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疆地区阿尔曼太蛇绿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43
1
作者 肖文交 BF WINDLEY +6 位作者 阎全人 秦克章 陈汉林 袁超 孙敏 李继亮 孙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7,共6页
东准噶尔带阿尔曼太蛇绿岩是中亚造山带南部的重要构造单元,记录了古亚洲洋的演化,但其时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报道阿尔曼太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9组测试数据给出了较好的206Pb/238U年龄503±7... 东准噶尔带阿尔曼太蛇绿岩是中亚造山带南部的重要构造单元,记录了古亚洲洋的演化,但其时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报道阿尔曼太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9组测试数据给出了较好的206Pb/238U年龄503±7Ma(MSWD=1.2)。结合相关大地构造解剖与前人的年龄数据,本文认为阿尔曼太蛇绿岩是古亚洲洋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残余,与岛弧火山岩组成洋内弧。该洋内弧向北拼贴到阿尔泰地体南缘,形成科迪勒拉型俯冲边缘。东准噶尔带是阿尔泰南缘在古生代向南增生的弧碰撞-增生造山带,对大陆侧向增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内弧 蛇绿岩 锆石SHRIMP年龄 东准噶尔 中亚
下载PDF
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 被引量:112
2
作者 朱显平 邹向阳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6年第5期3-6,共4页
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的初步建成,对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新丝绸之路从“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的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空间。新丝绸之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关联带动作用为目的的中国—中亚跨国带状经济... 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的初步建成,对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新丝绸之路从“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的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空间。新丝绸之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关联带动作用为目的的中国—中亚跨国带状经济合作体。目前,中国—中亚各国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新丝绸之路的交通走廊初步建成,经济发展带的资源、产业和城市等支撑条件现已初具规模。合作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将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最大程度地化解全球化风险,实现民族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 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发展带 中亚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 被引量:101
3
作者 杨恕 王术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0,共8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或理念。它有历史的演变、发展过程。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开通及沿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客观基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或理念。它有历史的演变、发展过程。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开通及沿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客观基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有现实根据的,这个大区域的经济合作是一个可期待的目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目标,必须做长远规划,分期、分段来实现这一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经济带 战略构想 中亚 新疆 亚欧大陆桥 跨区域合作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 被引量:79
4
作者 刘瑞 高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6,共12页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传统产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然前期调整政策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效果不佳。通过比较中国的出口、进口和投资,结合地理区位、资源要素禀赋、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本文认为,化解过剩问题应借助"一带一...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传统产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然前期调整政策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效果不佳。通过比较中国的出口、进口和投资,结合地理区位、资源要素禀赋、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本文认为,化解过剩问题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当前提升中国传统产业效益和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宜采取对外投资为主、产品贸易为辅方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可从三方面展开:推进对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推进对中亚、西亚北非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推进与独联体(含蒙古)之间的国家产能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能合作 传统产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西亚北非 中东欧 独联体(含蒙古)
下载PDF
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锡林郭勒杂岩:早华力西期造山作用的产物而非古老陆块?——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64
5
作者 薛怀民 郭利军 +3 位作者 侯增谦 周喜文 童英 潘晓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01-2010,共10页
