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95
1
作者 池仁勇 虞晓芬 李正卫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8-131,127,共5页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决定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因而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原因是多方面的,统计分析显示,劳动者素质、轻重工业比例结构等是显著影响因素...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决定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因而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原因是多方面的,统计分析显示,劳动者素质、轻重工业比例结构等是显著影响因素。因此,要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必须更加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企业制度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部 西部 技术创新效率 地区差异 区域经济 创新网络
下载PDF
广东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状况调查 被引量:150
2
作者 刘升明 王小平 +5 位作者 王大礼 周玉民 吕嘉春 郑劲平 钟南山 冉丕鑫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47-752,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城区和韶关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COPD的社区人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考BOLD问卷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以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和粤北韶关市乐昌云岩农村年龄在40岁以上... 目的了解广州城区和韶关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COPD的社区人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考BOLD问卷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以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和粤北韶关市乐昌云岩农村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测;并以肺功能作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结果共调查3449例,资料完整且肺功能检查质控合格者3286例,其中男1370例,女1916例,平均年龄56.8岁。COPD总患病率为9.4%,其中男性患病率(15.9%)高于女性(4.8%)(χ2=115.42,P<0.01),韶关农村(12.0%)高于广州城区(7.4%)(χ2=20.3,P<0.01);有咳嗽、咯痰和/或气短症状者占67.7%。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吸烟者占COPD患者的58.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8.9%、10.9%),吸烟与COPD患病的OR值为2.59(95%CI:1.87~3.59);但吸烟人群中仅有15.1%患COPD,男性(17.9%)高于女性(4.1%);且吸烟量对COPD患病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烹调使用生物燃料,COPD患病的危险增加(OR=1.54,95%CI:1.08~2.20),与吸烟联合的OR值为4.41(95%CI:3.22~6.04),说明吸烟与使用生物燃料在COPD的患病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家庭内厨房通风、排气条件不良和职业粉尘接触者,COPD患病率较高;医生对COPD的临床诊断率明显低于实际(仅31.0%)。结论广东部分地区COPD患病率在农村较城市者为高,农村COPD发病高主要与吸烟和生物燃料的综合作用相关。肺功能测定对COPD诊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COPD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吸烟 患病率 诊断 调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男性 部分地区 样方法 东部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23
3
作者 吴国雄 毛江玉 +1 位作者 段安民 张琼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40,共13页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季风 南亚高压 气候研究 孟加拉湾 最新进展 夏季降水 春季 冬季 东部
下载PDF
近50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分布 被引量:108
4
作者 靳立亚 李静 +1 位作者 王新 陈发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7-854,共8页
根据西北地区77个气象台站气候资料,并利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该地区1958年~2001年的44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4种类型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组合分布型.其中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减... 根据西北地区77个气象台站气候资料,并利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该地区1958年~2001年的44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与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4种类型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组合分布型.其中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减小而年降水量增大的组合占研究区站点总数的40%以上.分析潜在蒸散量及观测蒸发量与各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发现干旱区的蒸发与太阳辐射和风速有关.定义干燥指数为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用来描述西北干旱区的干湿状况.对干旱区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干燥指数近50年的线性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干旱区春季大部分区域干燥指数呈增加趋势,即趋于变干;夏季大部分地区趋于变湿,但仅在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较为明显;秋季新疆大部、甘肃西部和青海北部等地区趋于变湿,而干旱区东部区域则趋于变干.冬季干旱区大部分区域趋于变湿,只有新疆西南部和西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甘肃西部和内蒙西部等地有变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潜在蒸散 时空分布 降水量 干旱区 气象台站 中国西北地区 部分地区 东部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 被引量:81
5
