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认知测量方法评介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本禹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2-56,共5页
道德认知测量方法评介郭本禹南京师大个体的品德发展比其智慧发展更加复杂,因此,对个体的品德测量也比对其智力测验更加复杂。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家还没有找到象智力测验这样的综合方法来科学和客观地测量个体的整体品德发展。心理学... 道德认知测量方法评介郭本禹南京师大个体的品德发展比其智慧发展更加复杂,因此,对个体的品德测量也比对其智力测验更加复杂。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家还没有找到象智力测验这样的综合方法来科学和客观地测量个体的整体品德发展。心理学家只能分别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发展 柯尔伯格 测量方法 皮亚杰 两难故事 道德判断 道德发展 价值冲突 故事 道德两难
下载PDF
6—17岁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美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8-62,共5页
本研究采用亲社会两难故事来研究6-17岁)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1.我国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与艾森伯格的5个阶段基本一致;2.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不同于柯尔伯格的阶段... 本研究采用亲社会两难故事来研究6-17岁)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1.我国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与艾森伯格的5个阶段基本一致;2.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不同于柯尔伯格的阶段理论;3.儿童对冲突的选择与其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 道德判断 幼儿园儿童 柯尔伯格 艾森伯格 两难故事 人际取向 思想范畴 享乐主义 判断推理
下载PDF
道德判断的“确定问题测验”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欣银 《心理科学通讯》 1988年第3期21-26,51,共7页
“确定问题测验”是德育心理学的方法学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突破了道德判断研究只能限于“谈话法”的界限,从而使得人们对个体道德发展的评定更加客观,更加便利。这一测验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项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既显示出这一测... “确定问题测验”是德育心理学的方法学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突破了道德判断研究只能限于“谈话法”的界限,从而使得人们对个体道德发展的评定更加客观,更加便利。这一测验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项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既显示出这一测验的很多长处,也暴露出它仍存在着的一些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柯尔伯格 个体道德发展 儿童 德育心理学 皮亚杰 两难故事 谈话法 不同阶段 理论基础
下载PDF
7-15岁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及其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富熹 方格 王文忠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用以承诺为主题的两难推理故事探查7-15岁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及其发展。结果表明,儿童的有关发展制约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和调节友谊关系的道德规范的理解,并表现出阶段结构的发展模式,我国儿童的发展具有某种跨文化的普... 用以承诺为主题的两难推理故事探查7-15岁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及其发展。结果表明,儿童的有关发展制约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和调节友谊关系的道德规范的理解,并表现出阶段结构的发展模式,我国儿童的发展具有某种跨文化的普遍性,也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至15岁儿童 社会认知发展 友谊关系 两难故事
下载PDF
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实验 被引量:5
5
作者 边玉芳 董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22期29-30,32,共3页
一、引言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品质的学习也是教育心理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心理学上将道德定义为:由社会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共同支持,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行为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 一、引言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品质的学习也是教育心理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心理学上将道德定义为:由社会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共同支持,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行为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可见,道德规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发展 两难故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测量方法学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本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48,共10页
柯尔格伯(Kohlberg,L.,1927-1987)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沿着皮亚杰(Piaget,J.,1896-1980)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路线,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并以此为核心创立了道德认知发... 柯尔格伯(Kohlberg,L.,1927-1987)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沿着皮亚杰(Piaget,J.,1896-1980)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路线,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并以此为核心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体系,在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柯尔伯格 分数 两难故事 被试 阶段模型 皮亚杰 评分法 打分法 道德反映 DIT 判断选择 测量方法
下载PDF
莱斯特关于道德判断水平的“限定问题测验”介绍 被引量:1
7
作者 思文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87年第1期37-40,共4页
