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共丧权的教训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异凡 《今日前苏联东欧》 CSSCI 2001年第2期14-19,7,共7页
苏联剧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多种因素中,党是关键。苏共自斯大林确定党内领袖地位之后,逐步消灭党内民主,实行个人集权,形成个人崇拜,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党的最高领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局面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苏共实... 苏联剧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多种因素中,党是关键。苏共自斯大林确定党内领袖地位之后,逐步消灭党内民主,实行个人集权,形成个人崇拜,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党的最高领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局面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苏共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从苏共的历史进程看,可以说,在苏联,成也在党,败也在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 苏联剧变 领袖地位 党内民主 个人集权 个人崇拜 历史进程 斯大林
原文传递
困境与变革——马尔代夫政治现代化论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金源 《南亚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30-34,共5页
在英国殖民统治末期,马尔代夫政治现代化开始启动,伊斯兰传统的强烈对抗使得政治现代化在演进过程中一再遭遇挫折,1968年新宪法则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最终建立。从1978年起,马尔代夫进入旷日持久的加尧姆统治时代,此间政府虽然也推行... 在英国殖民统治末期,马尔代夫政治现代化开始启动,伊斯兰传统的强烈对抗使得政治现代化在演进过程中一再遭遇挫折,1968年新宪法则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最终建立。从1978年起,马尔代夫进入旷日持久的加尧姆统治时代,此间政府虽然也推行一些政治改革,但这仅仅是表象,事实上,在深厚的伊斯兰传统基础上,一种以总统为核心的个人集权逐步建立并日益强化。清除伊斯兰传统势力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建立现代政党政治,削弱总统的个人集权,成为马尔代夫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代化 马尔代夫 伊斯兰传统 殖民统治 个人集权 演进过程 政治制度 政治改革 政治生活 政党政治
原文传递
个人的分量不要太重——邓小平关于领袖个人作用问题论述的几点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尚文 郝宇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邓小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总结中国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认为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中 ,领袖个人的分量太重 ,对党和国家是不利的 ,是不健康的和危险的。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对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 ,都不同程度地出... 邓小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总结中国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认为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中 ,领袖个人的分量太重 ,对党和国家是不利的 ,是不健康的和危险的。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对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 ,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或存在着领袖个人分量太重的现象。要避免因此而出现的弊端 ,就必须正确对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摆正领袖与集体、领袖与群众的关系。我们今天重温邓小平关于领袖个人作用问题的论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领袖个人作用问题 个人分量 民主法制 权威 个人集权 领导体制
下载PDF
试论蒋介石在日记中关于国民党弊端的忧思(1927—1937)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共10页
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党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党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 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党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党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考虑。可以说,蒋介石忧党的背后,其实在忧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国民党弊端 个人集权
下载PDF
谈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功能与特征
5
作者 彭丽花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0年第12期5-7,4,共4页
近年来,学术界对民主集中制实质的争议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应是民主制;另一观点则认为,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集中制。这两种观点各执一端,都存在着片面性。前者强调了民主的极端重要而把集中推到了次要... 近年来,学术界对民主集中制实质的争议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应是民主制;另一观点则认为,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集中制。这两种观点各执一端,都存在着片面性。前者强调了民主的极端重要而把集中推到了次要的地位。殊不知,没有高度的集中,党就会由子离心力的作用而涣散,以至走向分裂,党的政治生命也就完结。东欧局势的变化证明了这一点。后者则强调了集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高度民主的作用。实践证明,没有高度的民主,党就会由予长期的过份集权而走向专制和僵化。苏联斯大林个人集权的危害,我国的个人崇拜、权力过份集中造成的“文革”灾难,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沉痛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功能 个人集权 政治生命 个人崇拜 “文革” 民主制 学术界
