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自然灾害初探 被引量:62
1
作者 杨振红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9,共12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汉书·五行志 公元前 西汉时期 地震灾害 《后汉书》 黄河水患 东汉时期 《汉书·武帝纪》 《汉书》
原文传递
重庆巫山县东汉鎏金铜牌饰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71
2
作者 丛德新 罗志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7-86,104,共11页
一巫山县位于重庆东部,隶属万县市。境内多高山低谷,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境内中南部。巫山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大宁河入长江口西侧。在县城的北面,沿长江北岸和大宁河口两岸的山坡地带,有多处墓葬分布,经调查的墓葬达28处之多。诸如江东嘴、... 一巫山县位于重庆东部,隶属万县市。境内多高山低谷,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境内中南部。巫山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大宁河入长江口西侧。在县城的北面,沿长江北岸和大宁河口两岸的山坡地带,有多处墓葬分布,经调查的墓葬达28处之多。诸如江东嘴、秀峰、土城坡、麦坨、淀粉厂等,延续达几十公里。墓葬群的年代在战国至汉晋间,其中以东汉时期墓葬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山县 铜牌 西王母 出土 淀粉厂 图案 墓葬 人字形 形制 东汉时期
原文传递
东汉道符释例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育成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5-56,共12页
在一些出土、传世的东汉文物上,载有一类早期道徒书写的画符,已发表和见于著录的至少有七种,其中,陕西户县汉墓出土的曹氏朱书解除瓶上所画二符(以下简称户县曹氏符)、河南洛阳西郊东汉地层出土的解注瓶上所画三符(以下简称洛阳解注符)... 在一些出土、传世的东汉文物上,载有一类早期道徒书写的画符,已发表和见于著录的至少有七种,其中,陕西户县汉墓出土的曹氏朱书解除瓶上所画二符(以下简称户县曹氏符)、河南洛阳西郊东汉地层出土的解注瓶上所画三符(以下简称洛阳解注符),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符文表达的具体含义,除个别论著曾零星涉及外,尚无专文探讨。这当然是因为年代久远,原意已失,现存道书又缺乏东汉画符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的记录,从而人们不仅对东汉文物上的符文难以理解,即便是留存在后代道书中的大量道符,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时期 抱朴子 户县 说文 古文字 解除 洛阳 符文 考古学 释例
原文传递
汉魏洛阳城出土瓦当的分期与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钱国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6-76,92,共12页
汉魏洛阳城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该城址始建于西周,东周时一度为王都。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定都,历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做为国都达三百三十余年。北朝末年,洛阳一带战乱频繁,该城渐渐沦为废墟。隋、唐初期随着... 汉魏洛阳城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该城址始建于西周,东周时一度为王都。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定都,历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做为国都达三百三十余年。北朝末年,洛阳一带战乱频繁,该城渐渐沦为废墟。隋、唐初期随着东都洛阳城的兴建,该城址则完全废弃不用。该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代都城的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由于该城的历史悠久,遗迹遗物众多,因此出土的建筑材料种类也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瓦当 汉魏洛阳城 北魏 纹饰 出土 洛阳地区 云纹图案 遗址 建筑 东汉时期
原文传递
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 被引量:36
5
作者 冯汉骥 《文物》 1961年第11期35-42,共8页
画像砖是四川东汉肘期砖室墓中一种特有的东西,是当时一部分社会生活现实的写照,它在历史科学上及艺术上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注意,但是它在墓中的位置和意义以及其出土的经过,谈及者尚少,兹就这一方面的情况,作一综合的叙述。 (一)发现... 画像砖是四川东汉肘期砖室墓中一种特有的东西,是当时一部分社会生活现实的写照,它在历史科学上及艺术上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注意,但是它在墓中的位置和意义以及其出土的经过,谈及者尚少,兹就这一方面的情况,作一综合的叙述。 (一)发现经过汉画像砖的出土及为收藏家所注意,开始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而渐多。但当时以其上有文字者方为收藏家们收购,如无铭文,虽画面重要,亦在摒弃之列。现在存留的当时出土的画像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画像 画像砖 四川省 社会生活 出土 民国初年 东汉时期 画面 成都 收藏家
