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57
篇文章
<
1
2
…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代自然灾害初探
被引量:
62
1
作者
杨振红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9,共12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汉书·五行志
公元前
西汉
时期
地震灾害
《后汉书》
黄河水患
东汉时期
《汉书·武帝纪》
《汉书》
原文传递
重庆巫山县东汉鎏金铜牌饰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
71
2
作者
丛德新
罗志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7-86,104,共11页
一巫山县位于重庆东部,隶属万县市。境内多高山低谷,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境内中南部。巫山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大宁河入长江口西侧。在县城的北面,沿长江北岸和大宁河口两岸的山坡地带,有多处墓葬分布,经调查的墓葬达28处之多。诸如江东嘴、...
一巫山县位于重庆东部,隶属万县市。境内多高山低谷,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境内中南部。巫山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大宁河入长江口西侧。在县城的北面,沿长江北岸和大宁河口两岸的山坡地带,有多处墓葬分布,经调查的墓葬达28处之多。诸如江东嘴、秀峰、土城坡、麦坨、淀粉厂等,延续达几十公里。墓葬群的年代在战国至汉晋间,其中以东汉时期墓葬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山县
铜牌
西王母
出土
淀粉厂
图案
墓葬
人字形
形制
东汉时期
原文传递
东汉道符释例
被引量:
40
3
作者
王育成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5-56,共12页
在一些出土、传世的东汉文物上,载有一类早期道徒书写的画符,已发表和见于著录的至少有七种,其中,陕西户县汉墓出土的曹氏朱书解除瓶上所画二符(以下简称户县曹氏符)、河南洛阳西郊东汉地层出土的解注瓶上所画三符(以下简称洛阳解注符)...
在一些出土、传世的东汉文物上,载有一类早期道徒书写的画符,已发表和见于著录的至少有七种,其中,陕西户县汉墓出土的曹氏朱书解除瓶上所画二符(以下简称户县曹氏符)、河南洛阳西郊东汉地层出土的解注瓶上所画三符(以下简称洛阳解注符),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符文表达的具体含义,除个别论著曾零星涉及外,尚无专文探讨。这当然是因为年代久远,原意已失,现存道书又缺乏东汉画符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的记录,从而人们不仅对东汉文物上的符文难以理解,即便是留存在后代道书中的大量道符,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时期
抱朴子
户县
说文
古文字
解除
洛阳
符文
考古学
释例
原文传递
汉魏洛阳城出土瓦当的分期与研究
被引量:
40
4
作者
钱国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6-76,92,共12页
汉魏洛阳城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该城址始建于西周,东周时一度为王都。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定都,历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做为国都达三百三十余年。北朝末年,洛阳一带战乱频繁,该城渐渐沦为废墟。隋、唐初期随着...
汉魏洛阳城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该城址始建于西周,东周时一度为王都。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定都,历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做为国都达三百三十余年。北朝末年,洛阳一带战乱频繁,该城渐渐沦为废墟。隋、唐初期随着东都洛阳城的兴建,该城址则完全废弃不用。该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代都城的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由于该城的历史悠久,遗迹遗物众多,因此出土的建筑材料种类也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瓦当
汉魏洛阳城
北魏
纹饰
出土
洛阳地区
云纹图案
遗址
建筑
东汉时期
原文传递
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
被引量:
36
5
作者
冯汉骥
《文物》
1961年第11期35-42,共8页
画像砖是四川东汉肘期砖室墓中一种特有的东西,是当时一部分社会生活现实的写照,它在历史科学上及艺术上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注意,但是它在墓中的位置和意义以及其出土的经过,谈及者尚少,兹就这一方面的情况,作一综合的叙述。 (一)发现...