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质岩系,以前多被当着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块。本文通过对该杂岩中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发现,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多为岩浆锆石,其^(206)Pb/^(238)U加权平... 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质岩系,以前多被当着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块。本文通过对该杂岩中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发现,副片麻岩中的锆石多为岩浆锆石,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06±7Ma,指示它们的原岩主要是由近同期(略早些)的岩浆岩风化后就近沉积的产物,该年龄应代表源区(岛弧型?)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同时也是副片麻岩原岩沉积的下限年龄。正片麻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82±2Ma,代表花岗片麻岩原岩的侵位年龄。岩石中锆石的变质增生边的形成年龄为337±6Ma,代表锡林郭勒杂岩发生变质和变形的时间,该变质事件可能与贺根山缝合带内所发生的一次主要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这些年龄资料充分说明,锡林郭勒杂岩并非古老地块,而是华力西早期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事件的产物.整个事件是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70Ma)完成的,推测该杂岩发育在碰撞造山带的弧前环境。中亚-蒙古造山带东南部(内蒙古的中、东部)碰撞前的构造格局可能不是典型的多岛洋体制,由于缺少古老的陆块,造山过程更多的表现为大洋的大陆化过程,即洋内俯冲形成岛弧,岛弧在被动大陆边缘拼贴聚合转化为新的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蒙古 碰撞造山带 锡林郭勒杂岩 华力西期 碰撞造山作用 产物 岩浆锆石 U-Pb zircon SHRIMP 年代学研究 证据 Orogenic Belt Central complex North China Craton Products ages GRANITIC GNEISS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下载PDF
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 被引量:64
6
作者 赵华胜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4,115,共11页
文章对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做了解读,定义了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概念,探究了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内涵,指出了美国推进新丝绸之路战略的途经,通过整合局部,使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全景隐然浮现。文章还对新丝绸之路战略做了评估,并对中国应采取的态... 文章对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做了解读,定义了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概念,探究了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内涵,指出了美国推进新丝绸之路战略的途经,通过整合局部,使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全景隐然浮现。文章还对新丝绸之路战略做了评估,并对中国应采取的态度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战略 阿富汗 中亚 南亚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的中亚政策 被引量:61
7
作者 袁胜育 汪伟民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41,156-157,共21页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的核心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要冲,是连接东西向和南北向丝路的战略节点,既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区之一,也是大国力量的激烈博弈区和各种政治势力的交叉辐射区;既是能源与资源的富集区,也是公认的全球经济的塌陷...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的核心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要冲,是连接东西向和南北向丝路的战略节点,既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区之一,也是大国力量的激烈博弈区和各种政治势力的交叉辐射区;既是能源与资源的富集区,也是公认的全球经济的塌陷区、国际安全的动荡区和破碎区,同时又是多重地区机制的重叠区。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的规划下,中亚可望成为中国新国际主义原则实施的首要地区以及探索新大陆主义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的试验区、示范区和前期成果的展示区。目前,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心态复杂,喜忧参半,一方面在官方层面积极回应与对接,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又担心对中国形成经济依赖,害怕中国将来会干涉中亚政治与安全事务。此外,俄、美等其他利益攸关方的中亚政策也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推进产生影响。缘此,中国既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秉持奋发有为、积极塑造的方针,又要对中亚地区的内外挑战有充分的评估,并以多方合意的路径循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亚 地缘战略 区域安全 周边外交
原文传递
中亚构造域多期叠加斑岩铜矿化:以阿尔泰东南缘哈腊苏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为例 被引量:61
8
作者 薛春纪 赵战锋 +6 位作者 吴淦国 董连慧 冯京 张招崇 周刚 池国祥 高景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82,共30页
新疆青河县新近发现哈腊苏铜矿床,正在进行的勘探证实具有大型铜储量前景。它位于阿尔泰东南缘,靠近额尔齐斯构造变形带。这个区域经历了古生代中期的洋-陆俯冲、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以及其后的陆内活化等地质过程。铜成矿与哪种地质... 新疆青河县新近发现哈腊苏铜矿床,正在进行的勘探证实具有大型铜储量前景。它位于阿尔泰东南缘,靠近额尔齐斯构造变形带。这个区域经历了古生代中期的洋-陆俯冲、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以及其后的陆内活化等地质过程。铜成矿与哪种地质地质过程有关受人关注,矿床成因也存在斑岩型、热液脉型和火山岩型等不同认识。哈腊苏铜矿区主要出露中泥盆统基性火山岩(含苦橄岩)及侵入其中的不同时期含铜蚀变斑岩体,包括花岗闪长斑岩、斑状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斑岩等,斑岩SiO_2质量分数为57.24%~65.45%,其中花岗闪长斑岩δ^(18)O_(V-SMOW)=7.9‰~8.6‰,ε_(Nd)(t)=7.3~8.5(接近于MORB值),(^(87)Sr/^(86)Sr)_t=0.70383~0.70410(接近原始地幔值),暗示岩浆起源于地幔或下地壳。矿区含铜蚀变斑岩全岩矿化(Cu 0.2%),矿体(Cu 0.3%以上)呈透镜状和不规则分枝脉状,产状与斑岩体相仿,95%以上矿体产于斑岩体内。围岩蚀变从矿体到斑岩再到基性火山岩围岩,发育钾长石黑云母化、黑云母绿泥石化、青磐岩化的分带,后期脉状线型钾长石化叠加于早期面状弥散型钾硅酸盐蚀变之上。没有次生硫化物富集现象,原生铜矿石出现细脉浸染型和脉状叠加型两种自然类型,前者以"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为典型金属矿物组合,后者呈在前者背景上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脉状叠加矿化。相对于前者,后者Cu、Au品位明显偏高(分别达到Cu 2.21%、Au 0.83 g/t)、微量和稀土元素总量降低,微量元素蛛网图和REE配分曲线更为平缓,Eu正异常更加显著。基性火山喷发、幔源岩浆侵入和多期矿化叠加是哈腊苏铜成矿的关键,早期斑岩型铜成矿基础上的后期构造热液矿化叠加显著。细脉浸染型铜矿石中共生黄铁矿-黄铜矿的硫同位素温度计指示斑岩型铜成矿温度为420~560℃。铜矿石硫化物δ^(34)S_(V-C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 U-PB法 Re-Os法 AR-AR法 斑岩铜矿 多期叠加矿化 哈腊苏 中亚
