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混输中掺混器的研究与改进 被引量:3
1
作者 肖翔 赵晓路 +1 位作者 李清平 安维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5-777,共3页
在常用的油气混输工艺中,从油井开采出的油和气经分离处理后重新掺混,再由混输泵加压后通过管道运送或由气泵、液泵分别加压,掺混后运送。为了避免引起混输管道的大幅振动以及对泵造成损坏,混输工艺一般都要求掺混器出口不能出现大规模... 在常用的油气混输工艺中,从油井开采出的油和气经分离处理后重新掺混,再由混输泵加压后通过管道运送或由气泵、液泵分别加压,掺混后运送。为了避免引起混输管道的大幅振动以及对泵造成损坏,混输工艺一般都要求掺混器出口不能出现大规模气态段塞现象。在本文当中,我们对T形管掺混器、文氏管掺混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提出了能对进入掺混器的气体质量流量进行控制的拉伐尔喷管掺混器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拉伐尔喷管掺混器可以非常方便地根据需求控制掺混器下游流态。这一特性使得拉伐尔喷管掺混器在石油、化工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 相混 改进
下载PDF
平湖油气田两相混输工艺的设计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荣旗 《中国海洋平台》 1997年第1期6-9,共4页
根据平湖油气田基本设计阶段对该管线所做的设计和研究,就该管线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难点进行描述.并向读者展示作者对两相流输送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相混 计算模型 油气田
全文增补中
水平气液混输管路清管操作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浩 李玉星 冯叔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混输管路清管技术的研究对混输管线的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清管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清管器前段塞流动的特征参数计算模型、动态数学模型以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拉格朗日法跟踪清管球和段塞... 混输管路清管技术的研究对混输管线的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清管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清管器前段塞流动的特征参数计算模型、动态数学模型以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拉格朗日法跟踪清管球和段塞运行情况 ,计算得到了测压点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清管过程中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学模拟方法可以计算清管过程中管线的压力分布 ,利用压力分布可以跟踪清管球在管线内的运行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混管路 清管器 运行规律 特征参数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级轴流式混输泵内气液两相流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思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3,共6页
利用Fluent计算软件在多重参考坐标系下采用欧拉方法的双流体湍流模型计算多级轴流式泵内高含气状态下的三维气液两相流场。通过对绝对流速、叶轮相对流速、压力、气液两相分布及其相间滑移速度矢量的分析,探讨了气液两相介质在泵内的... 利用Fluent计算软件在多重参考坐标系下采用欧拉方法的双流体湍流模型计算多级轴流式泵内高含气状态下的三维气液两相流场。通过对绝对流速、叶轮相对流速、压力、气液两相分布及其相间滑移速度矢量的分析,探讨了气液两相介质在泵内的流动规律。通过与泵性能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对气液两相轴流泵计算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轴流式气液相混 相流场 数值模拟 性能预测
下载PDF
油气两相混输的稳态计算程序──STPHD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树众 梁志鹏 +3 位作者 林宗虎 庄贵涛 管余昌 曹苏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7年第6期6-10,共5页
详细介绍了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管路两相混输稳态计算程序──STPHD的设计思路、计算步骤、特点和功能。通过对试验管路的计算并和试验值相比较表明,该软件在油气两相流的流动特性模拟方面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它能正确反映管路中压降... 详细介绍了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管路两相混输稳态计算程序──STPHD的设计思路、计算步骤、特点和功能。通过对试验管路的计算并和试验值相比较表明,该软件在油气两相流的流动特性模拟方面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它能正确反映管路中压降、温降的变化趋势并能对段塞流的流动特性进行详细的预测,因而可为油气混输管线的正确设计、动力设备的选型、管路终端处理设备的设计以及实际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相混 STPHD 管道运工艺 段塞流
下载PDF
螺旋轴流式混输泵导叶水力设计的一种选型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薛敦松 李汗强 +1 位作者 班耀涛 黄思 《石油矿场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05期10-13,共4页
