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近大洋彼岸的缪斯——严歌苓访谈录 被引量:46
1
作者 江少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3期48-52,共5页
严歌苓被称为北美最有实力、最具影响的新移民作家之一,她的名字及作品已越来越走近众多读者的视线。出国前,她就出版过《绿血》等三部长篇小说,曾获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全国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90年代赴美后,她的小说在大陆、台... 严歌苓被称为北美最有实力、最具影响的新移民作家之一,她的名字及作品已越来越走近众多读者的视线。出国前,她就出版过《绿血》等三部长篇小说,曾获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全国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90年代赴美后,她的小说在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频频获奖,她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也是夺得多项大奖,引起强烈反响。如长篇《人寰》获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奖”;《谁家有女初长成》获2000年《北京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排行榜”中篇小说第一名;《少女小渔》获1991年台湾“中央日报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获亚太国际电影节六项大奖,包括最佳编剧奖;《天浴》英译版获哥伦比亚大学最佳实验小说奖,由她本人改编的电影,问鼎台湾金马奖七项大奖。我想用华文文学的“严歌苓热”来概括这种现象是不为过的。这次有机会与严歌苓面对面交谈,后又电话采访,试图走进作家的内心,探访她心灵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录 国际电影节 长篇小说 小说改编 《北京文学》
下载PDF
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瑞琳 《华文文学》 2003年第5期34-40,61,共8页
旅美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在海外新移民作家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严歌苓突出的创作个性,尤其是从她“生命移植”的意义,把握新一代移民作家提供给华文文坛的新鲜特质。
关键词 边缘文学 新移民文学 生命移植
下载PDF
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培 《华文文学》 2004年第6期62-65,共4页
严歌苓作为一名敏感的女作家,一直致力于书写女性身上的雌性特征,她用原始雌性的最高层表现--母性--来颠覆传统男性与女性的强弱观念,从雌性的本能扩张--情欲--来考察她们灵与肉的争斗,以雌性特征的能否自然绽放来衡量她们的人性是否完... 严歌苓作为一名敏感的女作家,一直致力于书写女性身上的雌性特征,她用原始雌性的最高层表现--母性--来颠覆传统男性与女性的强弱观念,从雌性的本能扩张--情欲--来考察她们灵与肉的争斗,以雌性特征的能否自然绽放来衡量她们的人性是否完整,从而在小说文本中营造出独特的魅惑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雌性
下载PDF
阐释者的魅力──论严歌苓小说创作 被引量:8
4
作者 柳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5,共8页
严歌苓小说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因于她所创造的阐释者。阐释者在她的小说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魑如魅,难以捉摸,可同时又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惊讶之余,禁不住心醉神迷。你不得不承认,她的小说“总是弥漫着阐释者的魅力”①。阐释者... 严歌苓小说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因于她所创造的阐释者。阐释者在她的小说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魑如魅,难以捉摸,可同时又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惊讶之余,禁不住心醉神迷。你不得不承认,她的小说“总是弥漫着阐释者的魅力”①。阐释者的魅力源自何处?当我们用“魅力”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者 《扶桑》 小说文本 小说艺术 叙述者 叙述方式 魅力 不确定性 小说创作
下载PDF
隐在历史褶皱处的青春记忆与人性书写——从《芳华》看严歌苓小说叙事的新探索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5-163,共9页