画像砖是四川东汉肘期砖室墓中一种特有的东西,是当时一部分社会生活现实的写照,它在历史科学上及艺术上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注意,但是它在墓中的位置和意义以及其出土的经过,谈及者尚少,兹就这一方面的情况,作一综合的叙述。 (一)发现经过汉画像砖的出土及为收藏家所注意,开始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而渐多。但当时以其上有文字者方为收藏家们收购,如无铭文,虽画面重要,亦在摒弃之列。现在存留的当时出土的画像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画像
画像砖
四川省
社会生活
出土
民国初年
东汉时期
画面
成都
收藏家
原文传递
略论山东汉画像石的农耕图像
被引量:
35
6
作者
蒋英炬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42-49,共8页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这个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推动着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更加趋于成熟。西汉晚期...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这个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推动着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更加趋于成熟。西汉晚期,土地兼并逐步加剧,以致形成东汉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豪强地主经济膨胀发展。封建制关系的发展所引起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在各种各样的考古材料上也打上了烙印。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就是以这种大土地所有制的豪强地主经济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豪强地主
汉代画像石
画象
牛耕
东汉时期
图像
山东
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旋转磨试探
被引量:
32
7
作者
李发林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146-167,共22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进步,首先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对谷物进行加工。谷物加工活动由此就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对古代谷物加工工具进行考察和研究,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旋转磨是古代谷物加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进步,首先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对谷物进行加工。谷物加工活动由此就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对古代谷物加工工具进行考察和研究,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旋转磨是古代谷物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本身又有其发展、演变和进步的历史。本文打算对它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此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齿
出土
进料口
东汉时期
加工工具
半月形
模型明器
考古发现
谷物
形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题记的时代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32
8
作者
方鹏钧
张勋燎
《考古》
1980年第3期271-278,共8页
本刊1975年2期刊登《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墓》一文以后,曾先后收到方鹏钩、张勋燎、王恩田、李发林等同志来稿,对原报告的时代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他们的意见基本一致。限于篇幅,只选登一篇。
关键词
画象
时代特征
石刻题记
山东苍山
东汉时期
用韵特点
时代特点
元嘉
韵字
都督
原文传递
东汉永寿二年镇墓瓶陶文考略
被引量:
26
9
作者
蔡运章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649-652,661,共5页
1980年4月,洛阳东郊史家湾村北约1公里有座被盗掘过的东汉晚期墓中,出土永寿二年镇墓陶瓶一件,它的腹部有长篇朱书劾鬼文,为研究东汉时期道巫的宗教活动和社会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现就这件劾鬼文及相关问题,略作探考。
关键词
东汉时期
社会习俗
永寿
宗教活动
师古
实物资料
黄帝
后汉书
相关问题
玄冥
原文传递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选释
被引量:
26
10
作者
王素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9-75,40,共8页
长沙东牌楼出土的东汉灵帝时期简牍,内容丰富,具有珍贵价值。本文选几件进行考释。首先是四件户籍文书。此前从未见过汉代严格意义上的户籍实物,它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次是一件荆南频遇军寇文书,它首次反映了东汉末年荆南地区频发动乱...
长沙东牌楼出土的东汉灵帝时期简牍,内容丰富,具有珍贵价值。本文选几件进行考释。首先是四件户籍文书。此前从未见过汉代严格意义上的户籍实物,它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次是一件荆南频遇军寇文书,它首次反映了东汉末年荆南地区频发动乱的复杂形势。最后是一件李建与精张诤田自相和从书。这实际是一件关于民事诉讼可以“私了”的案卷。此前似乎从未见到关于民事诉讼可以“私了”的记载,它为民事诉讼可以“私了”提供了珍贵的案例。此外,这件案卷所见官员“画诺”,属于失传已久的“凤尾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市
简牍
东汉时期
汉灵帝
东牌楼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四川郫县东汉砖墓的石棺画象
被引量:
27
11
作者
梁文骏
《考古》
1979年第6期495-503,共9页
1973年4月,四川郫县新胜公社(原名竹瓦铺)二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室墓,依发现次序的先后,称为二号墓(1972年发现的一座称为一号墓,简报见《文物》1975年8期,李复华:《郫县出土东汉画象石棺图象略说》),四川省...
1973年4月,四川郫县新胜公社(原名竹瓦铺)二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室墓,依发现次序的先后,称为二号墓(1972年发现的一座称为一号墓,简报见《文物》1975年8期,李复华:《郫县出土东汉画象石棺图象略说》),四川省博物馆闻讯后,即派员进行了清理。该墓方向为235°,整个墓的建筑由墓门、墓道、墓室组成。全长10.48、宽2.46、高2.02米,全部用花砖建筑,砖长0.34、宽0.22米,厚0.06米,花纹均在砖的侧面,纹饰以几何纹为主,或配以"联璧"、"瑞草"、"卷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
西王母
东汉时期
四川
省博物馆
画象
画面
图象
牛郎织女
砖建筑
原文传递
宋元时期药物剂量探讨
被引量:
25
12
作者
倪文婷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3-25,42,共4页
探讨宋元时期药物剂量,认为宋元使用的单位剂量名称从传统的铢分两进位制,改为钱两的十进位制。东汉与宋元的剂量换算比例为3∶1。宋元时期的具体量值是1斤合今640克,1两为40克,1钱为4克,1字约合1克。量值已经较东汉增长了两倍,但每服...
