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克拉通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铅锌矿床 被引量:89
1
作者 芮宗瑶 叶锦华 +2 位作者 张立生 王龙生 梅燕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扬子准地台为大型克拉通碳酸盐发育的地区,从震旦系到中三叠统为典型盖层沉积,其中许多地层中不乏碳酸盐沉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其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碳酸盐地层中,陆续发现了许多层控铅锌矿床。近几年来,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又发现... 扬子准地台为大型克拉通碳酸盐发育的地区,从震旦系到中三叠统为典型盖层沉积,其中许多地层中不乏碳酸盐沉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其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碳酸盐地层中,陆续发现了许多层控铅锌矿床。近几年来,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又发现一批很有希望的铅锌矿化集中区。笔者总结了这些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将这些矿床与国外的MVT矿床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矿质来源、成矿溶液、成矿机制和成矿控制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隆起 地质大调查 矿化集 地台 碳酸盐地层 三叠 矿质来源 成矿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中的同沉积挤压构造——一类新的沉积构造的归类、命名和构造意义探讨 被引量:57
2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5 位作者 夏邦栋 方中 周伟明 彭阳 吴智平 李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6,T001,T002,共10页
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时接受了厚达5000m的复理石沉积,而该复理石中保存有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笔者等在这些沉积构造中识别并命名了一类新的构造——同沉积挤压构造,并用简单的实验定性地模拟了该类构造的形成机理。这些同沉积挤压构... 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时接受了厚达5000m的复理石沉积,而该复理石中保存有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笔者等在这些沉积构造中识别并命名了一类新的构造——同沉积挤压构造,并用简单的实验定性地模拟了该类构造的形成机理。这些同沉积挤压构造包括:挤压皱纹、挤压岩枕、挤压裂隙和挤压皱脊,发育于复理石砂岩层的底面或泥岩层的顶面,是相关砂层或泥层沉积后到成岩前复理石盆地遭受挤压收缩的动态记录。根据这些同沉积挤压构造的方向初步判断,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接受复理石沉积的同时受到了SSW—NNE方向的挤压作用,盆地处于挤压收缩阶段。这些构造为复理石盆地的动态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三叠 复理石 同沉积挤压构造 沉积构造 挤压皱纹 挤压岩枕 挤压裂隙 挤压皱脊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研究 被引量:55
3
作者 曾德铭 王兴志 +4 位作者 张帆 宋章强 张若祥 朱永刚 李跃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3-266,共14页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岩性与物性、纵向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沉积和成岩作用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主要储层的形成与...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岩性与物性、纵向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沉积和成岩作用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主要储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该套地层的储层集中分布于雷口坡组雷三段中亚段,主要岩石为砂屑白云岩、藻粘结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以溶蚀孔隙占绝对优势,溶洞和原生孔隙较少,裂缝起到连通孔隙的作用。该套储层属于中孔中低渗的孔隙型和中孔高渗的裂缝—孔隙型。它是在内碎屑滩和藻粘结颗粒滩沉积体的基础上经受了表生期和埋藏期岩溶作用的改造,以粒间溶孔、藻粘结“格架”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的岩溶型储层,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及其他因素控制,滩体和岩溶发育部位相叠合的中坝—双鱼石区块,为良好储层的分布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三叠 雷口坡组 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成都盐盆富钾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勘查开发前景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林耀庭 何金权 +1 位作者 王田丁 叶茂才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2年第2期72-84,共13页
成都盐盆富钾卤水以深层卤水形式赋存于地下4600m左右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第四段(T2l4)含盐系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富钾卤水与海水蒸发系列各浓缩阶段相比,K+、B3+含量异常高,分别达53.27g/L和4994mg/L,超过海水钾盐沉积阶段,也超过综合... 成都盐盆富钾卤水以深层卤水形式赋存于地下4600m左右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第四段(T2l4)含盐系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富钾卤水与海水蒸发系列各浓缩阶段相比,K+、B3+含量异常高,分别达53.27g/L和4994mg/L,超过海水钾盐沉积阶段,也超过综合利用和单独开采工业品位,成为当今世界上罕见的液态钾硼资源。富钾卤水尚富含Br、T、Sr2+、Li+、Rb+等多种有用成分,品质优异,构成优质化工原料水,经济价值极高。卤水具高承压、自溢特点,弹性储量大,具勘查开发前景。富钾卤水为沉积变质卤水和固态钾盐溶滤的复合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 富钾卤水 地球化学特征 成都盐盆 雷四(T2l^4)盐系 复合成因 勘查 开发前景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西部雷口坡组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量:42
5
