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琐记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在贻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22,共8页
口颊(扁页)(扁页) 《北史》卷43《李崇(?)附李谐》:“天平末,魏欲与梁和好,朝议将以崔(忄夌)为使主。(忄夌)曰:‘文采与识,(忄夌)不推李谐;口颊(扁页)(扁页),谐乃大胜。’”(中华书局校点本册五,页1604。下引二十四史者,皆见于中华书局... 口颊(扁页)(扁页) 《北史》卷43《李崇(?)附李谐》:“天平末,魏欲与梁和好,朝议将以崔(忄夌)为使主。(忄夌)曰:‘文采与识,(忄夌)不推李谐;口颊(扁页)(扁页),谐乃大胜。’”(中华书局校点本册五,页1604。下引二十四史者,皆见于中华书局校点本,不再赘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史 书语 《晋书》 《北齐书》 《南史》 《辞源》 敦煌变文 衮衮 中华书局校点 《北史》
下载PDF
李贤注《后汉书》起讫时间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晓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7-29,共3页
李贤《后汉书注》(以下简称“李注”)的历史价值,早已有“章怀之注范,不减于颜监之注班”的定评。李贤注《后汉书》的起讫时间,清嘉庆年间曾有人开始注意。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这个问题。综合起来,... 李贤《后汉书注》(以下简称“李注”)的历史价值,早已有“章怀之注范,不减于颜监之注班”的定评。李贤注《后汉书》的起讫时间,清嘉庆年间曾有人开始注意。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这个问题。综合起来,古今共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李注启笔于立为太子,止笔于废为庶人,历时六年。这种看法,提出最早影响最大的是1964年宋云彬为中华书局校点本《后汉书》写的《校点说明》。此说一出,凡论及李注时间者多从之,如赵志汉、林剑鸣认为:“到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又主持注释《后汉书》,由于李贤集中了张大安、刘纳言等许多文人学士,历六年之久才将此书注完,又经仔细校订、纠正、弥补了许多错误和缺漏,成为最好的注本。”(见陈清泉等编的《中国史学家评传.范晔》206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柯钦也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起讫时间 章怀太子 中华书局校点 汉书注 三十年 古籍出版 旧唐书 唐高宗 庶人
下载PDF
《旧五代史》补传十六篇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尚君 《文献》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1-155,共15页
清乾隆间邵晋涵等辑《旧五代史》,以《永乐大典》为主,参取《册府元龟》等书,编录为一百五十卷,大致得原书十之七八。清人辑佚书逾千种,就编纂的学术质量来说,自当以此书为冠。当然,亦并非无可议之处。如《大典》披检多有遗漏;《大典》... 清乾隆间邵晋涵等辑《旧五代史》,以《永乐大典》为主,参取《册府元龟》等书,编录为一百五十卷,大致得原书十之七八。清人辑佚书逾千种,就编纂的学术质量来说,自当以此书为冠。当然,亦并非无可议之处。如《大典》披检多有遗漏;《大典》引及者始为立传,未充分利用《册府》;《大典》、《册府》以外典籍引及《旧史》者,尚多漏辑。凡此之类,前人已多有言及者。中华书局校点本仅就清辑本整理,未作新的辑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册府元龟 旧五代史 永乐大典 太平御览 中华书局校点 军节度使 枢密使 资治通鉴 学术质量
原文传递
赵吕甫《云南志校释》一书质疑 被引量:2
4
作者 洪汉云 《思想战线》 1987年第4期97-99,96,共4页
是书为赵吕甫校释,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据校者自序,他是经过三十多年研究,稿凡三易才完成的。乃向达《蛮书校注》后,又一部系统研究云南地方史的著作。其书除了刊校樊书原文因流传过久而出现的错讹字外,还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对以前没... 是书为赵吕甫校释,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据校者自序,他是经过三十多年研究,稿凡三易才完成的。乃向达《蛮书校注》后,又一部系统研究云南地方史的著作。其书除了刊校樊书原文因流传过久而出现的错讹字外,还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对以前没有落实的山川郡国,也作了充分考订,读后令人感到很可喜。不过任何一部学术著作,都不会绝对完美无缺,《校释》当然也不例外,有其成就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一面。我因各方面的关系,经常出入于西昌、雅安地区,对这一带的情形,比较熟悉。所以看了这书之后,感到其中有些解说与实际情况和地理沿革有出入,兹将这些出入之处,分述如下: (1)《校释》22页说:“台登,向达《校注》卷一页16云:据《嘉庆一统志》台登即冤宁县……向氏末举《一统志》卷数,今遍检《一统志》,并无此段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释 云南志 郡国 文字 卷数 吐蕃 中华书局校点 宁远 书卷 向达
下载PDF
《史记·货殖列传》篇首训读异议 被引量:2
5
