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路翎笔下蒋纯祖的英雄悲剧形象 |
刘炳辰
|
《理论月刊》
|
2004 |
2
|
|
2
|
“大院育儿”:城市养育共同体的远去与当归 |
安超
|
《教育家》
|
2022 |
2
|
|
3
|
《活着》:孤独个体的承担与希望 |
王俊忠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09 |
1
|
|
4
|
诗歌由个体承担的理论前提 |
郜积意
|
《诗探索》
|
2000 |
1
|
|
5
|
从“原野”到“家”——论曹禺戏剧精神意蕴的转变和深层原因 |
李玮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6
|
边缘处的诗性 |
吴雪丽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后新诗潮”论争的理论启示 |
宋毅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
2009 |
0 |
|
8
|
现代意识与个体性承担——王国维寻求“慰藉”的精神简历 |
张新颖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