严歌苓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芳华》甫一面世,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芳华》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是以第一人称来描写她当年亲历的部队文工团生活——作家虽然也写到了后来人物的命运变迁和故事,但只占小说很小的比例和部分。给... 严歌苓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芳华》甫一面世,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芳华》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是以第一人称来描写她当年亲历的部队文工团生活——作家虽然也写到了后来人物的命运变迁和故事,但只占小说很小的比例和部分。给人近乎作家“自叙传”这样的读后感,一点也不奇怪。且不说严歌苓的人生经历已多为人了解:她在军队待了13年,从1971年12岁入伍直到25岁部队裁军退伍。整整跳了八年舞,演样板戏《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她演过喜儿;演出舞蹈节目《边疆女民兵》《草原女民兵》《女子牧马班》,扮演英姿飒爽的女民兵;表演藏族歌舞《洗衣歌》;《小常宝请战》(《智取威虎山》)里演边唱边跳的小常宝……然后做了两年编舞,再成为创作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红色娘子军》 《智取威虎山》 书写 人性 记忆 青春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磨难史——严歌苓《陆犯焉识》讨论 被引量:20
6
作者 龚自强 丛治辰 +1 位作者 马征 陈晓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7-132,共16页
陈晓明:严歌苓近年来在大陆出版多部长篇小说,不断地得到影视界的青睐。但文学界对严歌苓的关注显然还显得不够充分。如今是人们对文学界发生的任何的事件都无动于衷,或许对严歌苓的泰然处之也不奇怪吧。但严歌苓的小说确实写得有特点... 陈晓明:严歌苓近年来在大陆出版多部长篇小说,不断地得到影视界的青睐。但文学界对严歌苓的关注显然还显得不够充分。如今是人们对文学界发生的任何的事件都无动于衷,或许对严歌苓的泰然处之也不奇怪吧。但严歌苓的小说确实写得有特点,有力度和独到之处。严歌苓的小说思想直接尖锐,技巧性很强,语言精致而有韧性。她一直关注女性的命运,此番出版《陆犯焉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20世纪 磨难 长篇小说 小说思想 文学界 陈晓明
原文传递
被误读的人性之歌——读严歌苓的新作《芳华》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思和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0,共3页
从《少女小渔》起,严歌苓的艺术敏感就牢牢地盯住了一类女性形象的创造:包容各种凌辱,承受万般苦难,命运就像不间断的噩梦笼罩,人在梦中沉默着,发不出丝毫的喊叫与哭泣,但又无比坚韧,顽强地挣扎。她就像黑土地那样藏污纳垢,吞... 从《少女小渔》起,严歌苓的艺术敏感就牢牢地盯住了一类女性形象的创造:包容各种凌辱,承受万般苦难,命运就像不间断的噩梦笼罩,人在梦中沉默着,发不出丝毫的喊叫与哭泣,但又无比坚韧,顽强地挣扎。她就像黑土地那样藏污纳垢,吞噬了无穷尽的垃圾、尸体、落叶以及动物的排泄物,消化了无穷尽的肮脏,却能够地脉畅通,孕育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量。有的评论家对严歌苓创造的女性形象,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地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误读 《少女小渔》 女性形象 生命力量 不间断 黑土地
下载PDF
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失语症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亚萍 《华文文学》 2003年第3期62-65,共4页
本文分析了严歌苓几部小说中的人物在异国他乡出现的交流障碍 ,揭示出新移民面对异国语言和文化时的尴尬状态。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人物的失语不只是因为语言的障碍 ,而且还来源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误解 ,移民... 本文分析了严歌苓几部小说中的人物在异国他乡出现的交流障碍 ,揭示出新移民面对异国语言和文化时的尴尬状态。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人物的失语不只是因为语言的障碍 ,而且还来源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误解 ,移民能否在异国扎根取决于他们对该国语言文化的接受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交流 文化差异
下载PDF
文化边缘的言说与抉择——严歌苓小说论 被引量:8
9
作者 汤拥华 张纯 《华文文学》 2005年第2期52-59,共8页
严歌苓一直致力于探询那些漂泊海外的人们如何应对自身境遇,如何在文化边缘言说和抉择。文章从语言分析入手,将语言的困境同生存的困境沟通起来,并试图通过某种生活与叙事之经纬关系的拆解,同时追问旅外小说家们文学与人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 旅外小说 文化边缘 语言
下载PDF
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以王安忆《长恨歌》与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0-166,共7页
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从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出发,将男男女女尤其是小女子从时代大潮中分离出来,通过对她们可怜可叹可悲命运的流转变迁的叙写,揭示出人性的千疮百孔。今天看来,中国当代的女作家当中,能够延续这一脉艺术探索与文... 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从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出发,将男男女女尤其是小女子从时代大潮中分离出来,通过对她们可怜可叹可悲命运的流转变迁的叙写,揭示出人性的千疮百孔。今天看来,中国当代的女作家当中,能够延续这一脉艺术探索与文学书写方式的,就不能不提到两位作家——王安忆和严歌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她们与张爱玲之间的一些微妙的联系和彼此相通的艺术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命体验 书写方式 王安忆 《长恨 人性 史诗 女人