作者 苏诚鉴 周怀宇 《文献》 198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史记·货殖列传》篇首一段说:"《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据中华书局校点本) 对这一段文字,主要是&q... 《史记·货殖列传》篇首一段说:"《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据中华书局校点本) 对这一段文字,主要是"必用此为务"以下二句,历来注家虽有所解说,但大同小异,我们认为有值得商讨之处,特就其训诂、句读,提出一点异议,就正于海内史学界。兹先引我们所见到的各家注说如下。王利器等同志所编《史记选注》,训"輓"为"挽",并解释说:"为了挽救近世,却去涂塞人民耳目,使之如往古至治之极一般,至老死不相往来,那就几乎不可行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页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货殖列传 老子 史记 中华书局校点 近世 道家思想 训读 句读 异议
原文传递
《古书句读释例》校证(之二)
6
作者 高振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5年第2期19-23,共5页
例二十 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肉脯之事(《周礼天官外饔》) 杨先生谓: 贾公彦疏云:“掌共其献者,谓献其将帅,并赐酒肉之事并掌之”是贾以“献”字绝句。 我以为杨先生因贾公颜疏云:“掌共其献者”,便定为“贾以‘献’字绝句。”如因贾... 例二十 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肉脯之事(《周礼天官外饔》) 杨先生谓: 贾公彦疏云:“掌共其献者,谓献其将帅,并赐酒肉之事并掌之”是贾以“献”字绝句。 我以为杨先生因贾公颜疏云:“掌共其献者”,便定为“贾以‘献’字绝句。”如因贾解释“献” 字便以“献” 字绝句,而先解释“献”字的并非贾公颜而是郑玄注谓:“献,谓酌其长帅”,可见郑玄便已以“献” 字绝句。其实,解释“献”字,并不足以断定以“献”字绝句。 杨先生又谓: 王氏应电云:“劳将帅日献,犒兵众日赐,献赐皆有肉脯。”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读,是也。 按杨先生的逻辑解释“献”字,便是以“献”字绝句,那么王既解释“献’又解释“赐”,便应也以“献”、“赐” 绝句,而却谓“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 读,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句 介然 校证 释例 古书 《汉书》 中华书局校点 孔疏 沛公 颜注
下载PDF
读《平准书》注译发现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庆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0年第3期12-13,共2页
《史记注译》出版后,我仔细读了一遍自己注译的《平准书》,发现一些问题,分述如下:一、《史记注译》以中华书局校点本为底本,其正文有讹脱之处,应否加以改动?我认为,如果没有译文,不改动是可以的,只在注译中说明应如何改动也就可以了;... 《史记注译》出版后,我仔细读了一遍自己注译的《平准书》,发现一些问题,分述如下:一、《史记注译》以中华书局校点本为底本,其正文有讹脱之处,应否加以改动?我认为,如果没有译文,不改动是可以的,只在注译中说明应如何改动也就可以了;有了译文,而译文又不能不照注释中改动的来翻译,这就最好改动正文,使正文与译文一致,以便读者对照阅读.否则如第1031页“物踊腾粜”句,注释中引梁玉绳说,认为“踊”、“粜”皆误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译 《平准书》 译文 几个问题 中华书局校点 古书 史记 标点 误字
下载PDF
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循吏传》读后
8
作者 姚之若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2年第6期69-73,共5页
《循吏传》是中国“正史”中人物传记的一种,自《史记》始到《明史》以至《清史稿》大多有之,集中为“循吏”立传。所谓“循吏”,《史记·循吏列传》司马贞《索隐》:“谓本法循理之吏也。”《汉书·循吏传》颜师古注云:“循,顺... 《循吏传》是中国“正史”中人物传记的一种,自《史记》始到《明史》以至《清史稿》大多有之,集中为“循吏”立传。所谓“循吏”,《史记·循吏列传》司马贞《索隐》:“谓本法循理之吏也。”《汉书·循吏传》颜师古注云:“循,顺也,上顺公法,下顺人情也。”由此看来,“循吏”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官吏中那些奉职守法、依理办事的人。笔者读了诸史(中华书局校点本)《循吏传》,深感这是份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循吏”自身,的确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今略陈管见,以企引起人们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吏 中华书局校点 史记 后汉书 人物传记 官吏 中国历史 百姓 明史 颜师古注
下载PDF
辅导读者提高古籍利用的效率和质量——兼谈改善我省社科文献检索工作的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竞 《图书馆建设》 1985年第S1期60-62,共3页
伴随着科研工作的繁荣,来图书馆查阅古籍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所说的古籍,是指我国清代以前人们的著述。查阅古籍的读者,大体上可以划分成三个类型。一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有目的地查阅某些指定书籍,有则有,无则无,一般不需馆员进一步进... 伴随着科研工作的繁荣,来图书馆查阅古籍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所说的古籍,是指我国清代以前人们的著述。查阅古籍的读者,大体上可以划分成三个类型。一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有目的地查阅某些指定书籍,有则有,无则无,一般不需馆员进一步进行工作。二是中级科研人员,或在知识程度上与之相当的各界人士。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对古籍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总的看来,检索资料的能力不高,又不甚懂得选择版本。三,少数读者借阅古籍是“随便看看”,没有一定的阅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文献检索 高古 古籍文献检索 检索工具书 图书 检索能力 效率 武英殿 检索功能 中华书局校点
