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2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 被引量:239
1
作者 李培林 张翼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共19页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3月-5月进行的"中国社会状况调查"(CGSS2006)的数据,以收入、职业和教育作为三个基本维度,对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中产阶级规模以及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并比较了"客观中...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3月-5月进行的"中国社会状况调查"(CGSS2006)的数据,以收入、职业和教育作为三个基本维度,对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中产阶级规模以及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并比较了"客观中产"和"认同中产"在社会态度一致性上的差异。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我国目前的中产阶级在全国占12.1%,在城市社会中占25.4%,但这个所谓中产阶级,目前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的"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社会认同 社会态度
下载PDF
从资本到惯习:中国城市家庭教育模式的阶层分化 被引量:194
2
作者 洪岩璧 赵延东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93,243,共21页
本文从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出发,运用资本和惯习概念,探讨中国城市地区中产阶级与底层阶级在子代的教育投入和教养理念上的差异。通过对2009年一项全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及家长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子代教育方面,中产阶级父母在资本投... 本文从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出发,运用资本和惯习概念,探讨中国城市地区中产阶级与底层阶级在子代的教育投入和教养理念上的差异。通过对2009年一项全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及家长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子代教育方面,中产阶级父母在资本投入上有显著优势,但在家庭教养态度惯习上却和底层阶级父母无甚差别。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的阶级差异仍主要表现为对资本占有的差异,中产阶级并未在阶级惯习上显著区别于底层阶级。所谓的阶层固化也主要是经济资本构筑的壁垒而已,不同阶层尚未在内在性情上呈现显著区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阶层固化 资本 惯习 教养理念
原文传递
漫说“纯文学”——李陀访谈录 被引量:130
3
作者 李陀 李静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5,共12页
一、为什么要反思“纯文学”李静:长期以来,“纯文学”这样一个概念相当流行,至今对文学写作和文学批评仍有很大影响,甚至在商业化已经深深锲入文学机体内部的九十年代,“纯文学”的观念仍然被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所信奉。但是,近来已经... 一、为什么要反思“纯文学”李静:长期以来,“纯文学”这样一个概念相当流行,至今对文学写作和文学批评仍有很大影响,甚至在商业化已经深深锲入文学机体内部的九十年代,“纯文学”的观念仍然被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所信奉。但是,近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当前的“纯文学”观念问题很大——文学应该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她对人类存在状况的审视和表现本来就是没有边界的,或许文学本来就是最“不纯”的?听说您最近几次在会上说,现在应该对“纯文学”这一习惯性的概念和观念进行反思。您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纯文学”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为什么要对它进行反思?作为八十年代“先锋文学”和“纯文学”的倡导者,您对九十年代“纯文学”的创作状况作何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纯文学 八十年代 现代主义 文学界 汉语写作 中国作家 批评家 中产阶级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被引量:129
4
作者 周晓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45,共9页
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十九世纪的美国、欧洲社会是如此,二十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社会也是如此,中产阶级的兴起已经成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本... 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十九世纪的美国、欧洲社会是如此,二十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社会也是如此,中产阶级的兴起已经成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本文以东亚现代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发生和社会构成,提出中国中产阶级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因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特点,使得中国中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后卫性和消费上的前卫性尤为明显。最后,我们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入手,探讨了中产阶级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社会转型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对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5
5
作者 张宛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5-94,共10页
继90年代以来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引起了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大变化,并导致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准阶层”,“白领阶层”。他们是谁?从访谈及大众... 继90年代以来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引起了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大变化,并导致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准阶层”,“白领阶层”。他们是谁?从访谈及大众的经验中看“他们”,已有了现代社会结构中“中产阶级”的印像;一个可以被识别出来的“中间阶层”地位分层群体的雏形已经出现。尽管其行为边界目前还不很清晰,阶层认知尚处于萌芽状态;90年代以来出现的社会资源重新聚敛及其社会分化过程,有可能撕裂“中间阶层”,或使之重蹈20、3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但只要改革开放继续沿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推进,调整社会资源配置机制,提高机会结构的平等化效应,这一地位群体必将顺势而发,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社会结构的一支定型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白领 中产阶级 中间阶层 社会分化 社会结构
