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5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化疗药物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施明 姚莉 +6 位作者 王福生 雷周云 张冰 黎文亮 刘敬超 汤紫荣 周光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5-468,共4页
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化疗药物和CIK细胞联合化疗药物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为临床上联合应用CIK细胞和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成分血分离机采集 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化疗药物和CIK细胞联合化疗药物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为临床上联合应用CIK细胞和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成分血分离机采集 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含IFN γ、IL 2以及抗CD3单抗的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成CIK细胞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裸鼠肩胛部皮下接种BEL 74 0 2肝癌细胞 ,第 5天起相同部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对照组 )、不同剂量的CIK细胞 (CIK 1组和CIK 2组 )、丝裂霉素 C(单纯化疗组 )和CIK细胞联合丝裂霉素 C(联合治疗组 ) ,观察它们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多因子诱导培养后 ,CD3+ 、CD3+ CD8+ 、CD3+ CD5 6 + 和CD2 5 + 效应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升高 ,分别由最初的 6 4 .0 %、2 8.0 %、7.8%和 9.1% ,上升至 94 .7%、6 7.7%、6 1.3%和 84 .0 % ,其中CD3+ 、CD3+ CD8+ 细胞的比例在培养期间内可维持较高水平 ,CD2 5 + 和CD3+ CD5 6 + 细胞的比例分别于培养后的第 7天和第 13天达最高值 ,而后开始下降。在 90d的观察期内 ,对照组、化疗组、CIK 1组、CIK 2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裸鼠成瘤率分别为 10 0 %、70 .0 %、80 .0 %、70 .0 %和 6 6 .7% ,生存率分别为 10 .0 %、6 0 .0 %、4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化疗药物 裸鼠 肝癌移植瘤 抑制作用 cIK 丝裂霉素-c
原文传递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野生型p53基因增强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施明 王福生 +5 位作者 刘明旭 张冰 雷周云 邱兆华 高兰兴 吴祖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 :观察表达人野生型p5 3 ,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BB 10 2 )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BEL 74 0 2 ,HLE和HuH 73株肝癌细胞被 5 0MOI的BB 10 2转染后 ,Westernblot检测p5 3基因的表达 ,MTT方法检测肝癌细... 目的 :观察表达人野生型p5 3 ,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BB 10 2 )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BEL 74 0 2 ,HLE和HuH 73株肝癌细胞被 5 0MOI的BB 10 2转染后 ,Westernblot检测p5 3基因的表达 ,MT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当MOI为 5 0pfu/细胞时 ,腺病毒载体对 3株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均达到 80 %以上。转染BB 10 2后 ,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11倍和 2 8倍 ,对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3 .75倍和 2 0倍。而BB 10 2的转染对BEL 74 0 2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没有影响。结论 :BB 10 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能显著提高p5 3基因突变的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和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 ,因而增强顺铂和丝裂霉素 C对HLE和Hu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P53基因 肝细胞癌 顺铂 丝裂霉素-c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膀胱灌注黏膜黏附化疗药物HPC-MMC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观察(附46例报告) 被引量:7
3
作者 宋晓东 周四维 +2 位作者 叶章群 曾进 杨为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8期489-490,共2页
目的探讨黏膜黏附化疗药物HPC-MMC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对46例表浅膀胱癌患者于TURBt术后随机分两组行膀胱灌注化疗,黏膜黏附化疗药物组20例,以20 mg/20 ml 1%HPC-MMC膀胱灌注;MMC组26例,以20 mg/20 ml MMC膀胱灌注.疗程1年.HPC-MMC... 目的探讨黏膜黏附化疗药物HPC-MMC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对46例表浅膀胱癌患者于TURBt术后随机分两组行膀胱灌注化疗,黏膜黏附化疗药物组20例,以20 mg/20 ml 1%HPC-MMC膀胱灌注;MMC组26例,以20 mg/20 ml MMC膀胱灌注.疗程1年.HPC-MMC组总灌注次数少于MMC组4次.随访6~36个月.结果 HPC-MMC组未发现出血性膀胱炎,无明显尿路刺激症状.平均随访27.4个月,7例复发,1年复发率为16.7%,3年总复发率38.9%.MMC组平均随访26.8个月,9例复发,1年复发率为22.7%,3年总复发率40.9%.结论黏膜黏附化疗药物HPC-MMC膀胱灌注防止肿瘤复发优于单用MMC,同时可降低副作用,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灌注 羟丙基纤维素 丝裂霉素-c 化学疗法
下载PDF
羟丙基纤维素与丝裂霉素联合膀胱灌注药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晓东 周四维 +2 位作者 赵国防 叶章群 杨为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11期589-590,共2页