探讨宋元时期药物剂量,认为宋元使用的单位剂量名称从传统的铢分两进位制,改为钱两的十进位制。东汉与宋元的剂量换算比例为3∶1。宋元时期的具体量值是1斤合今640克,1两为40克,1钱为4克,1字约合1克。量值已经较东汉增长了两倍,但每服用量却比东汉所用药物剂量明显减小。宋元时期由于使用了煮散的方法,是历史上中药剂量最小时期。现代研究证明,中药煮散的方法仍然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剂量
宋元
时期
东汉时期
煮散
原文传递
偃师白草坡东汉帝陵陵园遗址
被引量:
25
13
作者
严辉
史家珍
李继鹏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0-73,共14页
2006年7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偃师市境内的东汉帝陵和陪葬墓群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其中一处陵园遗址位于庞村镇白草坡村东北,遗址外围构建夯士垣墙,内分布有成组的房屋、庭院和粮窖。房屋建筑基址四周有排水设施,个别地段...
2006年7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偃师市境内的东汉帝陵和陪葬墓群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其中一处陵园遗址位于庞村镇白草坡村东北,遗址外围构建夯士垣墙,内分布有成组的房屋、庭院和粮窖。房屋建筑基址四周有排水设施,个别地段发现了道路遗迹。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和陶建筑材料等。根据建筑基址的遗迹、遗物,可以证明这里应是一处东汉时期的帝陵陵园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时期
古代遗址
偃师市
帝陵
陵园
草坡
重点建设工程
考古清理
原文传递
盘古考源
被引量:
20
14
作者
王晖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9,共17页
东汉时期出现的创世主神盘古 ,是由上古土地神 (社神 )“亳”音变而成。亳异体为薄、蒲、蕃等 ,变为双音连绵词有薄姑、蒲姑、蕃吾 ,转而为盘瓠、盘古。盘古作为创世主神虽在东汉时才出现在典籍之中 ,但其具有能迅速生长扩大、孕育世间...
东汉时期出现的创世主神盘古 ,是由上古土地神 (社神 )“亳”音变而成。亳异体为薄、蒲、蕃等 ,变为双音连绵词有薄姑、蒲姑、蕃吾 ,转而为盘瓠、盘古。盘古作为创世主神虽在东汉时才出现在典籍之中 ,但其具有能迅速生长扩大、孕育世间万事万物的性质 ,在商周之时用来分封薄姑五色土的亳社神崇拜中就已经初蕴其义了。盘古神并非像后世学者所言 ,是最晚出现而被积薪式地列为时代最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
盘瓠
东汉时期
商周
神祗
崇拜
学者
社神
土地神
典籍
原文传递
“五石”镇墓说
被引量:
22
15
作者
刘卫鹏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9,共6页
关键词
洛阳
咸阳
上书
墓葬
关中
东汉时期
丹砂
字句
少数
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咸阳窑店出土的东汉朱书陶瓶
被引量:
19
16
作者
刘卫鹏
李朝阳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咸阳市
窑店镇
东汉时期
朱书陶瓶
道教文化
原文传递
两汉荒政初探
被引量:
9
17
作者
陈业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灾害多发期。诸类自然灾害的踵继而至,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加之灾害“天谴”阴霾的影响作用,灾害引起了两汉统治者的重视,国家为之而实施了一系列的荒政措施,文章即以两汉荒政具体措施...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灾害多发期。诸类自然灾害的踵继而至,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加之灾害“天谴”阴霾的影响作用,灾害引起了两汉统治者的重视,国家为之而实施了一系列的荒政措施,文章即以两汉荒政具体措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五个方面对两汉的荒政措施加以概括和剖析,即备荒防灾和抗灾措施、赈济、廪贷、减蠲租赋、节约等,并对之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政措施研究
经济史
西汉
时期
东汉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一、二号汉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
19
18
作者
高继习
刘剑
+6 位作者
马前伟
常祥
何利
王兴华
仝艳峰
王英
韩特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6-41,F011-F013,共19页
2002~2003年,在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发现2座墓葬。M1为砖石混筑结构,由墓道、前室、后室组成,墓中出土画像石、釉陶器、铜钱、石案等。M2也为砖石混筑结构,由斜坡墓道、甬道、东西耳室、前后室组成,墓内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玉器等...