下载PDF
校长不该是“山寨王”
6
作者 向长征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6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校长负责制 山寨 权力运行 个人集权 学校决策 上级领导 指令性管理 体制改革 个人意志 结构
下载PDF
社会文化心理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7
作者 徐禾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56-58,共3页
社会文化心理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徐禾让我们先从历史上已发生过的事情来谈这个问题。在中国,有很长的时间人们曾把各种国家级的建筑物视为权力的象征,又因为当时实行的是个人集权的专制政体,因而这些建筑物便又成为个人权力的象征... 社会文化心理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徐禾让我们先从历史上已发生过的事情来谈这个问题。在中国,有很长的时间人们曾把各种国家级的建筑物视为权力的象征,又因为当时实行的是个人集权的专制政体,因而这些建筑物便又成为个人权力的象征,也就是成了一家一姓权力的标志。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社会文化心理 个人权力 保护 建筑物 专制政体 个人集权 国家级
下载PDF
马恩确立的共产党民主制原则
8
《党课》 2006年第10期38-39,共2页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在他们积极参与草拟的党章中确立了民主制的原则。这一年6月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拟定草稿,随后经过各地支部讨论、最终在同年12月第二...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在他们积极参与草拟的党章中确立了民主制的原则。这一年6月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拟定草稿,随后经过各地支部讨论、最终在同年12月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的盟章,明确规定:“所有盟员都一律平等,他们都是兄弟”,“同盟的组织机构是: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支部的组成至少3人、至多20人,每个支部选举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人;两个支部以上、10个支部以下建立区部,区部委员会由各支部主席和副主席组成;区部委员会从委员中选出领导人,它是区内各支部的权力执行初关;本国或者本省内的各区部隶属于—个总区部,总区部是本省各区部的权力执行初关,总区部向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则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不少于五人,由代表大会指定为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区的区部委员会选出。中央委员会设主席和秘书,他们只是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不得个人专权。马克思恩格斯在党章草稿中强调,党“始终力求做到以原则为准绳,而不是以这个人或那个人为准绳”。也就是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党章规定:“如中央委员会认为某些问题的讨论具有普遍的和直接的利害关系,可以提交全盟讨论。”意即由全党自由讨论,民主决定。代表大会是全盟的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代表由各个区部选派,“各区部须赋予自己的代表以全权并给予详细的指示”。即是说,各个代表要把各个区部盟员的意见带到代表大会上去。给予盟员纪律处分,只能由代表大会决定。重大问题,如党章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制 共产主义者同盟 中央委员会 党代表大会 共产党 马克思恩格斯 权力机关 个人集权
原文传递
改革个人集权是铲除腐败的关键
9
作者 王伟 于建松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19-121,共3页
腐败问题是寄生在社会上的大毒瘤,如不及时根治。必然导致癌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腐败的主要特征是权钱交换、权力商品化。其形式多种多样,从刘青山、张子善到胡长青、成克杰,手段不同。但趋势数额越来越大。
关键词 腐败 个人集权 监督制约机制
下载PDF
独联体国家纷纷延长总统任期
10
作者 孔寒冰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46,共2页
近几年,独联体国家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就是许多国家都修改宪法,或者延长总统任期,或者取消总统任期,呈现个人集权的势头,给人感觉他们在走回头路。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这样做,这些国家未来的政治发展又会怎样?
关键词 独联体国家 总统任期 修改宪法 个人集权 政治发展
原文传递
《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研究(1931—1937)》
1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68,共1页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蒋介石日记》等原始档案文献资料,探讨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中,蒋介石所主导的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进行危机应对的手段与方式。此种个人集权政治模式有其独特的运行模式与发展路径。系...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蒋介石日记》等原始档案文献资料,探讨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中,蒋介石所主导的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进行危机应对的手段与方式。此种个人集权政治模式有其独特的运行模式与发展路径。系统研究“蒋介石与中国集权政治”,对推动民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水平,深化蒋介石等国民党主要权威人物的研究,拓展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领域,以及国民政府之党、政、军关系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研究 个人集权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中央与地方关系 国民党政府 档案文献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