下载PDF
中亚地区1982年至2002年植被指数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8
9
作者 索玉霞 王正兴 +1 位作者 刘闯 于伯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22-1429,共8页
本文利用1982年~2002年间AVHRR-NDVI数据和气候研究组(CRU)降水与气温数据,分析了中亚5国21年来NDVI年际与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植被生长季,53%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NDVI/a(无变化),40%... 本文利用1982年~2002年间AVHRR-NDVI数据和气候研究组(CRU)降水与气温数据,分析了中亚5国21年来NDVI年际与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植被生长季,53%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NDVI/a(无变化),40%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NDVI/a(增加),6%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NDVI/a(下降);按照植被覆盖类型,除常绿林、高山草甸年均NDVI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0014NDVI/a(p0.05=0.001),0.0009NDVI/a(p0.05=0.001),落叶林、草原、作物、草原化荒漠NDVI没有显著变化(p0.05〉0.05);②年均NDVI与降水、温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9.00%的地区年均NDVI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52.33%的地区NDVI与春季降水量正相关,33.69%的地区NDVI与夏季降水量正相关,70.00%的地区年均NDVI与各季气温弱相关,仅17.78%的地区年均NDVI与年均气温正相关;6种植被类型NDVI与降水、气温相关关系为,常绿林、高山草甸年均NDVI与年均气温分别低度、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p0.05=0.05)、0.557(p0.05=0.009);草原、作物与年降水量分别显著、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p0.05=0.018)、0.476(p0.05=0.029);落叶林NDVI与夏、冬季降水量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5(p0.05=0.061)、0.461(p0.05=0.035);草原化荒漠NDVI与春季降水量正相关但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415(p0.05=0.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气候因子 趋势分析 相关分析 中亚
原文传递
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 被引量:58
10
作者 杨宇 刘毅 金凤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中亚与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未来开展国际油气资源合作,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和能源运输安全的重要战略区域。从俄罗斯、美国、中国以及中亚自身的战略需求方面刻画中亚地区大国博弈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并对中国与俄罗斯、... 中亚与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未来开展国际油气资源合作,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和能源运输安全的重要战略区域。从俄罗斯、美国、中国以及中亚自身的战略需求方面刻画中亚地区大国博弈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及其演变,并对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能源合作进展顺利,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已从单纯的油气贸易向油气产业的上下游进行拓展,但是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因地缘政治战略、价格因素等一波三折,乌克兰危机之后,双方合作出现新的战略机遇。针对在中亚能源合作可能遇到的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俄罗斯的政策不确定性、中亚各国的局部冲突以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国有化和来自国际石油公司的剧烈竞争,提出未来中国可以采取贷款换资源合作模式、双向合作模式与中亚国家石油公司联合经营模式、探索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油气资源供求一体化模式以及油气经贸一体化合作模式,以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合作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地缘政治 中亚 俄罗斯 能源合作 中国
原文传递
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 被引量:57
11
作者 赵东波 李英武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2,127,共7页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使重现古老丝路辉煌...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使重现古老丝路辉煌、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中亚 新丝绸之路 区域经济合作
原文传递
哈萨克斯坦环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李光明 秦克章 李金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79-2700,共22页