作者 王桂新 黄颖钰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8,共10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 1 995~ 2 0 0 0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现省际迁移人口 (外来劳动力 )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 ,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 ,推... 本文主要考察了 1 995~ 2 0 0 0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现省际迁移人口 (外来劳动力 )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 ,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 ,推动东部地带的GDP增长了 1 0 %以上 ,对东部地带GDP增长的贡献度几乎达 1 5 %。而且在东部地带 ,越是省际人口迁移吸引中心 ,迁入人口规模越大 ,迁入的外来劳动力对推动迁入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中国 东部 GDP增长 外来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 贡献度 人口迁移 迁入地 迁入人口
原文传递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90
6
作者 彭文斌 刘友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4-578,共5页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很大;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经济差距正在逐年拉大;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东部和中部内部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西部的贡献率呈波动特征;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从1979年以来对全国整体经济差距的贡献率呈持续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 中部和西部 区域经济差距 相对发展率 THEIL指数
原文传递
为什么东部产业不向西部转移: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解释 被引量:89
7
作者 李娅 伏润民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71,共13页
本文运用空间经济学原理,在中心-外围理论及中间产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东西部不对称的资源禀赋优势系数,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东部的制造业尚未达到转移的内生临界点,产业转移还需要较多地依赖于外生... 本文运用空间经济学原理,在中心-外围理论及中间产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东西部不对称的资源禀赋优势系数,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东部的制造业尚未达到转移的内生临界点,产业转移还需要较多地依赖于外生力量的作用。因此,国家的政策仍是促进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关键因素,政策导向是降低产业转移成本和引导要素向西部集聚的重要外生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空间经济学 东部 西部 动态模拟
原文传递
改革、政策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61
8
作者 严冀 陆铭 陈钊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46,共20页
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验证了经济开放、非国有化、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1)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资的利用)是中国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因素,但这一现象在西部并没有表现。... 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验证了经济开放、非国有化、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1)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资的利用)是中国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因素,但这一现象在西部并没有表现。(2)财政改革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政府从经济活动中的退出显著地提高了经济增长率。压缩预算外支出的比重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这一特点在西部较为显著。(3)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在影响经济增长时是相互作用的。非国有化政策并不独立地影响增长,而是通过影响政府退出经济活动对增长的作用而影响增长的,而这个情况主要在东部有所表现。(4)在控制了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的因素以后,区域经济存在着“条件收敛”的趋势。(5)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东部取得了更快的增长绩效,而中部和西部的增长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6)西部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东部、中部有显著的差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在西部显著地低于东部和中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中国 经济政策 西部 非国有化 经济开放 面板数据 东部 平衡发展 省级
下载PDF
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 被引量:71
9
作者 姜嫣 马耀峰 +1 位作者 高楠 王永明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11期47-50,共4页
文章在分析了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间的互动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东部地区的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等十省(市)为样本,对2001—2010年该区域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 文章在分析了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间的互动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东部地区的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等十省(市)为样本,对2001—2010年该区域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互动效应明显,只有粤一省达到高度耦合协调,京、鲁、苏、沪、浙五省(市)仅达到了中度耦合协调,而辽、冀、津、闽则呈现出低度耦合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华北板块东部中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地格局 被引量:64
10
作者 刘建忠 李三忠 +2 位作者 周立宏 高振平 郭晓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4,共10页
华北板块东部印支和燕山期构造演化差异、盆地分布格局变迁及其空间叠合关系是中国东部构造变化的结果。中生代期间 ,郯庐断裂带应对应依兰—舒兰断裂带 ,它们与兰考—聊城—盐山 -台安—大洼 -敦化 -密山断裂带呈共轭关系。两断裂带将... 华北板块东部印支和燕山期构造演化差异、盆地分布格局变迁及其空间叠合关系是中国东部构造变化的结果。中生代期间 ,郯庐断裂带应对应依兰—舒兰断裂带 ,它们与兰考—聊城—盐山 -台安—大洼 -敦化 -密山断裂带呈共轭关系。两断裂带将华北板块东部分割为多个三角块体 ,三角块体的构造演化与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有关 ,并控制了华北东部燕山期高原隆升及岩石圈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盆地 中生代 燕山期 构造变形 断裂带 构造演化 三角 舒兰 东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川西)生态脆弱带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庆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1-84,共4页
