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魏、北齐征讨都督论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鹤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东魏、北齐时期,国家承袭北魏末年的制度,仍然设置征讨都督。当时国家设置的征讨都督是以大都督为称号的。这些征讨都督已经不是兼领职,而是独立的职官。国家设置征讨都督而向其授节,也不是固定的制度。为适应征讨作战的需要,国家还设... 东魏、北齐时期,国家承袭北魏末年的制度,仍然设置征讨都督。当时国家设置的征讨都督是以大都督为称号的。这些征讨都督已经不是兼领职,而是独立的职官。国家设置征讨都督而向其授节,也不是固定的制度。为适应征讨作战的需要,国家还设置了受军事统帅统领的征讨都督。东魏、北齐征讨都督在军事行动中与行台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征讨都督 大都督 行台 军事职官研究
下载PDF
战争、精英与国家兴衰的分流——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杨端程 秦汉元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1-179,共19页
在"战争制造国家"的理论基础上,立足北朝末年内战与国家建构的历史背景,本文从结构/能动的角度讨论了战争压力下的统治者与精英互动的结果对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影响。通过自然实验设计将国际局势、自然资源、暴君昏君、民族矛... 在"战争制造国家"的理论基础上,立足北朝末年内战与国家建构的历史背景,本文从结构/能动的角度讨论了战争压力下的统治者与精英互动的结果对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影响。通过自然实验设计将国际局势、自然资源、暴君昏君、民族矛盾以及军事地理等变量的影响加以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在长期的战争压力下,面对碎片化的权力结构,东魏-北齐的统治者试图通过排他性改革来实现政治整合,结果造成了精英之间的分裂和政争。相反,西魏-北周的统治者则在包容性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政治整合,这种累积性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双方兴衰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精英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排他性改革 包容性改革 国家兴衰
原文传递
南北朝后期及隋唐之际入北之萧梁皇族人物及其文化业绩
3
作者 王永平 杨桂元 《阅江学刊》 2010年第3期78-83,共6页
自北魏、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至隋唐之际,伴随着江左士人北徙的时代大潮,数十年间,萧梁皇族人物也间有北迁者,从而在北方诸政权中形成了萧梁皇族士人群体。萧梁皇族子弟多具有较高的学术文化修养,致力于学术文化活动,从而推动了当时... 自北魏、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至隋唐之际,伴随着江左士人北徙的时代大潮,数十年间,萧梁皇族人物也间有北迁者,从而在北方诸政权中形成了萧梁皇族士人群体。萧梁皇族子弟多具有较高的学术文化修养,致力于学术文化活动,从而推动了当时南学北输的进程,对南北文化的深入交融与整合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隋唐 萧梁人物 文化
下载PDF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被引量:56
4
作者 张庆捷 张喜斌 +1 位作者 李培林 冀保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74,2,共24页
2013~2014年,在忻州市九原岗发掘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大型单室砖墓,时代大致为东魏至北齐早期。在墓道两侧、门墙、甬道和墓室内都发现大幅精美壁画。壁画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是研究北朝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军事制度等的珍贵资料。
关键词 山西 忻州市 九原岗壁画墓 东魏北齐早期
原文传递
响堂山石窟东魏至北齐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文智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42-54,共13页
响堂山石窟东魏至北齐佛像根据着衣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组,归为三期。第一组佛像年代最早,以北响堂第六窟主尊佛像为代表,着敷搭左肩式袈裟,衣装造型特征与河北中南部东魏佛像相似,此为第一期。第二组佛像创于北齐初,以北响堂第九窟中心... 响堂山石窟东魏至北齐佛像根据着衣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组,归为三期。第一组佛像年代最早,以北响堂第六窟主尊佛像为代表,着敷搭左肩式袈裟,衣装造型特征与河北中南部东魏佛像相似,此为第一期。第二组佛像创于北齐初,以北响堂第九窟中心柱正面主尊佛像为代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装厚重,衣褶在第一组佛像基础上变为粗大的高低棱状线组合。第三组佛像为北响堂第九窟中心柱左壁主尊佛像,大体沿用了太原天龙山东魏佛像着衣形式,形成右肩半披中衣搭肘式佛装,质感依然厚重,衣褶雕刻与同窟第二组佛像类同。第二、三组佛像同为第二期。第四组佛像包括北响堂第四窟及南响堂、水浴寺的众多实例,身着中衣搭肘式佛装,衣装轻薄贴体,衣褶线雕刻存在多种样式,与河北中南部地区其他北齐佛像等同,此为第三期。这些石窟佛像基本延续了中原北方此前开窟造像的形式,与河北中南部流行以白石材质雕刻的单体造像在雕刻工艺上区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堂山石窟 东魏北齐 佛像 造型