原文传递
略论山东汉画像石的农耕图像 被引量:35
6
作者 蒋英炬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42-49,共8页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这个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推动着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更加趋于成熟。西汉晚期...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这个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推动着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更加趋于成熟。西汉晚期,土地兼并逐步加剧,以致形成东汉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豪强地主经济膨胀发展。封建制关系的发展所引起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在各种各样的考古材料上也打上了烙印。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就是以这种大土地所有制的豪强地主经济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豪强地主 汉代画像石 画象 牛耕 东汉时期 图像 山东 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古代旋转磨试探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发林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146-167,共22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进步,首先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对谷物进行加工。谷物加工活动由此就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对古代谷物加工工具进行考察和研究,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旋转磨是古代谷物加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进步,首先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对谷物进行加工。谷物加工活动由此就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对古代谷物加工工具进行考察和研究,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旋转磨是古代谷物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本身又有其发展、演变和进步的历史。本文打算对它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此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齿 出土 进料口 东汉时期 加工工具 半月形 模型明器 考古发现 谷物 形制
下载PDF
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题记的时代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2
8
作者 方鹏钧 张勋燎 《考古》 1980年第3期271-278,共8页
本刊1975年2期刊登《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墓》一文以后,曾先后收到方鹏钩、张勋燎、王恩田、李发林等同志来稿,对原报告的时代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他们的意见基本一致。限于篇幅,只选登一篇。
关键词 画象 时代特征 石刻题记 山东苍山 东汉时期 用韵特点 时代特点 元嘉 韵字 都督
原文传递
东汉永寿二年镇墓瓶陶文考略 被引量:26
9
作者 蔡运章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649-652,661,共5页
1980年4月,洛阳东郊史家湾村北约1公里有座被盗掘过的东汉晚期墓中,出土永寿二年镇墓陶瓶一件,它的腹部有长篇朱书劾鬼文,为研究东汉时期道巫的宗教活动和社会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现就这件劾鬼文及相关问题,略作探考。
关键词 东汉时期 社会习俗 永寿 宗教活动 师古 实物资料 黄帝 后汉书 相关问题 玄冥
原文传递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选释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素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9-75,40,共8页