原文传递
时间与叙事结构——严歌苓长篇小说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学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叙事结构 时间结构 人物性格
下载PDF
论严歌苓的“母性”叙事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付立峰 《华文文学》 2007年第3期84-89,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严歌苓的两部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与《一个女人的史诗》的解读,剖析了其"母性"叙事的内涵。"母性"表征着严歌苓对人性开掘的深度,正是母性叙事消解了宏大的革命叙事,而召唤出了纯真、素朴的人性。
关键词 母性叙事 人性
下载PDF
从“土生族”到“新移民”——由严歌苓的作品看在美华人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6
13
作者 葛亮 《华文文学》 2004年第2期47-53,共7页
1943年美国政府终于废除了长达六十一年的排华法案。由此 ,在美华人及其后辈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在走向历史新纪元的同时 ,华人社群的渐趋繁盛却伴生了更多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文化指认问题。作为八十年代末赴美... 1943年美国政府终于废除了长达六十一年的排华法案。由此 ,在美华人及其后辈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在走向历史新纪元的同时 ,华人社群的渐趋繁盛却伴生了更多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文化指认问题。作为八十年代末赴美的移民作家 ,严歌苓对于新时代在美华人多元的生活模式感同身受 ,这些题材 ,自然成为她移民小说系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土生族”和“新移民”作为两个重要的在美华人群落 ,更被其浓墨重彩地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生族 新移民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女性视阈中的历史与人性书写——以《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和《陆犯焉识》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5,共10页
严歌苓在《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等长篇小说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让她的作品溢出了以往宏大叙事所覆盖的主流历史的... 严歌苓在《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等长篇小说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让她的作品溢出了以往宏大叙事所覆盖的主流历史的叙述法则。《寄居者》是"沪版的辛德勒名单";《金陵十三钗》是女性视阈中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还原;《小姨多鹤》可以视之为"抗战后叙事",小说叙述采用限知视角和限制性叙事策略——兼具多鹤作为日本女性的"异族女性视角"与其他人的有限视角;《陆犯焉识》是一部知识分子的成长史、磨难史与家族史,表达了"始终错过的矢志不渝的爱"的"归来"主题。严歌苓将"中国故事"在历史维度的打开和呈现,不是很多研究者所说的纯粹的"他者"叙述,而是叙述里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是可以和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叙述相兼容的,更可以给中国当代文学在历史层面的叙述,提供可参鉴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小姨多鹤》 《陆犯焉识》 女性视阈 限制性叙事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与文化身份:论严歌苓的“穗子”书写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小平 《华文文学》 2006年第2期50-54,共5页
在严歌苓的创作中,对中国的怀想始终是重要的部分。其历史书写不仅仅意在展露人性的复杂,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体经验对历史的重构,从而寻求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以往和普遍文化记忆联系在一起的身份取向不同,在“穗子”系列的书写中,作家提... 在严歌苓的创作中,对中国的怀想始终是重要的部分。其历史书写不仅仅意在展露人性的复杂,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体经验对历史的重构,从而寻求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以往和普遍文化记忆联系在一起的身份取向不同,在“穗子”系列的书写中,作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开放的、不确定的身份取向。这一取向来源于作家独特的历史意识与个人体验,并为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提供了新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个体经验 文化身份