下载PDF
社会结构中的“白领”及其社会功能——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上海为例 被引量:82
6
作者 李友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111,共22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兴白领在上海的社会职业结构中逐渐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他们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功能特征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个新兴白领群体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文化适应、价值取向以及他们与体制之间存在...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兴白领在上海的社会职业结构中逐渐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他们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功能特征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个新兴白领群体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文化适应、价值取向以及他们与体制之间存在的某种结构性分离,提供一个观察研究的视角,并以某种方式与当前国内关于白领研究的一些理论预设形成对话和讨论,进而引发读者对上海白领群体未来作用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新兴白领群体 社会心态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与现状 被引量:64
7
作者 李强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42,共15页
The middle class theory holds that when the middle class becomes the majority of a society, the social structure will be in a stable status,and vice versa.Most theorists agree on this logic. There are,however, content... The middle class theory holds that when the middle class becomes the majority of a society, the social structure will be in a stable status,and vice versa.Most theorists agree on this logic. There are,however, contentions on two points about the middle class theory.One is about the social position of the middle class: some consider it to consist of the lower class and some just think the opposite. The other controversy is about whether the middle class is a united and homogeneous group, or a divided and heterogeneous one.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eties, the middle class is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thus structurally making social stabilization possible in these countries. This experience is what China should draw on. It is a crucial problem about China's social structure that the middle class is too small and the lower class is too large. By analyzing China's several census data, the author predicts that it would take about 40 to 70 years for the China's middle class to become the majority of the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中间阶层 社会理论 社会矛盾
下载PDF
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 中产阶级社会政治态度测量 被引量:77
8
作者 李春玲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52,共28页
本文试图探讨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并由此判断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功能。基于一项2006年的全国调查数据,笔者设计了一套态度测量量表,区分政治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态度特征,分析中产阶级的主要态度倾向。研究发现中国中产阶级内... 本文试图探讨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并由此判断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功能。基于一项2006年的全国调查数据,笔者设计了一套态度测量量表,区分政治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态度特征,分析中产阶级的主要态度倾向。研究发现中国中产阶级内部存在着多种价值取向,既有保守主义的成份也有自由主义的成份,中产阶级在当前肯定是一种社会稳定力量,但其未来走向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社会政治态度 社会稳定
下载PDF
“殊途异类”:当代中国城镇中产阶级的类型化分析 被引量:58
9
作者 李路路 李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37,共23页
本文以中国社会的制度转型过程为背景来分析中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作者根据"再分配→市场"转型的二元分析框架,按照"社会结构—阶级经历—阶级认同—阶级性格特征"的逻辑,对当代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做出"内... 本文以中国社会的制度转型过程为背景来分析中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作者根据"再分配→市场"转型的二元分析框架,按照"社会结构—阶级经历—阶级认同—阶级性格特征"的逻辑,对当代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做出"内源—外生"的类型化区分,并基于2003年CGSS调查数据,从"代际延续性"、"政治意识"和"消费意识"三个方面讨论了两类中产阶级不同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从而提供了一种分析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分化的类型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阶级性格 社会功能 类型化
原文传递