简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农牧生态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概况;将该区生态脆弱带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农林交错带和小流域农林牧交错带;总结了川西农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成果... 简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农牧生态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概况;将该区生态脆弱带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农林交错带和小流域农林牧交错带;总结了川西农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川西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力恢复与重建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部 生态脆弱带 生态学
下载PDF
古北和东洋界在我国东部的精确划界——据两栖动物 被引量:57
12
作者 陈领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9-377,共9页
我国动物地理区划向以横跨古北界和东洋界而著称 ,但两界在我国东部即秦岭以东地区的精确划界始终没有明确的认识。依据我国东部河南、安徽和江苏省 14个动物地理省 2目 10科 17属 4 2种两栖动物的分布资料 ,通过对物种相似性进行分析... 我国动物地理区划向以横跨古北界和东洋界而著称 ,但两界在我国东部即秦岭以东地区的精确划界始终没有明确的认识。依据我国东部河南、安徽和江苏省 14个动物地理省 2目 10科 17属 4 2种两栖动物的分布资料 ,通过对物种相似性进行分析后表明 ,东部的分界呈现为一条过渡带 :其北界为自秦岭—伏牛山—淮河—苏北灌溉总渠 ;其南界为伏牛山—桐柏大别山—淮南丘陵—通扬运河一线。讨论认为更准确的划界要依赖更多的动物类群 ,并从更大的尺度 ,进行深刻分析才能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动物地理 东洋界 动物类群 物种相似性 秦岭 古北界 东部 伏牛山 灌溉
下载PDF
川东侏罗系——四川盆地亟待重视的一个致密油气新领域 被引量:55
13
作者 王世谦 胡素云 董大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29,125-126,共8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川中和川西地区,长期以来对川东地区侏罗系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与勘探潜力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四川盆地近60年的勘探开发历史中,川东侏罗系至今几乎还是一片尚待开发的油气资源处女地。事实上,...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川中和川西地区,长期以来对川东地区侏罗系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与勘探潜力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四川盆地近60年的勘探开发历史中,川东侏罗系至今几乎还是一片尚待开发的油气资源处女地。事实上,川东地区许多钻井在钻遇侏罗系时都曾发现过大量的油气显示,少量钻井经测试甚至获得过工业油气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地区侏罗系具有与川中地区侏罗系十分相似的油气成藏条件,其烃源岩厚度大、储层致密、油气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内除川中侏罗系之外还有希望找到原生油藏的一个有利地区。建议尽快将川东侏罗系油气藏作为四川盆地一个重要的致密油气勘探新领域,开展整体评价研究,实施专层勘探,并采用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技术与方法,在油气保存条件较好的低缓、潜伏构造以及宽缓的向斜区,优选有利区块,开展水平井钻井与储层改造先导性试验。与目前在渝东南等构造复杂区开展的页岩气勘探相比,川东侏罗系油气勘探的地质风险与开采成本将更低,探明油气资源并投入商业开发的成功率与机遇更大,更具有找到规模性油气田(藏)的现实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部 侏罗纪 致密油气 资源量 成藏条件 烃源岩 非常规油气 勘探方针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以来我国东部沙区的古季风变迁 被引量:39
14
作者 董光荣 王贵勇 +2 位作者 李孝泽 陈惠忠 金炯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5期437-444,共8页
根据130ka BP以来东部沙区的地质记录,将本区古季风划分为末次间冰期(130~70kaBP)夏季风为主时期、末次冰期(70~10kaBP)冬季风为主时期和冰后期(10kaBP至今)夏季风为主的不稳定时期3个演化时期,以及末次间冰期(120ka BP和100~95kaBP... 根据130ka BP以来东部沙区的地质记录,将本区古季风划分为末次间冰期(130~70kaBP)夏季风为主时期、末次冰期(70~10kaBP)冬季风为主时期和冰后期(10kaBP至今)夏季风为主的不稳定时期3个演化时期,以及末次间冰期(120ka BP和100~95kaBP)冬季风增强期、末次冰期(59~21kaBP)夏季风增强期、冰后期早全新世(10~7.5kaBP)夏季风增强期、中全新世(7.5~4kaBP)夏季风鼎盛期和晚全新世(4kaBP至今)夏季风衰弱期等若干阶段。冬、夏季风的转换以突变为主。夏季风北界位置从末次间冰期的马鬃山-乌兰巴托退至末次冰期的黄土高原砂黄土带北界附近,复又进到全新世最佳期的山丹-雅布赖山一带,最后退到现代阴山北麓-呼伦贝尔一线,反映东亚季风环流的夏季风呈现波动减弱的趋势。影响季风变迁的因素复杂,特别是全新世期间的短周期波动应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东部 沙区 中国 古气候 古季风
原文传递
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郭忠兴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现阶段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地区差异,掌握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有利于耕地非农化指标的高效调配,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利用1989~2001年我国东、中、西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分省数据,测算... 现阶段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地区差异,掌握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有利于耕地非农化指标的高效调配,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利用1989~2001年我国东、中、西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分省数据,测算了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和GDP增量为对象的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等指标,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因素分解得到差异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类地区内部省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增大、中部减小、西部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鉴于此,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地区间公平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耕地非农化指标调控的重点在于三类地区各自内部省份之间的调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非农化 差异分析 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 农化指标 变化趋势 耕地面积 建设用地 2001年 地区差异 协调发展 基尼系数 变异系数 发展环境 高效利用 GDP 素分解 内部 保护地 占用 西部 指数 总体 增大 减小 东部 中部
