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在国家安全、文化安全、民族认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华文化认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着力增强全世界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中国文化价值观与中华文化典籍外译 被引量:56
9
作者 周新凯 许钧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4,共5页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中华文化典籍的翻译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本访谈结合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基本问题,就文化典籍外译的意义、价值、障碍等展开了思考,提出应该进一步拓展并加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研究,进而就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建立...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中华文化典籍的翻译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本访谈结合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基本问题,就文化典籍外译的意义、价值、障碍等展开了思考,提出应该进一步拓展并加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研究,进而就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建立与文化典籍外译的研究重点、途径与方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价值观 文化典籍 译介 途径
原文传递
文化润疆:新时代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话语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54
10
作者 青觉 吴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213,共13页
从学理意义上看,"文化润疆"既是一个在新疆地区持续建立和通畅中华文化润泽机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人心维度不断夯实新疆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母体、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深层联系,从而为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 从学理意义上看,"文化润疆"既是一个在新疆地区持续建立和通畅中华文化润泽机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人心维度不断夯实新疆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母体、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深层联系,从而为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内在文化支撑和持续性精神动力的过程。其在话语与径路上的整体性逻辑,即是通过对中华文化与中华现代国家、中华民族以及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结构的系统梳理,进一步理顺文化、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切实将新时代新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实践持续向更深层次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中华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过程与标准--葛浩文访谈录 被引量:51
11
作者 闫怡恂 葛浩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3-203,共11页
二0一三年十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应邀来沈阳参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从美国来华之前,就约定好了这次访谈。访谈中葛先生低调、幽默,风趣不失严肃。谈及的话题从文学翻译的过程、方法到翻译的标准以及... 二0一三年十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应邀来沈阳参加“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从美国来华之前,就约定好了这次访谈。访谈中葛先生低调、幽默,风趣不失严肃。谈及的话题从文学翻译的过程、方法到翻译的标准以及如何评价一部翻译作品等等。访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充实而愉快。访谈语言以中文为主,也有英文夹杂其中。本文经采访者翻译、整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标准 访谈录 学术研讨会 对外传播 中华文化 翻译作品 采访者
下载PDF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被引量:41
12
作者 周伟洲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8,共7页
本文在阐释"中华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论证构建、弘扬现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关系。最后,重点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及建设途径作了探索。作者认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是... 本文在阐释"中华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论证构建、弘扬现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关系。最后,重点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及建设途径作了探索。作者认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多元一体性、包容性和创新性(时代性)。其建设的具体途径是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坚持保护中华民族多元的各民族传统文化;在合理地、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各民族文化的同时,发掘利用各民族文化中内容健康、积淀着民族思想道德特质的精神因素,使之融入现代精神文明中,以提升各民族的精神境界;在现代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积极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建设
原文传递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杨振宁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著名学者杨振宁先生在北京作了有关《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演讲,在文化界、科技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为了让广大读者能读到杨先生演讲的全文,本刊特致函杨先生,蒙先生厚爱将讲稿审定后,同意我刊发表,现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关键词 先生 读者 中华文化 科技界 讲稿 中国文化 杨振宁 北京 影响 《易经》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 被引量:43
14
作者 张宗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1-77,共7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率先“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推动中西医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率先“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推动中西医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与进展,但中医药文化在“走出去”的理念、方式、路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要提升文化站位,做好顶层设计;以术传道,软实力与硬实力协同推进;规范标准,增强国际话语权;多渠道并举,培养复合型人才;多元化推进,拓宽“走出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对外传播的新向度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建军 刘会强 刘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0-195,共6页
在传播中,通常仅仅以传播的主体和媒介形态将传播划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而换一种视角,从传播的行为取向和施力程度不同又可将文化传播分为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这是一种新的传播向度。强势传播则... 在传播中,通常仅仅以传播的主体和媒介形态将传播划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而换一种视角,从传播的行为取向和施力程度不同又可将文化传播分为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这是一种新的传播向度。强势传播则具有传播取向的扩张性、传播方式的直接性、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传播意图的明指性等特征;柔性传播具有方法的含蓄性、内容的曲指性、行为的内敛性、目标的暗指性等特征。强势传播和柔性传播各有优长:强势传播可析出"有的放矢"、"反客为主"、"多管齐下"、"与时俱进"等途径;柔性传播可分为"抛砖引玉"、"他山之石"、"绵里藏针"、"求同存异"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对外传播 强势传播 柔性传播 中华文化 主体互动
下载PDF
根,深扎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耀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29-35,共7页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中华文化 民族音乐 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文化 理论体系 艺术教育 母语 无形文化 音乐理论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成 李建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1,共12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我国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我国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提出了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新的文化使命,厘清了文化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作出了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文本基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分析框架,诠释了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提炼了这一思想蕴含的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武器、人民中心;源于实践、开放包容的基本特征,凸显了领航掌舵,彰显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凝心聚力,明确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追求的新的面向;谋篇布局,表明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的重大意义,给出了新时代坚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坚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包容、坚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初心使命的时代重大启示。彰显了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与开放性,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我国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化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抢救与普查: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 被引量:28
18
作者 冯骥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 ,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 ,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特的凝聚力、辐射力、整合力和调适力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底色的民间文化 ,其意义和价值更为明显 ,所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强调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而且采取了多种措施———我国的昆曲被列为保护对象就是一个明证。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具象 ,包含着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情感 ,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记忆 ,与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形成极其密切的联系。古人曾讲 ,欲灭其国 ,先毁其史 ,就是这个道理。河南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高校 ,在现代民间文艺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涌现出董作宾、郭绍虞、江绍原、高亨、姜亮夫、丁乃通、张邃青、朱芳圃、孙作云、张振犁和康保成、廖奔等一批民俗学家。今天 ,《河南大学学报》大幅版面展开此组笔谈 ,是对全国范围内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活动的响应和支持 ,我们表示感谢 ,同时 ,也向应约赐稿的冯骥才、刘锡诚、叶春生、白庚胜诸先生致以敬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间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普查工作 中华文化 民俗 民间文学 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 被引量:32
19
作者 尹伊君 王国武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4-207,共4页
民俗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一经产生就规约了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并呈现出群体性、传承性、地域性、寄托性和形象性特征。鉴于民俗文化具有社会认知功能、启蒙教化功能、道德规范功能和心理调适功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民俗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一经产生就规约了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并呈现出群体性、传承性、地域性、寄托性和形象性特征。鉴于民俗文化具有社会认知功能、启蒙教化功能、道德规范功能和心理调适功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必须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实施传承的策略与举措为:甄别评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承适应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舆论引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辨识力,使之自觉地做到知与行统一;资源开发,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壮大我国文化产业;树立典型,推广其先进经验,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扎实、快捷、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中华文化 文化产业群
下载PDF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被引量:35
20
《中国勘察设计》 2017年第2期30-34,共5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 传承发展 工程 中华民族 中国人 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