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2C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P2C)活性与耐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亮 李富华 +2 位作者 沙莉娜 付凤玲 李晚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903,共5页
在先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电子克隆和反转录PCR技术克隆玉米PP2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再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非放射性标记法,测定干旱胁迫条件下耐旱性不同的自交系PP2C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和酶活性差异,以探讨PP2C酶活性与玉米... 在先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电子克隆和反转录PCR技术克隆玉米PP2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再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非放射性标记法,测定干旱胁迫条件下耐旱性不同的自交系PP2C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和酶活性差异,以探讨PP2C酶活性与玉米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我们克隆的全长cDNA序列为玉米PP2C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开放阅读框长1164bp,编码388个氨基酸残基。将这一基因命名为ZmPP2Ca,GenBank注册号为EF195257。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该基因在耐旱自交系中下调表达,使PP2C酶活性降低;在不耐旱自交系中上调表达,使PP2C酶活性升高。ZmPP2Ca基因的差异表达以及由此引起的PP2C酶活性差异,可能与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细胞的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 PP2C 耐旱性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基因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试验 被引量:7
2
作者 姚利晓 孙安国 +4 位作者 傅志强 刘金明 苑纯秀 蔡幼民 林矫矫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SjPP)的免疫功能,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SjPP,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用重组蛋白进行了小鼠免疫保护试验,免疫剂量为每次20μg/只,共免疫3次。结果表明,pET28a(+...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SjPP)的免疫功能,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SjPP,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并用重组蛋白进行了小鼠免疫保护试验,免疫剂量为每次20μg/只,共免疫3次。结果表明,pET28a(+)-SjPP/BL21(DE3)在0.1 mmol/L IPTG诱导2 h时,每1 g菌体可产生17.8 mg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导产生了高效价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并获得了部分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和显著的粪便减卵率,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 蛋白表达 免疫保护作用
下载PDF
玉米ZmPP6C基因的克隆及其响应光质和胁迫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原换换 孙广华 +8 位作者 闫蕾 郭林 樊晓聪 肖阳 孟凡华 宋梅芳 詹克慧 杨青华 杨建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6亚基(catalytic subunits of 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 6,PP6C)是PP6全酶的催化亚基。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研究表明,PP6C参与生长素极性运输、脱落酸信号转导和光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的开花调控。为了明确玉...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6亚基(catalytic subunits of 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 6,PP6C)是PP6全酶的催化亚基。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研究表明,PP6C参与生长素极性运输、脱落酸信号转导和光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的开花调控。为了明确玉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6亚基(ZmPP6C)的蛋白结构特征与同源蛋白间的进化关系,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ZmPP6C的全长基因。序列分析表明,ZmPP6C开放阅读框为912个核苷酸,编码303个氨基酸残基,包含PP2A的催化亚基PP2Ac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P6C蛋白在进化上较为保守,并且与高粱的PP6C蛋白相似性更高。对玉米自交系B73的ZmPP6C基因进行器官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其表达量在成株期叶片中最高,是根中的7.9倍;ZmPP6C能够响应不同光质处理,且受远红光和红光的影响较大;也能响应长日和短日处理,在长日条件下的光照和黑暗阶段各有一个明显的表达高峰,在短日条件下的光照和黑暗阶段分别有2个和3个表达峰值;同时,ZmPP6C还响应高渗透、盐渍和淹水等胁迫处理,出现明显的上调表达。结果表明,ZmPP6C在玉米光信号转导、开花诱导与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分子与生化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 表达模式分析 光敏色素 光信号途径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IP1与PGAM5蛋白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
4
作者 马改玲 吴博通 +1 位作者 刘孟孟 张俊涛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5(PGAM5)蛋白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登封市人民医院110例NSCLC标本(非小细胞肺癌组)和相邻肺组织样本(距肿瘤组织边...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5(PGAM5)蛋白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登封市人民医院110例NSCLC标本(非小细胞肺癌组)和相邻肺组织样本(距肿瘤组织边缘3 cm,癌旁组)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RIP1、PGAM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评估RIP1、PGAM5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RIP1与PGAM5表达在NSCLC中的预后意义。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RIP1、PGAM5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65.4%vs18.1%,70.9%vs14.5%)(P<0.05)。RIP1、PGAM5蛋白表达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浸润深度、病理级别、淋巴结转移、复发明显相关,且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病理级别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有复发者RIP1、PGAM5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RIP1、PGAM5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RIP1、PGAM5阴性表达者均显著降低(P<0.05)。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Ⅲ~Ⅳ、浸润深度为浸润≥6 cm、有淋巴血管浸润、病理级别高、有复发、RIP1阳性和PGAM5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病理级别高、RIP1阳性、PGAM5阳性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IP1与PGAM5蛋白表达升高,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RIP1、PGAM5阳性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5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大片形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的原核表达及不同时期表达水平分析