下载PDF
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与荒诞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林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这个时代里,作家根本不必去编造故事,现实生活远比文学精彩;作家甚至不必寻找素材,只要不逃避生活,作家就会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奇特、奇异还有奇妙.就如卡夫卡所言,“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 在这个时代里,作家根本不必去编造故事,现实生活远比文学精彩;作家甚至不必寻找素材,只要不逃避生活,作家就会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奇特、奇异还有奇妙.就如卡夫卡所言,“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仅仅等待着就行了.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这世界将会在你面前自动现出原形,不会是别的,它将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荒诞 故事 悲悯 等待 卡夫卡 文学 平淡 寻找
下载PDF
百年良妓的凄美绝唱——严歌苓《扶桑》女主人公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翠微 《华文文学》 2004年第3期65-70,共6页
本文意在探究《扶桑》中女主人公扶桑的母性形象以及西方人的东方情结 ,从神秘莫测的人类情感对话中挖掘东方女性的伟大美德以及闪烁深处的东方文化幽光 ,在错综复杂的种族情爱间体现东西方从未停止的冲撞和磨砺 ,由文化意蕴的剖析最终... 本文意在探究《扶桑》中女主人公扶桑的母性形象以及西方人的东方情结 ,从神秘莫测的人类情感对话中挖掘东方女性的伟大美德以及闪烁深处的东方文化幽光 ,在错综复杂的种族情爱间体现东西方从未停止的冲撞和磨砺 ,由文化意蕴的剖析最终回归至人性内涵的终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 母性形象 东方情结
下载PDF
人文关怀的真切表现——试论严歌苓的移民小说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震亚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年第3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广泛 华文作家 女作家 文坛 创作 移民 新时期 结婚
下载PDF
论严歌苓小说《芳华》叙述视角的审美效果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燕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1-195,共5页
严歌苓在其最新长篇小说《芳华》中用近四十年的跨度展开了几个文艺兵的命运变迁,其中既有青春的懵懂和激情,更有特殊时代造就的复杂人性。这群少男少女,在无知无觉中,伤害着从小在悲惨环境中长大、几乎从未感受过人生温暖的何晓曼... 严歌苓在其最新长篇小说《芳华》中用近四十年的跨度展开了几个文艺兵的命运变迁,其中既有青春的懵懂和激情,更有特殊时代造就的复杂人性。这群少男少女,在无知无觉中,伤害着从小在悲惨环境中长大、几乎从未感受过人生温暖的何晓曼;在懵懂蒙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审美效果 叙述视角 复杂人性 文艺 感受
原文传递
跨疆越域的边缘叙事——以新移民女性作家严歌苓、张翎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庄伟杰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年第3期3-7,共5页
新移民文学之所以受到特别关注,盖其源来自于他们双重文化身份的跨越写作所呈现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资源。通过对海外新移民作家中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严歌苓、张翎的个案分析和文本透视,我们可以发现,两位女作家或在"生命移植&q... 新移民文学之所以受到特别关注,盖其源来自于他们双重文化身份的跨越写作所呈现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资源。通过对海外新移民作家中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严歌苓、张翎的个案分析和文本透视,我们可以发现,两位女作家或在"生命移植"中充分展示史与诗及人性的情感张力,或在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中交错在原乡与异乡之间,并以各自不同的创作心态、审美方式和边缘叙事发生相互关联,又各有千秋。无论从哪个方面观照,新移民作家的写作都有着另一种情状。他(她)们置身于边缘地带去书写关于存在的要义,也注定这是一种跨疆越域的追寻。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新移民文学为海外华文文学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学生长点,又为作家个体精神的展现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所有这些,不仅丰富了当代华文文学世界的版图,而且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疆越域 边缘叙事 新移民作家 张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