下载PDF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核算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金营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8,共6页
作者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比较分析发现,改革开放初期,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如甘肃、新疆、四川等)与东部大部分地区在资本积累上基本无差距或差距较小。然而,20多年来西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 作者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增长差异的比较分析发现,改革开放初期,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如甘肃、新疆、四川等)与东部大部分地区在资本积累上基本无差距或差距较小。然而,20多年来西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却大大落后于东部省份,表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还缺乏另外的动力,这就是人力资本以及由此引起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产生的动力。文章通过东西部地区的比较,证实在未来西部发展中应注重人力资本的集聚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核算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增长差异 改革开放初期 经济发展水平 东西部地区 比较分析 资本积累 部分地区 增长速度 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 西部发展 自治区 直辖市 省份 东部 动力 集聚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39
17
作者 师博 张良悦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共5页
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显示,我国整体视角的能源效率是趋异的。但就区域层面而言,西部能源效率表现出发散的迹象,东部显示出趋同的特征,而中部则呈现出逐渐向东部收敛的态势。在西部地区,西北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发散特征,西南能源效率的变... 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显示,我国整体视角的能源效率是趋异的。但就区域层面而言,西部能源效率表现出发散的迹象,东部显示出趋同的特征,而中部则呈现出逐渐向东部收敛的态势。在西部地区,西北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发散特征,西南能源效率的变异系数处于频繁波动状态。通过借鉴经典的收敛回归模型检验发现,中部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能源效率向东部水平收敛的速度愈快,具有β收敛的特征。通过对省际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西部要实现能源效率向东部、中部的收敛,必须弱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变异系数 收敛性 东部 中部 西部
下载PDF
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张永领 丁裕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4-252,共9页
采用1951—1998年我国东部(105°E以东)59个站点夏季大雨及以上降水量资料与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借助于SVD分析方法,逐季分析我国东部极端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及南方涛动指数的遥相关,进而检测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的海... 采用1951—1998年我国东部(105°E以东)59个站点夏季大雨及以上降水量资料与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借助于SVD分析方法,逐季分析我国东部极端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及南方涛动指数的遥相关,进而检测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的海温关键区和南方涛动及其显著季节(月份)。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同期太平洋SST的遥相关主要在太平洋130~170°E,5~25°N之间海域;Ni-no区域SST与次年夏季极端降水的相关主要表现在与华东地区的正相关;黑潮海域及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春季SST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呈明显的负相关;冬季太平洋SST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的遥相关主要表现在,赤道东太平洋、黑潮海域的冬季海温与华东地区、河套地区降水的正相关;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前一年秋季Nino区海温为负相关,与西太平洋海温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域 东部 表现 太平洋
下载PDF
试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全民健身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刘宝仁 董长贵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14,共3页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东西部地区全民健身的现状及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的对策。在阅读了有关全民健身的科研文章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比较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健身现状及存在问题 ,指出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西部落后于东部地区 ,东...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东西部地区全民健身的现状及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的对策。在阅读了有关全民健身的科研文章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比较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健身现状及存在问题 ,指出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西部落后于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落后于国外的现实 ,并指出落后的主要原因 ,即经济落后、思想认识不足、缺少场地和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口 群众体育 消费 东部 西部 城乡居民 中国
全文增补中
中国东部近百年的雨量变化 被引量:35
20
作者 章名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1-461,共11页
本文用279个气象测站的年雨量资料得到中国东部(100°E以东)1891—1988年大范围平均雨量资料序列.对代表性进行了检验表明:序列在1921年以后能较好地反映大范围气候旱涝状况,而1920年以前则代表性较差.从雨量变化看中国东部的气候... 本文用279个气象测站的年雨量资料得到中国东部(100°E以东)1891—1988年大范围平均雨量资料序列.对代表性进行了检验表明:序列在1921年以后能较好地反映大范围气候旱涝状况,而1920年以前则代表性较差.从雨量变化看中国东部的气候在近百年期间是干湿交替出现的,可以分成六个时段.在近四五十年中雨量有减少的趋势,前期雨量偏多,后期从60年代中期以来雨量持续偏少.而且这种变化与北半球副热带其他地区有同相变化的关系.在50年代以前副热带地区雨量的变化却没有明显的同相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量变化 中国 东部 干期 湿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