长沙东牌楼出土的东汉灵帝时期简牍,内容丰富,具有珍贵价值。本文选几件进行考释。首先是四件户籍文书。此前从未见过汉代严格意义上的户籍实物,它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次是一件荆南频遇军寇文书,它首次反映了东汉末年荆南地区频发动乱... 长沙东牌楼出土的东汉灵帝时期简牍,内容丰富,具有珍贵价值。本文选几件进行考释。首先是四件户籍文书。此前从未见过汉代严格意义上的户籍实物,它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次是一件荆南频遇军寇文书,它首次反映了东汉末年荆南地区频发动乱的复杂形势。最后是一件李建与精张诤田自相和从书。这实际是一件关于民事诉讼可以“私了”的案卷。此前似乎从未见到关于民事诉讼可以“私了”的记载,它为民事诉讼可以“私了”提供了珍贵的案例。此外,这件案卷所见官员“画诺”,属于失传已久的“凤尾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市 简牍 东汉时期 汉灵帝 东牌楼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四川郫县东汉砖墓的石棺画象 被引量:27
11
作者 梁文骏 《考古》 1979年第6期495-503,共9页
1973年4月,四川郫县新胜公社(原名竹瓦铺)二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室墓,依发现次序的先后,称为二号墓(1972年发现的一座称为一号墓,简报见《文物》1975年8期,李复华:《郫县出土东汉画象石棺图象略说》),四川省... 1973年4月,四川郫县新胜公社(原名竹瓦铺)二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室墓,依发现次序的先后,称为二号墓(1972年发现的一座称为一号墓,简报见《文物》1975年8期,李复华:《郫县出土东汉画象石棺图象略说》),四川省博物馆闻讯后,即派员进行了清理。该墓方向为235°,整个墓的建筑由墓门、墓道、墓室组成。全长10.48、宽2.46、高2.02米,全部用花砖建筑,砖长0.34、宽0.22米,厚0.06米,花纹均在砖的侧面,纹饰以几何纹为主,或配以"联璧"、"瑞草"、"卷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 西王母 东汉时期 四川 省博物馆 画象 画面 图象 牛郎织女 砖建筑
原文传递
宋元时期药物剂量探讨 被引量:25
12
作者 倪文婷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3-25,42,共4页
探讨宋元时期药物剂量,认为宋元使用的单位剂量名称从传统的铢分两进位制,改为钱两的十进位制。东汉与宋元的剂量换算比例为3∶1。宋元时期的具体量值是1斤合今640克,1两为40克,1钱为4克,1字约合1克。量值已经较东汉增长了两倍,但每服... 探讨宋元时期药物剂量,认为宋元使用的单位剂量名称从传统的铢分两进位制,改为钱两的十进位制。东汉与宋元的剂量换算比例为3∶1。宋元时期的具体量值是1斤合今640克,1两为40克,1钱为4克,1字约合1克。量值已经较东汉增长了两倍,但每服用量却比东汉所用药物剂量明显减小。宋元时期由于使用了煮散的方法,是历史上中药剂量最小时期。现代研究证明,中药煮散的方法仍然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剂量 宋元时期 东汉时期 煮散
原文传递
偃师白草坡东汉帝陵陵园遗址 被引量:25
13
作者 严辉 史家珍 李继鹏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0-73,共14页
2006年7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偃师市境内的东汉帝陵和陪葬墓群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其中一处陵园遗址位于庞村镇白草坡村东北,遗址外围构建夯士垣墙,内分布有成组的房屋、庭院和粮窖。房屋建筑基址四周有排水设施,个别地段... 2006年7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偃师市境内的东汉帝陵和陪葬墓群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其中一处陵园遗址位于庞村镇白草坡村东北,遗址外围构建夯士垣墙,内分布有成组的房屋、庭院和粮窖。房屋建筑基址四周有排水设施,个别地段发现了道路遗迹。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和陶建筑材料等。根据建筑基址的遗迹、遗物,可以证明这里应是一处东汉时期的帝陵陵园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时期 古代遗址 偃师市 帝陵 陵园 草坡 重点建设工程 考古清理
原文传递
盘古考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晖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9,共17页
东汉时期出现的创世主神盘古 ,是由上古土地神 (社神 )“亳”音变而成。亳异体为薄、蒲、蕃等 ,变为双音连绵词有薄姑、蒲姑、蕃吾 ,转而为盘瓠、盘古。盘古作为创世主神虽在东汉时才出现在典籍之中 ,但其具有能迅速生长扩大、孕育世间... 东汉时期出现的创世主神盘古 ,是由上古土地神 (社神 )“亳”音变而成。亳异体为薄、蒲、蕃等 ,变为双音连绵词有薄姑、蒲姑、蕃吾 ,转而为盘瓠、盘古。盘古作为创世主神虽在东汉时才出现在典籍之中 ,但其具有能迅速生长扩大、孕育世间万事万物的性质 ,在商周之时用来分封薄姑五色土的亳社神崇拜中就已经初蕴其义了。盘古神并非像后世学者所言 ,是最晚出现而被积薪式地列为时代最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 盘瓠 东汉时期 商周 神祗 崇拜 学者 社神 土地神 典籍
原文传递
“五石”镇墓说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卫鹏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9,共6页
关键词 洛阳 咸阳 上书 墓葬 关中 东汉时期 丹砂 字句 少数 文字
下载PDF
咸阳窑店出土的东汉朱书陶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卫鹏 李朝阳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咸阳市 窑店镇 东汉时期 朱书陶瓶 道教文化