5
作者 章志涛 李祥龙 +2 位作者 孔令丽 罗雨昕 王冬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7-1117,共11页
【目的】克隆大片形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s 2A,PP2A)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原核表达蛋白,为探究PP 2 A基因功能及其在大片形吸虫的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大片形吸虫成虫虫体... 【目的】克隆大片形吸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s 2A,PP2A)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原核表达蛋白,为探究PP 2 A基因功能及其在大片形吸虫的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大片形吸虫成虫虫体组织总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PP 2 A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并以双酶切的方式连接pET-28a(+)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获得阳性质粒pET-28a-PP2A,将pET-28a-PP2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重组蛋白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片形吸虫PP 2 A基因的表达效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 2 A基因在大片形吸虫虫卵、囊蚴、6周龄童虫和成虫阶段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大片形吸虫PP 2 A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161 bp,编码386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1980)H_(3105)N_(535)O_(566)S_(24),分子质量为44.23 ku。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大片形吸虫PP 2 A基因编码的蛋白为PP2Ac,分子功能为信号转导(GO:0004871),生物学过程为蛋白去磷酸化(GO:0006470),细胞组分为细胞质(GO:0005829)。PP2A蛋白无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蛋白,共含有37个磷酸位点。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大片形吸虫PP2A在30℃、0.8 mmol/L IPTG诱导6 h时表达量最大,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且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被抗His标签识别;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P 2 A基因在大片形吸虫6周龄童虫阶段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1);在囊蚴阶段的表达量最低,与虫卵阶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大片形吸虫PP2A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相应蛋白,为研究PP 2 A基因在大片形吸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片形吸虫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PP2A) 原核表达
下载PDF
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方方 李雪 +3 位作者 杨明华 吴文静 匡海鸥 李亚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1-1428,共8页
为了阐明树鼩精子中是否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及其在附睾精子中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PP1γ2对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PP1... 为了阐明树鼩精子中是否存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及其在附睾精子中的存在形式,进而探究PP1γ2对精子成熟和运动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PP1γ2的存在形式和磷酸化程度,探讨了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或Ca^(2+)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和花萼海绵诱癌素A(calyculin A,CA)对树鼩精子中PP1γ2磷酸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对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运动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树鼩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中均存在PP1γ2,且在等量的附睾头和附睾尾精子蛋白中,PP1γ2在附睾尾精子的磷酸化程度远高于附睾头精子;db-cAMP、IBMX或Ca^(2+)不改变PP1γ2的磷酸化水平;磷酸酶抑制剂OA和CA能明显提高附睾头和附睾尾中PP1γ2磷酸化的程度,且能显著提高精子(尤其是附睾头精子)的运动度(P<0.05),OA和CA的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1μmol/L和1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分别为15、20 min。本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磷酸酶PP1γ2对树鼩精子成熟及运动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变化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γ2(PP1γ2) 精子成熟 运动性 附睾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1及其去磷酸化与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7
作者 马相贤 蒋宇婷 +1 位作者 王三旺 崔明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6期741-744,共4页
近年来发现蛋白磷酸酶家族在不同的脑区进行的生物调控在抑郁症研究中一直很受重视,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proteinphosphatase 1,PP1)可通过其在突触处催化细胞中大部分磷酸丝氨酸和磷酸苏氨酸的去磷酸化来控制突触可塑性。尽管... 近年来发现蛋白磷酸酶家族在不同的脑区进行的生物调控在抑郁症研究中一直很受重视,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proteinphosphatase 1,PP1)可通过其在突触处催化细胞中大部分磷酸丝氨酸和磷酸苏氨酸的去磷酸化来控制突触可塑性。尽管PP1及其去磷酸化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生物过程,但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综述各种证据,支持PP1及其去磷酸化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 磷酸 抑郁症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Cantharidin and Its Analogues:Anticancer and 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被引量:5
8
作者 史清华 王玉玲 +1 位作者 宋宏锐 程卯生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5年第4期250-256,共7页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anticancer activities and 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cantharidin and its analogues.
关键词 cantharidin analogues anticancer activity 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 inhibitory activ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