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认识论的转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9,共14页
儿童认识论有悠久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它是关于儿童认识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的哲学探究。我国教育与社会长期秉持“间接主义”儿童认识论,认为儿童认识的“特殊性”是以掌握间接经验或“现成知识”为主,而这类知识是人脑... 儿童认识论有悠久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它是关于儿童认识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的哲学探究。我国教育与社会长期秉持“间接主义”儿童认识论,认为儿童认识的“特殊性”是以掌握间接经验或“现成知识”为主,而这类知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正确反映”的结果;儿童的直接经验不具有独立价值,只是掌握“现成知识”的手段。这种观点体现了根深蒂固的二元论哲学,充斥着儿童偏见、客观主义、工具主义、总体主义和权威主义。事实上,人的认识是基于直接经验、借助间接经验、发展直接经验的过程,直接经验是目的,间接经验是手段。直接经验主要由“技能”和“亲知”构成,间接经验主要由“信息”和“科学”构成。儿童的认识发展是由直接经验逐步发展到间接经验,是谓“直接主义”儿童认识论,儿童认识过程就是主动建构对世界理解的过程。走向“建构主义”儿童认识论,意味着确立实验知识观、理解知识观和个人知识观。在信息时代,儿童认识论的愿景是揭示儿童个体认识、儿童文化以及儿童和成人间“交互主体性认识”的新特点和新机制,让“儿童的世纪”发展为“儿童认识论的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识论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实验知识 理解知识 个人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