下载PDF
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金龙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67,共17页
本文通过考察全部已知的北朝墓志 ,结合有关文献记载 ,认为北魏洛阳里坊数以《魏书·世宗纪》之 32 3坊的记载最为近实 ,里坊名称已知 92里 ,以选取反映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及其褒义词作为里坊命名的基本原则 ,里坊的管理者是... 本文通过考察全部已知的北朝墓志 ,结合有关文献记载 ,认为北魏洛阳里坊数以《魏书·世宗纪》之 32 3坊的记载最为近实 ,里坊名称已知 92里 ,以选取反映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及其褒义词作为里坊命名的基本原则 ,里坊的管理者是洛阳令及下辖文职官吏 ,其管理制度是魏晋南朝向隋唐过渡的桥梁 ,洛阳现存的乡、里名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城 《洛阳伽蓝记》 北魏后期 里坊制度 乡里制 墓志 三长制 命名原则 孝文帝 东魏北齐
原文传递
邺城地区东魏北齐墓群布局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沈丽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15,共14页
邺城地区东魏北齐墓群可分为元魏皇宗陵区、高齐皇宗陵区和中下层官吏及平民墓葬区三大区域,一般分布在以邺城宫城为中心的5~15公里的范围内。墓群中'家族葬'明显,或依长幼尊卑,自南向北顺序排列;或分为南北两排,以南为尊。东... 邺城地区东魏北齐墓群可分为元魏皇宗陵区、高齐皇宗陵区和中下层官吏及平民墓葬区三大区域,一般分布在以邺城宫城为中心的5~15公里的范围内。墓群中'家族葬'明显,或依长幼尊卑,自南向北顺序排列;或分为南北两排,以南为尊。东魏北齐陵墓制度既继承了秦汉传统,同时也有所创新,并直接影响了隋唐及以后的陵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地区 东魏北齐 墓群布局 聚族而葬
原文传递
北朝后期六镇鲜卑群体心态的演变 被引量:8
8
作者 孔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3-20,共8页
关键词 六镇鲜卑 群体心态 北朝后期 民族融合 汉文化 东魏北齐 鲜卑族 鲜卑语 西魏北周 孝文帝
下载PDF
东魏北齐的文士及其命运 被引量:7
9
作者 孔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11,共4页
关键词 东魏北齐 北齐书》 文林馆 悲剧命运 西魏北周 魏收 温子升 《御览》 高欢 梁武帝
下载PDF
东魏北齐国家权力结构新论——以怀朔镇勋贵任官为中心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海波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54,共16页
从对怀朔镇勋贵群体任官的统计分析看,东魏北齐国家军政最核心、最重要的权力,基本上被高欢及北齐诸帝授给高氏宗亲,怀朔镇勋贵群体在统治集团中的地位和权力仅次于高氏宗亲而高于其他派别。怀朔镇勋贵在六镇暴动时就跟随高欢东征西讨,... 从对怀朔镇勋贵群体任官的统计分析看,东魏北齐国家军政最核心、最重要的权力,基本上被高欢及北齐诸帝授给高氏宗亲,怀朔镇勋贵群体在统治集团中的地位和权力仅次于高氏宗亲而高于其他派别。怀朔镇勋贵在六镇暴动时就跟随高欢东征西讨,拥有显赫的战功和资历,在由六镇鲜卑组成的东魏北齐军队中享有极高威望。这些均非年轻的高氏宗亲成员所能比。高欢及北齐诸帝虽将关键军政权力交给高氏宗亲,但高氏宗亲大多没有威望、资历和战功,很难离开怀朔镇勋贵单独领军作战。由此,怀朔镇勋贵仍然能够分享东魏北齐国家的一大部分军政实权,维持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中仅次于高氏宗亲的政治地位。同时,被授予军政大权的高氏宗亲在行驶权力时,也离不开怀朔镇勋贵的协助与支持。在长期的军事征战和政务处理中,高氏宗亲与原本就有姻亲和同乡关系的怀朔镇勋贵群体在军政事务上相互配合,这必然会对北齐诸帝的皇权产生直接威胁。因此,怀朔镇勋贵与高氏宗亲一样,成为高欢及北齐诸帝限制、猜忌、打压的主要对象。这是决定东魏北齐国家权力结构变动的主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怀朔镇勋贵 权力结构 统治集团 高氏宗亲
原文传递
河北邺城地区陶瓷窑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信 《文物世界》 2018年第1期45-53,共9页
邺城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白瓷的始烧地点,2014~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邺城地区的窑业情况进行了考古调查,共发现陶瓷窑址5处,时代自东汉晚期至北齐。值得关注的是,在邺南城的东北、城内、西南均发现了烧制铅釉瓷胎器与青瓷器的窑场... 邺城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白瓷的始烧地点,2014~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邺城地区的窑业情况进行了考古调查,共发现陶瓷窑址5处,时代自东汉晚期至北齐。值得关注的是,在邺南城的东北、城内、西南均发现了烧制铅釉瓷胎器与青瓷器的窑场,且通过对窑具的分析推测,二者采用相似的窑炉与窑具烧制,仅胎釉与烧造温度不同,由此推测中国白瓷的诞生应为二者共同发展的结果,其中铅釉瓷胎器是隋唐三彩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汉魏十六国 东魏北齐 陶瓷窑址
下载PDF