2002~2003年,在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发现2座墓葬。M1为砖石混筑结构,由墓道、前室、后室组成,墓中出土画像石、釉陶器、铜钱、石案等。M2也为砖石混筑结构,由斜坡墓道、甬道、东西耳室、前后室组成,墓内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玉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遗物推断,两座墓的年代均为东汉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大觉寺村
墓葬结构
东汉时期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论东汉的户籍问题
被引量:
17
19
作者
袁延胜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4,共14页
东汉的户籍问题,以往的争论多集中在依附民、宾客等的户籍是否纳入国家管理的问题上,且意见不一;而对宗室、王侯、官吏的户籍问题又极少论述。本文通过对东汉不同阶层人物户籍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1 东汉时期的依附民,仍是国家控制下的...
东汉的户籍问题,以往的争论多集中在依附民、宾客等的户籍是否纳入国家管理的问题上,且意见不一;而对宗室、王侯、官吏的户籍问题又极少论述。本文通过对东汉不同阶层人物户籍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1 东汉时期的依附民,仍是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2 东汉时期的宾客,身份是自由的,仍是国家的编户;3 东汉的奴婢是不入户籍的,奴婢一般作为主人的家赀登记在财产簿上,奴婢的地位在东汉有所提高;4 东汉宗室有特殊的户籍,主要是指宗室王侯五属内的亲属。五属外的刘氏宗族则著籍于当地,已经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了;5 东汉王侯的子孙,基本上著籍于封地;6 东汉官吏并没有特殊的户籍,而且官吏不管在何处做官,户籍基本上不变动,仍在原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
东汉时期
国家管理
国家控制
宗室
官吏
奴婢
依附
宾客
刘氏
封地
原文传递
四川乐山市沱沟嘴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
18
20
作者
胡学元
杨翼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0-50,103-104+16,共14页
1990年12月31日,乐山市第五中学师生郊游,在距乐山市中心城区西南5公里的青衣乡大田村沱沟嘴发现崖墓1座(图一)。我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沱沟嘴崖墓为前堂后室单穴墓,凿建在青衣江畔突兀的虎...
1990年12月31日,乐山市第五中学师生郊游,在距乐山市中心城区西南5公里的青衣乡大田村沱沟嘴发现崖墓1座(图一)。我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沱沟嘴崖墓为前堂后室单穴墓,凿建在青衣江畔突兀的虎头山红色砂崖峭壁上,方向300°。50年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市
乐山崖墓
东汉时期
墓葬形制
石棺
四川
画像石
摇钱树
中心城区
出土
原文传递
题名
汉代自然灾害初探
被引量:
62
1
作者
杨振红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9,共12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汉书·五行志
公元前
西汉
时期
地震灾害
《后汉书》
黄河水患
东汉时期
《汉书·武帝纪》
《汉书》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重庆巫山县东汉鎏金铜牌饰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
71
2
作者
丛德新
罗志宏
机构
重庆巫山县文物管理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峡工作队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7-86,104,共11页
文摘
一巫山县位于重庆东部,隶属万县市。境内多高山低谷,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境内中南部。巫山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大宁河入长江口西侧。在县城的北面,沿长江北岸和大宁河口两岸的山坡地带,有多处墓葬分布,经调查的墓葬达28处之多。诸如江东嘴、秀峰、土城坡、麦坨、淀粉厂等,延续达几十公里。墓葬群的年代在战国至汉晋间,其中以东汉时期墓葬最多。
关键词
巫山县
铜牌
西王母
出土
淀粉厂
图案
墓葬
人字形
形制
东汉时期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东汉道符释例
被引量:
40
3
作者
王育成
机构
中国历史博物馆
出处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5-56,共12页
文摘
在一些出土、传世的东汉文物上,载有一类早期道徒书写的画符,已发表和见于著录的至少有七种,其中,陕西户县汉墓出土的曹氏朱书解除瓶上所画二符(以下简称户县曹氏符)、河南洛阳西郊东汉地层出土的解注瓶上所画三符(以下简称洛阳解注符),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符文表达的具体含义,除个别论著曾零星涉及外,尚无专文探讨。这当然是因为年代久远,原意已失,现存道书又缺乏东汉画符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的记录,从而人们不仅对东汉文物上的符文难以理解,即便是留存在后代道书中的大量道符,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
东汉时期
抱朴子
户县
说文
古文字
解除
洛阳
符文
考古学
释例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魏洛阳城出土瓦当的分期与研究
被引量:
40
4
作者
钱国祥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6-76,92,共12页
文摘