目的:探讨粘膜粘附缓释剂羟丙基纤维素(HPC)与丝裂霉素C(MMC)联合膀胱灌注对MMC在膀胱中保留的效果。方法:20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HPC—MMC联合组和单纯用MMC(S-MMC)组,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别用1%HPC—MMC和S-MMC行膀胱灌注,采... 目的:探讨粘膜粘附缓释剂羟丙基纤维素(HPC)与丝裂霉素C(MMC)联合膀胱灌注对MMC在膀胱中保留的效果。方法:20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HPC—MMC联合组和单纯用MMC(S-MMC)组,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别用1%HPC—MMC和S-MMC行膀胱灌注,采用高压液相法检测尿中MMC浓度,并对比研究两者尿药动力学改变。结果:HPC—MMC组膀胱灌注后,MMC在膀胱尿中的滞留时间、滞留量明显优于S-MMC灌注组,临床应用未见副作用发生。结论:HPC与MMC联合灌注膀胱可使MMC持续保留,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羟丙基纤维素 丝裂霉素-c 膀胱灌注 药动力学
下载PDF
丝裂霉素-C眼内应用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洪涛 施玉瑛 董喆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研究眼内应用浓度为 0 2mg/ml的丝裂霉素 -C (MMC)对于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3 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 ,B ,C ,D四组。所有的实验动物均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A组为对照组 ,B组术中应用 0 2mg...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研究眼内应用浓度为 0 2mg/ml的丝裂霉素 -C (MMC)对于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3 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 ,B ,C ,D四组。所有的实验动物均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A组为对照组 ,B组术中应用 0 2mg/ml的MMC溶液作水分离 ,C组术中将混有 0 2mg/mlMMC的粘弹剂注入囊袋中 ,D组将MMC溶于配好的灌注液 ,术中应用。术后进行术眼裂隙灯检查、房水免疫球蛋白测定及角膜内皮细胞分析 ,术后 1月进行术眼后囊照相。结果 术后 1天和 1周 ,D组角膜水肿的例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显示D组的角膜内皮数量明显低于其余三组。术后 1天、 1周 1月时D组房水中IgG含量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其余三组。其余三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1月术眼后囊照相可见A组中央后囊明显混浊 ,B、C、D组中央后囊清亮。结论 实验显示眼内应用 0 2mg/ml的MMC明显抑制了后囊膜混浊的发展。尽管眼内应用 0 2mg/ml的MMC可以导致眼内组织毒性反应 ,但通过用药方法的改进和保护措施的加强是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眼内应用 后囊膜混浊 实验研究 白内障术后
原文传递
肺癌术前支气管动脉内单次灌注丝裂霉素-C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贺能树 刘凡 +4 位作者 吴恩惠 付国舟 鄢盛尧 邱近明 孙永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9-151,168-172,共3页
9例肺癌术前经支气管动脉单次灌注丝裂霉素-C 20mg。灌注后平均10.4天进行手术切除.9例中Ⅱ期6例,Ⅲ期3例。术后标本行光镜和电镜(6例)检查,仅1例显示有较明显的疗效反应。7例随访,平均存活10.1月。本组有限资料说明,术前单次灌注丝裂霉... 9例肺癌术前经支气管动脉单次灌注丝裂霉素-C 20mg。灌注后平均10.4天进行手术切除.9例中Ⅱ期6例,Ⅲ期3例。术后标本行光镜和电镜(6例)检查,仅1例显示有较明显的疗效反应。7例随访,平均存活10.1月。本组有限资料说明,术前单次灌注丝裂霉素-C 无济于提高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丝裂霉素-c 介入放射疗法
下载PDF
膀胱癌术后行卡介苗联合干扰素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莎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行卡介苗联合干扰素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采用卡介苗联合干扰素α,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C.手术2周后开始行膀胱灌注化...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行卡介苗联合干扰素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膀胱灌注化疗采用卡介苗联合干扰素α,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C.手术2周后开始行膀胱灌注化疗,1次/周,连续8次后改为1次/2周,连续8次后改为1次/月,连续用药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随访2年比较复发率和生存率,尿液中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0.00%、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00%、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液中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膀胱癌术后行卡介苗联合干扰素膀胱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存率,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灌注化疗 卡介苗 干扰素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严明 蔡小军 陈贵芳 《医学新知》 CAS 2001年第3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应用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2
9