原文传递
两汉荒政初探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业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灾害多发期。诸类自然灾害的踵继而至,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加之灾害“天谴”阴霾的影响作用,灾害引起了两汉统治者的重视,国家为之而实施了一系列的荒政措施,文章即以两汉荒政具体措施...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灾害多发期。诸类自然灾害的踵继而至,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加之灾害“天谴”阴霾的影响作用,灾害引起了两汉统治者的重视,国家为之而实施了一系列的荒政措施,文章即以两汉荒政具体措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五个方面对两汉的荒政措施加以概括和剖析,即备荒防灾和抗灾措施、赈济、廪贷、减蠲租赋、节约等,并对之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政措施研究 经济史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
下载PDF
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一、二号汉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9
18
作者 高继习 刘剑 +6 位作者 马前伟 常祥 何利 王兴华 仝艳峰 王英 韩特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6-41,F011-F013,共19页
2002~2003年,在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发现2座墓葬。M1为砖石混筑结构,由墓道、前室、后室组成,墓中出土画像石、釉陶器、铜钱、石案等。M2也为砖石混筑结构,由斜坡墓道、甬道、东西耳室、前后室组成,墓内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玉器等... 2002~2003年,在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发现2座墓葬。M1为砖石混筑结构,由墓道、前室、后室组成,墓中出土画像石、釉陶器、铜钱、石案等。M2也为砖石混筑结构,由斜坡墓道、甬道、东西耳室、前后室组成,墓内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玉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遗物推断,两座墓的年代均为东汉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大觉寺村 墓葬结构 东汉时期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论东汉的户籍问题 被引量:17
19
作者 袁延胜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4,共14页
东汉的户籍问题,以往的争论多集中在依附民、宾客等的户籍是否纳入国家管理的问题上,且意见不一;而对宗室、王侯、官吏的户籍问题又极少论述。本文通过对东汉不同阶层人物户籍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1 东汉时期的依附民,仍是国家控制下的... 东汉的户籍问题,以往的争论多集中在依附民、宾客等的户籍是否纳入国家管理的问题上,且意见不一;而对宗室、王侯、官吏的户籍问题又极少论述。本文通过对东汉不同阶层人物户籍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1 东汉时期的依附民,仍是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2 东汉时期的宾客,身份是自由的,仍是国家的编户;3 东汉的奴婢是不入户籍的,奴婢一般作为主人的家赀登记在财产簿上,奴婢的地位在东汉有所提高;4 东汉宗室有特殊的户籍,主要是指宗室王侯五属内的亲属。五属外的刘氏宗族则著籍于当地,已经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了;5 东汉王侯的子孙,基本上著籍于封地;6 东汉官吏并没有特殊的户籍,而且官吏不管在何处做官,户籍基本上不变动,仍在原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 东汉时期 国家管理 国家控制 宗室 官吏 奴婢 依附 宾客 刘氏 封地
原文传递
四川乐山市沱沟嘴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学元 杨翼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0-50,103-104+16,共14页
1990年12月31日,乐山市第五中学师生郊游,在距乐山市中心城区西南5公里的青衣乡大田村沱沟嘴发现崖墓1座(图一)。我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沱沟嘴崖墓为前堂后室单穴墓,凿建在青衣江畔突兀的虎... 1990年12月31日,乐山市第五中学师生郊游,在距乐山市中心城区西南5公里的青衣乡大田村沱沟嘴发现崖墓1座(图一)。我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沱沟嘴崖墓为前堂后室单穴墓,凿建在青衣江畔突兀的虎头山红色砂崖峭壁上,方向300°。50年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市 乐山崖墓 东汉时期 墓葬形制 石棺 四川 画像石 摇钱树 中心城区 出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