下载PDF
《明史·西域传》订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继光 《新疆社会科学》 1988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一冬,何锁南普等入朝贡马及方物。帝喜,赐袭衣。四年正月设河州卫,命为指挥同知,予世袭。知院朵儿只,汪家奴并为指挥佥事。设千户所八,百户所七,皆命其酋长为之。(《明史·西域二·西番诸卫》。中华书局校点本八五四○页)
关键词 中华书局校点 明史 明实录 西域传 别失八里 西宁卫 陈诚 亦力把里 明太祖 永乐
下载PDF
《史记》校点误例辨正(之四)
11
作者 张衍田 《北大史学》 2005年第11期157-162,439,共6页
“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句中之“朝趣市”,中华书局校点本改为“趣市朝”。本文从四个方面考辨中华本校改之误。
关键词 中华书局校点 《史记》 辨正 中华
原文传递
《后汉书》标点中的几处失误
12
作者 周国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7年第1期55-56,共2页
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四史”,是目前最为通行的读本.它们的标点,与同期出版的其它一些古籍相比,质量堪称上乘.不过,此类史籍的标点,无论何人竭尽全力,也难保万无一失.《后汉书》自然不会例外.吕叔湘先生在《整理古籍的第一关》中指出:... 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四史”,是目前最为通行的读本.它们的标点,与同期出版的其它一些古籍相比,质量堪称上乘.不过,此类史籍的标点,无论何人竭尽全力,也难保万无一失.《后汉书》自然不会例外.吕叔湘先生在《整理古籍的第一关》中指出:“标点符号的使用,可以斟酌的地方很多,但是关系到正确和错误的只有断句(传统意义的句)和引号起讫这两件事.”(《语文杂记》)第145页)为便《后汉书》整理者参考,此谨依吕先生之言,对其断句和引号起讫方面的问题指出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标点 秋令 引号 族兄 祖母 光武帝 中华书局校点 王太后 整理古籍
下载PDF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校读札记
13
作者 芮文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1-33,共3页
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史记》。此书由顾颉刚先生亲自主持整理,选用经张文虎校订刊刻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加以分段标点,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校改了一些文字讹误。就总体而言,校点本体例科学、内容完整、校勘精审、标点正确,... 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史记》。此书由顾颉刚先生亲自主持整理,选用经张文虎校订刊刻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加以分段标点,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校改了一些文字讹误。就总体而言,校点本体例科学、内容完整、校勘精审、标点正确,体现了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成就,为读者、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史记》的版本、史料都非常复杂,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加之成书较为仓促,所以在标点、校勘诸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需要集思广益。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即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者在校点《史记》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认识,期望能对《史记》校点的相关问题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书局校点 《史记》 札记 校读 《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 民国年间 《汉书》
下载PDF
关于南诏的三个称谓
14
作者 杜昆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39-45,共7页
一、说“诏”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踞一方的政权.有人把它称为“南诏国”,有人则称之为“南诏政权”.关于南诏这个称谓的由来,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其后,见于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现把两书所载,... 一、说“诏”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踞一方的政权.有人把它称为“南诏国”,有人则称之为“南诏政权”.关于南诏这个称谓的由来,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其后,见于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现把两书所载,转引于下:《蛮书》卷三说:“蒙舍,一诏也.居蒙舍川,在诸部落之南,故称南诏也.姓蒙”.(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第67页)《新唐书·南蛮传》说:“夷语王为诏……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新唐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国 白族语言 新唐书 洱海区域 中华书局校点 西南边疆 称呼 白语 校注 唐代