“限定问题测验”(The Defining Issues Test,以下简称 DIT 测验)是品德研究领域中迄今为止的唯一客观计分测验。它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莱斯特(J.R.Rest)及其同事于一九七三年编制而成的一种测量道德判断水平的测验。到七十年... “限定问题测验”(The Defining Issues Test,以下简称 DIT 测验)是品德研究领域中迄今为止的唯一客观计分测验。它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莱斯特(J.R.Rest)及其同事于一九七三年编制而成的一种测量道德判断水平的测验。到七十年代末,这个测验至少已施测于四个国家的几千名被试,但在我国心理学界,它至今还很少为人所知。因此,对“限定问题测验”进行介绍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判断 测验 莱斯特 科尔伯格 道德思维能力 道德两难 两难故事 标准化 高阶段 测量
下载PDF
儿童内隐与外显学校权威认知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宁宁 林俊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学校权威认知是儿童在学校情境下对权威的服从情况和认知特点。研究旨在考察儿童内隐与外显学校权威认知的发展特点。采用小学儿童学校权威认知问卷考察2—6年级319名小学生的外显学校权威认知发展,结果发现儿童学校权威认知发展水平随... 学校权威认知是儿童在学校情境下对权威的服从情况和认知特点。研究旨在考察儿童内隐与外显学校权威认知的发展特点。采用小学儿童学校权威认知问卷考察2—6年级319名小学生的外显学校权威认知发展,结果发现儿童学校权威认知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范式,考察4—6年级共60名儿童的内隐学校权威认知发展,结果表明,小学儿童的内隐学校权威认知不存在年级差异,对儿童的权威认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内隐和外显学校权威认知相关不显著(r=0.02,p=0.877>0.05),两者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学校权威认知 两难故事 内隐权威认知
下载PDF
世纪之交品德心理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
9
作者 李维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0,17,共5页
自1894年厄尔·巴恩斯(EaiIBarnes)在《教育论丛》上发表第一篇有关品德心理研究的报告以来,迄今已有百年。期间,曾出现过诸多学派和理论,为后人研究品德心理提供了富有意义的启迪。时值世纪之交,品德心理研究... 自1894年厄尔·巴恩斯(EaiIBarnes)在《教育论丛》上发表第一篇有关品德心理研究的报告以来,迄今已有百年。期间,曾出现过诸多学派和理论,为后人研究品德心理提供了富有意义的启迪。时值世纪之交,品德心理研究又呈新动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心理 道德发展 学校道德教育 世纪之交 价值分析 价值阐释 两难故事 自我意识 教师 道德价值
下载PDF
"自下而上"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杨春 乌日娜 《科教导刊》 2020年第3期93-95,共3页
15岁到25岁是人价值观探索、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一旦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就很难再改变.就整个学校教育而言,高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后的机会.如今高校价值观教育主要采用老师为主导的至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最大的... 15岁到25岁是人价值观探索、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一旦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就很难再改变.就整个学校教育而言,高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后的机会.如今高校价值观教育主要采用老师为主导的至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抛开了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当前大学生普遍关注的156个问题以及在不同价值判断下所反映的观点和态度.本文以访谈案例的真实生活经验为模板,以价值观调研结果为参考,编写了两难故事.以讨论课形式探索两难故事的价值困境,提出了自下而上的价值观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大学生 两难故事 价值判断
下载PDF
两难故事阅读活动对大班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杨素萍 陈启慧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8年第10期32-35,共4页
采用实验法,考察两难故事阅读活动对大班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幼儿在开展两难故事阅读活动后,观点采择总体能力及其子维度——基于已掌握的信息推测他人观点的得分显著提高。研究者据此提出建议:设计切合幼儿兴... 采用实验法,考察两难故事阅读活动对大班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幼儿在开展两难故事阅读活动后,观点采择总体能力及其子维度——基于已掌握的信息推测他人观点的得分显著提高。研究者据此提出建议:设计切合幼儿兴趣的两难故事开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展*JL的观点采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难故事 大班幼儿 观点采择能力
原文传递
两难故事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12
作者 濮章婷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年第5期0137-0140,共4页
两难故事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两难故事法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其在提升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中的作用。研究认为,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两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 两难故事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两难故事法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其在提升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中的作用。研究认为,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两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考,进而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本文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案例,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难故事 道德教育 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
下载PDF
破解“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克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77,共3页
本文分析了"道德两难问题"的危害及成因,借鉴先进德育主张,结合我国德育实际和笔者德育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两条基本策略:用"两难故事讨论法"组织德育课堂,用"生活德育论"指导德育活动。
关键词 道德两难问题 两难故事讨论法 生活德育论
下载PDF
“道德两难故事法”在初中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显岩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2年第10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品德培养 中学政治 德育 “道德两难故事法”
下载PDF
中学生承诺判断的发展特点及友谊和情境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萍 程小青 +1 位作者 陈会昌 张光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8-341,345,共5页
