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皇室“两宫”分居制度的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杰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55,共18页
西汉太后是外戚势力的最高代表,与皇帝并称“两宫”,分居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太后派遣亲信担任要职,操纵皇帝、太子的婚姻,并通过“东朝”来控制天子。皇帝若无嗣而终,太后即入未央宫临朝称制,与新君同居一宫。西汉“两宫”分居制度源于... 西汉太后是外戚势力的最高代表,与皇帝并称“两宫”,分居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太后派遣亲信担任要职,操纵皇帝、太子的婚姻,并通过“东朝”来控制天子。皇帝若无嗣而终,太后即入未央宫临朝称制,与新君同居一宫。西汉“两宫”分居制度源于外戚兴起的秦国后期,与民间的分户风俗吻合。东汉光武、明帝抑制外戚,尊崇儒学,社会习俗与家庭观念改变,皇帝与母后同住南宫或北宫。和帝以降,外戚集团竭力使太后临朝成为常态,拖延皇帝亲政,在宫廷斗争中失败的太后被迫移居离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 太后 长乐 未央
原文传递
绍兴九年王伦出使使职考——兼论南宋初年“两宫”含义的演变
2
作者 黄昌付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正月,王伦出使金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王伦传》等书记载王伦此次出使使职为迎请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宋会要辑稿》《宋史·高宗本纪》等书所载王伦出使所带使职为迎请梓宫、皇太后... 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正月,王伦出使金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王伦传》等书记载王伦此次出使使职为迎请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宋会要辑稿》《宋史·高宗本纪》等书所载王伦出使所带使职为迎请梓宫、皇太后、交割地界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成书年代均早于《宋会要辑稿》及《宋史》。且当宋徽宗逝世后,宋人眼中的"两宫"意指宋钦宗及韦后。宋高宗为应对反对和议的呼声,曾多次在人前表态自己屈己议和是为迎回梓宫、宋钦宗、皇太后,为自己屈辱的和议披上道德的外衣,这不仅使南宋朝廷内部反对和议的呼声越来越小,还直接推动了南宋朝廷忙碌于迎接"两宫"的工作。故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记载的"两宫"贴近历史事实,它不仅反映出王伦出使时的真实使职,也反映出当时真实的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王伦
下载PDF
辛丑回銮的一个侧面——以御赐匾额为中心的观察
3
作者 李文君 《明清论丛》 2018年第1期224-242,共19页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两官从西安回銮北京。对沿途纳入国家祀典的山川与古圣先贤的祠庙,派专人进行祭祀,对部分祠庙,还给予御赐匾额。这些措施,彰显了皇家权威,稳定了地方秩序,端正了民间风俗,鼓舞了士庶人心,对战后...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两官从西安回銮北京。对沿途纳入国家祀典的山川与古圣先贤的祠庙,派专人进行祭祀,对部分祠庙,还给予御赐匾额。这些措施,彰显了皇家权威,稳定了地方秩序,端正了民间风俗,鼓舞了士庶人心,对战后秩序的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銮 御赐匾额 祭祀
原文传递
论庚子事变中张之洞对两宫回京的因应
4
作者 王林 石文安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导致中外议和受阻。面对列强的回京要挟,东南督抚内部政见出现分歧。张之洞始终以两宫安稳为第一要义,不请回京,力主赴陕,主张惩办“祸首”以抵制回京要挟,建行都以延缓回京。张之... 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导致中外议和受阻。面对列强的回京要挟,东南督抚内部政见出现分歧。张之洞始终以两宫安稳为第一要义,不请回京,力主赴陕,主张惩办“祸首”以抵制回京要挟,建行都以延缓回京。张之洞之所以阻挠回京,一方面慑于列强的归政要挟;另一方面,他为维护自身政治形象而过于阿附慈禧太后,这也为时人所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事变 回京 辛丑议和 张之洞
下载PDF
“东南互保”前后张之洞应对时局的策略研究
5
作者 秦文平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1-104,109,共5页
1900年夏季,义和团运动席卷中国北方,东南互保活动却蔓延中国南方。中国南北呈现出不同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局面。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是义和团运动的异议者、反对者,也是"东南互保"的倡议者、执行者。义和团兴起,他力主镇压;... 1900年夏季,义和团运动席卷中国北方,东南互保活动却蔓延中国南方。中国南北呈现出不同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局面。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是义和团运动的异议者、反对者,也是"东南互保"的倡议者、执行者。义和团兴起,他力主镇压;中外宣战,他谋求自保;两宫回銮,他竭力逢迎。张力图使自己的行为既符合大清体制,又满足国家利益。然而,当二者不能兼顾时,张果断、策略地以国家利益为重。张之洞的这一行为演变是当时南部各省督抚的典型代表,是晚清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 东南互保 张之洞 回銮
下载PDF
庚辛之际的回銮之争
6
作者 高志军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1-97,共7页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光绪一路西逃至西安驻跸,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才回到北京。在西逃途中以及驻跸西安期间,朝野关于回銮的意见各不相同。这些不同意见既可反映个体官员之间政见的不同,也可从...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光绪一路西逃至西安驻跸,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才回到北京。在西逃途中以及驻跸西安期间,朝野关于回銮的意见各不相同。这些不同意见既可反映个体官员之间政见的不同,也可从中窥见隐藏在不同政见之下的内心想法与利益纠葛。庚辛议和的进程影响着八国联军撤军的进程,作为中国实际统治者的慈禧自始至终抱守联军不撤不回京的定见,所以庚辛议和的进程影响着两宫回銮的进程,庚辛之际的回銮之争是与庚辛议和相始终的。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基本撤退完毕,慈禧认为时机成熟,自身权力可以得到完全保障才踏上回銮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逃 庚辛议和 回銮之争 政见分岐 利益纠葛 国家利益
下载PDF
明代腐败的营建制度
7
作者 单士元 《书摘》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从一本鸣冤录谈起在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建乾清、坤宁两宫的工程中,主持的官员中有一名营缮司郎中贺盛瑞,由于在工程中节余九十万两白银,既没有给掌权太监行贿送礼,也没有和工部官员私分,其结果是被加上一个"冒销"(虚报... 从一本鸣冤录谈起在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建乾清、坤宁两宫的工程中,主持的官员中有一名营缮司郎中贺盛瑞,由于在工程中节余九十万两白银,既没有给掌权太监行贿送礼,也没有和工部官员私分,其结果是被加上一个"冒销"(虚报)工料的罪名而罢官。他写了一个"辩冤疏"向皇帝申诉,说明他确实没有贪污,而是想方设法为皇家效劳。但万历皇帝不理政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建记 嘉靖皇帝 工部侍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