下载PDF
释“昨弥”
15
作者 冯蒸 《青海社会科学》 1984年第6期85-86,共2页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吐蕃传》上有这样一段话: “吐蕃令曩骨委书塞下,言:‘论莽热、论泣热皆万人将,以赞普命,谢都督刺史:二国有舅甥好,昨弥不弄羌、党项交构二国,故失欢,此不听,唐亦不应听。’都督遣腹心吏与曩骨还议盟事。曩骨,...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吐蕃传》上有这样一段话: “吐蕃令曩骨委书塞下,言:‘论莽热、论泣热皆万人将,以赞普命,谢都督刺史:二国有舅甥好,昨弥不弄羌、党项交构二国,故失欢,此不听,唐亦不应听。’都督遣腹心吏与曩骨还议盟事。曩骨,犹千牛官也。” (以上一段的断句以及专名号的添加概依中华书局校点本的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项 《贤者喜宴》 藏文 吐蕃传 《新唐书》 中华书局校点 都督 史书 专名号 千牛
下载PDF
《清史稿》有关“苗疆”记事时间勘误三则
16
作者 龙生贵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9年第1期38-39,共2页
笔者翻阅《清史稿》(中华书局校点本),察其前后记事多有矛盾,繁简失当和年月差误之处颇多.今仅就《清史稿》所载“苗疆”史事,略举三例,以勘其误.例一:《清史稿》卷137·志112·兵8载: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历朝皆... 笔者翻阅《清史稿》(中华书局校点本),察其前后记事多有矛盾,繁简失当和年月差误之处颇多.今仅就《清史稿》所载“苗疆”史事,略举三例,以勘其误.例一:《清史稿》卷137·志112·兵8载: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历朝皆剿抚兼施.康熙三十八年以镇(竹阜)居苗疆冲要,改沅州镇为镇(竹阜)镇,设总兵以下各官……以防红苗.谨按:改沅州镇为镇(竹阜)镇,《清史稿》载为康熙三十八年,然而,考《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 《清史稿》 凤凰 红苗 流官 十三年 清实录 总督 剿抚兼施 中华书局校点
下载PDF
《词话丛编》校读记
17
作者 钟振振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7-51,共5页
唐圭璋先生所纂《词话丛编》,为当代治词学者案头必备之要籍。中华书局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此编时,唐先生年事已高,无力亲自标点,书局乃不得不另请其他学者代庖。由于标点难度较大,标点者功力有所未逮,故全编错误丛出。因此需要对《丛编... 唐圭璋先生所纂《词话丛编》,为当代治词学者案头必备之要籍。中华书局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此编时,唐先生年事已高,无力亲自标点,书局乃不得不另请其他学者代庖。由于标点难度较大,标点者功力有所未逮,故全编错误丛出。因此需要对《丛编》中较严重的句读错误加以辩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话丛编》 中华书局校点 唐圭璋 治词 校读
下载PDF
《后汉书》中一则标点错误
18
作者 赵统 《文史知识》 1997年第5期117-,127,共2页
中华书局校点本《后汉书》卷四第194页《和帝纪》中,有唐羌上书要求和帝停止纳贡龙眼、荔支一事的注文中,出现一处标点错误。现引录这段注文如下:《谢承书》曰:"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县接交州,旧献龙眼、荔支及生鲜,献之,... 中华书局校点本《后汉书》卷四第194页《和帝纪》中,有唐羌上书要求和帝停止纳贡龙眼、荔支一事的注文中,出现一处标点错误。现引录这段注文如下:《谢承书》曰:"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县接交州,旧献龙眼、荔支及生鲜,献之,驿马昼夜传送之,至有遭虎狼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后汉书 中华书局校点 标点 错误 荔枝 死亡 临武 传送 昼夜
原文传递
《三国志》校读札记
19
作者 周国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40-46,96,共8页
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集中了古今众多学者的劳动成果,远胜往昔各种版本,给人以后来居上之感。当然,校点六十五卷《三国志》这种繁复工作,是难得一开始就做得尽善尽美的。如果有人这样要求,那就太不现实了。也正因为如此,读书过程中... 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集中了古今众多学者的劳动成果,远胜往昔各种版本,给人以后来居上之感。当然,校点六十五卷《三国志》这种繁复工作,是难得一开始就做得尽善尽美的。如果有人这样要求,那就太不现实了。也正因为如此,读书过程中,曾对其校点方面有所注意,发现可议之处还是有的。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汇拢来,总共四十余条,供校点者参考。其中有的条目,是前人曾经指出过的,以其言之成理而未被采用,故在扩充其依据的基础上重新提出来,这是首先应予说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中华书局校点 曹操 十三年 宣王 陈寿 明帝 将军 衍文 建安
下载PDF
一个给经学史添乱的顿号
20
作者 吕友仁 《书品》 2016年第1期126-127,共2页
《旧唐书·孔颖达传》:“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中华书局校点本,2601页)
关键词 经学史 中华书局校点 顿号 《左氏传》 《尚书》 《毛诗》 《礼记》 孔颖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