汉魏洛阳城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该城址始建于西周,东周时一度为王都。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定都,历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做为国都达三百三十余年。北朝末年,洛阳一带战乱频繁,该城渐渐沦为废墟。隋、唐初期随着东都洛阳城的兴建,该城址则完全废弃不用。该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代都城的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由于该城的历史悠久,遗迹遗物众多,因此出土的建筑材料种类也十分丰富。
关键词
云纹瓦当
汉魏洛阳城
北魏
纹饰
出土
洛阳地区
云纹图案
遗址
建筑
东汉时期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
被引量:
36
5
作者
冯汉骥
出处
《文物》
1961年第11期35-42,共8页
文摘
画像砖是四川东汉肘期砖室墓中一种特有的东西,是当时一部分社会生活现实的写照,它在历史科学上及艺术上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注意,但是它在墓中的位置和意义以及其出土的经过,谈及者尚少,兹就这一方面的情况,作一综合的叙述。 (一)发现经过汉画像砖的出土及为收藏家所注意,开始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而渐多。但当时以其上有文字者方为收藏家们收购,如无铭文,虽画面重要,亦在摒弃之列。现在存留的当时出土的画像砖。
关键词
石刻画像
画像砖
四川省
社会生活
出土
民国初年
东汉时期
画面
成都
收藏家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山东汉画像石的农耕图像
被引量:
35
6
作者
蒋英炬
机构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42-49,共8页
文摘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这个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推动着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更加趋于成熟。西汉晚期,土地兼并逐步加剧,以致形成东汉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豪强地主经济膨胀发展。封建制关系的发展所引起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在各种各样的考古材料上也打上了烙印。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就是以这种大土地所有制的豪强地主经济为基础。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豪强地主
汉代画像石
画象
牛耕
东汉时期
图像
山东
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旋转磨试探
被引量:
32
7
作者
李发林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系
出处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146-167,共22页
文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进步,首先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对谷物进行加工。谷物加工活动由此就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对古代谷物加工工具进行考察和研究,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旋转磨是古代谷物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本身又有其发展、演变和进步的历史。本文打算对它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此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志们。
关键词
磨齿
出土
进料口
东汉时期
加工工具
半月形
模型明器
考古发现
谷物
形制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题记的时代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32
8
作者
方鹏钧
张勋燎
出处
《考古》
1980年第3期271-278,共8页
文摘
本刊1975年2期刊登《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墓》一文以后,曾先后收到方鹏钩、张勋燎、王恩田、李发林等同志来稿,对原报告的时代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他们的意见基本一致。限于篇幅,只选登一篇。
关键词
画象
时代特征
石刻题记
山东苍山
东汉时期
用韵特点
时代特点
元嘉
韵字
都督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东汉永寿二年镇墓瓶陶文考略
被引量:
26
9
作者
蔡运章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649-652,661,共5页
文摘
1980年4月,洛阳东郊史家湾村北约1公里有座被盗掘过的东汉晚期墓中,出土永寿二年镇墓陶瓶一件,它的腹部有长篇朱书劾鬼文,为研究东汉时期道巫的宗教活动和社会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现就这件劾鬼文及相关问题,略作探考。
关键词
东汉时期
社会习俗
永寿
宗教活动
师古
实物资料
黄帝
后汉书
相关问题
玄冥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选释
被引量:
26
10
作者
王素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9-75,40,共8页
文摘
长沙东牌楼出土的东汉灵帝时期简牍,内容丰富,具有珍贵价值。本文选几件进行考释。首先是四件户籍文书。此前从未见过汉代严格意义上的户籍实物,它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次是一件荆南频遇军寇文书,它首次反映了东汉末年荆南地区频发动乱的复杂形势。最后是一件李建与精张诤田自相和从书。这实际是一件关于民事诉讼可以“私了”的案卷。此前似乎从未见到关于民事诉讼可以“私了”的记载,它为民事诉讼可以“私了”提供了珍贵的案例。此外,这件案卷所见官员“画诺”,属于失传已久的“凤尾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长沙市