东魏北齐墓葬壁画中的莲花纹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银田 王晓娟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对东魏、北齐时期墓葬壁画中的莲花纹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的壁画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拼镶砖壁画等壁面装饰。内容主要从墓道壁画、墓门壁画和墓室壁画三个部分对莲花纹做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东魏、北齐墓葬... 本文对东魏、北齐时期墓葬壁画中的莲花纹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的壁画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拼镶砖壁画等壁面装饰。内容主要从墓道壁画、墓门壁画和墓室壁画三个部分对莲花纹做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东魏、北齐墓葬壁画中莲花纹图案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壁画墓 莲花纹
原文传递
东魏北齐时代的并邺道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彬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7,共8页
中古时期,沟通晋阳与邺城的并邺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许多军事、政治事件曾在此发生。东魏北齐时,高氏执政者频繁往来于两都之间,并邺道成为维系霸府政治的交通命脉。由于北朝后期佛教造像活动的盛行及高氏皇族对佛教的推崇,大量石窟... 中古时期,沟通晋阳与邺城的并邺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许多军事、政治事件曾在此发生。东魏北齐时,高氏执政者频繁往来于两都之间,并邺道成为维系霸府政治的交通命脉。由于北朝后期佛教造像活动的盛行及高氏皇族对佛教的推崇,大量石窟寺、摩崖造像选址于此道附近,因此并邺道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带。通过史料的串联,结合地理信息与佛教遗迹的分布可知,并邺道以滏口道为主路,以井陉道为辅路。滏口道在太行以西又分为东西两线,汉末至东魏高澄时代以滏口西线最为重要,其后则改以东线作为两都巡行的主要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并邺道 两都巡行 石窟
原文传递
北周时期黄河影响下同州霸府地位的形成
14
作者 陈凯华 《陕西档案》 2024年第1期20-21,共2页
同州在西魏北周时期曾扮演了除国都外的副中心的重要角色,北周的奠基和灭亡都与大荔息息相关,北周5位皇帝中3位出生在大荔,2位担任过大荔的行政长官,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创始人均在大荔建宫起宅,并在此地开始兴起南北朝时期的西魏... 同州在西魏北周时期曾扮演了除国都外的副中心的重要角色,北周的奠基和灭亡都与大荔息息相关,北周5位皇帝中3位出生在大荔,2位担任过大荔的行政长官,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创始人均在大荔建宫起宅,并在此地开始兴起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共经历46年,但却孕育了光照千秋的隋唐盛世,由于西魏北周和东魏北齐以黄河为界限东西分裂,关中东沿黄河一线的战略地位凸显,东西魏长期以黄河为天险进行攻伐,因此北周的创建者、西魏的实际控制者宇文泰长期坐镇同州城(今大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北周 东魏北齐 霸府 宇文泰 南北朝时期 光照千秋 大荔 战略地位
下载PDF
从邺城到晋阳——八赋岭道上的北齐石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裕群 《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96,40,共13页
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与晋阳的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沟通两京的交通路线亦多,且沿线还分布着众多石窟寺。本文通过八赋岭道的沟口、庆城和霍城三处北齐小型石窟的调查资料,阐述其与都城地区石窟寺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小型石窟造像中由二坐佛... 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与晋阳的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沟通两京的交通路线亦多,且沿线还分布着众多石窟寺。本文通过八赋岭道的沟口、庆城和霍城三处北齐小型石窟的调查资料,阐述其与都城地区石窟寺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小型石窟造像中由二坐佛与倚坐菩萨组成的三佛题材问题,最后就石窟寺与古代交通路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石窟造像 交通路线 东魏北齐 两京 邺城 晋阳
原文传递
汉风与胡风:东魏、北齐上层社会音乐生活探赜
16
作者 张杭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在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已经表现出适于胡、汉政权的不同音乐形态,在既有“胡化”又有“汉化”的南北朝音乐文化形态下,帝王对于胡、汉文化的选择尤为重要,决定了其音乐文化的特点与整体面貌,并可以从中看出帝王的政治意图与用乐观念,以... 在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已经表现出适于胡、汉政权的不同音乐形态,在既有“胡化”又有“汉化”的南北朝音乐文化形态下,帝王对于胡、汉文化的选择尤为重要,决定了其音乐文化的特点与整体面貌,并可以从中看出帝王的政治意图与用乐观念,以及上层社会的音乐生活。北齐承自北魏,在东魏北齐之际社会风气还留有北魏末的“汉化”倾向,在音乐上的表现即是士人的雅集活动,然而传世文献以及考古文物几乎反映的是胡乐在北齐时代的兴盛,究其原因与帝王的心态与政治用人有关。从《北齐书》各列传的零碎史料中,可见北齐后期士人对胡乐的推崇,以证出土的乐舞扁壶图像之普遍性,并管窥北齐社会之胡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士人 雅集活动 胡乐 乐舞扁壶图像
