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金萍 王改云 +3 位作者 王嘹亮 简晓玲 杜民 万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8-896,共9页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石油地质条件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尚未探明。结合目前勘探成果,利用多口钻井资料,综合运用油气地球化学、烃源岩有机相划分、储层成岩作用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手段,确定了东部次盆地的油气成藏主控因...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石油地质条件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尚未探明。结合目前勘探成果,利用多口钻井资料,综合运用油气地球化学、烃源岩有机相划分、储层成岩作用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手段,确定了东部次盆地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布局限的中、低丰度烃源岩决定了东部次盆地油气平面分布范围,并决定了油气纵向上也是围绕烃源岩出现,而在远离主生烃灶的构造带和远离主力烃源岩的层段则难以运聚成藏;早期缓慢浅埋—中期强烈隆升—晚期快速深埋的沉积过程影响了油气分布,这一特殊的沉积埋藏过程控制了东部次盆地烃源岩生、排烃历史和储层演化史,造成东部次盆地大量生、排烃和成藏事件均发生在新近纪,而受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此时主要目的层储层已大面积低孔、低渗,油气难以长距离运移,最终导致东部次盆地难以发生大规模的油气运聚成藏。综合而言,东部次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属于近源成藏,因此近主生烃灶的勘探目标风险小,下步勘探要在临近主生烃灶、同时储集条件有利的二级构造带上寻找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过程 油气分布 油气成藏 东部盆地 北黄海
下载PDF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构造热机制与成烃效应
2
作者 刘金萍 王改云 +4 位作者 简晓玲 朱传庆 胡小强 袁晓蔷 王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218,共13页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小型叠合断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盆地,对其经历的复杂构造-热演化史尚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_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两种古温标进行多方法的热史模拟,获得了盆地中新生界...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小型叠合断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盆地,对其经历的复杂构造-热演化史尚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_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两种古温标进行多方法的热史模拟,获得了盆地中新生界的热流史及地温梯度的变化,并恢复了盆地的剥蚀量及抬升剥蚀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盆地内烃源岩的热演化历史。结果表明,东部次盆地从中侏罗世至今,经历了古热流由高(75~90 mW/m^(2),120~100 Ma)到低(60 mW/m^(2),40 Ma),然后再升高至现今(70 mW/m^(2))的过程,且早期(100~70 Ma)降温缓慢,后期(70~40 Ma)降温快速。古地温梯度相应地呈现由高(34~36℃/km)到低(23℃/km),再升高(28℃/km)的变化趋势。东部次盆地晚白垩世之前的古地温梯度和古热流高于现今的地温梯度和热流,这与盆地由断陷阶段-坳陷阶段的演化过程一致。东部次盆地晚白垩世—始新世经历了较强的抬升剥蚀,地层的剥蚀厚度为1.0~1.5 km,在100~90 Ma地层沉积开始缓慢或停止,明显的剥蚀过程发生在85~40 Ma,其中70~40 Ma为快速剥蚀阶段。东部次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影响了盆地内烃源岩的生烃过程。中上侏罗统两套烃源岩都存在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生烃过程,在中部坳陷内的主体生烃坳陷,晚白垩世—始新世地层剥蚀厚度较小,且渐新世之后地层沉积厚度较大,现今能够达到的地温也越高,有利于烃源岩晚期生烃,证实了该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应围绕主体生烃坳陷寻找有利成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热演化史 成烃效应
下载PDF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环境及沉积充填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改云 刘金萍 +1 位作者 王嘹亮 简晓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80,共12页
下白垩统是北黄海东部次盆地目前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位,准确认识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战略选区及优化勘探部署具重要意义。依据钻测井、地震资料,利用古生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手段,研究了下白垩统的沉积相类型,分... 下白垩统是北黄海东部次盆地目前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位,准确认识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战略选区及优化勘探部署具重要意义。依据钻测井、地震资料,利用古生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手段,研究了下白垩统的沉积相类型,分析了古气候、古盐度、古水动力、古物源等沉积环境,最终探讨了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下白垩统的沉积充填及演化。结果表明,北黄海东部次盆地下白垩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该时期以亚热带炎热半干旱气候为主,夹短暂温湿气候。古水体为淡水-半咸水性质,接受来自北部、东部、西南等多个方向的物源供给。早期地层分布局限,以滨浅湖亚相、扇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之后,湖泊水体范围扩大,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沉积序列;中晚期地层受区域抬升作用的影响,仅残存于盆地西北部,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东部盆地 下白垩统 沉积环境 沉积充填