概念史笔谈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李宏图 周保巍 +2 位作者 孙云龙 张智 谈丽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概念史是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和德国的考泽莱克所开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为世人所公认的研究方法。概念史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推动;另一方面,也与人文科学向... 概念史是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和德国的考泽莱克所开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为世人所公认的研究方法。概念史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推动;另一方面,也与人文科学向语言学转向有关。目前,在西方一些主要国家都有专功概念史的学者,在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中,也有以特定概念为主题的跨文化研究。这里,我们特约请了我国这一领域的几位专业学者就什么是概念史、概念史在历史认识中的意义、如何选择概念史研究的概念、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学界对概念史的批评等问题进行了笔谈。此外,他们还对德国、法国和美国概念史的发展状况、特点和主要成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概念史 史笔 社会主义 霍布斯鲍姆 社会科学家 新词汇 中产阶级
原文传递
中国中产阶级的增长及其现状 被引量:51
11
作者 李春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7,共10页
本文采用EAMC中产阶级分类界定,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估计了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增长,描述了中产阶级的收入和消费特征,并重点分析了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产阶级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极大受益者,尽... 本文采用EAMC中产阶级分类界定,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估计了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增长,描述了中产阶级的收入和消费特征,并重点分析了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产阶级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极大受益者,尽管他们有较多的民主意识和群体利益冲突意识,但目前阶段他们仍希望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支持渐近的改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收入分布 政治态度
下载PDF
中国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心态 被引量:49
12
作者 李春玲 《文化纵横》 2016年第4期32-39,共8页
中国中产阶级的成长一直伴随着某种程度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心态,这种不安全感和焦虑心态在最近几年进一步增长和蔓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与外部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关,也与中国中产阶级的某些内在特质相连。高速的经济增长、剧烈的社会... 中国中产阶级的成长一直伴随着某种程度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心态,这种不安全感和焦虑心态在最近几年进一步增长和蔓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与外部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关,也与中国中产阶级的某些内在特质相连。高速的经济增长、剧烈的社会变迁、演变中的文化价值以及方向不甚明朗的政体改革,使这一迅速成长的社会群体,在享受到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也感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困惑和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心态 中产阶级 安全感 中国 社会经济环境 物质生活水平 内在特质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被引量:48
13
作者 李春玲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0-218,共9页
本文基于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中产阶级的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家庭耐用品拥有率、消费行为模式及住房和汽车消费,并比较了中产阶级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中产阶级展现出与其他阶层不同的消费特征,消费分层现... 本文基于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中产阶级的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家庭耐用品拥有率、消费行为模式及住房和汽车消费,并比较了中产阶级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中产阶级展现出与其他阶层不同的消费特征,消费分层现象十分明显,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正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消费水平 消费方式
下载PDF
“成长小说”:传统与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文 唐旭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成长小说并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在性格发展时期的经历和冒险故事,更着重描写人物道德和心理发展过程。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和未知世界中有意义的生活。由于那时展现给... “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成长小说并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在性格发展时期的经历和冒险故事,更着重描写人物道德和心理发展过程。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和未知世界中有意义的生活。由于那时展现给成长小说主人公的机会与那些在那个时代长大的人的真实经历极为吻合,成长小说特别适合那个时代不断发展的中产阶级的价值需要,迎合了他们在文学指导和思想启迪上的趣味,因此变得较为普遍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传统 心理发展过程 发展时期 成长时期 寻找自我 中产阶级 主人公 故事 人物 趣味 文学
下载PDF
如何定义中国中产阶级:划分中国中产阶级的三个标准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李春玲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中国中产阶级迅速成长,但如何定义和划分中产阶级,却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考查了西方中产阶级概念的源起和当代新中产阶级概念的内涵,以及中国人对中产阶级概念的理解,参照西方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状况,设定划分中国... 中国中产阶级迅速成长,但如何定义和划分中产阶级,却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考查了西方中产阶级概念的源起和当代新中产阶级概念的内涵,以及中国人对中产阶级概念的理解,参照西方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状况,设定划分中国中产阶级和中间阶层的三个标准,并采取2011年CASS-CGSS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估计了中国中间阶层和中产阶级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中间阶层 中等收入群体 阶级划分标准