中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部,是中亚型造山带及中亚斑岩铜矿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数十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成群成带分布。主要的斑岩铜矿类型有斑岩铜-金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钼矿,大多具同期火山岩。已建立的热液蚀变分带... 中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部,是中亚型造山带及中亚斑岩铜矿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数十个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成群成带分布。主要的斑岩铜矿类型有斑岩铜-金矿、斑岩铜矿、斑岩铜钼矿,大多具同期火山岩。已建立的热液蚀变分带模式具有碱性蚀变和酸性蚀变两个阶段,已有的硫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该地区的斑岩铜矿形成与多阶段构造演化有关,早古生代的斑岩铜矿与岛弧演化的早阶段有关,而晚古生代的斑岩铜矿与泥盆纪火山—岩浆弧、石炭纪—二叠纪的火山—岩浆弧有关。从中哈萨克斯坦的北西向南东方向,斑岩铜矿的形成时代逐渐变年轻。虽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但该地区的有关斑岩铜矿的精细时空结构仍未建立。因此,含矿斑岩体与蚀变矿化年龄的精确测定、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演化、斑岩铜矿的精细时空结构、与中国邻区的构造—岩浆—成矿带的连接对比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地质特征 成矿背景 巴尔喀什 中哈萨克斯坦 中亚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点及切入点 被引量:54
13
作者 赵华胜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5,2,共9页
文本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的问题作了探讨,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它与中国中亚政策的关系,它与"西进战略"的关系,以及它的目标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 文本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的问题作了探讨,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它与中国中亚政策的关系,它与"西进战略"的关系,以及它的目标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实施。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施有关键作用。文本从实施方式、合作模式、重点国家、地区间合作、标志性项目、主题活动等方面,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的切入点。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处理好与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两者在政治上没有问题,但在功能上有重合,需在实践上作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亚 中俄关系 向西开放 上海合作组织
下载PDF
中亚蛇绿岩带研究进展及区域构造连接 被引量:46
14
作者 何国琦 李茂松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中亚地区分布着数十条不同时代和不同性质的蛇绿岩带,这些形成于早古生代或新元古代的蛇绿岩带由于受后期构造变动的强破坏,只在极少数地点保存良好。尽管出露分散,确定其时代和性质有一定困难,但其仍具极其重要的构造单元划分、对... 中亚地区分布着数十条不同时代和不同性质的蛇绿岩带,这些形成于早古生代或新元古代的蛇绿岩带由于受后期构造变动的强破坏,只在极少数地点保存良好。尽管出露分散,确定其时代和性质有一定困难,但其仍具极其重要的构造单元划分、对比和连接意义。在对比和讨论蛇绿岩带的连接时,应以微体化石给出的信息为主,同时参考蛇绿岩下部组分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讨论了新疆东北部邻区和西部邻区蛇绿岩带的时代和性质,以及这些蛇绿岩带的对比和连接、新疆与境外构造带连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蛇绿岩带 构造带 对比 连接
下载PDF
CFSR、ERA-Interim和MERRA降水资料在中亚地区的适用性 被引量:46
15
作者 胡增运 倪勇勇 +3 位作者 邵华 殷刚 艳燕 贾超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0-708,共9页
利用中亚1979—2011年间162个观测站点月降水数据(OBS),以平均偏差(MBE)、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CFSR、ERA—Interim和MERRA气象再分析降水数据在中亚地区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 利用中亚1979—2011年间162个观测站点月降水数据(OBS),以平均偏差(MBE)、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CFSR、ERA—Interim和MERRA气象再分析降水数据在中亚地区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套数据的模拟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MERRA的模拟精度最高(R=0.71),ERA—Interim次之(R=0.53),CFSR最低(R=0.50);体现出3套数据不同的同化方案和数据源导致模拟效果的不同;(2)降水的年内变化上,3套再分析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对OBS均表现出高估,并且对强降水月份(3,4月)高估幅度最大;(3)3套数据对海拔500~1000m地区的降水模拟精度最好,超过1000m后,随海拔升高模拟精度下降。以上规律可为3套数据的订正及其在中亚地区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降水 再分析数据 站点资料 适用性研究
下载PDF
“新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刘志中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8,127,共6页
中国在制造业、路桥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技术优势明显,而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双方的合作基础雄厚。但是中亚国家现有的油气管道、公路和铁路并不能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形势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 中国在制造业、路桥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技术优势明显,而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双方的合作基础雄厚。但是中亚国家现有的油气管道、公路和铁路并不能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形势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必将极大的促进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 中国 中亚 自由贸易区
原文传递
中亚与中国西北盆地构造演化及含油气性 被引量:44
17
作者 王素华 钱祥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1-325,共5页
中亚及中国西北地区中生代以来就一直处于欧亚大陆的南缘。侏罗纪以来两地区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即侏罗纪-老第三纪的伸展构造阶段和新第三纪-第四纪的挤压构造阶段。始新世以来由于受印度板块和古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挤压并持续向北... 中亚及中国西北地区中生代以来就一直处于欧亚大陆的南缘。侏罗纪以来两地区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即侏罗纪-老第三纪的伸展构造阶段和新第三纪-第四纪的挤压构造阶段。始新世以来由于受印度板块和古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挤压并持续向北推移的影响,形成了现今中亚及中国西北地区的盆山构造格局。中亚及中国西北地区贫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各盆地受后期改造程度不同,前陆冲断带是这些盆地山前带共有的构造特征,盆地内部构造差异大,新构造对油气的储集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中国 西北盆地 构造演化 含油气性 中生代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 被引量:44