下载PDF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中新生代原型盆地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简晓玲 刘金萍 王改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31,共10页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勘探程度较低,是中新生代小型叠合断陷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盆地构造复杂。利用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从构造特征分析入手,结合盆地发育的动力学背景,梳理了北黄海东部次盆地的构造演化,认为该盆地中新生代发育了...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勘探程度较低,是中新生代小型叠合断陷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盆地构造复杂。利用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从构造特征分析入手,结合盆地发育的动力学背景,梳理了北黄海东部次盆地的构造演化,认为该盆地中新生代发育了伸展裂陷盆地、走滑伸展盆地及坳陷盆地3类性质的原型盆地。中—晚侏罗世,表现单一的断裂走向和箕状断陷型结构,为伸展裂陷型盆地,是该时期区域左旋剪切应力在盆地内派生的NE—SW向拉张应力作用的结果;早白垩世—晚渐新世,经历了早期区域左旋剪切应力向晚期区域右旋剪切应力的转变,表现为箕状断陷结构兼具明显走滑张扭特征,为走滑伸展盆地;中新世—第四纪,为典型的裂后沉降型坳陷盆地。盆地发育演化过程主体表现为由新生代受F2断裂控制的NEE向断陷盆地叠加在中生代受F1断裂控制的NW向断陷盆地之上,之后进入裂后坳陷沉降阶段;沉积沉降中心经历了先NW向迁移再NEE向迁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东部盆地 原型盆地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发育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金萍 王改云 +3 位作者 简晓玲 王嘹亮 杜民 成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盆地,钻探已发现该盆地发育中、上侏罗统巨厚暗色泥岩,但目前对该盆地烃源岩的研究尚较薄弱,精细评价该盆地的烃源岩对后续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多口钻井实测数据和地震、测井资...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盆地,钻探已发现该盆地发育中、上侏罗统巨厚暗色泥岩,但目前对该盆地烃源岩的研究尚较薄弱,精细评价该盆地的烃源岩对后续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多口钻井实测数据和地震、测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等方法,对中、上侏罗统不同层序和同一层序不同体系域中的烃源岩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并探讨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东部次盆地烃源岩非均质性特征明显:中侏罗统J2SQ1和J2SQ2层序均以半深湖—深湖相、滨浅湖相暗色泥岩为主,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总体较高(w(TOC)>1.0%),但生烃潜力指数(w(S1+S2))和氢指数(IH)均很低,且有机质类型差,表明研究区有机质丰度高的烃源岩并非都是生烃能力高的烃源岩,整体为中等—差烃源岩。上侏罗统J3SQ1层序中的烃源岩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度较低,不同体系域发育的均是中等—差烃源岩;J3SQ2层序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具有厚度大、质纯和横向分布广的特点,但不同体系域中烃源岩的w(TOC)变化很大(0.5%~5.3%),其中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J3SQ2层序中的高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中,厚度0~104 m,而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则是中等烃源岩,该套优质烃源岩是东部次盆地内最主要的一套油源岩。研究认为,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相控制了东部次盆地烃源岩的空间展布范围,陆源有机质的输入与湖盆原位生物生产力的匹配关系控制了烃源岩的质量,湖盆水体的含氧量与盐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有机质的保存。综上所述,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属于中低丰度的含油气盆地,应在优质烃源岩发育区及其邻区寻找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烃源岩 影响因素 东部盆地 北黄海
下载PDF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元古宇沉积序列及锆石年代学记录
6
作者 王改云 刘金萍 简晓玲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8,共8页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是揭示华北克拉通东缘裂谷元古宇地质特征的关键区域。本文通过对关键钻井的地层发育、岩性组合等研究,结合锆石U-Pb年龄测定,分析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元古宇沉积相和古地理环境,解析其年代学及构造属性等信息,为建立华北...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是揭示华北克拉通东缘裂谷元古宇地质特征的关键区域。本文通过对关键钻井的地层发育、岩性组合等研究,结合锆石U-Pb年龄测定,分析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元古宇沉积相和古地理环境,解析其年代学及构造属性等信息,为建立华北克拉通东缘元古宇地层框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在太古宇结晶基底之上覆盖着厚层元古宇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盖层,并伴随辉绿岩的侵入。垂向上,元古宇包括2个构造层序,均为冲积扇-海相沉积。通过钻井沉积层内侵入岩的锆石U-Pb测年数据,推测北黄海东部次盆地结晶基底之上的沉积层发育于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中期,且有不同时期的岩浆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宇 沉积序列 锆石年代学 东部盆地 北黄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