作者 田祥 欧开霞 罗鑫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 把丝裂霉素 C(MMC)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 ,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 ,把难治性青光眼 4 3眼 ,分为丝裂霉素 C组 2 3眼 ,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治疗 ;对照组 2 0眼 ,小梁切除术中不用丝裂... 目的 把丝裂霉素 C(MMC)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 ,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 ,把难治性青光眼 4 3眼 ,分为丝裂霉素 C组 2 3眼 ,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治疗 ;对照组 2 0眼 ,小梁切除术中不用丝裂霉素 C。结果 术后 6mo ,MMC组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为 15 / 2 3 ( 65 .2 2 % ) ,对照组为7/ 2 0 ( 3 5 % ) (P <0 .0 5 )。术后 6mo ,MMC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73 .91%和 91.3 0 % ;对照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4 0 % (P <0 .0 5 )和 5 5 % (P <0 .0 5 )。结论 MMC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 ,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和手术成功率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丝裂霉素-c 小梁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羟丙基纤维素与丝裂霉素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清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羟丙基纤维素与丝裂霉素联合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机制和疗效。方法3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行TURBT手术后,随机分为HPC-MMC联合组和单纯MMC组,分别用1%HPC-MMC和MMC行膀胱灌注,然后比较两组的肿瘤复发率和不良... 目的探讨羟丙基纤维素与丝裂霉素联合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机制和疗效。方法3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行TURBT手术后,随机分为HPC-MMC联合组和单纯MMC组,分别用1%HPC-MMC和MMC行膀胱灌注,然后比较两组的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C-MMC组的肿瘤复发率为2/18(11.11%),MMC组的肿瘤复发率为6/18(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PC-MM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8(33.33%),MM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8(38.8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丙基纤维素与丝裂霉素联合膀胱灌注可以提高化疗效果,降低肿瘤复发率同时并不增加灌注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羟丙基纤维素 丝裂霉素c 膀胱灌注
下载PDF
小鼠胚胎干细胞成纤维细胞液养层的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发央 王志勇 《草原与草坪》 CAS 2005年第2期32-34,共3页
采用受孕12.5 d、13.5 d、14.5 d的ICR品系小鼠的胚胎制备原代成纤维细胞,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不同胚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受孕13.5 d胚胎为分离小鼠胚胎原代成纤维细胞的最适胚龄。分离出的原代成纤维细胞在37 ℃时,用0.... 采用受孕12.5 d、13.5 d、14.5 d的ICR品系小鼠的胚胎制备原代成纤维细胞,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不同胚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受孕13.5 d胚胎为分离小鼠胚胎原代成纤维细胞的最适胚龄。分离出的原代成纤维细胞在37 ℃时,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组织的时间为3 min,可在培养3 d后传代。F1代和F2代较F3代成纤维细胞分泌的抑制干细胞分化因子LIF的量要多。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冻存于-135 ℃^-150 ℃10 个月,复苏后能正常传代。丝裂霉素C抑制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为10μg/105细胞,作用时间为2.5 h,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在12 d内即不增殖也不死亡,但在6 d内使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胚胎 MEF 丝裂霉素-c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坛紫菜多糖对两种突变剂诱导的大蒜根尖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忠山 王晓梅 刘重斌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6,共7页
研究发现从红藻坛紫菜中提取的多糖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研究了坛紫菜多糖及其硫酸衍生物对两种突变剂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诱导的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作用,以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两... 研究发现从红藻坛紫菜中提取的多糖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研究了坛紫菜多糖及其硫酸衍生物对两种突变剂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诱导的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作用,以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均表现出明显地抑制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作用,明显地提高有丝分裂指数。其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多糖浓度为100 mg/L时,多糖表现出最大抑制效应或增强效应。同时,硫酸化衍生物表现出比原料多糖更优异的抗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分析表明坛紫菜多糖表现出的抗突变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具有一定关系。同时也表明硫酸基对于抗突变作用的间接影响。结果显示坛紫菜多糖具有成为抗突变活性物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多糖 大蒜根尖 环磷酰胺 丝裂霉素-c
原文传递
