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6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理阐释与制度意蕴 被引量:196
1
作者 高飞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9,共17页
我国在1978年后逐步确立了"两权分离"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两权分离"制度自始就存在制度理念重效率而轻公平、制度体系重利用而轻所有、权利设计重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轻其他农... 我国在1978年后逐步确立了"两权分离"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两权分离"制度自始就存在制度理念重效率而轻公平、制度体系重利用而轻所有、权利设计重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轻其他农地使用权的制度缺陷,致使现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发展障碍重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克服"两权分离"制度的弊端,提出了"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但该政策被形式化地理解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叠加并立的土地权利结构,给农地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带来了挑战。"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实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成员权、农地使用权三权并立,此是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之有效实现的重大政策举措,也是力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落到实处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分置 集体土地所有 成员 农地使用
原文传递
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 被引量:107
2
作者 温铁军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9年第6期76-82,共7页
一引言:“翻番”与问题新中国50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主产品供需基本可以保证总量平衡。大多数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人口增长翻番、人均耕地面... 一引言:“翻番”与问题新中国50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业主产品供需基本可以保证总量平衡。大多数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人口增长翻番、人均耕地面积相应减少了一半的情况下,仍实现了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农村制度 人地关系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两权分离 土地制度 乡镇企业 田制” 小农经济 农民
下载PDF
股东表决权:公司所有与公司控制的连接点 被引量:94
3
作者 梁上上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美国学者Berle和Means于1932年系统地分析了在公众公司中存在的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相分离的现象后,在经济学和公司法学中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根据该理论,在公众公司中的股东对经营层失去了控制,表决权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对此,基于所有... 美国学者Berle和Means于1932年系统地分析了在公众公司中存在的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相分离的现象后,在经济学和公司法学中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根据该理论,在公众公司中的股东对经营层失去了控制,表决权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对此,基于所有权结构的有效性分析,本文认为股东对管理层并没有失去控制,而是由某一个或者几个大股东控制着公司。在两权分离过程中,表决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的连接点。它不但维系和控制着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还是不同股东之间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工具,是控制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控制的工具。为了顺应这一工具主义趋势,表决权与股份之间出现了分离倾向的同时,表决权本身也出现了客体化趋势,在表决权的救济上也已经从损害赔偿为主的救济方式走向了撤销公司决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点 股东表决 公司经营 公众公司 1932年 Means 有效性分析 所有结构 大股东控制 公司控制 美国学者 两权分离 中小股东 控制股东 工具主义 救济方式 损害赔偿 经济学 经营层 管理层 经营者 所有者 客体化 争夺
原文传递
论股份制企业所有权的二重结构——与郭锋同志商榷 被引量:44
4
作者 王利明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7-56,共10页
本文作者针对本刊1988年第3期发表的郭锋同志《股份制企业所有权问题的探讨》一文提出商榷意见,认为:股份公司内部“两权分离”的深化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所有权;股份公司内部“两权分离”的深化也不会导致股东所有权向债权转化;股份公司... 本文作者针对本刊1988年第3期发表的郭锋同志《股份制企业所有权问题的探讨》一文提出商榷意见,认为:股份公司内部“两权分离”的深化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所有权;股份公司内部“两权分离”的深化也不会导致股东所有权向债权转化;股份公司的双重结构依然存在。文章在分析对股份制企业内部财产实行“单一的法人所有权”的不合理性后指出:股份制并不排斥国家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所有 股份公司 股份制企业 企业所有 两权分离 法人所有 二重结构 股东所有 小股东 经营者
原文传递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守底线 大胆创新 被引量:82
5
作者 胡秀荣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2,共7页
土地制度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尚存在诸多弊端,阻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影响农民进一步增收、参与现代化进程,亟须改革。其中农地产权及其派生出的抵押、担保、转让等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也是争议的焦... 土地制度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尚存在诸多弊端,阻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影响农民进一步增收、参与现代化进程,亟须改革。其中农地产权及其派生出的抵押、担保、转让等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也是争议的焦点。为此本刊特邀专家分别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和创新方向、农地产权未来演变趋势以及需要关注问题、如何完善相关法律解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乱象和难题等撰写本组文章,希望可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地产制度 创新方向 分离 两权分离 工业化进程 现代化进程 城市化
原文传递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发展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证据 被引量:71
6
作者 文春晖 任国良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5-129,共15页
本文构建基于终极控股股东、中小股东和管理层的两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由于金字塔持股导致的两权分离度对两类代理成本和企业价值的不同经济效应,从微观层面探究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所导致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发展的机... 本文构建基于终极控股股东、中小股东和管理层的两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由于金字塔持股导致的两权分离度对两类代理成本和企业价值的不同经济效应,从微观层面探究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所导致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发展的机理,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度对管理权私利存在抑制效应,对控制权私利存在助长效应,对企业价值存在侵蚀效应:由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在金字塔持股下的两类代理成本与两权分离对企业价值经济效应的差异,导致由虚拟终极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水准比实体终极控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高,虚拟终极控制人因金字塔持股导致的两权分离度对管理权私利的抑制效应、控制权私利的助长效应和企业价值的侵蚀效应均较实体终极控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高。此外,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分工视角,对中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字塔持股 控制私利 两权分离
原文传递
政府补贴、两权分离与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66
7
作者 吴剑峰 杨震宁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4-61,共8页