下载PDF
九原岗墓室壁画中马匹图像探究
17
作者 沈晨晨 《国画家》 2024年第2期80-81,共2页
马与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马文化在中国更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马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中外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见证者。北朝九原岗壁画中发现22幅马匹图像,狩猎图中有16幅马匹,交易图中有6幅马匹。九原岗墓室壁... 马与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马文化在中国更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马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中外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见证者。北朝九原岗壁画中发现22幅马匹图像,狩猎图中有16幅马匹,交易图中有6幅马匹。九原岗墓室壁画位于山西忻州,属于东魏北齐时期的晋阳地区,而晋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六镇鲜卑实力所在,鲜卑族成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因此我们在九原岗墓室壁画中可见相对较多的马匹图像。魏晋南北朝艺术融合了外来文化,将本土与外来元素融会贯通,在美术史中上承两汉下启隋唐。2013年发现至今,九原岗墓室壁画所呈现的艺术价值已经被很多学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室壁画 魏晋南北朝 九原 鲜卑族 东魏北齐 艺术融合 中外文化 亲近感
原文传递
河北临漳县邺南城倪辛庄窑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信 《文物春秋》 2018年第2期30-39,共10页
邺南城倪辛庄窑址是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经调查新发现的陶瓷窑址。该窑址位于邺南城宫城东墙外约200米,地表可见大量红烧土、草木灰、窑砖、窑具及陶瓷器残片等,分布范围约6万平方米。通过调查,确认窑址时代为东魏北齐,与邺南城始建... 邺南城倪辛庄窑址是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经调查新发现的陶瓷窑址。该窑址位于邺南城宫城东墙外约200米,地表可见大量红烧土、草木灰、窑砖、窑具及陶瓷器残片等,分布范围约6万平方米。通过调查,确认窑址时代为东魏北齐,与邺南城始建与废弃时间基本同步。据其位置与时代推测,该窑址窑业生产可能与东魏北齐宫廷用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临漳县 邺南城 倪辛庄窑址 东魏北齐
下载PDF
磁县出土北齐愍悼王妃李尼墓志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利亚 《文物春秋》 1997年第3期76-77,83,共3页
磁县出土北齐愍悼王妃李尼墓志张利亚1978年磁县城西京广公路拓宽时,在县城西南申庄乡驻地向北20米公路东侧发现古墓一座。磁县文化馆文物工作者进行了抢救清理。墓室为砖砌单室,墓顶呈穹窿状,壁画全部脱落。出土石制灯台四个... 磁县出土北齐愍悼王妃李尼墓志张利亚1978年磁县城西京广公路拓宽时,在县城西南申庄乡驻地向北20米公路东侧发现古墓一座。磁县文化馆文物工作者进行了抢救清理。墓室为砖砌单室,墓顶呈穹窿状,壁画全部脱落。出土石制灯台四个,墓志一合,高宽各74.5厘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书》 河北磁县 东魏北齐 王妃 北朝墓群 墓志 民族矛盾 太皇太后 永宁乡 济南王
下载PDF
东魏北齐都城结构考述:兼论两都制下的晋阳与山西
20
作者 陈超尚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北魏末年,高欢和孝武帝在迁都问题上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演化为军事冲突,加速了北魏的分裂。其后不久,高欢改立孝静帝,迁都于邺,形成邺城和晋阳隔太行山东西联动的都城格局,对东魏北齐的政治演进和空间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政治地理... 北魏末年,高欢和孝武帝在迁都问题上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演化为军事冲突,加速了北魏的分裂。其后不久,高欢改立孝静帝,迁都于邺,形成邺城和晋阳隔太行山东西联动的都城格局,对东魏北齐的政治演进和空间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政治地理的视域看,高欢迁都是新形势下寻求政治环境与地理空间相契合所做的必要调整,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迁都以后,高欢以邺城为政治中心,以晋阳总摄军事,实质上形成了军政分离的两都制架构。随着形势的发展,两都制在形式上逐渐固化,但权力重心却出现向晋阳倾斜的趋势,这种变化对山西地区的政治地理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北齐 两都制 晋阳 山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