膀胱癌术中及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都军 王光军 任玉香 《开封医专学报》 2000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寻求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更有效方法。方法 :对 74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采取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和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结果 :随访 5年 ,无复发 6 1例 (84 .72 % )。结论 :膀胱癌术中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 目的 :寻求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更有效方法。方法 :对 74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采取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和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结果 :随访 5年 ,无复发 6 1例 (84 .72 % )。结论 :膀胱癌术中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 ,效果满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丝裂霉素-c 复发 预防
下载PDF
丝裂霉素C、环孢霉素A联合抗纤维增殖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田祥 曾小平 +3 位作者 谢兵 郑洪 刘太祥 欧开霞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环孢霉素-A联合抗纤维增殖的作用。方法将35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即实验组(0.1mg/ml Mh4C+2%CsA组)、对照组1(0.2mg/ml MMC组)、对照组2(2%CsA组)、对照组3(0.1mg/ml MMC组)、对照组4(NS液组),...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环孢霉素-A联合抗纤维增殖的作用。方法将35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即实验组(0.1mg/ml Mh4C+2%CsA组)、对照组1(0.2mg/ml MMC组)、对照组2(2%CsA组)、对照组3(0.1mg/ml MMC组)、对照组4(NS液组),均行全层巩膜咬切术。实验组术中在巩膜咬切区Tenon囊下放置0.1mg/ml MMC棉片5分钟,NS溶液10ml冲洗棉片放置区;然后在巩膜咬切区Tenon囊下放置2%CsA棉片5分钟,NS溶液10ml冲洗棉片放置区。在对照组,在巩膜咬切区Tenon囊下分别放置0.2mg/ml MMC、2%CsA、0.1mg/ml MMC、NS液的棉片5分钟,NS溶液10ml冲洗棉片放置区。术后14夭内每天用裂隙灯观察滤过泡、角膜、前房;术后3、7、14天测量眼压;术后14天摘除眼球作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0.1mg/ml MMC+2%CsA组滤过泡形成率高,眼压下降明显、巩膜咬切口处成纤维细胞数少,无明显副作用,结论0.1mg/ml MMC+2%CsA抗增殖作用良好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环孢霉素-A 青光眼/外科学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及可拆式缝线在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汤伟民 江英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 C及可拆式缝线是否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方法 :丝裂霉素 - 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 2 6例 (2 8眼 )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检查记录术眼...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 C及可拆式缝线是否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方法 :丝裂霉素 - 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 2 6例 (2 8眼 )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检查记录术眼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早期全部形成前房 ,眼压控制在 4~ 14mm Hg,滤过泡扁平或良好 ,随访期保持功能性滤过泡 2 1眼。全部术眼均无伤口漏和滤过泡漏 ,手术成功率达 92 .8%。结论 :丝裂霉素 - C可提高高眼压状态下术后眼压控制率 ,而联合可拆式缝线 ,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 ,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可拆式缝线 高眼压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在鼻泪管逆行置管术中的应用观察
16
作者 杨仁林 潘乐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96-497,共2页
目的 观察鼻泪管逆行置入硅胶管暂时悬吊术 (鼻泪管逆行置管术 )中加用丝裂霉素 C(MMC)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将 16 3例鼻泪管阻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①逆行置管术联用MMC组 (实验组 ) ;②单纯逆行置管术 (对照组 ) ,术后观察 3~ 6mo ... 目的 观察鼻泪管逆行置入硅胶管暂时悬吊术 (鼻泪管逆行置管术 )中加用丝裂霉素 C(MMC)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将 16 3例鼻泪管阻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①逆行置管术联用MMC组 (实验组 ) ;②单纯逆行置管术 (对照组 ) ,术后观察 3~ 6mo ,对比两组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成功率 88.89%~ 92 .2 2 % ,对照组的成功率为 78.82~ 81.18% ,两者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结论 逆行置管术中加用MMC在治疗鼻泪管阻塞病例中 ,能有效的增加手术成功率 ,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 ,是目前治疗鼻泪管阻塞较为有效的一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逆行置管术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丝裂霉素-C抑制大鼠代膀胱分泌黏液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管晓东 范治璐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3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利用大鼠代膀胱模型,观察丝裂霉素-C和无水乙醇对肠黏膜和杯状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用SD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丝裂霉素(MMC)组(0.6 mg/ml)。建立大鼠代膀胱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的第8、11、14天灌... 