技术创新文献对政府补贴究竟是激励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尚无定论。本文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一个权变的观点,即认为政府补贴能否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 技术创新文献对政府补贴究竟是激励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尚无定论。本文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一个权变的观点,即认为政府补贴能否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处理好两个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是企业管理层和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所有权与管理权的两权分离);另一方面是企业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两权分离)。本文对2008-2011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电子、制药和信息企业创新绩效(运用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与其技术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企业CEO两职合一、控股股东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两权分离对政府补贴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政府的研发补贴政策和企业的治理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两权分离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控制权、现金流权与股价同步性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立章 王咏梅 王志诚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10,共14页
本文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3年的数据,研究了两权分离度(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对通过股价同步性所刻画的市场信息传递的阻隔程度。研究结果发现:首先,两权分离度和实际控制人性质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与股价同步性负相... 本文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3年的数据,研究了两权分离度(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对通过股价同步性所刻画的市场信息传递的阻隔程度。研究结果发现:首先,两权分离度和实际控制人性质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与股价同步性负相关;其次,实际控制人的国有性质以及股权制衡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两权分离对股价同步性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度高、国有性质以及股权制衡度低等股权结构特征会降低公司信息披露的水平和质量,影响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从而降低股价中包含的公司特质信息,导致较高的股价同步性水平,最终影响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股价同步性 实际控制人
原文传递
公司法上的两权分离之反思 被引量:51
9
作者 周游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5-303,共19页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亦即原本在经典表述中需要法律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却是力求促成的"目的"。问题与目的之谜的存在,是因为忽视了控制权与经营权在中国语境下之严格区分:在形式上,实现...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亦即原本在经典表述中需要法律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却是力求促成的"目的"。问题与目的之谜的存在,是因为忽视了控制权与经营权在中国语境下之严格区分:在形式上,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为了塑造独立的市场主体;而在实质上,实现所有权与控制权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命门,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在分离出经营权的同时有必要也有能力保有控制权。然而,中国公司法对这一现实的回应并不十分到位。对于形式上的分离,立法需关注有限责任公司多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而非分离的治理结构。对于实质上的结合,立法需考虑多元化商业模式影响下不同控制权配置途径的实现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控制 经营 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公司法
原文传递
股东信息权制度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家仪 高义融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59,共9页
股东信息权是指股东有要求公司提供公司信息的权利。由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导致股东与公司间信息的不对称 ,从而危及股东利益的实现。赋予股东以信息权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 ,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我国股东信息权制度亟... 股东信息权是指股东有要求公司提供公司信息的权利。由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导致股东与公司间信息的不对称 ,从而危及股东利益的实现。赋予股东以信息权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 ,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我国股东信息权制度亟待完善相关规定 ,使股东信息权制度真正实现其应有的法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 两权分离 信息不对称 股东信息
原文传递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40年——变迁分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39
11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4,共8页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历史变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制度环境不断耦合的过程,它以不断提升农地产权明晰程度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为导向、在制度边际上沿着既定路径持续进行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并实现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未来农地产权制度应当按照"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适时顺应制度环境的变化在制度边际上进行调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努力达成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致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制度 两权分离 分置 变迁分析
原文传递
公司治理泛化与企业竞争力衰退 被引量:35
12
作者 傅贤治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公司治理模式 企业竞争力 衰退 国有企业改革 委托代理关系 企业投资风险 利益相关者 民营企业 我国企业 两权分离
原文传递
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所有制与经理层治理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维安 钱先航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0-98,共19页
基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视角,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和个人控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经理层治理的影响,并分析了所有制与政府干预的作用。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差的经理层治理,但其中地方政府公司要好于个人... 基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视角,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和个人控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经理层治理的影响,并分析了所有制与政府干预的作用。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差的经理层治理,但其中地方政府公司要好于个人公司;而由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共同作用,地方政府公司中,两权分离的影响无法确定方向。政府干预会直接影响政治成本的大小,在政府干预小的地区,地方政府公司中,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好的经理层治理,个人公司则相反。此外,我们还对两权分离的内生选择问题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两权分离 所有制 经理层治理
原文传递
