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水域水生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双双 吕锦刚 +3 位作者 高翔 周维成 李小燕 李敦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东湖通道是武汉市在建的交通路网工程,穿越东湖风景区,其中约5 km为湖底隧道。通过研究施工围堰对沿线水域水生植物的影响,可为湖泊管理提供应对措施。于2014年3月和5月通道工程施工期间,在其沿线的典型水域如封闭区域、半封闭区域、敞... 东湖通道是武汉市在建的交通路网工程,穿越东湖风景区,其中约5 km为湖底隧道。通过研究施工围堰对沿线水域水生植物的影响,可为湖泊管理提供应对措施。于2014年3月和5月通道工程施工期间,在其沿线的典型水域如封闭区域、半封闭区域、敞水湖湾、敞水迎风岸带和新形成的堤岸外共设置16个采样点,调查水生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水质参数等。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受水温的影响,3月采样时平均水温为13.7℃,未发现挺水植物,采集到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五刺金鱼藻(Ceratophyllum oryzetorum)3种沉水植物以及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1种浮叶植物,可见少量的漂浮植物浮萍(Lemna minor),其中沉水植物菹草为绝对优势种;5月的平均水温为24.8℃,除上述3种沉水植物外,还采集到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但菹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下降,另外采集到了荇菜和菱(Trapa bicornis)2种浮叶植物,荇菜的相对生物量和优势度最高,也可见少量的浮萍。在相对封闭的水域,因受风浪的影响较小,这些区域相对于迎风岸带具有较高的水生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水体的营养盐浓度也相对较高,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的高低与水生植物生物量多少的变化趋势一致。通道施工形成的新岸堤外,只有部分位点分布有水生植物,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目前这些位点缺乏种源、水体较深、透明度低等。由于通道围堰施工增加了沿线的封闭水体,使得水生植被的覆盖度和生物量大幅度提高,通道施工对其沿线水生植物的影响是正面的;施工期间对水生植物没有产生不利影响,但在工程竣工后拆除围堰时,须防止悬浮物和机械扰动对现有植被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东湖通道工程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媛莉 李彤彤 +3 位作者 刘新华 吕锦刚 章晋勇 毕永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573,共9页
为调查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随着隧道施工的进程,在东湖通道沿线的3个湖区中的19个采样点进行了3次采样,通过PCR-DGGE结合分子克隆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3批样品共检出细菌类... 为调查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随着隧道施工的进程,在东湖通道沿线的3个湖区中的19个采样点进行了3次采样,通过PCR-DGGE结合分子克隆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3批样品共检出细菌类群分别为5门18属、6门17属、5门11属。在门水平上,底泥中的优势菌是变形菌门,但其在总量中的比例随施工进程逐渐下降,依次为86%、80.6%和43.9%。在属水平上,施工初期的优势菌是埃希氏杆菌属,施工后期却是Steroidobacter。通道施工初期,汤菱湖、郭郑湖的湖心区域在属水平上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与团湖差异显著;接近施工区样点与远离施工区样点的底泥细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因施工形成的临时封闭水域与敞水区除均有埃希氏杆菌属外,其他菌属类群差异显著。施工后期的汤菱湖、郭郑湖及团湖的湖心区的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相似;接近施工区样点与远离施工区样点的底泥细菌群落差异不显著;封闭区和敞水区有相似的细菌群落结构。施工期间,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的最高点都有出现在靠近施工区的位置。各批次样点的Simpson_1-D指数、Shannon_H指数、Margalef指数,均随着施工进程而逐渐增加。因此,东湖通道修建对通道沿线近距离的底泥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暂时性还是持续性的,尚需通道完工回填后的长期评估。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通道修建等人为强干扰活动对浅水湖泊的可能环境影响和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通道工程 底泥细菌群落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影响 PCR—DGGE
下载PDF
武汉东湖通道工程区域陆生植被景观修复
3
作者 郭慧娟 安文雨 +1 位作者 陈羽阳 朱春阳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4期85-90,共6页
文章以与东湖通道工程周边立地条件具有很高相似性的马鞍山森林公园和磨山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带性植被群落营建过程中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总结出适用于不同功能类型的植景修复模式,用以修复东湖通道工程。结果表明:在... 文章以与东湖通道工程周边立地条件具有很高相似性的马鞍山森林公园和磨山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带性植被群落营建过程中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总结出适用于不同功能类型的植景修复模式,用以修复东湖通道工程。结果表明:在模拟(半)自然群落基础上,团山区段以生态型修复为主,形成8个植景模式;红庙立交桥梁、九女墩、团山路等区段以观赏型修复为主,植被选择注重植物的材质、株型、季相变化,形成具有观赏特色的7个植景模式;磨山小区区段以休憩型为主,形成具有半开敞式空间的2个植景模式。对东湖通道工程区域陆生植被景观修复进行研究,旨在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重度人工干扰区的植景修复提供技术支持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被 植景修复 东湖通道工程 自然群落 模拟 武汉
下载PDF
东湖通道工程沙滩浴场围堰施工对水中胞外碱性磷酸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肖健 王司阳 +3 位作者 周易勇 宋春雷 吕锦刚 曹秀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08-5312,共5页
城镇化过程常伴随市政建设面积与强度的大幅度增加,但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2014年3—5月在武汉东湖通道工程沙滩浴场围堰施工区与相关湖区(郭郑湖、汤菱湖、团湖)的19个位点分5次采集水样,分析了水中胞外碱性磷... 城镇化过程常伴随市政建设面积与强度的大幅度增加,但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2014年3—5月在武汉东湖通道工程沙滩浴场围堰施工区与相关湖区(郭郑湖、汤菱湖、团湖)的19个位点分5次采集水样,分析了水中胞外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参数及其与溶解有机磷和溶解反应性磷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工致使酶的最大反应速度与底物亲和力均显著降低,有机磷酶促再生为生物可利用性无机磷的周转时间明显延长。这一结果指示施工区磷营养的相对充足,施工干扰可能有效促进了沉积物磷向水柱的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通道工程 碱性磷酸酶 酶动力学 磷循环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