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T思想的城市垃圾回转窑焚烧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水清 池涌 +3 位作者 李润东 马加德 严建华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82-1989,共8页
回转窑因其广泛的物料适应性和高的有害成分破坏去除率而被用作垃圾焚烧的常规炉型。该文探讨了回转窑系统设计中顺流或逆流布置、加热方式、材质选择以及密封等技术关键。对颗粒在回转窑内运动以及垃圾的分解燃烧过程进行了简化理论分... 回转窑因其广泛的物料适应性和高的有害成分破坏去除率而被用作垃圾焚烧的常规炉型。该文探讨了回转窑系统设计中顺流或逆流布置、加热方式、材质选择以及密封等技术关键。对颗粒在回转窑内运动以及垃圾的分解燃烧过程进行了简化理论分析 ,并据此提出了基于 3T思想的垃圾两级焚烧室设计原则。研究表明 :回转窑初燃室的一次风量决定了焚烧和热解处理的途径差异。图 5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 回转窑 焚烧系统 两级燃烧
下载PDF
通道尺寸对热面点火天然气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德福 张惠明 +2 位作者 郑清平 邓玉龙 朱志强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1-546,共6页
针对缸内直喷压燃式天然气(CNG)发动机低负荷循环波动大及高负荷NOx排放偏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涡流室式热面点火燃烧系统,研究了涡流室通道尺寸对缸内天然气空气混合气形成、着火燃烧及发动机运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直径较大的涡... 针对缸内直喷压燃式天然气(CNG)发动机低负荷循环波动大及高负荷NOx排放偏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涡流室式热面点火燃烧系统,研究了涡流室通道尺寸对缸内天然气空气混合气形成、着火燃烧及发动机运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直径较大的涡流室通道,发动机起动性能较好且缸内混合气燃烧持续期短,对改善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有利;选择直径较小的涡流室通道,主副燃烧室内混合气的浓度分层效果明显,能够实现两级燃烧过程,有利于降低发动机循环波动,扩展功率范围及改善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 热面点火 两级燃烧 工作特性
下载PDF
柴油机燃烧方式的新观点─—两级燃烧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苏贵斌 《内燃机》 1997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 两级燃烧
下载PDF
带等压预燃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循环效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丹 陈宏玉 +1 位作者 严宇 洪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0-977,共8页
针对煤油-空气旋转爆震发动机(RDE)点火困难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等压预燃的爆震循环模式。通过零维的热效率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针对于带预燃的爆震热循环效率模型。结果表明,预燃爆震循环的热效率高于理想Brayton循环,低于理想爆震... 针对煤油-空气旋转爆震发动机(RDE)点火困难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等压预燃的爆震循环模式。通过零维的热效率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针对于带预燃的爆震热循环效率模型。结果表明,预燃爆震循环的热效率高于理想Brayton循环,低于理想爆震循环。预燃空气比例是热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循环温比为2,预燃空气比例为0时,预燃爆震循环比理想Brayton循环热效率高26.4%,而当预燃空气量逐渐增加,预燃循环效率提升的比例逐渐变小。采用预燃方式有利于液态煤油的点火起爆,在低温比,低预燃空气比例条件下优势明显。试验中应当在保证煤油能够起爆的前提下采用尽可能少的预燃空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燃烧 旋转爆震发动机 热效率 预燃 性能分析
下载PDF
提高燃烧无烟煤的循环沸腾锅炉热效率的有效途径
5
作者 俞建洪 周庆亮 邢玉荣 《集美航海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1-15,共5页
本文针对福建省Ⅱ类无烟煤的燃烧特点,分析了利用循环沸腾锅炉提高燃料效率的关键是延长细颗粒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高炉膛低空截面气速、正压给煤配合不等开孔率布风结构以及集中大动量二次风等,并... 本文针对福建省Ⅱ类无烟煤的燃烧特点,分析了利用循环沸腾锅炉提高燃料效率的关键是延长细颗粒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高炉膛低空截面气速、正压给煤配合不等开孔率布风结构以及集中大动量二次风等,并根据实际设计结果论证了上述技术措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沸腾锅炉 空截面气速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两级燃烧
下载PDF
攀钢热轧加热炉自动燃烧控制系统的周期计算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岚 毛玉军 李友荣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0,共4页
介绍了在攀钢1450热轧板厂两座265 t/h的步进梁式加热炉上开发应用的L1,L2两级燃烧控制系统,其中,L1级燃烧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如何以最快的响应速度完成以温度为目标的燃烧控制;L2级燃烧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实现在线情况下,考虑不同钢... 介绍了在攀钢1450热轧板厂两座265 t/h的步进梁式加热炉上开发应用的L1,L2两级燃烧控制系统,其中,L1级燃烧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如何以最快的响应速度完成以温度为目标的燃烧控制;L2级燃烧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实现在线情况下,考虑不同钢坯材质、规格、不同轧制规格、不同的组织计划、不同的钢坯装入温度、不同的生产节奏下(与轧线一体控制的)的燃烧温度的设定模型技术,以数学手段计算出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加热炉各个控制段的最佳加热温度。重点阐述了加热炉自动燃烧控制模型的核心———ACC模型周期计算处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两级燃烧控制系统 数学模型 周期计算
下载PDF
沸腾悬浮两级燃烧可行性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
7
作者 田茂诚 程林 《山东能源》 1994年第2期4-7,共4页
关键词 流态化炉 悬浮两级燃烧 可行性
下载PDF
两级浓淡燃烧室内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燃烧过程的NO_(x)排放特性
8
作者 屈海俊 苟小龙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为了掌握燃气轮机两级浓淡燃烧室内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火焰的NO_(x)排放特性和影响NO_(x)生成的动力学机制,对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反应流数值模拟并开展了燃烧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掺氢比为35%、压力为0.5 ... 为了掌握燃气轮机两级浓淡燃烧室内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火焰的NO_(x)排放特性和影响NO_(x)生成的动力学机制,对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反应流数值模拟并开展了燃烧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掺氢比为35%、压力为0.5 MPa且当量比为1.20的绝热燃烧工况下,NO_(x)排放可降至54×10^(-6)(15%O_(2)).H+O_(2)(+M)=HO_(2)(+M)是燃烧压力影响氨-氢燃料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的关键反应.燃烧压力的升高会促进NO与HO_(2)反应并转化为NO_(2).对于氨-氢混合燃料而言,过高的掺氢比(60%~80%)会导致NO_(x)排放显著升高,而根据壁面热损失程度的不同,适当的掺氢比(35%~55%)则有利于实现较低的NO_(x)排放(54×10^(-6)~86×10^(-6)(15%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氢燃料 两级浓淡燃烧 旋流火焰 化学动力学 NO_(x)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