目的:利用大鼠代膀胱模型,观察丝裂霉素-C和无水乙醇对肠黏膜和杯状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用SD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丝裂霉素(MMC)组(0.6 mg/ml)。建立大鼠代膀胱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的第8、11、14天灌注丝裂霉素-C,留取尿液标本,第17天处死大鼠,取代膀胱组织,行HE染色、AB-PAS染色以及MUC-2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尿液中的总黏液蛋白以及唾液酸的浓度,对肠黏膜进行黏膜评分。结果:MMC组黏蛋白浓度(4.16±0.97)mg/ml较NS组(11.63±2.31)mg/ml显著降低(P<0.05);MMC组唾液酸浓度(199.7±26.6)mg/L较NS组(411.4±45.1)mg/L显著降低(P<0.05);AB-PAS:MMC组的蓝染杯状细胞比例(15.73±4.1)0%与NS组(42.96±9.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2免疫组化:MMC组杯状细胞数(39.12±5.98)与NS组(35.22±7.2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回肠黏膜评分:MMC组(平均秩24.88)与NS组(平均秩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可使尿液中黏蛋白浓度以及唾液酸浓度显著下降,同时丝裂霉素可使成熟杯状细胞比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代膀胱 Muc-2 杯状细胞
下载PDF
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热烧伤后广泛睑球粘连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王军 尹东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1-592,共2页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热烧伤后广泛睑球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分离睑球粘连后,将一定浓度的丝裂霉素-C棉片覆盖于巩膜创面数分钟后取出,充分冲洗结膜囊后进行羊膜移植。结果36例36眼患者在术后2-3周均有满意的眼睑...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热烧伤后广泛睑球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分离睑球粘连后,将一定浓度的丝裂霉素-C棉片覆盖于巩膜创面数分钟后取出,充分冲洗结膜囊后进行羊膜移植。结果36例36眼患者在术后2-3周均有满意的眼睑外形和眼球运动功能,随访8-16个月,3例复发。结论羊膜移植联合丝霉素-C治疗热烧伤后广泛睑球粘连临床疗效良好,并可较大程度地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丝裂霉素-c 睑球粘连
下载PDF
眼内应用丝裂霉素C抑制后囊膜混浊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洪涛 施玉英 李彬 《眼科》 CAS 2004年第1期44-46,I004,共4页
目的 :研究兔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眼内应用 0 2mg/ml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对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 ,并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对眼毒性的差异。方法 :将 32只新西兰白化兔随机分为A、B、C、D 4组 ,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A... 目的 :研究兔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眼内应用 0 2mg/ml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对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 ,并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对眼毒性的差异。方法 :将 32只新西兰白化兔随机分为A、B、C、D 4组 ,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A组为空白对照组 ,B组用 0 2mg/ml的MMC溶液在环形撕囊后作水分离 ,C组在术中将混有MMC(0 2mg/ml)的粘弹剂注入空的囊袋中 ,D组将MMC(0 2mg/ml)溶于配好的灌注液中 ,在手术中应用。术后 1个月对术眼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1个月时光镜下A组中赤道部及中央后囊膜均可见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明显增生、移行及大量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B、C、D三组中可见赤道部少量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及皮质 ,中央后囊的表面未见晶状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或珍珠样小体。透射电镜下 ,D组中虹膜上皮、睫状体上皮及视网膜各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超微结构的损伤 ,A、B、C三组间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眼内应用 0 2mg/ml的MMC明显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发展。尽管眼内应用 0 2mg/ml的MMC可以导致眼内组织的毒性 ,但通过改进用药方法和加强保护措施 ,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药物的眼毒性。在应用于临床之前 ,仍需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混浊 丝裂霉素-c/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丝裂霉素C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7
20
作者 李建军 张铁民 李志辉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8年第1期20-24,共5页
丝裂霉素C是一种具有强力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抗肿瘤抗生素。本文对其在预防翼状胬肉复发,防止斜视手术后粘连及瘢痕形成,防止视神经鞘减压术、泪道手术、睑球粘连等手术的失败,防止后发障,治疗角膜上皮内瘤形成、结膜黑变病... 丝裂霉素C是一种具有强力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抗肿瘤抗生素。本文对其在预防翼状胬肉复发,防止斜视手术后粘连及瘢痕形成,防止视神经鞘减压术、泪道手术、睑球粘连等手术的失败,防止后发障,治疗角膜上皮内瘤形成、结膜黑变病以及调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伤口愈合等方面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癜痕 角膜上皮瘤 药物疗法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