作者 汪华 刘树根 +4 位作者 秦川 张长俊 王国芝 李德星 代寒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9-674,共6页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中坝和磨溪两个大中型气田,但近年来,钻井过程中于雷口坡组油气显示活跃,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西部雷口坡组主要为局限台地相沉积,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相,主要亚相为潟湖和潮...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中坝和磨溪两个大中型气田,但近年来,钻井过程中于雷口坡组油气显示活跃,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西部雷口坡组主要为局限台地相沉积,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相,主要亚相为潟湖和潮坪;其沉积时该区地壳处于拉张状态。雷口坡组有良好的烃源岩条件,多种类型的优质储层(礁滩、热液白云岩、古喀斯特储层等),有膏岩层、泥岩层的良好封隔,具有形成大中型气藏的地质条件。寻找礁滩储层、热液白云岩储层和古喀斯特储层气藏是四川盆地中西部雷口坡组的勘探新方向,其重点勘探地区应是龙门山前缘(川西)地区。然而,雷口坡组源储距离较大,必须要有断穿龙潭组和下三叠统的断层裂缝系统作为运移通道,所以在预测有利勘探区时,应重视天然气输导体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 雷口坡组 天然气 油气地质条件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琼仙 宋晓波 +1 位作者 王东 隆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1-497,共7页
川西龙门山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发育厚达百余米的潮坪相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可分为上、下2个储层段。对钻井岩心、薄片和物性分析表明,以白云岩类为主的下储层段优质储层呈多层叠置分布,储集性能优于灰质含量较多的上储层段... 川西龙门山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发育厚达百余米的潮坪相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可分为上、下2个储层段。对钻井岩心、薄片和物性分析表明,以白云岩类为主的下储层段优质储层呈多层叠置分布,储集性能优于灰质含量较多的上储层段。根据不同类型岩石物性统计及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对储层成因进行研究,认为"白云岩化+准同生期溶蚀+埋藏溶蚀"叠加形成了该套优质储层,其中,区域分布的潮坪相白云岩为储层的稳定广泛分布奠定了重要岩性基础;准同生期溶蚀控制了优质储层多层叠置分布;埋藏溶蚀叠加改造有利于孔隙的保持及储层渗透率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储层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白云岩 潮坪相 雷口坡组四段 三叠 龙门山前 川西
下载PDF
川滇黔桂地区下、中三叠统层序划分、对比及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26
7
作者 田景春 陈洪德 +6 位作者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寿建峰 杨晓宁 沈安江 陈子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 ,将区内下、中三叠统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 ,分别命名为S1 ~S6,其中下三叠统印度阶一个 (S1 )、奥伦尼阶两个 (S2 ~S3) ,中三叠统安尼阶两个 (S4~S5)、拉丁阶一个 (S6) ,从... 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 ,将区内下、中三叠统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 ,分别命名为S1 ~S6,其中下三叠统印度阶一个 (S1 )、奥伦尼阶两个 (S2 ~S3) ,中三叠统安尼阶两个 (S4~S5)、拉丁阶一个 (S6) ,从年代地层考虑早三叠延续时限为 3.9Ma ,则S1 、S2 、S3层序延续的时限平均为 1 .3Ma。中三叠统延续的时限为 6.1Ma ,则S4、S5、S6 层序所延续的时限平均分别为 2 .0 3Ma。按层序底面性质可分出 4个Ⅰ型层序 (S2 、S3、S4、S5)和 2个Ⅱ型层序 (S1 、S6) ,并进行了区域层序对比 ,进而建立了区内下、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模型 ,详细讨论了各层序的次级组成单元 (体系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 层序划分对比 层序地层格架 三叠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杨克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6-374,共9页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通过对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钻井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及沉积相资料,推测雷口坡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大邑—温江—彭州—广汉及孝泉地区,烃源岩厚度达250~...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通过对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钻井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及沉积相资料,推测雷口坡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大邑—温江—彭州—广汉及孝泉地区,烃源岩厚度达250~350 m,有机碳含量为0.4%~0.6%。川西雷口坡组烃源岩形成于生物生产力较高、水动力较弱、海水循环受限、盐度较高、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缺氧和沉积速率较低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烃源岩有机质的保存。川西地区雷口坡组烃源岩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综合分析表明,该烃源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类型较好;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中常见固体沥青和超微组分,有机质类型指数TI为12.5%~98.03%,主要为Ⅱ~1-Ⅱ~2型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浮游生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烃源岩 雷口坡组 三叠 四川盆地西部
下载PDF
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枣子沟金矿床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30
9
作者 隋吉祥 李建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46-347,共2页