下载PDF
拜登政府的“中产阶级外交” 被引量:37
16
作者 刁大明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8,60,61,共11页
"中产阶级外交"是拜登及其团队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外交议程,也是其政府重点推动的政策承诺。在经贸政策上体现为提升自身竞争力、制定经济全球化新规则、团结"民主国家"经济体;在安全政策上表现为重视外交而非军事手... "中产阶级外交"是拜登及其团队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外交议程,也是其政府重点推动的政策承诺。在经贸政策上体现为提升自身竞争力、制定经济全球化新规则、团结"民主国家"经济体;在安全政策上表现为重视外交而非军事手段及保持克制。"中产阶级外交"是对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折中,旨在回应美国内外问题加剧、国际形象与地位恶化的现实,并有助于整合民主党内部分歧。该议程存在所服务群体范围过宽且诉求不一、实现强化盟友目标存在内在矛盾、政府内部协调难度大等挑战,并且只调整外交政策,并不能实现服务中产阶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 外交政策 中产阶级 内顾倾向
原文传递
跨越国家赋予的权利? 对广州市业主抗争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庄文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113,共26页
维权实践的屡屡受挫逐渐使广州业主抗争者看到了另一个层面集体诉求的对象——不合理的规则。于是,一方面,对规则制定权威的信任,促使他们改变抗争诉求,将反应性的规则执行参与行动转换为进取性的规则制定参与行动。另一方面,"有... 维权实践的屡屡受挫逐渐使广州业主抗争者看到了另一个层面集体诉求的对象——不合理的规则。于是,一方面,对规则制定权威的信任,促使他们改变抗争诉求,将反应性的规则执行参与行动转换为进取性的规则制定参与行动。另一方面,"有组织抗争"增进了跨小区层面的业主团结和相互信任感,将原本没有直接利益关联的业主个人的微观社会资本转换成为组织的宏观社会资本。不过,为了避免被指责为与当地政府作对,抗争者在建构抗争话语和策略时不得不向国家靠拢,使得国家支配性的政治话语和国家赋权的一元性制度安排融入了动员结构进而规制了抗争行动。结果,业主们提出的进取性诉求,不过是倚仗高阶规则之权威要求低阶规则制定者兑现国家既已赋予的权利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主抗争 权利意识 社会资本 社会运动 中产阶级
下载PDF
中产阶级的概念及理论回顾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陆梅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5-49,共5页
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回顾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及理论的产生、发展的进程,并揭示出这一阶层共同特性:并非总是表现为严格确定的显现集团,但他们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职业上都属于社会的中间阶层,他们有基本相似的生活方式和行... 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回顾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及理论的产生、发展的进程,并揭示出这一阶层共同特性:并非总是表现为严格确定的显现集团,但他们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职业上都属于社会的中间阶层,他们有基本相似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企求自由的社会环境而未必能形成明显一致的共同主张,但他们的整体意识是进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中产阶级 理论回顾
下载PDF
中产小区:阶级构成与道德秩序的建立 被引量:30
19
作者 吕大乐 刘硕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40,共16页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变,一个新兴的中产阶级逐渐形成。在北京,我们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对一个中产阶级的住宅小区进行了访谈,并分析小区之内道德秩序的构建:关键要素之一是对"公共"和"私人"的界定与协调。...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变,一个新兴的中产阶级逐渐形成。在北京,我们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对一个中产阶级的住宅小区进行了访谈,并分析小区之内道德秩序的构建:关键要素之一是对"公共"和"私人"的界定与协调。我们试图了解居民们常态下的日常生活,并考察他们内部的"微观政治学"。从如何恰当饲养宠物到区内居民的着装问题,由业主之间讨论的话题,了解到中产阶级如何在社区内打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阶级构成 道德秩序
原文传递
再论中产阶级:理论、历史与类型学 兼及一种全球化的视野 被引量:26
20
作者 周晓虹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4,共24页
The emergence of the middle clas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ppearance of industrial society and its consequential constant chang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Karl Marx and other theorists in the same camp were among t... The emergence of the middle clas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ppearance of industrial society and its consequential constant chang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Karl Marx and other theorists in the same camp were among the earliest scholars who discussed that topic. For a quite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debate w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iddle class.” The middle class, however, has undergone a categor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middle-class, and furthermore, this transformation itself has signified the transition in social patterns from industrial to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s well 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oth of which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growth and global expansion of the middle class, having thus fundamentally renovated the middle cl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全球化 类型学 structure 历史 global from other among QUITE WHICH and CAMP that time this well both have The new HAS of to its in who F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