18
作者 丁晓星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4期71-78,共8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倡议,可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与欧亚国家经济合作新的战略平台,并可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促使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中亚是建设丝...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倡议,可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与欧亚国家经济合作新的战略平台,并可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促使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中亚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环,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效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符合沿线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根本利益,受到中亚国家的普遍欢迎。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机制化的国际组织,不谋求建立超国家机构,其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同时也应注意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落实的客观困难较多,阻力不小,实施过程将是长期的,应逐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家战略 中亚 全面合作
下载PDF
1982-2012年中亚地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3
19
作者 殷刚 孟现勇 +2 位作者 王浩 胡增运 孙志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49-3163,共15页
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并且干旱区的植被变化研究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几十年来,中亚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尚不甚明朗。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MERRA(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并且干旱区的植被变化研究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几十年来,中亚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尚不甚明朗。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MERRA(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气象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和最小二乘法等方法系统分析了31a(1982—2012年)来中亚地区NDVI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2—2012年,中亚地区年NDVI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而1994年以后年NDVI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尤其在哈萨克斯坦北部草原地区下降趋势尤为突出。这可能是由于过去30年间,中亚地区降水累计量的持续减少造成的。NDVI的季节变化表明春季NDVI增长最为明显,冬季则显著下降。与平原区相比,中亚山区的NDVI值增长幅度最大,并且山区年NDVI与季节NDVI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中亚地区年NDVI与年降水量正相关,而年NDVI与气温变化存在弱负相关。年NDVI和气温的正相关中心在中亚南部地区,负相关中心则出现在哈萨克斯坦的西部和北部地区;NDVI和降水的相关性中心刚好与气温相反。此外,在近30年间的每年6月至9月,中亚地区NDVI与气温存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延迟现象。本研究为中亚干旱区生态系统变化和中亚地区碳循环的估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气候变化 降水 气温 植被动态变化 中亚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42
20
作者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木巴热克.阿尤普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08-1320,共13页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模型,对中亚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分别测算中亚四国的人均与区域总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最后按照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来评价中亚各国生态安全状态。...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模型,对中亚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分别测算中亚四国的人均与区域总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最后按照生态足迹压力指数来评价中亚各国生态安全状态。评价结果如下:(1)吉尔吉斯坦14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0900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0.9388,处于稍不安全状态。(2)土库曼斯坦的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3303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1327;哈萨克斯坦的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8379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2320,都处于较不安全状态(。3)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总承载力由1994年的28807119ha下降到2005年的28527138ha,而区域总生态足迹有所增加,即从44598092ha增加到51761368ha;多年平均生态赤字为0.8181 ha/capita;平均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7540,处于相对很不安全状态。根据计算结果,中亚4国的多年平均生态安全都处于不安全状态,但不安全程度有所差别,吉尔吉斯坦的生态安全处于相对较好状态,其次为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生态安全相对其他中亚国家而言处于相对很不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压力指数 生态安全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