枣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缘的夏河-合作地区,是一个上世纪末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矿区主要出露中三叠统古浪堤组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板岩、钙质板岩、细砂岩等。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NE向高角度逆断层(倾... 枣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缘的夏河-合作地区,是一个上世纪末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矿区主要出露中三叠统古浪堤组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板岩、钙质板岩、细砂岩等。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NE向高角度逆断层(倾角】70°)为主,矿区西部有SN向和NW向断裂发育,倾角40°~70°。另有一组倾角平缓的断裂,倾向150°~245°,倾角8°~32°,常切割、错断NE、SN和NW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 矿床成因 西秦岭 成矿时代 碳酸盐岩地层 大型金矿 断裂构造发育 细碎屑岩 三叠 合作地区
下载PDF
黔西南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彦斌 刘敦一 +3 位作者 姚建新 纪占胜 王立亭 武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6-590,i003,共6页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岩性标志。应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二次离子探针质谱对玻屑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 U- Pb年代学分析 ,结果为 2 39.0± 2 .9Ma(2σ)。这是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下—中三叠统界线的锆石 U - Pb同位素年龄。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界线剖面地层连续 ,牙形石分带清楚 ,临界层位发育区域上分布较为稳定的玻屑凝灰岩 ,是极好的区域等时标志层。这一剖面有望成为国际下—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 界线 锆石 层位 PB同位素 黔西南 U-PB年代学 牙形石 发育 质谱
下载PDF
贵州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青岩阶底界附近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姚建新 纪占胜 +2 位作者 王立亭 王彦斌 武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7-585,i001-i002,共11页
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是国际地层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西南地区从台地相到盆地相不同类型下—中三叠统地层均较发育 ,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和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剖... 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是国际地层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西南地区从台地相到盆地相不同类型下—中三叠统地层均较发育 ,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和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剖面牙形石的研究 ,可识别出 6个可与国内外进行对比的牙形石带 ,自下而上分别为 :1N eospathdus cristagalli间隔带 ,2 N eospathodus pakistanensis间隔带 ,3N eospathodus waageni间隔带 ,4 N eospathodus homeri— N . triangularis组合带 ,5 Chiosella timorensis间隔带 ,6 N eogongdolellaregale延限带。在贵阳青岩剖面和望谟甘河桥剖面 ,早—中三叠世存在一个 N eospathodus— Chiosella—N eogongdolella的牙形石演化系列。在这个演化序列中 ,在 N eospathodus homeri— N . triangularis带上部出现N eospathodus homeri和 Chiosella timorensis之间的过渡类型 N eospathodus qingyanensis,表明在下—中三叠统附近牙形石存在较好的演化关系。在贵阳青岩剖面 ,下—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 1.5 m处 Chiosella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 ,在望谟甘河桥剖面 ,下—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 0 .5 m处 Chiosella 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依据上述情况 ,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 界线 剖面 层型 三叠 牙形石 台地 生物地层学 间隔 演化关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台地巨型浅滩化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谭秀成 李凌 +4 位作者 刘宏 曹剑 吴小庆 周素彦 石学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7-471,共15页
碳酸盐台地演化过程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沉积现象,即浅滩化,并通常认为其连续性较差.本文报道了最近在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新发现的一种罕见的碳酸盐台地"巨型浅滩化(mega-shoaling)"现象.研究区于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在干... 碳酸盐台地演化过程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沉积现象,即浅滩化,并通常认为其连续性较差.本文报道了最近在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新发现的一种罕见的碳酸盐台地"巨型浅滩化(mega-shoaling)"现象.研究区于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在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受限的陆表海型碳酸盐台地,其中的雷-1-1亚段B层沉积了一套几乎遍及全盆地的滩相颗粒岩,形成所谓的巨型(盆地规模)浅滩化特征.根据岩芯精细描述和薄片镜下鉴定,发现这套滩相颗粒岩以砂屑云岩(灰岩)为主,其次为鲕粒云岩(灰岩),以发育局限泻湖-台内滩、局限泻湖-台内滩-台坪和潮坪-潮缘滩这3种向上变粗、变浅的沉积序列为特征;多旋回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发现,这套滩相颗粒岩在横向上具有良好的可追踪对比性和等时性;基于岩芯刻度测井方法建立的测井相模板,对全盆地235口井进行了逐井解释,发现滩相颗粒岩的累计厚度一般在10~40 m,连续分布面积超过1.5×105 km2,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碳酸盐台地确实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型浅滩化作用.重点从古构造与古地貌、古气候、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和古水动力等成滩条件角度分析了这种巨型浅滩化的成因,认为多种地质因素的有机结合为巨型浅滩化创造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包括平静的古构造环境、相对平坦的古地貌和蒸发岩的填平补齐作用;在稳定沉降的碳酸盐台地上,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多旋回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这既有利于颗粒滩在垂向上的多旋回连续叠加发育,也有利于颗粒滩的横向迁移、连片和叠置,从而形成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巨型颗粒滩沉积,形成巨型浅滩化.对这种碳酸盐台地具有现今盆地尺度的巨型浅滩化研究,有助于丰富完善对碳酸盐台地滩相沉积的认识,还因滩相沉积通常发育优质油气储层,所以还具有重要的储层地质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 台内滩 颗粒岩 巨型浅滩化 雷口坡组 三叠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产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 被引量:24