本研究采用两难故事情境判断问卷,考察了428名中学生承诺判断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中学生在不同故事情境下的承诺判断呈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趋势。友谊对承诺判断存在影响,整体而言,对好朋友的守诺高于对普通同学的守诺。中学生的承诺... 本研究采用两难故事情境判断问卷,考察了428名中学生承诺判断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中学生在不同故事情境下的承诺判断呈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趋势。友谊对承诺判断存在影响,整体而言,对好朋友的守诺高于对普通同学的守诺。中学生的承诺判断存在情境差异,承诺对象有无过错和守诺后个人是否有损失两个情境因素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承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诺 承诺判断 道德 两难故事情境 友谊
下载PDF
柯尔伯格与哈贝马斯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改霞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6年第12期48-51,共4页
柯尔伯格与哈贝马斯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当前儿童道德教育的理念、形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儿童道德教育要关注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和主体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儿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和话语实践的形式,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和角... 柯尔伯格与哈贝马斯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当前儿童道德教育的理念、形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儿童道德教育要关注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和主体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儿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和话语实践的形式,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法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道德教育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儿童道德两难故事 话语实践
原文传递
“新苏格拉底模式”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袁婧筠 《新教育(海南)》 2017年第11期8-12,共5页
劳伦斯·科尔伯格构建了庞大'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体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新苏格拉底模式,又称'两难故事提问法',是如今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方法,对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借鉴价值。本研究从科尔伯格的&#... 劳伦斯·科尔伯格构建了庞大'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体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新苏格拉底模式,又称'两难故事提问法',是如今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方法,对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借鉴价值。本研究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入手,详细剖析'新苏格拉底模式'的内涵、操作方式、贡献与局限,从而为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苏格拉底模式 两难故事提问法 学校德育
原文传递
“道德两难故事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怡屏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5年第5期106-108 60,60,共4页
本文主要对"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必要性,指出了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具体步骤,并提出了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道德... 本文主要对"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必要性,指出了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具体步骤,并提出了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两难故事法” 中学思想品德课 运用
下载PDF
詹姆斯·莱斯特限定问题测验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扶长青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年第5期12-15,共4页
限定问题测验是一种测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的工具,该测验以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为主要依据,以其"道德两难故事法"为主要方法,能够考察被试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推理能力。30多年来,限定问题测验得到了广... 限定问题测验是一种测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的工具,该测验以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为主要依据,以其"道德两难故事法"为主要方法,能够考察被试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推理能力。30多年来,限定问题测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有效改进。本文介绍限定问题测验的理论基础、施测程序、记分指标和效度指标,总结该测验的研究主题及其改进,并对其优缺点进行简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问题测验 道德判断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道德两难故事
下载PDF
对农村小学生说谎认知水平的研究
20
作者 姚春 《职业时空》 2012年第9期137-139,144,共4页
选取101名农村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道德两难故事,探讨农村小学生说谎认知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在判断说谎的对与错的时候,不是机械地依据是否违背事实,而是综合考虑说谎的动机、性质和结果;在集体荣誉和说真话的两难... 选取101名农村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道德两难故事,探讨农村小学生说谎认知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在判断说谎的对与错的时候,不是机械地依据是否违背事实,而是综合考虑说谎的动机、性质和结果;在集体荣誉和说真话的两难选择中,农村小学生倾向于前者;很多农村小学生宁肯说谎也给对方面子;道德认知水平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说谎认知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孩更重视朋友,更重视自身的权利,女孩更服从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说谎认知 道德两难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