简牍
东汉时期
汉灵帝
东牌楼
文物考古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四川郫县东汉砖墓的石棺画象
被引量:
27
11
作者
梁文骏
机构
四川省博物馆
出处
《考古》
1979年第6期495-503,共9页
文摘
1973年4月,四川郫县新胜公社(原名竹瓦铺)二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室墓,依发现次序的先后,称为二号墓(1972年发现的一座称为一号墓,简报见《文物》1975年8期,李复华:《郫县出土东汉画象石棺图象略说》),四川省博物馆闻讯后,即派员进行了清理。该墓方向为235°,整个墓的建筑由墓门、墓道、墓室组成。全长10.48、宽2.46、高2.02米,全部用花砖建筑,砖长0.34、宽0.22米,厚0.06米,花纹均在砖的侧面,纹饰以几何纹为主,或配以"联璧"、"瑞草"、"卷云"
关键词
石棺
西王母
东汉时期
四川
省博物馆
画象
画面
图象
牛郎织女
砖建筑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宋元时期药物剂量探讨
被引量:
25
12
作者
倪文婷
程磐基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3-25,42,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30604)
文摘
探讨宋元时期药物剂量,认为宋元使用的单位剂量名称从传统的铢分两进位制,改为钱两的十进位制。东汉与宋元的剂量换算比例为3∶1。宋元时期的具体量值是1斤合今640克,1两为40克,1钱为4克,1字约合1克。量值已经较东汉增长了两倍,但每服用量却比东汉所用药物剂量明显减小。宋元时期由于使用了煮散的方法,是历史上中药剂量最小时期。现代研究证明,中药煮散的方法仍然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药物剂量
宋元
时期
东汉时期
煮散
Keywords
dosag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Eastern Han Dynasty
powder decoction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偃师白草坡东汉帝陵陵园遗址
被引量:
25
13
作者
严辉
史家珍
李继鹏
机构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偃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0-73,共14页
文摘
2006年7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偃师市境内的东汉帝陵和陪葬墓群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其中一处陵园遗址位于庞村镇白草坡村东北,遗址外围构建夯士垣墙,内分布有成组的房屋、庭院和粮窖。房屋建筑基址四周有排水设施,个别地段发现了道路遗迹。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和陶建筑材料等。根据建筑基址的遗迹、遗物,可以证明这里应是一处东汉时期的帝陵陵园遗址。
关键词
东汉时期
古代遗址
偃师市
帝陵
陵园
草坡
重点建设工程
考古清理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盘古考源
被引量:
20
14
作者
王晖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9,共17页
文摘
东汉时期出现的创世主神盘古 ,是由上古土地神 (社神 )“亳”音变而成。亳异体为薄、蒲、蕃等 ,变为双音连绵词有薄姑、蒲姑、蕃吾 ,转而为盘瓠、盘古。盘古作为创世主神虽在东汉时才出现在典籍之中 ,但其具有能迅速生长扩大、孕育世间万事万物的性质 ,在商周之时用来分封薄姑五色土的亳社神崇拜中就已经初蕴其义了。盘古神并非像后世学者所言 ,是最晚出现而被积薪式地列为时代最早。
关键词
盘古
盘瓠
东汉时期
商周
神祗
崇拜
学者
社神
土地神
典籍
分类号
K2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五石”镇墓说
被引量:
22
15
作者
刘卫鹏
出处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9,共6页
关键词
洛阳
咸阳
上书
墓葬
关中
东汉时期
丹砂
字句
少数
文字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咸阳窑店出土的东汉朱书陶瓶
被引量:
19
16
作者
刘卫鹏
李朝阳
机构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咸阳市
窑店镇
东汉时期
朱书陶瓶
道教文化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汉荒政初探
被引量:
9
17
作者
陈业新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文摘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灾害多发期。诸类自然灾害的踵继而至,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加之灾害“天谴”阴霾的影响作用,灾害引起了两汉统治者的重视,国家为之而实施了一系列的荒政措施,文章即以两汉荒政具体措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五个方面对两汉的荒政措施加以概括和剖析,即备荒防灾和抗灾措施、赈济、廪贷、减蠲租赋、节约等,并对之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关键词
荒政措施研究
经济史
西汉
时期
东汉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
Keywords
calamity-centered measures study
economy histoy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Han Dy-nasty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一、二号汉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
19
18
作者
高继习
刘剑
马前伟
常祥
何利
王兴华
仝艳峰
王英
韩特