13
作者 周长勇 张启跃 +4 位作者 吕涛 胡世学 谢韬 文芠 黄金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为了研究安尼期罗平生物群产出地层的沉积环境,从云南罗平地区关岭组二段大凹子精测剖面采集50件样品进行了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灰岩样品的K、Na含量较低,Mg/ca比值也较低,反映罗平地区在中三叠世安尼期... 为了研究安尼期罗平生物群产出地层的沉积环境,从云南罗平地区关岭组二段大凹子精测剖面采集50件样品进行了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灰岩样品的K、Na含量较低,Mg/ca比值也较低,反映罗平地区在中三叠世安尼期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Sr/Ba比值(1.22—68.96,平均值为24.35)较高,m值(=100×MgO/Al_2O_3)为27.22—27400,平均值达到1432,稀土元素较低的Y/Ho比值,表现出平缓或者微弱的LREE亏损,以及与近岸河口沉积物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指示其属于近岸的碳酸盐台地内部盆地沉积。从剖面底部到顶部,Al、K、V、Ti和P等元素含量以及Co/Ti、Ni/Ti比值具有多个变化旋回,反映海平面升降变化频繁,总体发生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活动。所有样品的V/(V+M)、V/Cr、Ni/Co、U/Th等元素比值、δU、lg(Ce/Ce‘)等参数值都较高,反映沉积水体为相对低能、缺氧的环境。氧化还原敏感元素V、U、Co、Ni、Zn和cr等呈现出锯齿状曲线特征,表明水体并不完全处于缺氧环境,而是随着海平面周期性升降活动,底部水体表现为间歇性缺氧。结合地球化学及地层学资料,认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地区处于温暖潮湿、还原、低能的离岸较近台内盆地,这一时期海平面升降频繁,底部水体为间歇性缺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罗平生物群 三叠 云南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 被引量:23
14
作者 孙春燕 胡明毅 +1 位作者 胡忠贵 邓庆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8-512,共15页
为了查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与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标志、测录井标志以及不整合等层序界面标志的基础上,对中三叠统雷口坡... 为了查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与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标志、测录井标志以及不整合等层序界面标志的基础上,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进行了沉积相识别和层序地层划分,进而圈定了各层序时期平面沉积相边界,并编制了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各体系域内层序-岩相古地理图,预测了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一套较浅水的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等4种相类型。雷口坡期受到早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内部呈现东高西低、大隆大凹的沉积格局。地壳抬升作用使得部分地层遭受长期暴露剥蚀作用并在顶部形成风化壳,致雷口坡组顶部部分地层缺失。以沉积相划分、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为依据,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盆地中部古隆起及其周缘白云岩坪和西北部绵竹-剑阁隆起的台缘滩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和有效的储盖组合特征,为盆地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因而成为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最为有力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坪 台缘滩 岩相古地理 层序地层 雷口坡组 三叠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桂西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江 李思田 +3 位作者 王灿 李甫安 谢家盈 李正海 《南方国土资源》 1993年第2期39-51,共13页
自1985年在桂西北中三叠统浊积岩中发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以来,该区己受到世人所瞩目。本文在简介区域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侧重于金矿成矿作用分析。通过对成矿的三源(矿源、水源、热源)、构造(导矿、容矿)、物理—化学条件... 自1985年在桂西北中三叠统浊积岩中发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以来,该区己受到世人所瞩目。本文在简介区域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侧重于金矿成矿作用分析。通过对成矿的三源(矿源、水源、热源)、构造(导矿、容矿)、物理—化学条件与运移—沉淀机制和成矿过程分析等,得出中三叠统浊积岩系为容矿岩系之一,而非矿源岩,成矿时基底存在区域岩浆热液活动的认识;并指出在求取元素丰度值过程中所剔除异常值性质的判断时,采用了柯氏正态检验法、岩石孔渗性、镜质组反射率与牙形石色变指数等研究方法的成果。还探讨了右江浊积岩盆地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产金层位分带性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三叠 浊积岩 微细粒浸染型矿床 成矿作用 广西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的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超 陈清华 +2 位作者 吕洪波 张洪涛 曲长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7,共6页