叶片泵在输送气液两相混合介质时 ,其扬程和效率与输送纯液体相比 ,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降低的程度与气泡群在叶轮内的滞留状况密切相关。现文推荐一种实用的泵导叶水力设计的选型方法。该方法将含气率α、增压Δp和气液混输泵综合性能... 叶片泵在输送气液两相混合介质时 ,其扬程和效率与输送纯液体相比 ,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降低的程度与气泡群在叶轮内的滞留状况密切相关。现文推荐一种实用的泵导叶水力设计的选型方法。该方法将含气率α、增压Δp和气液混输泵综合性能指标λ作为选型的 3个综合考虑依据 ,其原则是保证泵即使在高含气比下仍有较强的增压能力。按此方法对 6组导叶设计方案进行了选型 ,最后综合评价增压单元内的叶轮和导叶 ,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相混叶片泵 导叶 水力设计 优化设计 油气混
下载PDF
两相混输管道技术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学文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1995年第3期13-15,共3页
近年来两相混输管道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结合作者进行的研究工作,探讨了两相混输技术的发展,其中包括两相混输工艺计算、段墓及段塞捕集器、水化物、两相混输管线的内腐蚀及防腐。
关键词 水化物 相混管道 管道运
下载PDF
流速及丙烷体积分数对丙烷-水两相混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霄 张洪涛 +2 位作者 张林 张锋 吕良广 《科技与创新》 2022年第22期86-91,共6页
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对水平放置的π形管进行丙烷-水两相混输模拟研究。通过欧拉模型以及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入口流速以及丙烷体积分数条件下管道压力分布、气相分布以及管壁剪切力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过程中,丙... 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对水平放置的π形管进行丙烷-水两相混输模拟研究。通过欧拉模型以及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入口流速以及丙烷体积分数条件下管道压力分布、气相分布以及管壁剪切力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过程中,丙烷在重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在π形管顶部,不利于丙烷的运输。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丙烷自身动能增大,在管道顶部的聚集程度有所减弱,但流速的增加会导致水相对弯头内侧壁面的剪切作用增大;随着入口丙烷体积分数的增加,管道内水相体积分数减小,对于管壁的剪切作用减弱,但管道顶部丙烷的聚集程度显著增加,不利于丙烷的运输。在实际运行中,应尽量调整入口流速以及丙烷体积分数在适当范围,以最小化丙烷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形管 低温丙烷 相混工艺 气液相流
下载PDF
稠油-水混输停运管线再启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海勇 王帅 +5 位作者 陈龙 秦媛 魏紫滢 赵亚睿 张玥 苏春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1,共5页
为保障海洋稠油集输管线的安全停输与顺利启动,以旅大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利用Anton Paar Rheolab QC流变仪分析纯油及其稠油-水乳状液流变学特征与初始启动力学响应特性。通过自主研制室内环道再启动实验装置,测量停输管线在不同温度... 为保障海洋稠油集输管线的安全停输与顺利启动,以旅大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利用Anton Paar Rheolab QC流变仪分析纯油及其稠油-水乳状液流变学特征与初始启动力学响应特性。通过自主研制室内环道再启动实验装置,测量停输管线在不同温度、不同启动流量工况下再启动压力的变化规律,将基于流变仪测试的再启动压力理论值与实测值相比较,评估其预测可靠性。流变实验结果表明:稠油乳状液初始启动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应力上升阶段、衰减阶段、平衡阶段;启动温度、恒定剪切速率对启动应力的影响作用呈正相关。通过流变仪测量得到的启动应力可用于预测再启动压力,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6.95%,其吻合精度较好。为解决海上无人平台稠油-水停输管线启动、置换自动化实施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对海上高黏稠油管线停输再启动作业及管线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水相混 乳状液 衰减指数 再启动压力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混输管道的温降计算
10
作者 刘沛 杨涛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4年第24期38-40,共3页
根据气液两相流混输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规律,推导出两相流混输过程中的温降公式,考虑了Joule-Thomson效应和液体摩擦生热引起的温升,建立了三种油气两相流温降计算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计算结果表明:用液体持液率Hl代替质量含气... 根据气液两相流混输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规律,推导出两相流混输过程中的温降公式,考虑了Joule-Thomson效应和液体摩擦生热引起的温升,建立了三种油气两相流温降计算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计算结果表明:用液体持液率Hl代替质量含气率Xg计算两相流的混合比热容Cp能够提高温降的计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混管道 建立模型 计算 相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