机构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长清区文物管理所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6-41,F011-F013,共19页
文摘
2002~2003年,在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发现2座墓葬。M1为砖石混筑结构,由墓道、前室、后室组成,墓中出土画像石、釉陶器、铜钱、石案等。M2也为砖石混筑结构,由斜坡墓道、甬道、东西耳室、前后室组成,墓内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玉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遗物推断,两座墓的年代均为东汉晚期。
关键词
济南市
大觉寺村
墓葬结构
东汉时期
出土器物
Keywords
Jinan City
Dajuesi Village
late Eastern Han tombs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东汉的户籍问题
被引量:
17
19
作者
袁延胜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4,共14页
文摘
东汉的户籍问题,以往的争论多集中在依附民、宾客等的户籍是否纳入国家管理的问题上,且意见不一;而对宗室、王侯、官吏的户籍问题又极少论述。本文通过对东汉不同阶层人物户籍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1 东汉时期的依附民,仍是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2 东汉时期的宾客,身份是自由的,仍是国家的编户;3 东汉的奴婢是不入户籍的,奴婢一般作为主人的家赀登记在财产簿上,奴婢的地位在东汉有所提高;4 东汉宗室有特殊的户籍,主要是指宗室王侯五属内的亲属。五属外的刘氏宗族则著籍于当地,已经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了;5 东汉王侯的子孙,基本上著籍于封地;6 东汉官吏并没有特殊的户籍,而且官吏不管在何处做官,户籍基本上不变动,仍在原籍。
关键词
户籍
东汉时期
国家管理
国家控制
宗室
官吏
奴婢
依附
宾客
刘氏
封地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四川乐山市沱沟嘴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
18
20
作者
胡学元
杨翼
机构
乐山市崖基博物馆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0-50,103-104+16,共14页
文摘
1990年12月31日,乐山市第五中学师生郊游,在距乐山市中心城区西南5公里的青衣乡大田村沱沟嘴发现崖墓1座(图一)。我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沱沟嘴崖墓为前堂后室单穴墓,凿建在青衣江畔突兀的虎头山红色砂崖峭壁上,方向300°。50年代末。
关键词
乐山市
乐山崖墓
东汉时期
墓葬形制
石棺
四川
画像石
摇钱树
中心城区
出土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代自然灾害初探
杨振红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62
原文传递
2
重庆巫山县东汉鎏金铜牌饰的发现与研究
丛德新
罗志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71
原文传递
3
东汉道符释例
王育成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40
原文传递
4
汉魏洛阳城出土瓦当的分期与研究
钱国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40
原文传递
5
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
冯汉骥
《文物》
1961
36
原文传递
6
略论山东汉画像石的农耕图像
蒋英炬
《农业考古》
1981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古代旋转磨试探
李发林
《农业考古》
1986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象石题记的时代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方鹏钧
张勋燎
《考古》
1980
32
原文传递
9
东汉永寿二年镇墓瓶陶文考略
蔡运章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26
原文传递
10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选释
王素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6
原文传递
11
四川郫县东汉砖墓的石棺画象
梁文骏
《考古》
1979
27
原文传递
12
宋元时期药物剂量探讨
倪文婷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
25
原文传递
13
偃师白草坡东汉帝陵陵园遗址
严辉
史家珍
李继鹏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5
原文传递
14
盘古考源
王晖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20
原文传递
15
“五石”镇墓说
刘卫鹏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咸阳窑店出土的东汉朱书陶瓶
刘卫鹏
李朝阳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9
原文传递
17
两汉荒政初探
陈业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济南市长清区大觉寺村一、二号汉墓清理简报
高继习
刘剑
马前伟
常祥
何利
王兴华
仝艳峰
王英
韩特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9
原文传递
19
论东汉的户籍问题
袁延胜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7
原文传递
20
四川乐山市沱沟嘴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胡学元
杨翼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1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