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谈与赋谈——从《世说新语》看两晋士人的辞赋评论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新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8,共6页
《世说新语》所载两晋名士清谈,既谈玄理,也谈辞赋。谈赋的形式有赋家自评、作者与读者间的论辩,还有读赋会式的研讨;赋谈内容包括赋的思想艺术、人物品藻、模拟与创新及言意之辨等命题。两晋士人赋谈关注"当代"赋的创作,影... 《世说新语》所载两晋名士清谈,既谈玄理,也谈辞赋。谈赋的形式有赋家自评、作者与读者间的论辩,还有读赋会式的研讨;赋谈内容包括赋的思想艺术、人物品藻、模拟与创新及言意之辨等命题。两晋士人赋谈关注"当代"赋的创作,影响了社会重赋风气的形成,促进了赋的创作和传播;同时,因其充满玄理意蕴,注重赋篇的整体风貌,给读者留有充分的接受空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两晋士人 清谈 赋谈
下载PDF
从丧挽行为看两晋士人的死亡审美化
2
作者 黎臻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8-25,共8页
两晋士人的趣味由汉末发展而来,呈现出独特的风尚,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表现出审美化、艺术化的发展趋势。这直接突出地表现在士人丧挽行为上,特别是创作挽歌、欣赏挽歌、居丧、吊丧行为。两晋士人自作挽歌诗,从西晋时区别的、痛感的死亡... 两晋士人的趣味由汉末发展而来,呈现出独特的风尚,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表现出审美化、艺术化的发展趋势。这直接突出地表现在士人丧挽行为上,特别是创作挽歌、欣赏挽歌、居丧、吊丧行为。两晋士人自作挽歌诗,从西晋时区别的、痛感的死亡体验到东晋时期对死亡的超越性审美,是一个死亡意象化的审美过程。在欣赏挽歌的独特嗜好及居丧、吊丧的怪诞行为中,东晋士人又进行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当下瞬时的感受中获得了一念大千的情感永恒。这种审美化的进程,有赖于世俗化人生趣味和东晋形神观念的发展,而复归于庄子"至乐"的死亡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士人 死亡审美 挽歌 丧礼
下载PDF
两晋士人金钱观初探
3
作者 罗含 《保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6-42,共7页
两晋时期复杂多变,金钱观作为人物品评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士人中呈现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态势,他们或是金钱冷漠者,或是金钱豁达者,或是金钱崇拜者,亦或是金钱拒斥者。两晋士人金钱观呈现了差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差异性的原因与入传人物的... 两晋时期复杂多变,金钱观作为人物品评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士人中呈现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态势,他们或是金钱冷漠者,或是金钱豁达者,或是金钱崇拜者,亦或是金钱拒斥者。两晋士人金钱观呈现了差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差异性的原因与入传人物的优秀性、史官的记史偏好和高门士族自身的腐朽性有关;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商品经济与田庄经济的共同发展、社会风气与家风家学的共同熏陶则是造成多元化金钱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士人 金钱观 高门士族 玄学 社会风气
下载PDF
两晋士人的自恋心理与女性化审美倾向
4
作者 张宁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87-90,共4页
儒家学说的长期统治使得中国文人形成了较高的自我人格期待并十分重视他人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文人在心里上的一种自恋倾向埋下了潜意识的烙印。当这种自恋倾向遇上两晋乱世时则表现地更为明显,内与外的冲突使得当时士人更关注于自我... 儒家学说的长期统治使得中国文人形成了较高的自我人格期待并十分重视他人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文人在心里上的一种自恋倾向埋下了潜意识的烙印。当这种自恋倾向遇上两晋乱世时则表现地更为明显,内与外的冲突使得当时士人更关注于自我,并开始了与传统期待人格完全相反的自我形象塑造。这种塑造由一开始的刻意为之,到逐渐认同并习惯了这个矮化的自我,由此促进了两晋女性化的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士人 自恋 女性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