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岩石薄片数据、古水流数据、岩石化学数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中三叠统南盘江盆地古水流方向为北西西方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一侧的再旋回造... 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岩石薄片数据、古水流数据、岩石化学数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中三叠统南盘江盆地古水流方向为北西西方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一侧的再旋回造山带;再旋回造山带应该在盆地的东南方向;沉积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有活动陆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古流向 三叠 物源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维锋 高振中 +1 位作者 彭德堂 王成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8,共4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广泛发育由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这种三角洲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沉积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它们...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广泛发育由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这种三角洲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沉积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它们由许多下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而成 ,单一透镜体最大厚度在 0 .5~ 4m不等。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 ,其中尤以水道砂体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由于辫状河三角洲形成时物源供给丰富且粒度粗 ,沉积物堆积速率快 ,因而湖泊的波浪对其影响改造甚微。三角洲砂体孔隙度及渗透性均好 ,且整个三角洲砂体分布稳定 ,为理想的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三叠 库车坳陷 储集层 沉积
下载PDF
层序底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以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田景春 陈洪德 +2 位作者 覃建雄 侯明才 赵俊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5-682,共8页
众所周知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最关键的是层序划分 ,而层序划分的关键是有关界面的识别 ,可用于确定层序的界面包括层序的底界面 ,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层序底界面的识别 ,这是层序划分的基础和前提。以中国南方海... 众所周知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最关键的是层序划分 ,而层序划分的关键是有关界面的识别 ,可用于确定层序的界面包括层序的底界面 ,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层序底界面的识别 ,这是层序划分的基础和前提。以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为例 ,在大量野外剖面详细观测的基础上 ,识别出了层序底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有 9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 :①古风化壳 ,②渣状层 ,③河流回春作用面 ,④古喀斯特作用面 ,⑤斜坡重力流冲刷侵蚀面 ,⑥盆地内浊流侵蚀面 ,⑦火山事件作用面 ,⑧岩性、岩相转换面 ,⑨上超面。详细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表现形式 国南方 海相震旦系 地震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三叠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解释方法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雷雪 李忠 +3 位作者 翟中华 宋继胜 李雪飞 康昆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2期137-141,5,共5页
通过对川中龙女寺地区的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构造特征,即 在雷口坡组和下伏嘉陵江组的盐岩和膏岩等柔软地层的盐底辟构造作用及区域上的挤压构造作用共同影响下, 龙女寺地区雷口坡组形成了以... 通过对川中龙女寺地区的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构造特征,即 在雷口坡组和下伏嘉陵江组的盐岩和膏岩等柔软地层的盐底辟构造作用及区域上的挤压构造作用共同影响下, 龙女寺地区雷口坡组形成了以坡坪式逆冲断层为主,密集的低幅度断弯褶皱相伴生的构造特征。当难以直接对 雷一2顶界反射对比时,可以选择同一组硬地层--雷一1亚段与雷三1至雷一2亚段的地震反射间的平行和亚 平行关系作为识别目的层位的辅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口坡组 构造特征 三叠 方法探讨 地区 构造作用 综合分析 地震资料 嘉陵江组 逆冲断层 断弯褶皱 平行关系 地震反射 软地层 低幅度 辅助层 硬地层 龙女 地质 测井 底辟 膏岩 层位
下载PDF
川西海相雷口坡组成藏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20
作者 冯动军 朱彤 李宏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对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生烃史研究以及气源分析表明,川西地区发育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及中三叠统雷口坡组3套主力烃源岩,雷三段针孔状白云岩是雷口坡组最有利的储集层段,中三叠统顶部发育的膏盐层及上覆上三叠统和侏罗系厚层泥岩可以... 对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生烃史研究以及气源分析表明,川西地区发育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及中三叠统雷口坡组3套主力烃源岩,雷三段针孔状白云岩是雷口坡组最有利的储集层段,中三叠统顶部发育的膏盐层及上覆上三叠统和侏罗系厚层泥岩可以作为盖层,川西地区二叠系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分别在晚三叠世中晚期和三叠纪末—侏罗纪早期进入生烃高峰期.研究认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成藏主控因素为:①古地理、微地貌控制有利储集层的分布;②粗结构滩体的暴露淋滤是形成良好储集性能的关键;③断裂、古构造控制油气的运移与聚集.对成藏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认为研究区首选勘探目标是孝泉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其次是回龙寺、鸭子河、白鹿场、大邑等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三叠 雷口坡组 成藏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