政府控制、终极控制人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志远 毛淑珍 乐国林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本文在代理理论框架下,基于我国政府干预的制度背景,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制人与其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性质的终极控制人所控制的上市公司长期负债比例偏高。进... 本文在代理理论框架下,基于我国政府干预的制度背景,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制人与其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性质的终极控制人所控制的上市公司长期负债比例偏高。进一步区分不同行政级别的政府终极控制人进行回归,发现政府终极控制人的行政级别越低,企业长期债务比例越高。另外,通过对不同控股方式的样本公司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终极控制人通过复杂组织结构方式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终极控制人的不同产权性质及不同行政级别对上市公司长期债务选择的影响更加显著。上述研究发现,为认识政府控制和干预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提供了更深入的证据,进而为厘清中国转轨经济进程中的政企关系提供了新的补充证据,并对理解不同组织结构方式的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终极控制人 政府干预 债务期限结构
下载PDF
不完全合约理论的逻辑悖论与企业理论的创新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继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2-78,共7页
主流企业理论是企业的合约理论 ,而合约的“不完全性”又是其逻辑前提。例如 :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至上论、剩余控制权的“独享”或“分享”论等都离不开合约的“不完全性”命题。但是 ,这些理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研究发现 ,矛盾根源于... 主流企业理论是企业的合约理论 ,而合约的“不完全性”又是其逻辑前提。例如 :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至上论、剩余控制权的“独享”或“分享”论等都离不开合约的“不完全性”命题。但是 ,这些理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研究发现 ,矛盾根源于“不完全合约”理论自身存在逻辑上的“悖论”。进一步分析发现 ,合约理论的“悖论”又根源于企业产权理论中的“两权分离”说。本文提出“资本分裂”说 ,以解决“两权分离”导致的矛盾。“资本分裂”说要求对企业的本质及其相关企业理论做重新解释 ,进行企业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合约理论 两权分离 资本分裂
原文传递
控股股东两权分离、过度投资与公司价值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杨兴全 曾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以2003年至2008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公司投资行为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而降低了公司价值,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高自由现... 本文以2003年至2008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公司投资行为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而降低了公司价值,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高自由现金流公司中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两权分离 过度投资 公司价值
下载PDF
东南亚及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特征浅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庞道满 胡军 《东南亚研究》 1998年第2期46-50,22,共6页
随着华人经济的崛起,华人企业渐为世人所关注,并成为继美式、日式企业之后新的研究热点。美式企业以规范高效的管理取胜,日式企业以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华人企业则因其典型的“家族化”色彩令人对其前景捉摸不定。“... 随着华人经济的崛起,华人企业渐为世人所关注,并成为继美式、日式企业之后新的研究热点。美式企业以规范高效的管理取胜,日式企业以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华人企业则因其典型的“家族化”色彩令人对其前景捉摸不定。“家族企业”这个一度成为历史故纸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家族企业 交易成本 华人企业 人力资本所有 海外华人 儒家文化 东南亚 合一 家族成员 两权分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立法实现 被引量:29
18
作者 夏沁 《地方立法研究》 2018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现行宅基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立法构造,实质上架空了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财产性价值,也否定了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造成了诸多现实困境,尤其不利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究其根源,乃在于"两权分离"的... 现行宅基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立法构造,实质上架空了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财产性价值,也否定了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造成了诸多现实困境,尤其不利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究其根源,乃在于"两权分离"的立法构造,宅基地使用权兼具财产权与身份权的双重属性,因此,将身份权属性从宅基地使用权中剥离,使宅基地使用权回归财产权属性(用益物权),是破除"两权分离"身份限制的关键所在,也是真正实现农户身份保障的必由之路,此即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这就要求在既有法律构造的基础上,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三权分置"视域下,宅基地使用权应被定性为财产法中的财产权,在价值理念上,应秉承私法自治精神;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民法典物权编应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性和有偿性,并取消流转限制。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中宅基地使用权为财产权的基本定位,高度契合民事权利体系化与民商合一的立法安排,有利于本土制度在传统民法体系中完成现代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分置 宅基地使用 身份保障
下载PDF
破产概念新说 被引量:20
19
作者 汤维建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8-53,共6页
一、破产概念的缘起 “破产”(Bankrupty)是纯粹的外来语汇,它发源于古代欧洲。但古代究竟何时?有的说它缘起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有的则认为它发萌于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笔者考证了一下《汉漠拉比法典》,觉得其中有... 一、破产概念的缘起 “破产”(Bankrupty)是纯粹的外来语汇,它发源于古代欧洲。但古代究竟何时?有的说它缘起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有的则认为它发萌于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笔者考证了一下《汉漠拉比法典》,觉得其中有一个条文可以诠释为“破产”概念的滥觞。该条(第117条)规定:“若自由民负有债务,则将其妻子、儿女出卖,或者交出充作债奴。他们在其买者或者债权者家中服役期限为3年,到第4年便应恢复自由。”尽管如此,作为一项较完整的破产制度,则应当认为是以罗马法为摇篮的,因为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破产法 债务人 破产机制 所有 破产程序 破产制度 两权分离 非自愿破产 罗马法
原文传递
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债务融资与资金侵占——基于家族上市公司的样本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冉茂盛 李文洲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208,共12页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且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一现实背景,本文重点考察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企业债务融资和大股东债务资金侵占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并以沪深A股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1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且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一现实背景,本文重点考察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企业债务融资和大股东债务资金侵占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并以沪深A股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1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检验了政治关联及其与外部治理环境的交互效应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大的家族企业,其得到债务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政治关联有助于债务资金的取得;从债务融资的动机看,家族企业的负债行为不是为发挥债务的治理效应,而是为控制更多的资源,以为其资金侵占提供便利;尽管来自制度层面的约束会抑制终极控制人资金侵占的行为,但政府行政干预背景下的政治关联会弱化这种约束,两者之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家族控制 制度环境 债务融资 资金侵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